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肥胖型怎么减(贫血型肥胖如何治疗)
3类适合肥胖型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既能降糖又能减肥
在物质水平相对丰富的当代,肥胖已经成为困扰大多数人的问题,或者说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的难题。肥胖带来的“三高”、关节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罪魁祸首,极大地加重了社会负担。而对于糖尿病的发生,肥胖更是功不可没,据统计,超过8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肥胖或者超重,肥胖人群患糖尿病的几率是正常体重者的4倍,这二者之间的关联也成为近些年的学术热点。本文从药师的角度,来介绍一下什么样的药物,适合肥胖型的糖尿病患者,服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二甲双胍
不管是在降糖界的元老级地位,还是新发现的改善心血管功能、降血脂、治疗多囊卵巢等神奇功效,二甲双胍几乎被奉上神坛,作为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的首选用药更是当仁不让。服用二甲双胍的人都知道,这种药一个很明显的副作用就是胃肠道反应,例如恶心、腹痛、腹胀等,正是这种不良反应具有抑制食欲的作用,对肥胖患者成为正向的治疗目的。最主要的还是,二甲双胍可以改善肥胖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状态,增加细胞对糖的利用,从而降低血液中的葡萄糖。
注意事项:
没有糖尿病的肥胖者不建议使用二甲双胍减肥,是药三分毒,再安全也是药!
有糖尿病的肥胖者使用二甲双胍要遵照医嘱,不可因急于减肥擅自加量。二甲双胍使用过量容易造成乳酸中毒,出现肌肉酸痛、呼吸困难、血压降低、心动过缓等症状,有这种情况要立即就医治疗。
长期服用二甲双胍可能会造成维生素B12缺乏,导致贫血,需定期检查血象,平时多吃含维生素B12的食物,必要时可通过药物补充。
2、列净类药物
这类药物实际上是一种抑制剂,专门抑制肾脏细胞中一种叫“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工作,因为SGLT-2会将原本要从尿中排出体外的葡萄糖重新吸收回血液,增加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升高血糖。列净类药物通过抑制这种蛋白的正常运转,使葡萄糖无法被重吸收入血而是顺着尿液排出,达到降糖的目的,所以列净类药物的学名叫做“SGLT-2抑制剂”。
达格列净是首个在我国上市的列净类药物,目前临床应用也最为广泛。临床观察发现,除了明确的降糖效果,达格列净还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和心血管保护功能,而且单用不会出现低血糖的症状,安全性比较好,对于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来说是一个非常理想的选择。长期服用的话,还是有几点需要注意。
注意事项:
列净类药物能促进糖从尿中排出,导致泌尿生殖道局部糖浓度过高,容易发生细菌或者霉菌感染。平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多喝水,可以有效地避免尿路感染。
列净类药物在促进糖排出的同时也会促进钠离子的排出,产生多尿的症状,容易引发血容量不足的相关反应,比如低血压、头晕、脱水甚至脑梗,如果同时服用了降压药,这种症状可能更加明显,需要定期监测血压。
3、GLP-1受体激动剂
这是各类降糖药中最新的一类,在我国上市使用近十余年的时间,远不如胰岛素和其他口服降糖药一样被人们熟知。GLP-1受体激动剂家族成员众多,大部分是注射剂,使用方法跟胰岛素一样,都可以自行注射。其中有每天需要注射1-3次的短效制剂艾塞那肽(百泌达)、贝拉鲁肽(谊生泰)、利拉鲁肽(诺和力),也有只需一周注射1次的长效制剂艾塞那肽微球(百达杨)、阿必鲁肽、度拉糖肽(度易达),还有去年刚刚在我国获批上市的口服剂型司美格鲁肽。
这类药物不仅可以刺激胰岛细胞的增殖分化,刺激胰岛素的分泌,还可以抑制具有升糖作用的胰高血糖素,减少肝糖原的释放,从而达到降糖的作用。GLP-1的减重功效是因为它可以减慢胃的排空,抑制食欲,同时增强学习和记忆功能,保护神经。所以即便没有患糖尿病,这种药也可以单纯用于减肥(目前已在美国批准用于减肥,我国尚处于三期临床阶段),不过有严格的适应症,需要严格筛查后才可以使用。
注意事项:
使用这类药物,比较常见的就是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腹泻、呕吐、消化不良、厌食等,使用一段时间后大部分人可耐受。
可能会发生低血糖的情况。
有急性胰腺炎和甲状腺相关疾病的人群使用时需要注意,GIP-1抑制剂可能会加重这两类疾病。
如果可以通过调节生活方式的手段来减肥,最好还是不要用药物,早期的肥胖型糖尿病,通常是可以通过减重来逆转的,不仅仅是高血糖,高血脂、高血酸甚至动脉斑块等一系列由肥胖带来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合理的锻炼、饮食得到控制。健康为上,适度控制欲望,可受益终身。
减重手术适合肥胖型2型号糖尿病患者
■廖木兴/图
《柳叶刀》今年刊登的一份调查显示,中国以近9000万肥胖人口一举成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对无法通过常规减肥减到正常体重的中重度肥胖人群来说,可能要通过胃肠改造的减重手术减重。在由中国医师学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与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主办、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的第四届中国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学术年会上专家表示,减重手术也被发现有改善肥胖型糖尿病人代谢病的作用,这获得了越来越多国内外专家的共识。但是,该去哪里做手术,应谨慎选择。
■新快报记者 梁瑜 通讯员 张灿城
减重手术对2型号糖尿病等 代谢病有改善作用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与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CSMBS)主任委员、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副院长、广州国际肥胖与代谢病外科中心主任王存川教授表示,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的调查显示,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中国已经拥有接近9000万的肥胖人口,其中4320万个男胖友和4640万个女胖友,这些肥胖人群中又有430万个重度肥胖的男性胖友及 760个重度肥胖的女性胖友。我国肥胖人群有三个特点,一是合并代谢病的多,二是青少年肥胖多,三是腹型肥胖多(脂肪集中在内脏)。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完成1300多例减重手术,是全国做减重手术最多的医院。王存川表示,去年国内完成了6200多例减重手术,估计今年可以达到8000例。而且,全球对减重手术改善代谢病的认可度在提高,全球50多个国家的医生达成了共识,认为减重手术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比传统药物更好,除了术后能减轻体重,还能控制代谢病。
术后支持也很重要
应找规范医疗机构
减重手术技术上也在进步,手术更精细化、标准化,术后康复更快,手术质量也在提高,并发症减少,手术效果更好。“做减重手术应去规范、有一定技术水平和实力的医院,虽然现在一些小医院也在做减重手术,但缺乏支持治疗,术后营养、微量元素等不注意科学调整,可能造成术后营养不良、掉发、贫血或体重反弹。”
王存川表示,国内有接近200家医院开展过减重手术,但实力有差距。“目前,以年手术量50例为形成规模的减重中心的标准,全国有40多家,以年手术量达到120例为成熟标准,全国也就10家左右。”
减重术后的长期效果,手术和术后护理影响各占一半。他指出,国际上已有一些指南为术后营养提供指引。就亚太地区来说,人口、人种很多,饮食习惯差异大,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居高,同样肥胖程度发生代谢病的比例比西方国家更高。减重术后胃肠结构改变了,吃得少、吸收少,但要满足身体的正常能量、营养需要,一要避免过多能量摄入,二要保证足够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的摄入,若忽视术后营养,几年后很可能复胖、代谢病复发。
年龄已不是减重手术主要限制
王存川表示,减重手术指征是BMI>35的中重度肥胖患者;另外,BMI在27.5-35之间、有2型糖尿病以及其他代谢性疾病控制不好的患者,也可以通过减重手术来治疗。“以前认为减重手术的年龄限制是16-65岁,但现在认为,某些老人和小孩也可以做减重手术,年龄已不是主要限制。”王存川称,他们减重手术的病人,最大的74岁,最小的8岁。
8岁的女孩嘉嘉是“小胖威利综合征”患者,她因为疾病,怎么吃都没有饱腹感,体重140斤,是重度儿童肥胖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胰岛素抵抗、脂肪肝、高血脂、高尿酸等。因为再胖下去就可能“胖死”,只能做减重手术让她吃少点、吸收少点。
王存川强调,对于小胖友,手术指征必须把握得比成人更严格。对孩子来说,过度肥胖影响性腺、智力发育,但没有代谢病的小胖墩不适合做,而且要求BMI指数更高、代谢疾病更严重,并严重影响生长发育、影响生命。“一般要先评估孩子的肥胖程度、原因、代谢状况,严重危及生长发育甚至生命且内科药物治疗无效才考虑。”王存川说。
也有些肥胖是不宜做减重手术的。王存川介绍,由于某种遗传基因疾病、内分泌疾病、吃药导致继发性肥胖,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糖皮质激素长期大量的应用、肿瘤药物的使用等造成的肥胖,不宜接受手术减重;心肺功能严重障碍、手术耐受能力差的,不主张进行手术治疗。
动物中的人参!女性常吃此物,调节月经不调,缓解失眠、神经衰弱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鹌鹑蛋,说到鹌鹑蛋,相信很多人都有吃过,它的营养价值很高,深受大家喜爱,却没几个人知道它的功效与作用,接下来小编带大家伙详细了解下鹌鹑蛋的相关知识吧!
鹌鹑蛋被认为是 “动物中的人参”。宜常食为滋补食疗品。俗话说:“要吃飞禽,鸽子鹌鹑。”鹌鹑肉、蛋,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鹌鹑蛋是一种很好的滋补品,在营养上有独特之处,故有''卵中佳品''之称。
鹌鹑蛋的营养功效
1、治疗疾病:鹌鹑蛋可辅助治疗浮肿、肥胖型高血压、糖尿病、贫血、肝大、肝硬化、腹水等多种疾病。对贫血、营养不良、神经衰弱、月经不调、高血压、支气管炎、血管硬化等病人具有调补作用。
2、健脑:鹌鹑蛋中所含丰富的卵磷脂和脑磷脂,是高级神经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具有健脑的作用。
3、预防过敏:吃鹌鹑蛋能预防因吃鱼虾发生的皮肤过敏、风湿疹、呕吐以及药物性过敏症。
4、缓解失眠:常食有缓解失眠、神经衰弱、多梦等症状。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