什么叫肌肉型肥胖(肌肉型肥胖在生活上有什么影响)
肌肉型肥胖怎么减?你真的知道吗
大家好,我是营养师小怡,专业减肥六年啦,喜欢我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我哦~
嘿,各位正在为身材苦恼的朋友们!我是那个在减肥道路上摸爬滚打了整整六年的“过来人”。六年的时光,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足以让我从一个减肥小白成长为能给大家分享专业经验的人。
先来说说肌肉型肥胖。很多人一听这个词可能会觉得困惑,肌肉不是好东西吗?怎么还会和肥胖联系在一起。其实,肌肉型肥胖是一种特殊的类型,它往往是由于曾经有过大量的运动,之后停止了运动,或者是运动的方式不恰当,导致肌肉变得僵硬,同时伴随着一定的脂肪堆积。
那么,面对肌肉型肥胖,我们到底该怎么去减呢?且听我一一道来。
第一步,改变饮食习惯。这可不是简单的少吃或者不吃,而是要学会聪明地吃。增加蔬菜、水果和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每餐保持七八分饱,不要暴饮暴食。同时,注意饮食的规律,定时定量,让身体适应这样健康的进食模式。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运动。对于肌肉型肥胖者来说,并不是所有的运动都适合。过于激烈的力量训练可能会让肌肉更加发达,而我们的目标是要让肌肉变得修长和柔软。可以多尝试一些有氧运动,比如游泳、瑜伽、慢跑等。游泳能很好地放松肌肉,同时消耗热量;瑜伽则可以帮助拉伸肌肉,提升身体的柔韧性;慢跑则能增强心肺功能,加速脂肪燃烧。
第三步,注重肌肉的放松。定期进行按摩、泡浴或者使用泡沫轴等工具来放松肌肉。这不仅可以缓解肌肉的紧张和僵硬,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帮助代谢废物的排出。
第四步,保持良好的睡眠。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的新陈代谢,导致脂肪更容易堆积。保证每晚充足的高质量睡眠,能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修复和调整。
在减肥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比如平台期的出现,体重长时间没有变化;比如偶尔的放纵后产生的愧疚感。但请记住,这都是正常的。不要因为一时的困难就放弃,每一次的坚持都是向更好的自己迈进。
减肥不仅仅是为了拥有一个好身材,更是一种对自己的关爱和提升。当你成功减去那些多余的体重,你会发现自己的精神状态变得更好,自信心也会大幅提升。
朋友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不要害怕困难,不要畏惧挑战,相信自己,你一定可以战胜肌肉型肥胖,迎接一个全新的自己!
想了解更多减肥知识可以关注小怡哦,每天持续更新!
肥胖到底能不能定义为是一种疾病?
大多数人认为肥胖就是体重超标, BM I指数增高。有些人把肥胖定义为一种疾病,有些人则认为这不是病,只是个体的差异性导致。
不论肥胖能不能被定义为一种疾病,极度肥胖确实可以引起一些疾病,使个体出现代谢或器官异常的障碍。
对于肥胖的诊断,不仅仅要测定BMI指数,BMI指数超标只是一种;还有一种肥胖属于不均质性肥胖,这类人群的BMI指数可能处于正常水平,但由于体内脂肪分布不均匀,例如典型的内脏或腹部堆积脂肪的人群,定义为腹型肥胖,这也是肥胖的一种。
对于那些长期健身的博主来说,由于肌肉含量很大,脂肪相对不多,但是这类人群的BMI指数也超标,这就不能被定义为肥胖。
基于BMI的肥胖临床定义
《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发布了“临床肥胖症定义和诊断标准”重大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关于肥胖的定义:应考虑脂肪分布、内脏脂肪含量以及器官功能状态的评估;同时要结合其他测量指标,如腰围、腰臀比和体脂测量等,全面评估个体的健康状况。
临床肥胖症的诊断标准:
一、体征标准:个体体内存在过多的脂肪,至少存在一个测量指标,比如腰围或BMI指数超标,以确定患者体内存在过多的脂肪堆积。
二、临床标准:患者出现某个或多个器官功能障碍和异常体征症状。例如;出现心脏、呼吸系统或者骨骼肌系统的功能障碍;患者在做某些日常活动时出现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穿衣、吃饭、洗澡、走路等等。
正视肥胖的定义,通过正确的诊断肥胖,不要简单的局限于BMI为肥胖的诊断标准。
对于临床肥胖症的诊断,不仅仅要视为一种超重状态,可能需要确定为一种慢性疾病状态。
通过确立临床肥胖症为一种疾病,可以让患者更加的重视肥胖对于身体的危害性,需要及早的给予干预治疗。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属于肥胖呢?
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肥胖是全球最大的慢性病,并指出肥胖是通向不健康的大门,而且已经成为导致残疾和死亡主要原因之一。
再说到体重,可以说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了。身边的同事朋友几乎每个人家里都有一个电子体重称。那要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属于肥胖呢?
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及健康的标准是体重指数BMI ,即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
WHO规定 BMI在18.5—25区间是正常,25—30 属于超重 ,30—35 属于1度肥胖 ,35—40 属于2度肥胖 ,>40 属于3度肥胖 。除测算体重指数外,还可通过体成分分析仪检测体脂率及体脂分布情况。
体脂率是人体内脂肪重量在人体总重量中所占的比例,正常成年男性的体脂率是15%-18%,正常成年女性的体脂率是20%-25%。如果体脂率过高,也说明处于肥胖状态,需要增加肌肉含量,减少脂肪。
肥胖会给身体带来哪些危害?
肥胖带来的危害很多,比如会影响人体患上2型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心脑血管疾病、呼吸暂停综合症、肾病、癌症、骨关节炎、内分泌紊乱、老年痴呆、不孕不育等疾病。
其中脂肪积聚在四肢及皮下,下半身脂肪较多,也称为“梨形肥胖”也叫外周型肥胖,女性多见。已发生肌少症、肌力肌耐力下降、骨质疏松、易疲劳、免疫力下降等疾病。
脂肪聚集在躯干部和腹内为主,内脏脂肪增加,腰部变粗,四肢相对较细,多称为“苹果形肥胖”也叫中央型肥胖,男性多见,此类肥胖更易患糖尿病等代谢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等。
体重过大会存在运动的风险吗?
肥胖的人由于体重大,会存在运动风险。
肥胖人群的运动风险有两方面:
1.肥胖人群有很大一部分存在体力活动水平低下的状态,甚至部分人已经因肥胖引起心脑血管疾病、血糖血脂血压等代谢异常而不自知,存在隐秘性健康隐患,如果不科学的开始运动,容易产生心血管事件或加重疾病。建议如果存在体力活动水平低下,如成人年平均每天步行步数少于5000步、儿童青少年每天体育活动低于1小时,或肥胖病史超过5年,成年人安静状态心率85及以上,请至专业机构进行体适评估及运动前风险筛查,包括心电图、血压、心肺耐力、反应时、肌力肌耐力、柔韧性、平衡性、体成分测试、核心功能测试、动作模式评估等。如果存在肥胖伴有其它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需要医生进行全面的医学和运动学评估,开具运动处方,个性化、安全、科学地运动。
2.肥胖患者的大体重使得膝关节、踝关节等承重关节压力很大,如果动作设计不合理,比如在较大体重的时候进行跳跃、负重深蹲等冲击性运动,极易发生关节损伤,并加速关节磨损退化,需特殊设计减少负重的动作,比如水中运动、瑜伽垫上的卧位的训练等。易减少运动损伤。
科学减肥,健康生活。
(来源:云南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