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湿气太重会引起肥胖吗(湿气太重会引起皮肤瘙痒吗)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腹部肥胖全是湿重惹的祸?日常饮食更要注意温补脾肾,散寒通络

减肥,已经是现代社会一个永不降温的话题,其中腹部肥胖最为多见,也最为棘手。大家都知道减肥需要做有氧运动,消耗热量,也知道肥胖很多都是湿重引起的,需要服用祛湿的中药或食物,然而寒气却被忽略了。

今天为您推荐适合你的健康膳食方

李女士,28岁,主要问题如下:

1、腹部肥胖

2、手脚冰凉,怕吹空调。

3、容易疲劳

4、喜喝温水热水,进食生冷食物易不适

分析:

腹部肥胖,手脚冰凉,平素喜温饮热饮,进食生冷食物易不适,舌头稍紫暗,基本上可以判断是阳气不足,脾肾虚寒引起的。舌苔不厚腻,体内湿气不重,但仅用祛湿化湿的药物,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时以温补脾肾,散寒通络为则才是首选。

白胡椒煲猪肚汤

材料:

猪排骨150克,猪肚1只。

白胡椒30~40粒(小孩减量)。

生姜3片,腐竹30克,食盐、生粉、生抽、白芝麻适量。

做法:

(1)将猪肚内外翻转,加食盐与生粉反复擦拭3次以上,再用水反复冲洗干净后,焯水备用。

(2)把白胡椒打碎,将所有材料放入锅内,加适量开水,文火煲1.5小时,至猪肚酥软,再加食盐调味。

(3)将煲好的猪肚切条装盘,再撒上白芝麻,蘸生抽食用即可。

专家点评:

本品具有良好的食疗效果。猪肚性温。

《本草经疏》曰:“猪肚,为补脾之要品。脾胃得补,则中气益,利自止矣... ...”所以猪肚多适合于胃寒脾虚泄泻的人群食用。

汤中胡椒香辣辛温,温中散寒,醒脾开胃,胡椒气味还能够增进食欲。生姜温中和胃,对胃寒、心腹冷痛、肠鸣腹泻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小贴士:

(1)胡椒性温热偏燥,故咳嗽咯血、痔疮、咽喉炎急性发作期、眼疾患者及阴虚有火者慎食。

(2)高脂血症人群可饮汤,少食肉。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生:体内湿气重导致肥胖

中医看来,肥胖也好,水肿也好,都是体内有湿气。夏天,有的人不爱出汗,体内湿气会更重。建议大家平时煮点薏米红豆水喝,主要是祛湿,又能润肠通便、营养头发,润泽皮肤,消除色素斑,让面部粉刺及皮肤粗糙有明显改善。

湿气的表现

1.清早洗漱时,看面色和舌苔

湿气重症状:早晨眼皮肿,或有下眼袋;照镜子时发现自己舌苔厚腻;舌体胖大、或舌边缘有明显齿痕。在夏季,脾湿的人常常感觉口内粘腻,面色晦暗,发黄。

2.吃饭时,看食欲

湿气重症状:到该吃饭的时候,没有饥饿的感觉,而且什么也不想吃;吃一点东西就感觉胃里胀胀的;在吃饭过程中有隐隐的恶心感,好象吃下去的东西自己往上顶。

多数人在夏季湿热的环境中,都会出现食欲和消化功能下降。但也有一些人食欲不受影响,有较强的饥饿感,可是吃了东西后马上会有饱胀的感觉,这是胃强脾弱的表现,也是脾湿的征候。

3.工作时,看精神状态

湿气重症状:有胸闷的感觉,想长呼一口气才舒服;感觉四肢或身体沉重甚至有浑身酸疼的感觉;身体特别疲乏,懒得活动;活动时关节发紧,好象不灵活;有头昏沉、头脑不清爽的感觉;易困倦,有时记忆力减退。

去除湿气的小方法

1、喝薏米红小豆粥(用豆浆机做):

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

赤小豆,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养血,古籍里记载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说经常吃赤小豆还有减肥的作用。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

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去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属。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不给脾胃造成多大负担。

夏天正好是暑气连天的时候,内湿外也湿,用这两味药正好能起到一个养血、祛湿的作用。

2、运动排汗平衡荷尔蒙祛湿:

运动出汗是很好的去湿气;特别是夏天不要开空调、风扇,身体里面的汗一定要出来,否则你的湿气太重,到了冬天肯定会得病的。

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对身体是非常有益的。运动可以纾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现代人动脑多、体力消耗少,加上长期待在密闭空调内,很少流汗,身体调控湿度的能力变差。试试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任何的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8、饮食清淡适量。

肠胃系统攸关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

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

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易无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寒凉性质。

9、避开环境的湿

日常生活最好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尤其对湿气敏感的人,更应留心下列事项:

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气中水分会下降且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与地板有一定距离的床上。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

湿气真会导致肥胖?中西医角度的对比解析

文 | 孟医生纵观健康

编辑 | 孟医生纵观健康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明明没吃多少,体重却悄悄蹭上去了?裤子越穿越紧,体重秤上的数字像股票一样直线上涨。你怀疑自己是不是喝凉水都胖?有人告诉你:“哎呀,你这是湿气重!”湿气?啥玩意?是空气湿度太高,还是你家地板没擦干?更离谱的是,有人一脸正经地跟你说:“湿气重了,真的会胖!”这到底是科学,还是玄学?今天咱就来掰扯掰扯,湿气到底是个啥玩意?它真能让你胖成“气球”吗?

1. 湿气:中医的“老梗”,西医的“迷惑”

咱先来聊聊“湿气”这个东西。湿气这个词,听着是不是有点玄乎?其实,它是中医里的一个概念。在中医的世界里,湿气就像是个“隐形杀手”,啥毛病都能赖它:头晕脑胀赖湿气,皮肤长痘赖湿气,睡不醒赖湿气,连你上班摸鱼都能找湿气背锅!中医认为,湿气是一种“邪气”,它会影响人体的运化功能,把身体搞得“水汽弥漫”,脾胃也跟着罢工,久而久之,湿气多了,你就容易变成“泡面人”——虚胖、浮肿、没精神。

听到这儿,你可能要问:那西医怎么看湿气?嘿嘿,西医的回答简单粗暴:没有这个词!对,湿气这个东西,在西医的教科书里压根找不到。不过,别急,虽然西医不承认湿气这个概念,但它确实有类似的“亲戚”——比如水肿、代谢紊乱、内分泌失调等等。总之,中西医对湿气的理解不太一样,但它们都能解释为什么你会“胖得莫名其妙”。

2. 湿气如何让你“胖”得毫无防备?

湿气真能让你变胖吗?答案是:有点道理,但别全听信。

(1)从中医的角度:湿气让你“胖”得有理有据

中医的理论是什么?“脾主运化”。简单来说,脾胃就像你家厨房的“总调度员”,负责把吃进去的东西变成身体需要的营养和能量。如果脾胃被湿气“堵住”了,厨房里的“燃气灶”就打不着火,食物消化不了,“垃圾”越堆越多,身体自然就容易“发福”。再加上湿气喜欢“黏糊糊”,它就像在你体内开了个“水上乐园”,让你整个人看起来浮肿、虚胖。中医讲的“湿胖”,就是这么来的。

(2)从西医的角度:湿气“背锅”也没那么冤

虽然西医没有湿气这个词,但它承认,人胖,确实可能和身体的“水分”有关。比如:

  • 水肿:你长期吃得太咸,身体里的钠离子太多,水分排不出去,腿肿、脸肿、手肿,最后连体重秤都“肿”了。
  • 代谢慢:如果你的新陈代谢像蜗牛爬坡,身体就会囤积多余的脂肪和水分,导致“假性肥胖”。
  • 内分泌失调:比如甲状腺功能减退,会让你的身体像“储水罐”一样,胖得莫名其妙。

所以,说湿气让你胖,也不是完全瞎掰,只是中西医的解释方式不太一样。

3. 湿气重的表现:你中了几个?

湿气重不重,简单自测一下,看看你有没有这些症状:

  • 早上起来发现脸肿得像包子。
  • 一到下雨天,整个人跟没充电似的,昏昏沉沉。
  • 体重飙升,但摸起来肉都是“松垮垮”的,像泡水的馒头。
  • 舌头上有一层“白毛毯”(舌苔厚腻)。
  • 动不动就拉肚子,或者便便不成型。

如果中了两三条,恭喜你,湿气可能已经“找上门”了。不过别怕,接着往下看,咱们聊聊怎么“赶走”湿气!

4. 湿气重了咋办?中西医教你“除湿大法”(1)中医的“除湿大法”:吃对、动对、活对!

中医对付湿气的办法很简单,四个字:“祛湿健脾”。怎么做?来记住下面这些小技巧:

  • 多吃祛湿食物:比如薏米、红豆、山药、冬瓜、茯苓,这些食材简直就是湿气的“死对头”。来一碗经典的“红豆薏米汤”,湿气见了都绕道。
  • 少吃生冷食物:冰镇奶茶、凉拌菜这些“湿气制造机”,咱还是少碰为妙。
  • 泡脚大法好:每天泡泡脚,水里加点生姜、艾叶,湿气就像被“蒸发”了一样,身体也跟着轻松了。
  • 适量运动:湿气最怕“阳气”,而运动能帮你提升阳气,让湿气无处可逃。每天快走半小时,出点汗,湿气就乖乖“打包走人”了。
(2)西医的“科学建议”:别迷信,多管齐下!

西医虽然不讲湿气,但它对胖还是很有发言权的:

  • 控制盐分摄入:吃太咸会让身体水肿,每天盐的摄入量控制在6克以内(差不多一啤酒瓶盖),体重可能会悄悄降下来哦!
  • 多喝水:听着矛盾吧?但喝足够的水,反而能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的水分和毒素。
  • 均衡饮食:别光吃红豆薏米汤,蛋白质、蔬菜、水果都得跟上,让身体的代谢“跑起来”。
  • 适度运动:不管中医还是西医,都建议你别懒着。运动不仅能让你“燃脂”,还能改善代谢,帮身体排出多余的水分。
5. 湿气不是“背锅侠”,胖的真相在这里!

最后,咱得说句公道话:湿气可能会让你“显胖”,但真正让你胖的,还是——管不住嘴,迈不开腿!湿气只是个“助攻选手”,真正的“主力前锋”是奶茶、炸鸡、甜点和久坐。如果你真的想瘦,得先从改掉坏习惯开始,湿气自然也会“拜拜”啦!

6. 总结:湿气和肥胖,边胖边学!

湿气到底会不会让人变胖?答案是:可能会,但它绝不是你胖的唯一原因。中医说的“湿胖”和西医讲的“代谢紊乱”其实有相通之处,关键还是要调理好生活习惯。如果你觉得自己湿气重,不妨试试中医的祛湿方法,同时结合西医的科学建议。记住,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真正的“除湿神器”!

好了,今天的湿气科普就到这儿了!如果看完觉得有点用,那就赶紧转发给朋友吧!毕竟,湿气不会自己走,但知识可以帮你赶它走!


参考文献

《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关于湿气与脾胃运化的理论依据。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版)》,中国营养学会,关于盐分摄入量和饮食均衡的建议。

《水代谢与肥胖相关性研究》,《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19年第27卷第3期,关于水肿和代谢紊乱的机理分析。

Mayo Clinic:Water Retention and Causes,关于西医对水肿和代谢失衡的解释。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关于湿气体质的中医辨证论述。

#头条深一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