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脾虚型肥胖症状(脾虚型肥胖症状表现)

孔医生聊健康 0
文章目录:

肥胖是脾虚,消瘦也是脾虚!2个中成药,脾胃好了,胖瘦都不怕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春日午后,阳光温柔地洒在小区的长椅上。李芳坐在那里,忧心忡忡地看着自己日渐圆润的身材。她回想起半年前,自己还是个苗条的模特,如今却因为不明原因迅速发福,眼看就要失去心爱的工作。正当她陷入沮丧时,一位面带慈祥的老太太缓缓走来,在她身边坐下。

老太太似乎看出了李芳的心事,轻声说道:"姑娘,你看起来有心事啊。"李芳抬头一看,发现老太太精神矍铄,面色红润,不禁对她产生了一丝好感。于是,李芳将自己的烦恼倾诉而出。

老太太听完后,露出了神秘的微笑,说道:"其实,肥胖和消瘦都可能是脾虚的表现。" 这句话让李芳惊讶不已,她从未听说过这种说法。老太太继续解释道:"我年轻时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后来遇到一位老中医,教会了我调理脾胃的方法,不仅解决了体重问题,还让我的身体越来越好。"

李芳听得入神,追问道:"老奶奶,您能告诉我具体是怎么调理的吗?"老太太笑着说:"我知道你可能会觉得难以置信,但是中医理论认为,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负责运化水谷精微,输布精气。当脾胃功能失调时,就可能导致肥胖或消瘦。"

李芳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老太太接着说:"当时那位老中医给我推荐了两种中成药,一种是健脾益气的,另一种是理气化湿的。这两种药配合使用,效果非常好。"

听到这里,李芳的眼睛亮了起来,急切地问道:"老奶奶,您能告诉我那两种药的名字吗?"老太太慈祥地笑了笑,说:"药名我可以告诉你,但是具体用法还是要去咨询专业的医生。一种是参苓白术散,另一种是香砂六君子丸。"

李芳连忙掏出手机记下这两个名字,心中燃起了希望。她决定回去好好研究一下这两种药的功效和使用方法。

回到家后,李芳立即打开电脑,开始查阅相关资料。她发现,参苓白术散和香砂六君子丸确实都是传统的健脾益气药方。 参苓白术散主要由人参、茯苓、白术等药材组成,具有健脾益气、化湿止泻的功效。香砂六君子丸则由人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甘草、木香、砂仁等药材组成,具有健脾益气、理气化湿的作用。

李芳越研究越感兴趣,她发现这两种药的组方都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根据《中药学》一书记载,参苓白术散中的人参可补气健脾,茯苓可利水渗湿,白术则能健脾燥湿。这些药材的组合,正好针对脾虚湿盛的症状。

而香砂六君子丸则是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入了理气药木香和砂仁,以及化湿药陈皮和半夏。《中医内科学》中提到,这个方剂不仅能健脾益气,还能理气化湿,特别适合脾胃虚弱、气滞湿阻的患者。

李芳继续深入研究,发现了一篇发表在《中华中医药杂志》上的临床研究报告。该研究表明,参苓白术散联合香砂六君子丸治疗脾虚证肥胖患者,在改善症状、调节体重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效果。这让李芳更加确信老太太的话不是空穴来风。

然而,李芳也意识到,单纯依靠药物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她查阅了更多资料,发现调理脾胃还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黄帝内经》中就有"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的养生之道,强调了合理饮食和作息的重要性。

李芳决定从生活习惯开始改变。她开始按时作息,不再熬夜;饮食上,她避免了生冷、油腻的食物,多食用温热易消化的食物;她还学会了一些简单的穴位按摩,如按揉足三里、中脘等穴位,帮助促进消化。

随着时间推移,李芳惊喜地发现,自己的身材开始慢慢恢复。 不仅如此,她的气色也变得红润起来,整个人精神焕发。这些变化让她重拾信心,在工作中也表现得越来越出色。

一天,李芳在公园晨跑时,又遇到了那位慈祥的老太太。老太太看到李芳焕然一新的样子,欣慰地说:"姑娘,你看起来气色真好!"李芳激动地向老太太道谢,分享了自己这段时间的经历和感悟。

老太太听完后,欣慰地点点头,说:"你能有这样的变化,主要还是因为你自己的努力。药物只是辅助,关键在于你调整了生活方式,让脾胃得到了休养生息。"

李芳深以为然,她回想起这段时间的经历,感慨万千。她意识到,健康的身体需要全方位的呵护,不仅仅是依赖药物,更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通过这次经历,李芳对中医理论有了新的认识。她明白了"脾为后天之本"的深刻含义,理解了脾胃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她开始关注自己的饮食起居,学会了倾听身体的声音。

李芳的变化也影响了身边的人。她的同事们看到她的改变,纷纷向她请教健康之道。李芳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大家,鼓励他们关注脾胃健康,调整生活方式。她甚至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健康心得,吸引了不少粉丝。

随着对健康的理解不断深入,李芳萌生了一个想法:她想要系统地学习营养学和中医基础知识。 她相信,将现代营养学和传统中医理论结合起来,可以帮助更多人实现健康生活。

李芳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报读相关课程,她惊喜地发现,现代营养学中的很多观点与中医理论不谋而合。比如,现代医学强调的膳食均衡,与中医"五味调和"的理念不谋而合;现代营养学提倡的少食多餐,也与中医"不妄作劳"的原则相符。

在学习过程中,李芳接触到了更多关于脾胃健康的研究。她了解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荐的膳食模式,其实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中医调理脾胃的原则。这让她更加确信,古老的中医理论与现代营养学是可以相辅相成的。

李芳的学习和实践,不仅让她保持了健康的身材,还开启了她人生的新篇章。她开始在一些健康讲座上分享自己的经验,帮助更多人认识到脾胃健康的重要性。她的故事也被一些健康类杂志报道,成为了很多人健康生活的榜样。

回顾这段经历,李芳常常感慨:原来肥胖和消瘦都可能源于脾虚,而调理脾胃不仅能解决体重问题,还能全面提升身体健康。她庆幸自己遇到了那位慈祥的老太太,开启了健康生活的新篇章。

如今的李芳,不仅在模特事业上取得了更大的成功,还成为了一名受欢迎的健康生活倡导者。她的经历告诉我们:健康的秘诀,往往就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呵护脾胃,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能够拥有理想的身材和健康的体魄。

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文中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身体不适应及时寻求医师帮助)

肥胖的孩子也是脾虚?听听医生怎么说

小雄的体重明显超标,被诊断为“肥胖”。医生在指导饮食、建议锻炼的同时,开具了一张中药处方。妈妈看着处方中的党参、白术、茯苓等药,提出了心中的困惑,这些都是健脾胃的药啊,孩子已经很胖了,为什么还需要健脾胃呢?健脾后不是更能吃了吗?医生解释道,肥胖的孩子也有可能是脾虚惹的祸!

95%~97%肥胖患儿均属于单纯性肥胖,常见的原因包括营养摄入过多、活动量过少、遗传、出生体重过大或小于胎龄等。中医认为肥胖症的发生主要与脾胃有关,痰湿是主要的病理产物。古人云“肥人形盛气衰”,“肥人气虚有痰”,均提示肥胖症的体质特点在于“虚”,是由于脾肾脏腑虚弱,津液失常,痰湿、膏脂内停,停于皮下则出现肥胖。由于脾虚导致肥胖的患儿常常表现为形体臃肿肥胖,自觉肢体困重,嗜睡多汗,乏力少动,腹满,挑食、偏食,尿少,便溏,或者大便黏腻粘马桶,舌淡胖。这部分孩子就是人们常说的饭量不大,但体重却居高不下,喝口凉水都长肉的体质。所以,脾虚除了传统意义上可导致形体消瘦、生长发育落后外,还能导致水湿停聚,体态肥胖的“虚胖”。这类患儿导致脾虚的原因往往是由于家长片面强调高营养,给孩子进食过多肥甘厚腻之品,超过了脾胃的运化功能,即古人所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脾虚所导致的肥胖除饮食调整、运动疗法、行为矫正外,中、重度肥胖儿可采用中医治疗。中医治疗主要以调理中焦脾胃,化湿祛痰为原则,达到减食而不厌食,减肥而不腹泻,减体重而不减力的目的。相比较药物治疗,更主要的是生活方式的干预,包括合理膳食、加强体力活动和锻炼、矫正引起过度进食或活动不足的行为和习惯等。肥胖治疗的关键重在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坚持体育锻炼,控制高热卡食物摄入量,持之以恒。

(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 副主任医师陈自佳 主任医师吴力群)

来源: 光明网

中医如何辨证脾虚湿滞互结证型肥胖

在中医理论中,肥胖不仅仅是体重超标的问题,而是涉及到体内脏腑功能失调和气血运行不畅的复杂病症。中医辨证论治强调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病机,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其中脾虚湿滞互结证型肥胖是一种常见类型,是指由于脾的运化功能失调,导致水湿、饮食积滞停聚体内,表现为肥胖等一系列症状。了解这种肥胖类型的形成原因、临床表现及中医治疗方法,有助于更有效地管理肥胖问题。

一、脾虚湿滞互结证型肥胖的病因病机

脾虚湿滞互结证型肥胖的形成原因主要与饮食不节、久坐少动、情志不畅及先天体质虚弱有关。饮食不节如过食肥甘厚味、暴饮暴食会损伤脾胃,使脾失健运;久坐少动导致气机不畅,水湿运化不利;情志不畅如长期精神压力大、情绪抑郁则影响脾胃功能;先天体质虚弱则脾胃功能本就较弱。脾虚是指脾的运化功能失调,不能有效地运化水谷精微,湿滞则是指水湿停聚体内,难以排出,脾虚则饮食运化失常,积滞于中焦。脾虚湿盛与饮食积滞互结于中焦,脾虚使湿滞更严重,湿滞又加重脾虚,湿滞互结,形成恶性循环。病理机制上,脾虚使水湿内停,影响全身气血运行,导致肥胖。

二、脾虚湿滞互结证型肥胖的临床表现

脾虚湿滞互结证型肥胖的体型通常表现为全身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常见症状包括乏力、食欲不振、腹胀、纳呆、口臭、嗳气、便溏、矢气频频、气味臭秽、四肢沉重、头身困倦等。舌脉表现多见舌苔白腻,舌质淡胖,有齿痕,脉象多为滑或濡。

三、中医辨证脾虚湿滞互结证型肥胖的方法

中医辨证脾虚湿滞互结证型肥胖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综合分析。望诊观察患者的体型、舌象等,闻诊注意患者的呼吸气味、声音等,问诊详细询问病史、症状、饮食习惯等,切诊则通过把脉了解脏腑气血的情况。通过四诊合参,可以准确辨别是否为脾虚湿滞互结型肥胖,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四、脾虚湿滞互结型肥胖的中医治疗原则

中医治疗脾虚湿滞互结型肥胖的原则是健脾化湿、理气通络、消食导滞。健脾化湿是通过加强脾的运化功能,促进水湿的运化和排出;理气通络是通过疏通气机,改善全身气血运行;调理脾胃则是通过调节饮食和生活习惯,保护和恢复脾胃功能;消食导滞是通过消除饮食积滞引起的气机不畅,帮助恢复脾气。

五、中药治疗脾虚湿滞互结证型肥胖

中药治疗脾虚湿滞互结证型肥胖常用药物包括白术、茯苓、陈皮、半夏、苍术等,这些药物具有健脾化湿、理气通络的作用。经典方剂如平胃散、二陈汤等常用于治疗脾虚湿滞型肥胖。临床上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还可以加减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针对饮食积滞,根据全国名中医张西俭教授经验,可加用莱菔子、山楂、炒麦芽、焦神曲等药物来消食导滞。

六、脾虚湿滞互结型肥胖的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脾虚湿滞型肥胖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调节经络气血,促进水湿的排出,积滞的运化。常用穴位包括中脘、足三里、丰隆、脾俞、胃俞等,这些穴位具有健脾化湿、理气通络、消食导滞的作用。针灸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穴位和针刺手法。

七、脾虚湿滞互结型肥胖的饮食调理

饮食调理在脾虚湿滞互结型肥胖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饮食原则是少食肥甘厚味,多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推荐食物包括薏苡仁、红豆、山药、冬瓜等。饮食禁忌包括避免过食油腻、甜食、酒类等,以免加重脾虚湿滞。

八、脾虚湿滞互结型肥胖的生活方式调整

生活方式的调整对于改善脾虚湿滞型肥胖也非常重要。运动建议包括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和水湿的排出。作息调整则建议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心理调适也很重要,保持心情愉快,避免长期精神压力和情绪抑郁。

重庆市中医院内分泌科 鄢国义/文

责任编辑:李雅琴 李硕然

医学审核:姜峰

出品人:杨中兴 胡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