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小孩的危害图片(肥胖的孩子)

西安市第三医院 0
文章目录:

父母必看|长得胖≠养得好!儿童肥胖症的危害,不止长不高→


“白白胖胖惹人喜爱”

这是很多老一辈眼里孩子喂养得好的体现

然而

小朋友越胖并不一定意味着越好或越健康

肥胖已悄然成为一种“流行病”

有调查显示6-17 岁青少年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 11.1%和 7.9%

而肥胖儿童中有70%~80%会延续到成年

长期以往可能会导致小孩出现身体及心理等健康问题

肥胖症是一种能量代谢的失衡, 导致全身脂肪组织过度增生、体重超常的营养障碍性疾病, 同时与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代谢综合征等慢病发生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肥胖症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也是我国第六大致死致残主要危险因素。

01

肥胖症的高危因素

(1)遗传因素:肥胖症具有家族聚集性。

(2)生活方式因素:饮食、身体活动、精神心理及睡眠习惯等不良情况。

(3)疾病和药物因素:一些疾病以及一些药物的应用,均可导致体重增加。

(4)环境和社会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决定了儿童的行为方式与取向,进而导致易感个体出现超重和肥胖症。

02

肥胖症最终会造成哪些后果呢?

◆ 血糖异常:肥胖程度越高,发生糖尿病前期和 2型糖尿病的风险越大。

◆ 血脂异常:肥胖症患者常合并血脂紊乱,且与肥胖程度呈正相关。

◆ 高血压:肥胖症患者常合并有高血压。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在临床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者中,超过 80%的患者为肥胖症。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除年龄因素外,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重要危险因素。

◆ 生殖健康:肥胖症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不孕不育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早产等妊娠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增高相关。

◆ 心血管疾病:超重和肥胖症人群的 BMI 水平与整体心衰的发病风险呈剂量依赖性正相关。

◆ 肿瘤:一些恶性肿瘤疾病在超重和肥胖症人群中发病率显著增高。

◆ 精神心理异常:肥胖症和精神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是精神心理健康状况恶化的一个危险因素,二者常相互影响。

◆ 其他相关疾病:胆石症,膝、骨关节炎,腰椎疾病及脑亚健康改变均有相关。

03

治疗要从细节做起,从娃娃抓起

(1)行为心理干预:肥胖症不仅是病理生理问题,而且与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之间存在复杂的关联,因此,行为与心理干预在肥胖症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2)运动干预:主动运动是肥胖症运动干预的重要措施。

(3)临床营养治疗:临床营养治疗是肥胖症综合治疗的基础疗法。

(4)药物治疗:应用药物治疗肥胖症应该严格把握适应证,规范使用。

(5)减重与代谢手术治疗:此类手术是通过缩小胃容积和/或缩短小肠有效长度,以达到限制摄食量和/或减少营养吸收,从而减轻体重。

04

治疗为辅,预防为主

(1)对儿童、学校和家庭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促使家庭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从而减少或消除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

(2)生长监测:采取家庭监测和机构监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体格生长监测, 采用体重、身长(身高)或BMI生长曲线图定期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

(3)关键期的预防措施:重视孕期母亲体重管理, 预防新生儿出生体重过重。婴幼儿期注重合理喂养, 保持婴幼儿适宜的生长速度。学龄前期培养正确的饮食行为观念和运动习惯学龄期平衡膳食, 规律运动, 监测体重。

参考文献:

[1]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 年版)

[2]儿童保健诊疗规范(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组织编写)

文/图:儿科 胡慧中

编辑:宣传科 李伟华

审核:宣传科 宫浩翔

部分图片转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超500万孩子脊柱侧弯,严重可致瘫痪!娃的这些不良习惯赶紧改

据央视新闻报道,脊柱侧弯已成为继肥胖、近视后,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面临的第三大高发疾病,目前我国超过500万的中小学生有脊柱侧弯的情况。

01.脊柱侧弯每年以30万左右的速度递增

钱江晚报曾报道过,在上海某国际学校的筛查中,一共700名学生,脊柱侧弯的比例达到了30%,仅次于平足的40%,这个数据令人吃了一惊。

很多家长对脊柱侧弯这个名词,或许还有点陌生,然而据调查,青少年脊柱侧弯每年以30万左右的速度递增。

先简单讲下什么是脊柱侧弯~

正常人的脊柱从后面看应该是一条直线,并且躯干两侧对称。

脊柱侧弯是脊柱偏离中线向左或向右侧发生不正常的弯曲,形成带有弧度(“C”型或者“S”型)的脊柱畸形。

从背后看脊柱,很明显会发现脊柱不再是一条垂直线了。可能很明显的从正面可以看出双肩不等高,或有明显的后背左右不平的情况。

脊柱侧弯可以根据病因分为特发性,先天性或神经肌肉等,其中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是最为常见的脊柱侧弯类型,没有明确的病因,一般认为是多因素造成的。

通常脊柱侧弯早期没有什么症状,甚至让人觉得不痛不痒,因此常常被忽略,但父母可能会注意到孩子的衣服穿在身上总是不对称。

如果不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会造成高低肩、长短腿、身体畸形、背痛,弯曲严重者会导致胸廓旋转畸形和胸廓容积下降,影响心肺功能,从而导致呼吸困难,脊柱侧弯严重者甚至导致瘫痪。

很多孩子虽然在八九岁或者十岁以上才被发现脊椎侧弯,但实际上祸根在很小的时候就已埋下。

今天就来把引起脊柱侧弯的常见原因和预防方法一次性说清楚,此外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一些对脊柱发育不利的习惯,快尽早纠正。

02.家长可以用以下几个方法筛查

脊柱侧弯通常发生在脊柱生长阶段,即儿童期或青少年时期。家长在关注孩子长高的同时,也要关注孩子的形体健康。及早发现孩子脊柱侧弯的迹象,才能及时进行干预,否则脊柱弯曲可能随着孩子的成长逐渐加重。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在家帮孩子检查:

STEP1:让孩子双腿并拢站直

观察要点:

1.肩膀:左右肩膀是否一边高,一边低。

2.肩胛骨:肩胛骨上缘和下缘的骨头突起是否一致,肩胛骨下端是否等高。

3.腰凹:腰凹是手臂腰的空隙,家长观察这两个空隙是否一样高低。

4.髂嵴:也就是我们系皮带的位置,用手去对比看下是否一样高,如果出现前后或者高低差别,也要引起重视。

STEP2:亚当前屈测试

让孩子双腿并拢站直,双臂向前伸直,手心并拢然后向下弯腰90°。

家长站在孩子正后位,观察腰部两侧弧度是否对称,以及观察背部是否等高,如果有一侧隆起者为异常,称之为剃刀背,这种情况的脊柱不光有偏移,还发生了脊柱旋转。

STEP3:测量孩子下肢是否等长

让孩子躺下,身体平直,家长抓住两个脚踝,对比内侧突起的骨性标志是否位置一致。下肢不等长则会导致腰椎的侧弯。

若您在家为孩子自测结果皆为异常,则怀疑脊柱侧弯,应及时就诊做进一步检查确诊。

在医学上,X线片所测量Cobb角是衡量脊柱侧弯的标准,大于10度就可以诊断脊柱侧弯。

之前就有个新闻报道,一个8岁孩子脊柱侧弯,达到了100多度。

在孩子开始学写字的时候,家长就可以带孩子进行一下检查,之后一年进行一次评估。

03.最易导致脊椎侧弯的4种做法

为什么近几年脊柱侧弯的发病率会逐渐提升,除了先天和不明原因的特发性脊柱侧弯,很多都是因为不良姿势和错误的养育方式造成。

以下这几种行为和做法会毁娃脊柱,倘若有,要及时止损。

  • 过早训练宝宝独坐

5个月开始,宝宝应该就能自己手支撑在前面前倾坐了,一般6个月左右宝宝开始直腰独坐。

很多家长心急,在宝宝4个月前就训练宝宝坐立,这会让宝宝的脊椎负担加重。

此外,小宝宝不能坐太长时间,对脊柱发育非常不利。人坐着时,脊柱承载150%的压力;坐着前倾时,脊柱承载体重250%的压力,宝宝坐一会儿需要适当的平躺休息一下。

  • 跷二郎腿

长期跷二郎腿,一侧的肌肉一直处于长期紧绷的状态,容易产生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而且会让脊柱从正常的“S”形状变成“C”形状,受力不均,就会出现变形。

不光是孩子,也有不少大人有跷二郎腿的习惯,要改正哦~

趴床上看书,趴着写作业、恨不得钻进课本里,这样错误的姿势也会影响脊柱发育。

  • 错误的坐姿

图片中这种“W”型坐姿,会引起脊柱前凸,也就是脊柱会大幅度的向内弯曲,最后成为我们常说的驼背。

而且持续的“W”坐姿,会让发育中的骨盆外形受到影响,导致不同程度的外扩。

另外,像葛优躺这种不良的坐姿,会使肌肉无力,长期如此会对脊柱造成伤害。

大一点的孩子,坐在椅子上的时候要调节桌椅至合适高度,臀部与椅背应处于紧靠的状态,最好给孩子加个护腰垫,使整个脊柱保持正常的状态。

  • 单肩背包

很多学龄儿童习惯单肩背书包,通常单肩背书包时还会用胸廓的倾斜力顶起背包,让脊柱从正常的形状向一边倾斜,一边的肌肉也会因过度使用变得紧张,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更容易引起胸椎侧弯,造成高低肩

另外如果背包太重的话,脖子会无意识向前倾。加之如果缺少运动,肌肉没有得到训练,以及脊柱得不到舒展,长期如此会导致脊柱侧弯、驼背,腰肌劳损。

不少孩子以学业为主,大量的时间在书桌边度过,一定要多增加孩子户外活动的时间,加强肌肉锻炼。

通常来说,如果脊柱侧弯在15度以内需要进行体操矫正。

首诊25~40度特发性脊柱侧弯,需进行支具治疗。

超过40度需要手术矫正,这种情况实在是太受罪了!

所以,宝爸宝妈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加留心,避免以上不良姿势和错误的养育方式,并定期给娃进行脊柱自测,防患于未然。

一旦出现问题要及时就诊,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专家提醒|关注“胖”出来的儿童脂肪肝

儿童也会得脂肪肝吗?

回答是肯定的,

脂肪肝并非成年人专利,

儿童也属于脂肪肝的重点人群。

有些家长也认为,

白白胖胖就是养得好,

殊不知肥胖带来的危害隐藏在其中。

儿童脂肪肝一般是指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定义为年龄在18周岁以下的儿童及青少年的肝脏慢性脂肪变性,至少累及5%以上肝脏细胞,并除外饮酒及其他明确致病因素导致肝脏慢性脂肪沉积的临床病理综合征。

一、儿童脂肪肝的主要原因

肥胖是儿童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美国儿童脂肪肝患病率为3%~11%,中国儿童的儿童脂肪肝患病率为3.4%。脂肪肝在儿童中,尤其是肥胖儿童中的患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继病毒性肝炎后影响儿童健康最重要的慢性肝脏疾病。对于儿童来说,如果日摄入的营养物质超过孩子生长发育所需,剩余的能量就会转化成脂肪在皮下组织、腹腔、内脏等位置沉积,在肝脏内沉积就会发展成脂肪肝。儿童脂肪肝患者大多数没有明显的症状,一般都是在体检时才能被发现。孩子肥胖程度越高,就越容易得脂肪肝。

儿童脂肪肝是一种可逆性病变,早期发现并给予积极的综合干预, 可改善其引起的代谢紊乱, 使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或逆转, 从而提高患儿健康水平, 避免进展成为成人代谢紊乱综合征。

二、儿童脂肪肝如何治疗?

脂肪肝可以治好,但必须长期坚持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科学的锻炼和饮食控制。

1.调整饮食结构和干预生活方式:大多数患脂肪肝的孩子在改变饮食、适当增加运动量、保证营养供给和热量后就可以恢复。

2.减肥:对于患脂肪肝的孩子,减肥势在必行!对于严重肥胖症的孩子,家长必须考虑进行干预。

3.用药:对于已经确诊脂肪肝的孩子,家长们在调整孩子饮食结构和运动量的基础上,还需要遵医嘱用药。儿童脂肪肝的定期随访至关重要。患儿每3~6个月检测体重、腰围、血压、肝功能、血脂、血糖;每半年检测1次肝、胆、胰、脾超声;对伴有肝功能异常的患儿每个月检测肝功能,或根据病情遵医嘱定期随访。

三、如何预防?

儿童脂肪肝多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家长们只要做到以下这几点,就可以很好地预防:

1.合理饮食:避免高脂高糖饮食,控制碳水化合物、限制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胆固醇以及富含果糖的果汁和饮料的摄入,增加食物中黏性纤维、植物甾醇(脂)的含量。

2.适量运动:运动方式建议选择既增加能量消耗又容易坚持的有氧运动项目,还要特别注意结合儿童的兴趣特点,如跳绳、游泳、打球、慢跑、快走、上下楼梯、骑自行车、登山等;也可结合力量运动和柔韧性训练。坚持每天不少于30~60 m i n中等强度的运动,每周至少5次,减少静态活动时间,看电视、玩手机和(或)电脑时间每周不超过2 h。

3.保证充足的睡眠:孩子合适的睡眠时间可参考下面表格,培养孩子的睡眠习惯:

不过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家长要总结摸索自家孩子的睡眠规律,保证孩子睡眠时间是足够的。

参考文献:

[1]李华,肖延风,尹春燕,楚海平.单纯性肥胖儿童脂肪肝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04):366-368.

[2]马丽霞,张晶.儿童也应重视脂肪肝[J].肝博士,2024,(01):33-34.

文:儿科 许苗 穆凯宁

图:儿科 许苗

编辑:宣传科 李伟华

审核:宣传科 宫浩翔

部分图片转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