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关注肥胖 预防肾脏病(关注肥胖 预防心得体会)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肥胖是万病之源,我们应该如何远离肥胖,远离肾结石?远离肾病?

如何远离肥胖,远离肾结石?远离肾病?

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肥胖是减少肥胖相关性疾病的重要措施,降低肥胖的发病率、患病率是全民的责任。不良的生活方式直接影响着肥胖相关肾脏病的病程进展。多位学者共同指出,减少酒精的摄入,戒烟,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加强运动可以有效地改善包括肾脏疾病在内的多种慢性疾病的预后。由此可见,健康饮食、适当运动、戒烟戒酒、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减轻体重对肾脏疾病的预防至关重要。

1. 健康饮食,「管住嘴」

健康饮食是保护肾脏的基础,对于肥胖患者提倡低热量、低脂饮食。改掉「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习惯,为肾脏「减负」。提倡清淡饮食,多吃水果蔬菜以及全麦食品,少甜食、少零食,均衡饮食结构,并且限制饮酒。亚洲人每日摄入热量约 2510kJ(600kcal),其中脂肪或食用油提供的热量不超过 20%~30%,碳水化合物提供总热量的 55%~65%,蛋白质提供的总热量不超过 15%。在此要提醒大家,少吃隔夜菜、少吃含各种添加剂的食物、减少盐及肉类、脂肪的摄入,对我们肾脏的健康也至关重要。

2. 适当运动,「迈开腿」

运动在肥胖相关性肾病的预防及治疗中起着极大的作用,能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和糖耐量受损,改善脂肪代谢紊乱,长期有规律的运动能减少儿茶酚胺的释放,从而降低血压。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可以显著改善中心型肥胖,减轻体循环压力、减少腹内压。我们建议大家采用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爬山等有氧运动方式进行锻炼,可以选择中等强度的运动量,如每周快走 150 分钟,并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合理调节。

3. 远离烟草和食物添加剂,「简生活」

吸烟不仅仅影响着肺、血管和心脏的功能,也悄无声息地毒害着肾脏,各种食物添加剂、保鲜剂和部分药物、中草药都有可能具备肾毒性,对于老年人、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尤为明显,大大增加了肾衰竭的风险。回归简单生活,多吃新鲜食物,低毒食品,也是保持肾脏健康的重要措施。

如今,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世界范围内肥胖的流行正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侵袭着我们,不仅仅是体形的健美,更多的影响着我们的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是保护肾脏的关键,优化饮食结构,加强体育锻炼,减少久坐,避免肥胖,为肾脏保驾护航。让我们从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始吧。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专家呼吁关注肥胖引发慢性肾病 减肥作用积极

资料图片,英国某杂志评选减肥达人。图片来源:CFP视觉中国

中新网上海3月9日电(记者陈静)今天是第12个“世界肾脏日”,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常委、上海医学会肾脏病分会主委、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肾脏科主任倪兆慧教授9日接受采访时表示,近些年来,肥胖合并的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等问题,已逐渐为人熟知,但是肥胖所引起的慢性肾病及其对慢性肾病患者预后的不良影响,还未引起社会各界的足够重视。

肥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话题,蔓延到了世界各国和社会的各个阶层,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肥胖的发病率正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其势头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据介绍,单纯由肥胖导致的慢性肾病,称为“肥胖相关性肾病”,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

今年3月9日是第12个世界肾脏日,今年主题是“肾脏病与肥胖”(Kidney Disease &Obesity),就是希望全社会重视肥胖带来的肾脏损害。本周亦是第四届“上海肾脏周”。

倪兆慧说,肾脏病与肥胖密切相关。严重肥胖会导致大量蛋白尿,部分肥胖相关性肾病患者伴肾功能不全,并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此外,肥胖并发的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并发症都可以加重肾脏的损伤。她告诉记者,在其所在医院肾脏科接诊的患者中因肥胖导致肾脏病者约占两成。

倪兆慧说,体型偏胖,尤其是明确的肥胖患者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定期体检,筛查肾脏病。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眼睑、下肢浮肿,尿中泡沫增多,尿色加深,夜尿次数增多、血压升高(尤其是年轻人)等症状都应尽早去医院就诊,通过相关检查排查肾脏疾病,避免延误病情。这位专家指出,对于有早产或者低出生体重史的人群最好进行肾功能及血压的终身随访。此外,还应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以提高人群对慢性肾脏病的预防。

对于与肥胖相关肾病的治疗,倪兆慧表示,肥胖是该病之源,在病程的各个阶段,减肥都具有积极的作用。肥胖患者应该提倡低热量低脂饮食、加强有氧运动,同时合理用药关于近年来已逐渐被人们认识的“中草药肾病”,倪兆慧表示,虽然如今很多减肥药中已经不再有导致肾病的成分,但是选择减肥药仍要谨慎。(完)

肥胖,提升慢性肾病风险,预防需要做足7项措施

有些人,总是减肥失败,或是没有控制体重的决心,自我安慰,是健康的胖子。不过,最近,牛津大学的科学家,在《美国肾脏病学会杂志》发表论文,再次提醒,肥胖可以增加肾脏疾病的风险。其实,2017年的第12届世界肾脏日,就已经将肥胖和肾脏紧密相连,提出"关注肥胖,关爱肾脏"的宣传主题。肥胖是如何伤害肾脏的呢?咱们现在来解析。

肥胖,不仅仅是慢性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同时,还会加速病情的进展,因此,医学界将肥胖引起的系列肾脏疾病,命名为肥胖相关性肾病,obesity related glomerulopathy,简称ORG。肥胖相关性肾病,多见于成年肥胖者,男性多于女性,但是,老年及肥胖儿童也可发病。近年来,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增长趋势。

肥胖相关性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的研究结论认为,可能因素包括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脂代谢异常触发的炎症反应;肥胖带来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由于压力过高,导致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球毛细血管扩张,引起滤过膜及相关分子结构的变化,出现高滤过状态,带来蛋白尿。此外,肥胖者容易发生高尿酸血症,也会带来肾脏损伤。

肥胖相关性肾病,多数缺乏典型症状,仅表现为微量蛋白尿,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发展为肾性蛋白尿,少数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出现镜下血尿。目前,肥胖相关性肾病,还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通常是经过实验室检测和肾脏病理检查,结合身体质量指数,并且排除其他肾脏疾病,才能确诊。

肥胖相关性肾病的主要特征,第1是超重或肥胖,身体质量指数BMI达到或超过28,男性腰围超过85厘米,女性腰围超过80厘米;第2是尿常规检查,微量蛋白尿,或者大量蛋白尿;第3是肾活检发现肾小球体积明显增大;第4是代谢异常,包括脂代谢异常、糖代谢异常、内分泌功能紊乱、高尿酸血症。

牛津大学此次的工作,研究了来自英国生物库的近30万个DNA样本,搜索1000多种已知的遗传变异。结果发现,BMI每平方米增加5公斤,慢性肾脏疾病的风险大约增加50%。研究发现,肾脏疾病的风险,不会因为脂肪的位置变化而改变,无论脂肪沉积在器官周围,还是整个身体,肾脏疾病风险增加的幅度都相同。不过,当脂肪沉积在中央器官周围时,肾脏疾病几乎完全由糖尿病引起;脂肪遍布全身时,糖尿病和高血压都会导致肾脏疾病。总的结论是,只要超重,肾脏疾病风险就会上升。

目前,没有针对肥胖相关性肾病的特效药物,主要针对调节血脂、控制血糖、使用胰岛素增敏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结合缓解肾小球压力及高滤过状态,降低蛋白尿,保护肾功能。肥胖相关性肾病的预防,需要采取合理的膳食安排、坚持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减肥,控制体重。还要注意7项关键措施,第1是适量充分饮水,不要憋尿;第2是戒烟限酒,控制盐的摄入,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增加身体活动;第3是定期体检;第4是杜绝盲目服药,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第5是远离偏方,警惕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第6是进行糖尿病及肾脏病筛查;第7是积极控制血压及血脂,发现并且纠正贫血及电解质代谢紊乱,定期复诊,接受正规治疗。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

你的健康,我的关注。专业人员以科学与人文视角观察健康,包括快报、细节、提醒、释疑、观察、观点、史话、逸事等系列,内容为作者魏宏岭及团队原创作品。拒绝未经许可的一切形式的盗用、盗链及转载,否则将依据相关法律予以追究。

#谣零零计划##健康科普排位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