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儿的干预方案(肥胖儿具体措施)
肥胖人群怎样吃?国家卫健委手把手教你科学减肥
记者从国家卫生健康委了解到,今年被确定为“健康体重管理年”。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成人、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指南指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肥胖率呈上升趋势,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快速上升,肥胖防控已刻不容缓。指南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肥胖人群提供了营养健康建议。
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肥胖率达16.4%
指南介绍,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肥胖率达16.4%,6岁以下儿童肥胖率为3.6%,6岁至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为7.9%,而1982 年,我国7岁至17 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仅为0.2%。城市儿童青少年肥胖率较高,农村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增长迅速。有研究预测,到2030年我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可达65.3%。
建议肥胖者吃饭八分饱 晚九点后尽量不进食
指南建议,成人肥胖患者膳食应全面均衡多样化、限制总能量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严格控制脂肪、盐、糖以及酒精的摄入。儿童青少年肥胖患者应做到吃饭八分饱;提高鱼类、蔬菜、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入量;零食提供的能量不超过每天总能量的10%;晚上9点以后尽可能不进食。减重过程中,建议肥胖儿童青少年的膳食能量在正常需要量的基础上减少20%左右。
减重速度并非越快越好 过快易造成损伤
指南指出,科学减重需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大脑思维、体脂肪、肌肉和各个器官适应新能量状态,逐步达到新平衡。减重速度并非越快越好,过快的减重速度易对机体器官组织造成损伤,甚至危及生命。较为理想的减重目标应该是6个月内减少当前体重的5%~10%,合理的减重速度为每月减2~4公斤。
肥胖人群怎样吃?这些误区要避免
肥胖作为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怎样判断自己是不是肥胖呢?肥胖人群如何做到合理饮食、科学运动?
生活中,一些体重正常的人为了追求身材苗条,盲目减肥。其实医学上对肥胖有明确的衡量标准——体重指数。它是基于身高和体重而计算出的指标。体重指数等于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得出的数字。例如一位女性,体重60公斤,身高1.60米,她的体重指数是23.44。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 张忠涛:体重指数正常的范围是18~24,24~28这是超重的范围内,就要增加运动,控制饮食,如果BMI(体重指数)大于28以上,就应该积极干预了,包括药物治疗。特别是如果BMI(体重指数)大于30以上的这些人,比如说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等代谢性的问题出现以后,那就应该寻求手术治疗。
误区一:光靠运动就能减肥
减肥的原理就是让吸收的热量少于消耗的热量,运动是消耗人体热量的有效手段。肥胖人群应根据自身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比如有膝关节病变的人,可以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项目,尽量减少负重或长时间健步走。减肥80%靠饮食,20%靠运动。专家提醒,光靠“迈开腿”减不了肥,关键要“管住嘴”。比如,一个中等身材的人在跑步机上匀速慢跑30分钟,消耗的热量只相当于喝一罐可乐。
误区二:采取吃素食或不吃主食的方法减肥
为了减少热量的摄入,一些人陷入了另一个误区:采取吃素食或者不吃主食的方法减肥,这虽然能让人在短时间内掉秤,但难以持久,同时会带来副作用。比如,长期不吃主食容易引发低血糖、肠道功能异常等症状。如果只吃素食不吃肉,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肌肉衰减等症状。另外,部分蔬菜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并不比米饭低多少,比如土豆、芋头,山药、莲藕,可能让你越吃越胖。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 陈伟:肥胖的防治是个长期行为,我们强调的是营养均衡,应该尽可能地让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搭配合理,符合一个正常人的基础能量和蛋白质基础的需求。
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中心减重与代谢外科主任医师 张鹏:如果说超重状态了,甚至肥胖状态,我们的营养管理也是什么东西都要吃,但是对总的热量我们要进行控制,我们也可以进行一些食物搭配的改变,比如说我们蛋白质类食物稍微多一点,碳水少一点,肥肉这些饱和脂肪酸少一点。
(总台央视记者 龙晓勤 赵迎晨)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儿童肥胖防控刻不容缓!专家呼吁采取5项干预措施
你知道吗?全球5到19岁的儿童中,每10个就有2个处于超重和肥胖状态。
1月16日,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主办的“中国儿童肥胖防控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选择符合成本效益的干预措施”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举行。研讨会上,专家们普遍认为,儿童超重肥胖比例增长迅猛,这给儿童健康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儿童肥胖防控刻不容缓。
双方研究最终确定五项干预措施,包括对含糖饮料征收20%的税收、限制向儿童促销不健康食品、通过手机短信传播母乳喂养知识、以学校为基础的儿童肥胖干预及医生提供营养咨询等。据称,这5项干预措施将为中国带来13.1万亿元经济收益。
每10个孩子中就有2个超重和肥胖
在研讨会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儿童健康与发展处处长石艾黎博士介绍,从2000年到2016年,全球5到19岁儿童超重的比例从10%上升到了18.4%。“也就是说,之前每10个孩子中有1个肥胖,现在已经有2个处在超重和肥胖的状态。”
“儿基会2019年的一份报告显示,有数以百万计的儿童吃得太少,他们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但是,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吃得太多,导致了超重和肥胖的问题。”对此,石艾黎博士忧心忡忡。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教授、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委员马冠生教授也介绍,1975年,全球儿童肥胖率不足1%,2016年全球5到19岁肥胖人数上升了10倍多,肥胖人口从1100万人增加到1.24亿人,另外还有2.13亿人处于超重状态。
在中国,儿童肥胖的问题同样严峻。马冠生介绍,上世纪80年代,我国儿童超重肥胖还是处在比较低的水平。从90年代开始,我国儿童超重肥胖率迅速增加。2000年以来,我国儿童超重肥胖的检出率上升了400%。如果按照目前的趋势继续下去,2030年大概会有60%的中国儿童会受到超重、肥胖的影响。
马冠生说,一些农村地区儿童超重肥胖率显著增长,且增速快于城市,“这对我们来说也有着巨大的挑战,”马冠生说,农村儿童群体除了超重肥胖还有其他问题如营养不足,工作开展有更多挑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学生营养室主任张倩表示,过去几十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有了迅猛的提高,整体上儿童的超重肥胖率迅猛增加。最新刚刚完成的0到18岁儿童系统调查和应用中,收集了2021年的儿童超重肥胖率,单纯的肥胖率已经到了百分之十几。另外,儿童超重肥胖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整体上而言呈现东北相对高一点,西南相对低一点。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健康发展处营养专家常素英博士提出,造成儿童超重肥胖的原因有很多,从生物学因素方面,生命早期的营养状况对于一生的健康状况以及疾病发生等相关。孕期的营养状况及生命早期生长发育以及养育环境等等,都是影响儿童期肥胖的重要危险因素。
另外,致肥胖环境增加儿童超重和肥胖的风险。常素英介绍,致肥胖环境包括选择健康食物的机会、身体活动的机会,以及与身体活动和膳食选择相关的一些活动规范,涵盖物理、经济、社会文化、政策等等层面。
“社会上说孩子胖不是胖是壮,是健康,长大就好等等这些错误的认知,都属于一个致胖的环境,这些都会增加儿童超重和肥胖的风险。”常素英介绍。
肥胖儿童高血压检出率超正常儿童2倍到3倍
“儿童肥胖对于我们儿童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会带来全身不同系统的疾病,也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以及认知的发展。”在研讨会上,马冠生如是说。
更值得关注的是,马冠生解释,儿童肥胖还具有延续性,不仅可以延续到成年期造成成人肥胖,而且还会导致一系列慢性疾病的发生,对儿童的健康造成终身的影响,影响儿童一生的健康和幸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童慢病管理中心教授米杰进一步解释,肥胖的本质是身体脂肪的过度蓄积在不该产生的部位,带来全身几乎所有组织器官的损害。其中,肥胖的孩子比不肥胖的孩子高血压的检出率超过2倍到3倍,这是由于肥胖导致的外周血管阻力导致的血压上升。另外,肥胖带来的低度炎性反应影响血管的内膜,同时出现高血脂的问题,这会导致儿童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改变。
“现在十几岁的儿童、青少年肥胖孩子已经可以看到这种情况,看到高血压和动脉弹性的下降,也就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如果肥胖的孩子持续下去一直持续到成人,高血压的发生风险非常高。”米杰表示。
肥胖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更为深远。米杰介绍,脂肪组织本身是人体的储能器官,但它同时又是一个内分泌器官,会分泌很多脂肪细胞因子扰乱内分泌,这将导致儿童青春期提前、男童性器官发育偏小、身高较矮,女童长大后则会出现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等。
这些年,我国糖尿病病人上升速度较快,儿童也不例外。米杰介绍,肥胖的孩子相对肌肉少,肌肉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葡萄糖70%到80%是储存在肌肉,如果没有充分的肌肉发育,糖就在血管里流动,就会导致一系列损害,也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现在高血糖甚至2型糖尿病等成人老化型的疾病,越来越多出现在儿童群体。
“还有一个我特别提醒大家的就是高尿酸,高尿酸现在在中国儿童肥胖孩子中罹患率是很高的。”米杰表示,现代人们喝了过多果汁和含糖饮料,导致孩子摄取引起高尿酸的物质太高。
米杰介绍,在呼吸系统方面,成人鼾ORSAAS在儿童也出现类似情况,睡眠中的低通气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进而也会加速肥胖,加速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的症状,同时肥胖也与哮喘密切相关。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妇幼卫生学系主任王海俊教授则指出,肥胖的孩子更容易出现焦虑、自卑情绪,也有可能导致社交问题。另外,肥胖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很多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业,应该知道孩子瘦一点对学业是有好处的,这需要特别关注。”
对含糖饮料征收20%税收投资回报率最高
一项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合作、联合相关研究机构完成的研究发现,基于目前儿童超重肥胖现状,如果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年龄在0-19岁的这一代中国儿童将面临33亿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的损失、218万亿元人民币(约31.6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平均每个受影响的儿童将为社会带来250万元人民币(约35万美元)的经济损失。
据悉,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这是中国第一个纳入多项干预措施的儿童肥胖防控投资案例分析研究,为中国儿童肥胖防控措施的高效实施提供了参考。
马冠生表示,在现代社会,很多因素会影响到儿童肥胖的发生发展,从个人到家庭、学校、社区,再到整个社会、国家政策环境、全球环境等等。“很难说采用单一的措施改善儿童肥胖,这对于我们整个儿童肥胖防控工作的开展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为了选择有效的儿童肥胖防控策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联合国内外多名专家组建工作组,就中国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儿童肥胖防控措施成本-效益的研究和分析,并最终确定了五项干预措施,分别是:对含糖饮料征收20%的税收、限制向儿童促销不健康食品、通过手机短信传播母乳喂养知识、以学校为基础的儿童肥胖干预及医生提供营养咨询。
上述研究表明,如果在中国全面实施上述5项干预措施,预计能够减少1.794亿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的损失,并带来13.1万亿元的经济收益。其中,对含糖饮料征收20%税收和限制向儿童促销不健康食品两项干预措施的投资回报率最高,预计在实施后的10年内开始显现经济效益。
马冠生表示,在选择干预措施的时候,要以科学研究为基础,选择出科学的干预措施,在实践过程进行评估和验证,并且要落实监管,根据儿童肥胖防控的效果进行反馈,不断修正干预措施,才能更好开展儿童肥胖防控的工作。
“我们需要多部门合作来解决儿童的超重和肥胖的问题。”石艾黎博士强调,创造健康食物的环境就是保障儿童营养权利,获取健康食物环境也是儿童权力公约载明的一个重要权利。
事实上,2020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了《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这是国内首个专门针对儿童肥胖防控的政策。该方案的目标是降低儿童超重和肥胖率的年增长率,涉及家庭、学校、医疗机构和政府等多方面的措施。
南方 记者 赵晓娜
【作者】 赵晓娜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肥胖症诊疗有了国家版指南,7种饮食方案哪个适合你?
10月1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
印发《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
这是国内首部
肥胖多学科诊疗的权威指南
速速收藏↓↓
我国肥胖症患病率持续上升
《指南》指出,近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
其中,成年人的肥胖症患病率达16.4%。在6~17岁的青少年儿童中,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11.1%和7.9%。6岁以下儿童的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6.8%和3.6%。
我国人群肥胖症的流行病学特征呈现以下特点:
①男性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比例,均高于女性;
②男性肥胖症患病率在35~39岁达到峰值,而女性则为70~74岁;
③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北方地区普遍高于南方地区;
④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女性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较高,男性则相反。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肥胖?
体重指数是评估全身性肥胖的通用标准,计算方式为: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
我国成年人群的标准:
低体重状态:BMI<18.5kg/㎡
正常体重:18.5kg/㎡≤BMI<24kg/㎡
超重:24kg/㎡≤BMI<28kg/㎡
肥胖症:BMI≥28kg/㎡
腰围是反映中心性肥胖的常用指标,基于我国成年人群特点和健康风险评估,正常腰围定义为<85cm(男性)和<80cm(女性),腰围>90cm(男性)和>85cm(女性)即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
根据有关行业标准,对于7岁以下儿童,可以性别年龄别BMI的标准差作为评价方法;对于6~18岁学龄儿童青少年,可以性别年龄别BMI作为筛查超重与肥胖标准,并与中国成人超重、肥胖筛查标准接轨。
如何科学减肥?
作为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肥胖症已成为我国第六大致死致残主要危险因素。如何科学减肥?《指南》对规范我国肥胖症临床诊疗有哪些作用?一同了解↓
《指南》明确了肥胖症的治疗原则,指出:
1
肥胖症治疗的主要目的
是减少蓄积在体内过多的脂肪;
降低肥胖症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
2
减重过程中需关注
脱水、肌少症和内分泌系统的变化;
建议每3~6个月,
对减重效果和代谢指标进行评估。
3
减重目标应进行分层设定
对于大多数超重和轻度肥胖症患者,
可设定为在3~6个月之内,
至少将体重降低5%~15%并维持;
对于中、重度肥胖症患者,
则可设定更高的减重目标。
肥胖症的病因复杂,干预治疗手段多样,包括:心理干预、运动干预、临床营养治疗、药物治疗等。《指南》指出,对于肥胖症的诊断和治疗,应当积极倡导“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
临床营养治疗是肥胖症综合治疗的基础疗法,可分四步,即营养筛查及评估、干预、监测、 营养教育与管理。医学减重膳食是为了满足肥胖症患者的基本能量需求和减重需求而采取的调整营养素比例的膳食方式,主要包括限能量饮食、高蛋白饮食、轻断食模式、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等方式。
医学减重膳食应注意,一种膳食方案并非适于所有肥胖症患者,应根据代谢状态和身体状况在临床营养(医)师指导和临床监测下进行。目前的临床研究显示,如果体重反复波动,可能让寿命更短。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 张忠涛:我们特别强调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未来可能会在一些大的医院建立体重管理中心,更方便肥胖患者诊治。
来源: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