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混合型肥胖的特点(混合型身材是什么样的)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白黄红黑!你是哪种“颜色”的胖子

511,我要腰! 世界防治肥胖日

5月11日是由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世界防治肥胖日。

“511”,谐音是“我要1”,最后的那个“1”代表苗条,通俗地讲就是“我要瘦”,“我要腰”。

都说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事——除了发胖。肥胖已经成为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我国已有超过50%的成年人和近20%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

预防控制肥胖,迫在眉睫,今天,你努力减肥了吗?

我国居民超重肥胖超过50%

肥胖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十大慢性疾病之一,是当今社会仅次于吸烟的致死原因,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中显示,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过50%。18岁及以上居民男性和女性的平均体重分别为69.6千克和59千克,与2015年发布结果相比分别增加3.4千克和1.7千克。城乡各年龄组居民超重肥胖率继续上升。

2016年,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联合美国内分泌学会建议将“肥胖”更名为“以肥胖为基础的慢性疾病”。

肥胖不仅仅是让人身材走样,更严重的是,因超重和肥胖引发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病、代谢性疾病逐年增加且呈年轻化趋势,肥胖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肥胖若不及早干预、治疗,任其发展下去不但会引起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代谢性疾病,还会引起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自身免疫疾病和多种癌症等,同时还会影响到下肢关节、脊柱等,严重时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对于女性来讲,肥胖还与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不育及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45岁就跨入“胖的年龄坎”

据了解,江苏省疾控中心曾经做过统计,在江苏,18岁以上成人体重平均为61.5公斤,男性为65.8公斤,女性为58.4公斤。总体体重超重率为33.6%,总体肥胖率为11.3%,两者之和为44.9%。

进入45岁,江苏人就迈入了“胖的年龄坎”。在江苏居民的BMI(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情况曲线图中,45-59岁是BMI的最高峰“年纪段”,不管男女,而此年龄段的超重肥胖率也达到了一个最高值,接近60%。

过了这个年龄段,BMI值慢慢下降,其中,女性的BMI值一直到74岁以后才有明显的下降。

很多人觉得,人到中年更容易发胖?除了吃得多,代谢能力下降,运动量偏少也是现代人的一个“通病”。

来自江苏省疾控中心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江苏居民真正运动的其实并不多。江苏省疾控中心曾对部分15-69岁江苏居民的身体活动情况进行过调查,每日活动量来自主动锻炼的不足9%。由此可见,江苏居民主动锻炼的意识不高。

专家说,现在虽然看电视的人少了,可是每天下班后、空余时“刷手机”的时间太久了。另外,现代的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节奏加快,一些人已经没有时间去锻炼了。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胖子”

目前通常是靠BMI指数判断: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

成人的BMI数值对应体重情况:消瘦:低于18.5,正常:18.5-23.9,超重:24-27.9,肥胖:28以上。

肥胖的临床分型分为腹型肥胖、周围型肥胖和混合型肥胖。

腹型肥胖:又称中心型肥胖,也是人们常说的“苹果型”身材。多余的白色脂肪主要分布于腹部,尤其是腹部、皮下、网膜和内脏器官。

我国定义腹型肥胖的最新标准为,男性腰围大于90厘米,女性腰围大于85厘米;腰围(也称“苹果型”身材)大于臀围,腰臀比=腰围/臀围:男性WHR大于0.9,女性WHR大于0.8。

中国健康营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腹型肥胖的患病率平均年增长1.1%,显著高于肥胖的增长速度。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显示,我国成人腹型肥胖患病率31.5%。腹型肥胖发生代谢综合征、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脑血管病的风险高于周围型肥胖和混合型肥胖者。

周围型肥胖:其多余的白色脂肪主要分布于髋部、大腿和下部躯干的皮下,也称“鸭梨型”身材,多见于女性。

混合型肥胖:兼有腹型肥胖和周围型肥胖的特征。

看看你是哪种颜色的胖子

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的专家还有一种用颜色分类的方法:根据肥胖者的不同症状和体征,分为白、黑、黄、红四种颜色。每种颜色都有其特殊的病理变化,对应的减肥方法和治疗手段也各有不同。

白胖子(代谢正常型肥胖):皮肤白润,体型均匀,皮下脂肪增多但分布基本正常,各项代谢指标及激素分泌正常。这类胖子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科学减重以防止体重增加带来的物理性损伤,如关节炎症,心肺功能负担加重。

黄胖子(低代谢型肥胖):皮肤萎黄无弹性、无光泽;脂肪分布多以腹型肥胖为主;低代谢率、低激素水平,可伴有严重脂肪肝和其他代谢异常。精神萎靡、气血均乏。

红胖子(高代谢型肥胖):多为红胖血淤之人,血供丰富、皮肤菲薄,体表可见紫纹及毛细血管增生等;脂肪分布以内脏脂肪为主,代谢率高、激素水平偏高,易发生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

黑胖子(炎症代谢型肥胖):皮肤色素沉着(黑棘皮病多见)、皮厚肉多;脂肪肌肉均丰富;代谢率高,常伴有高胰岛素血症、高瘦素血症及高尿酸等炎症状态。

【相关】

“局部瘦身”不科学

“管住嘴,迈开腿”是健康减肥的核心六字真言。如何做到科学地“迈开腿”?有没有专门瘦腰瘦腿的局部瘦身运动?最近火热的毽子操,是不是所有人都能练习?运动医学专家一一回答减肥热点问题。

运动减肥也有科学讲究。所谓“减肥”,准确地说,应该是减脂。广东省中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杨伟毅表示,运动不仅能消耗体内脂肪和糖原,还可以改善神经与内分泌系统,调节新陈代谢,减少脂肪沉积,从而健康减肥。

怎样运动能更高效安全减脂?“一般情况下,有氧运动比无氧运动更利于减肥。”杨伟毅解释,在有氧运动初期,身体供能更多依靠燃烧糖原;而持续有氧运动时,则更多通过燃烧脂肪供能。因此一般建议运动强度保持在有氧运动最佳心率区间内,每次持续40分钟以上,更有利于减脂。而无氧运动主要消耗糖原而非脂肪,且容易造成乳酸堆积,也就是说,运动后3天内会产生延迟性肌肉疼痛的,则是进行了无氧运动的表现。

“运动减肥贵在坚持,应选择能使锻炼者感兴趣、能长久坚持的方式,配合饮食管理。”杨伟毅表示,选择具体运动方案时要视年龄、心肺功能、健康状况及肥胖程度等因素来确定。对于从不运动或体能基础较差的人,刚开始运动时,可采用低强度、多组数的方法;当心肺功能和运动能力逐渐提升,再逐步加量。比如快走与慢跑穿插进行,跳绳分为间断多组完成。

“局部减肥的方法是不存在的。”杨伟毅提醒,“运动时的卡路里消耗是全身性的,脂肪的分解也是全身性的,所以并不会练哪儿瘦哪儿。”

那么,针对特定部位的运动,意义何在?杨伟毅表示,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身体有不同意义。例如一些针对腰腹部的力量训练,属于无氧训练,虽然燃脂效率不如有氧运动高,无法让你直接减掉腰腹赘肉,但可以增强特定部位的肌肉力量,令身体线条更紧实精干。同时身体肌肉含量增加,也会增加基础代谢率,能令你的基础能量消耗增加。

不少人最近都迷上了毽子操,觉得看起来简单易学。杨伟毅表示,毽子操的动作看起来容易跟学,对腹、髋、臀、腿部等部位肌肉力量训练都有好处。不过,这其实是一种高强度间歇性运动(HIIT)。尽管燃脂效率很高,但可能更适合基础条件较好的年轻人。而且运动时间不宜过长,若简单重复某个动作时间过长,要当心因疲劳和动作僵硬带来的运动损伤风险。

综合《扬子晚报》《羊城晚报》报道

来源: 羊城晚报

改变因“新冠肥胖”而松弛的身体吧!瘦身中药活用术

因新冠疫情流行而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变化,让很多经常宅在家的人胖了好多。慌慌张张开始减肥却怎么也瘦不下来,或者提不起精神减肥。这种时候,HB 建议试试可以调节身体状态的中药。找到适合自己体质的中药,跟“新冠肥胖”说拜拜!

因响应防控疫情的对策而经常宅家的我们,在不知不觉间胖了许多,慌慌张张开始减肥,却发现不再像以前那样可以顺利变瘦了——这样的人是不是很多呢?药日本堂药剂师斋藤有理香女士说:“造成肥胖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自行减少外出导致的运动不足,因不安或压力导致的暴饮暴食等。而按照中医理论,肥胖即气、血、水循环不好的状态。”

因压力等造成气滞,可导致肥胖的“气滞型肥胖”。因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身体废物无法排出的,一般是“血瘀型肥胖”。水液循环障碍可导致“水肿型肥胖”。还有很多人不仅有一种症状,身体存在多种瘀滞的,则为“混合型肥胖”。

气滞造成心情烦躁,人会胖得很结实;血液瘀滞,肚子周围容易囤积脂肪;水分瘀滞的话,容易水肿,下半身容易囤积脂肪。“能够调整气、血、水循环的就是中医药,那并不是喝了就能瘦的有魔力的药,而是可以使你的身体循环变好,排出体内废物,变得更容易瘦。”(斋藤女士语)

“市面上销售的用于减肥的中药是防风通圣散。虽然防风通圣散是能促进气、血、水循环的‘全能’处方,但是不适合怕冷或容易疲劳的女性和容易腹泻的人群。”斋藤女士说。

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中药,而且,一边服用中药调理身体,一边配合饮食和运动等改善性活动,快的话 20 天左右体重就可以下降1~2kg 。

宅家肥胖类型

防风通圣散适用于存在多种瘀滞的混合肥胖类型。但是,这个药适合体力好的人,不适合怕冷或肠胃不好的人。有一些人可能会觉得自己体力不好,所以不适合服用。能正常吃饭、正常活动的人,体力都很好。符合本文中介绍的混合型肥胖的人或不知道自己符合哪一种肥胖类型的人,建议首先试试这个药。

压力肥胖类型

因为居家防疫的政策,很多人无法适应总是不能出门或总是与家人在一起的生活,总会不自觉地冲别人发火,或是因为烦躁不安而不自觉地暴饮暴食。等猛然发觉时,已经胖得结实了。这样的人,气滞的可能性很大。

这种类型的人一般体形结实,腹部凸出,易胀气,也容易便秘。推荐这样的人试试促进行气的大柴胡汤。比起女性,男性更容易出现这种肥胖。但即使是女性,如果精力过剩且易怒,喜欢喝酒或吃油腻的食物,也适合服用这个药。

水肿肥胖

因为新冠疫情持续时间不断延长,很多人对未来不安,心情抑郁,食欲不振。尽管如此反而胖了的人,很可能是输送能量的气、向全身输送营养的血以及水液的循环变差,所以出现了水肿。女性中,很多都有足部水肿、怕冷、容易疲劳等不适症状。

对于气、血、水瘀滞,进而有体力下降的情况或容易腹泻的人,比起防风通圣散,更适合服用当归芍药散。因为能补气血、温补身体、促进水液循环,所以推荐水肿或怕冷的人,以及容易腹泻的女性服用。

松弛肥胖类型

没怎么活动就很疲劳,下半身的肉很松弛,一活动就气喘吁吁、汗流不止,这样的人可能是体内水液循环不好。稍微活动一下就大汗淋漓,是因为体内水分潴留多。然后,因为气不足,所以皮肤表面止汗的功能下降。

作为能量的气如果不足,血和水的循环变差,身体代谢也会变差。一边补气,一边促进水液循环的话,服用防己黄芪汤比较合适。因节食等严重减少谷类的摄入,是气虚、易疲劳或怕冷、很难瘦下来等的原因。

有子宫肌瘤或子宫内膜炎的人、月经疼痛严重的人体内血瘀滞,会有肚子周围发胖的情况。这种类型的人下巴会留有紫色或黑色的分泌物痕迹,适合服用促进血循环的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丸和当归芍药散都是经常用于妇科疾病的处方药。

桂枝茯苓丸适用于体力较好、下半身怕冷上半身潮热的人。与当归芍药散补血不同,桂枝茯苓丸的特点是促进血液循环。

很多人在45岁以后只有肚子周围变胖。这是临近闭经,血液循环变差而引起的身体变化。她们不仅是身体发生变化,还往往负担着家庭或职场的重担,再加上新冠疫情带来的压力,可能会导致气血运行变差。

加味逍遥散能促进气血运行,推荐给因更年期烦躁不安、心情抑郁的人服用。尤其适合经前便秘、烦躁不安、暴食倾向严重的人。也适合因服用防风通圣散调整气循环后腹泻的人。

要变成易瘦体质,不能只依靠药物,试试与运动或按摩穴位等相结合,找到适合自己的对策。

中药必须符合体质或症状才会有效果。市面上卖的中药可以先买7天的量,从少量开始试着服用,如果没有出现持续腹泻、胃痛等不适症状就继续服用。即使符合好几种类型的肥胖,也不能混合服用不同的处方药。

瘦身的基本是生活习惯的改善,中药只不过是用来调整身体状态的。运动起来的话,气、血、水都开始运行。从能做到的运动开始试试吧。

血瘀型肥胖,腰部周围的血液循环不好。可以做一些骨盆周围肌肉拉伸、散步、上下台阶等运动。不要让下半身受凉也很重要。

水肿型肥胖,水分滞留在下半身,尽量多走路。太累不想散步的时候,刷牙的时候原地踏步也可以。

气滞型肥胖,身体大多变得硬邦邦,很僵硬。对此,要有意识地进行伸展拉伸。尤其是要伸展肩部到侧腰。不要太勉强,配合深呼吸。

45岁,江苏人长胖的“分水岭”!看看你是那种“颜色”的胖子?

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511”,谐音是“我要腰”。都说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事,除了发胖。肥胖已经成为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我国已有超过50%的成年人和近20%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预防控制肥胖,迫在眉睫,今天,你努力减肥了吗?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彦 于丹丹 见习记者 吕彦霖

A 我国居民超重肥胖超过50%

肥胖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十大慢性疾病之一,是当今社会仅次于吸烟的致死原因,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中显示,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过50%。我国问题不断凸显,慢性病患病、发病仍呈上升趋势。18岁及以上居民男性和女性的平均体重分别为69.6千克和59千克,与2015年发布结果相比分别增加3.4千克和1.7千克。城乡各年龄组居民超重肥胖率继续上升。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疾病患病率和癌症患病率与2015年相比有所上升。

2016年,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联合美国内分泌学会建议将“肥胖”更名为“以肥胖为基础的慢性疾病”。肥胖若不及早干预、治疗,任其发展下去不但会引起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代谢性疾病,还会引起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自身免疫疾病和多种癌症等,同时还会影响到下肢关节、脊柱等,严重时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对于女性来讲,肥胖还与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不育及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B 江苏人45岁跨入“胖的年龄坎”

江苏省疾控中心曾经做过统计,在江苏,18岁以上成人体重平均为61.5公斤,男性为65.8公斤,女性为58.4公斤。总体体重超重率为33.6%,总体肥胖率为11.3%,两者之和为44.9%。

进入45岁,江苏人就迈入了“胖的年龄坎”。在江苏居民的BMI(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情况曲线图中,45-59岁是BMI的最高峰“年纪段”,不管男女。而此年龄段的超重肥胖率也达到了一个最高值,接近60%。

过了这个年龄段,BMI值慢慢下降,其中,女性的BMI值一直到74岁以后才有明显的下降。

很多人觉得,人到中年更容易发胖?除了吃得多,代谢能力下降,运动量偏少也是现代人的一个“通病”。

来自江苏省疾控中心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江苏居民真正运动的其实并不多。江苏省疾控中心曾对部分15-69岁江苏居民的身体活动情况进行过调查,每日活动量来自主动锻炼的不足9%。由此可见,江苏居民主动锻炼的意识不高。

专家说,现在虽然看电视的人少了,可是每天下班后、空余时“刷手机”的时间太久了。另外,现代的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节奏加快,一些人已经没有时间去锻炼了。

C 如何判断自己到底是不是个“胖子”

目前通常是靠BMI指数判断: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

成人的BMI数值对应体重情况:消瘦:低于18.5,正常:18.5-23.9,超重:24-27.9,肥胖:28以上。

肥胖的临床分型分为腹型肥胖、周围型肥胖和混合型肥胖。

腹型肥胖:又称中心型肥胖,也是人们常说的“苹果型”身材。多余的白色脂肪主要分布于腹部,尤其是腹部、皮下、网膜和内脏器官。我国定义腹型肥胖的最新标准为,男性腰围大于90厘米,女性腰围大于85厘米;腰围(也称“苹果型”身材)大于臀围,腰臀比=腰围/臀围:男性WHR大于0.9,女性WHR大于0.8。中国健康营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腹型肥胖的患病率平均年增长1.1%,显著高于肥胖的增长速度。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显示,我国成人腹型肥胖患病率31.5%。腹型肥胖发生代谢综合征、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脑血管病的风险高于周围型肥胖和混合型肥胖者。

周围型肥胖:其多余的白色脂肪主要分布于髋部、大腿和下部躯干的皮下,也称“鸭梨型”身材,多见于女性。

混合型肥胖:兼有腹型肥胖和周围型肥胖的特征。

D 看看你是哪种颜色的胖子?

而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的专家还有一种用颜色分类的方法:根据肥胖者的不同症状和体征,分为白、黑、黄、红四种颜色。每种颜色都有其特殊的病理变化,对应的减肥方法和治疗手段也各有不同。

白胖子(代谢正常型肥胖):皮肤白润,体型均匀,皮下脂肪增多但分布基本正常,各项代谢指标及激素分泌正常。这类胖子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科学减重以防止体重增加带来的物理性损伤,如关节炎症,心肺功能负担加重。

黄胖子(低代谢型肥胖):皮肤萎黄无弹性、无光泽;脂肪分布多以腹型肥胖为主;低代谢率、低激素水平,可伴有严重脂肪肝和其他代谢异常。精神萎靡、气血均乏。

红胖子(高代谢型肥胖):多为红胖血瘀之人,血供丰富、皮肤菲薄,体表可见紫纹及毛细血管增生等;脂肪分布以内脏脂肪为主,代谢率高、激素水平偏高,易发生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

黑胖子(炎症代谢型肥胖):皮肤色素沉着(黑棘皮病多见)、皮厚肉多;脂肪肌肉均丰富;代谢率高,常伴有高胰岛素血症、高瘦素血症及高尿酸等炎症状态。

校对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