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和肥胖有关系吗(痔疮跟肥胖)
痔疮和遗传因素有关!科学家分析了90多万人的基因数据
来源:生命时报
俗话说“十人九痔”,痔疮已成现代人的常见病,痔疮虽小,却令人苦不堪言,其病因一直未能明确。
痔疮发生在消化道终点,症状为肛门处疼痛、瘙痒、出血,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多数轻度痔疮患者发现症状后,通过服用一些非处方药物或理疗就能有效改善症状,但痔疮严重需要手术治疗。
之前研究发现,很多不良的生活方式都是引起痔疮的风险因素,如久坐、肥胖、膳食纤维摄入量不足、便秘、排便过度用力以及抬举重物等。但美国“医学快报”网站刊文,最近有研究表明,痔疮和遗传因素也有关系。
研究人员从生物信息库和人群队列研究中选取了218920名痔疮患者和725213名健康人的基因数据,并分析他们基因组中数百万个DNA的变化情况,最终确定出102个有痔疮风险的新基因组区域。这些基因的表达主要在血管和肠道组织中,并共同参与控制平滑肌功能以及肠道上皮
、内皮结构的发育和完整性。
科学家得出结论:痔疮是由平滑肌、上皮和结缔组织功能紊乱所引起。该研究是各国科学家合作的一部分,研究人员说:“研究结果表明,一些生物学的进程和基因通路的改变会促发痔疮,可能有助我们找到针对这些致病基因的替代治疗方案。”(孙开元)
本文来自【生命时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有一种致命的粗心,叫“把直肠癌当痔疮”,3个区别要搞清楚
导语:直肠癌早期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影响,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在排便的时候会有一层腥臭的血液覆盖在粪便上,并且在排便的时候总感觉粪便没有排干净,每一次用力肚子都发痛。痔疮和直肠癌的症状相似,没有办法分辨时,需要到医院去检查,看看这种症状究竟是直肠癌还是痔疮。
不管是直肠癌还是痔疮,在排便的时候都会感觉到困难,并且排出的粪便带有腥臭的血液,病情严重时可能会有脱落物等症状。这两者十分相似,但并不是不能分辨的,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来区别直肠癌和痔疮。
⑴发病年龄不同
直肠癌和痔疮的发病年龄是不一样的,一般情况下痔疮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的人身上,直肠癌更偏向中年人或者老年人。发生痔疮的原因在于有不好的排便习惯,例如排便的时间过长、排便的时候很用力、经常吃一些低纤维的食物或者肥胖、长期腹泻、便秘、慢性疾病等都有可能导致痔疮发生。然而直肠癌是一种癌症,不仅有饮食方面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患者年龄大,身体抵抗力下降,会有各种致癌物质诱发老年人患病,例如化学致癌物质——亚硝胺和其化合物,这是导致病人患上直肠癌的一个原因,其他的消化道疾病像是克罗恩病,直肠腺瘤,直肠息肉,会使得患者患上直肠癌的概率会增加。
⑵血液状态不同
痔疮患者的血液状态是粪便与血分离,有时候我们会看到痔疮患者排出的粪便上沾了一层腥臭的血液,并且在擦拭肛门时,纸上也会有丝滑的血液痕迹,血液是没有和粪便混合在一起的,也没有形成粘液。但是直肠癌的血液和粪便是混合在一起的,不仅如此,还包含着其他的体液例如粘液和脓液,当一个人有直肠癌时,他的排便习惯是会有所改变的,例如大便次数变多了,还有里急后重的感觉。可以尝试使用药物进行缓解,如若症状不能够减轻,应当到医院去治疗。
⑶病状不同
我们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方法,大略地识别直肠癌和痔疮,把手伸进肛门中自我内检。这种方法是利用了痔疮和直肠癌的病状都发生在手指可以触及的地方,用手去查探,通过二者的病状,就能够简单地分辨出直肠癌还是痔疮了。如果我们用手指在肛门中触摸,发现有一些凸起的小粒的话那就是痔疮;如果触摸的过程中发现有菜花硬块或者是边缘隆起中央凹陷的溃疡,然后肠腔狭窄,只有一根手指头能进去,伸出来后发现有血液,脓液和粘液,就有可能是直肠癌了。
如果患上直肠癌的话,我们应当加紧治疗,避免恶化,否则会影响我们正常进食。身体如果得不到营养,很可能会继续诱发其他的潜在疾病,现在对直肠癌的治疗主要有手术治疗、靶向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这4种。
①手术治疗
直肠癌患者要不要做手术,应当进行术前评估,评估的部位包括心功能、肺功能、肝肾功能等。如果评估后可以做手术,一般会使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这种切除手术的范围较广,主要是为了防止这些局部产生病变,所以一同去除能够降低复发率。
②靶向药物治疗
对直肠癌有效的药物有贝伐珠单抗和西妥昔单抗。贝伐珠单抗可以和血管中内皮生长因子结合,抑制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和新生血管形成,也能够抑制住肿瘤转移。西妥昔单抗可以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结合,阻断细胞中信号转导途径,进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让癌细胞快速地消亡。
③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
这种治疗方式有效,不过拥有较大的缺点,适用这项治疗技术的人群很少,仅有基因缺陷的患者能够使用。不过这项技术仍在被科学家们努力地开发,希望未来能够适应越来越多的患者人群。
④内镜治疗
内镜治疗相较于传统的手术治疗,它的优点是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费用低,如果是低危险因素的T1期早期肠癌患者可以使用这种治疗方式。
三、怎么预防直肠癌?Ⅰ调节饮食
尽量不要吃油量大、糖分高的食物。有这种饮食习惯的朋友,应当尽快调整为清淡饮食,注意营养均衡。并且要适当减少红肉的摄入量,多增加白肉的摄入量,尤其是鱼肉,含有丰富的营养素,有利于我们的胃肠道和心血管健康。多吃瓜果蔬菜,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把精细米面改成粗粮,可以在白米饭中掺入一些不同种类的粗粮,增加饱腹感的同时不容易发饿。
Ⅱ适量运动
我们比较推荐有氧运动,例如散步、瑜伽、慢跑等,这种运动量不大,不会让患者太累。如果有关节、心血管方面的不便之处,可以采用这种轻量的运动方式,既适当地锻炼了关节和肌肉,又不至于因程度太强烈而受不了。
Ⅲ使用药物
有一些药物可以预防直肠癌,例如非甾体消炎药,这种药物会降低直肠癌的发病率。当然出现了直肠癌的症状后,要第一时间去医院咨询医生该采取何种治疗手段,不要盲目地用药,结合医生的治疗建议,会让我们的身体恢复更快。
结语:直肠癌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所以及早的检查和治疗对降低直肠癌的发病率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给大家带来了如何区分直肠癌和痔疮的方法,并且还教给大家能够很大程度地避免直肠癌的方法,认真去做,坚持下来,快乐幸福的日子离我们不远了。
参考文献:
[1].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年版)[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0,40(06):601-625.
[2]李德勇.怎么区别直肠癌和痔疮?[J].健康生活,2019(06):30.
吃不好睡不好还易胖,可能是湿热体质惹的祸……该如何调理呢?
冰啤酒 小龙虾的夜宵组合,嘴馋吗?
对不起,湿热体质的人吃不了
夜间睡很多,白天依旧困,难受吗?
对不起,湿热体质的人睡不好
去健身房锻炼,跑得动吗?
对不起,湿热体质的人四肢乏力
都这样了,湿热体质人群还易胖!
让不让人活了!?
6月初,年轻的市民潘先生来南宁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就诊,他表示入夏后身体出现了些许异常。
【潘先生就诊时症状】
1、身体疲乏,特别是双肩沉重
2、情绪容易烦躁不安,易发怒
3、脸上容易发油,体型变胖,腹部肉多又松软
4、嘴巴又干又苦,口气重
5、大便粘稠不易冲掉,小便量少颜色深
潘先生最初来诊时,认为自己拔火罐就能缓解身体的困倦和沉重感。然而,医生结合望闻问切和《中医体质辨识量表》,判定其为“湿热体质”,这就不单单是拔火罐能解决的了。
这个湿热体质是怎么回事?
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
一、 何谓湿热体质?
湿热体质,也被中医称为“湿热质”:是因先天或后天久居湿地(如海边、湖边、江边、卧室与潮湿的卫生间相邻等),喜食甜食、肥腻的肉类,喜饮酒,以致出现对湿的环境或气温偏高(如南宁夏季雷雨、暴晒)的气候难以适应的体质。
二、 湿热体质是如何形成的?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容易导致湿热体质的形成,当今人们喜欢大鱼大肉,爱吃烧烤类的食物、火锅,并且运动太少,这些都会导致湿热体质。
嗜烟好酒这些后天的个人生活习惯都可能导致湿热体质的形成。如今的人们过度关注营养,滥用温补,滥服营养品和补品,也可能导致湿热体质的形成。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造成人们普遍精神压力过大,肝郁则脾虚,脾虚则生湿;肝郁化火等等都有可能导致湿热体质的产生。
三、 湿热体质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湿热体质不一定会发生湿热病症,但是,湿热体质是湿热发病与否的重要因素,与时令、地域和饮食等有密切关系。
以湿热体质为主要体质的人群易发生黄疸、痤疮、痔疮等因湿热引起的疾病或产生形体肥胖等问题。
在进行1个疗程的针灸、耳穴等中医外治的调治及饮食指导后
潘先生的症状逐步消失
四、 “湿热体质”要如何自我调理?
1、情绪调节
中医认为情志可致病亦可治病,保持稳定的心态,安神定志,学会喜与忧、苦与乐、顺与逆的正确对待,调节自我情绪。
2、饮食起居调摄
避免长时间居住或处在高温、多湿的环境。湿热体质人群尽量避免食用过多生冷、辛辣、甜腻的食物。从冰箱取出的芒果、荔枝、菠萝等水果应在常温下放置15-30分钟再食用,且以少量食用为宜。
给大家推荐一些简单易学,适合湿热体质人群食用的药膳美食。
山药薏米粥
山药薏米粥鲜甜绵软,有润肺清热、健脾益气的功效,适用于脾虚、腹胀便溏、肢体无力等症。
薏米红枣排骨汤
将薏米、红枣、排骨一起炖煮,食用后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
山药蒸煮
可选择山药以蒸、煮、榨汁等方式,每周食用3-5次,能健脾补肺益气,并配合适当锻炼,以促进湿热从汗、大小便中排出。
3、中医外治调治
人的体质并非一日就形成的,自我调节和饮食起居的调整能够帮助“湿热体质”人群,在一定情况下将原有的症状表现略微减轻,但长久形成的体质改善,更需要准确的调治方法和一定的时间。除了我们常常想到的“不舒服就要吃药”,经过医师开具中药调治体质之外,针灸、拔罐、耳穴、穴位埋线、推拿、皮肤针等中医外治,也能够帮助我们改善体质。
来源:南宁市中医医院、健康南宁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