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青少年肥胖的蓝皮书(青少年肥胖海报)

新京报 0
文章目录:

慈铭体检发布2023大数据蓝皮书 超重或肥胖排异常检出率首位

3月28日,在成立22周年之际,慈铭体检联合北京大学医学部美年公众健康研究院共同发布了《慈铭北京·2023年度健康体检大数据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

《蓝皮书》共纳入分析的人群样本量为128.1万,结果显示,超重或肥胖、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美国糖尿病学会标准)、脂肪肝位列异常结果检出率前五名,除了脂肪肝,其余四个指标异常检出率均超过50%。

慈铭体检集团医疗管理中心总经理、北京公司副总经理沈春泉主持发布会并致辞。企业供图

超半数人群处于超重或肥胖状态

《蓝皮书》研究数据来源于慈铭体检2023年度北京市20家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数据,纳入分析的人群样本量为128.1万,平均年龄42岁,其中男性占51.6%,女性占48.4%,25-59岁职业人群在纳入人群中占79.7%,选取心血管健康、内分泌健康、呼吸健康等六大领域的体检常见疾病或异常开展。美年健康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胡若玫介绍,《蓝皮书》编制过程广泛参考国内外权威疾病指南与专家共识,使用临床公认的疾病诊断与评价方法,对体检常见疾病或异常检出率进行标化调整,以保证研究结果准确、可靠、可比。

《蓝皮书》显示,2023年慈铭北京体检人群异常结果检出率中,超重或肥胖排在首位,异常检出率达55.1%。其中,男性检出率为68.2%,女性检出率为37.7%;中心性肥胖男、女检出率分别为50.3%、23.2%。

肥胖已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疾病,也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和肿瘤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以来,体重指数是国内外测量与诊断肥胖使用最广泛的指标,但其也有局限性,不能区分脂肪量和瘦体质量。而腰围被认为是比体重指数更便捷、更有效、与健康风险更紧密相关的测量指标,胡若玫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中心性肥胖,即脂肪主要分布在内脏,容易导致内脏脂肪含量过高,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息息相关,而在此前的行业相关报告中,将腰围列入分析指标的情况并不多见。在胡若玫看来,依托慈铭体检高品质的医疗服务和高标准的体检质控,采集了质量良好的腰围数据进行中心性肥胖的分析,对于揭示中心性肥胖的流行状况以及制定针对性的慢病防控策略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此外,肺结节(52.6%)、甲状腺结节(52.4%)、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美国糖尿病学会标准)(52.0%)、脂肪肝(42.7%)异常结果检出率排在第2-4位,其中,男性超重或肥胖、中心性肥胖、脂肪肝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这3项异常结果在男性中,又以中青年检出率最高。

男、女异常指标检出率各不同

《蓝皮书》显示,异常指标检出率与性别有明显关联,其中,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更“偏爱”男性,尤其是中青年男性。

血脂异常男性检出率为35.5%,女性检出率为17.7%,高尿酸血症方面,男、女检出率分别为39.2%、5.0%,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男、女检出率差距同样明显,分别为32.5%、7.4%。其中,血脂异常男性检出率在35-49岁组最高,高尿酸血症男性检出率在18-24岁组最高,达到52.1%,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男性检出率在18-24岁组高达48.1%。这三种常见的代谢异常如不加以控制,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等疾病。《蓝皮书》也建议通过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度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进行干预。

HPV感染在女性异常检出中颇为明显。《蓝皮书》显示,2023年慈铭北京女性体检者HPV感染检出率为11.2%,其中高危HPV感染占63.3%。女性HPV感染检出率和高危HPV感染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有所波动,呈现出“双高峰”分布。其中检出率最高的两个年龄段为18-24岁和60-64岁,HPV感染检出率分别为18.1%和13.4%,高危HPV感染检出率分别为12.1%和8.5%。

女性HPV感染是引起宫颈癌的重要危险因素,此外,肛门癌、阴道癌、外阴癌、口咽癌等与高危HPV感染密切相关,《蓝皮书》建议,日常生活中应重视自我健康防护,尽早接种HPV疫苗,25岁及以上女性应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

女性应警惕乳腺“受伤”与骨量断崖式下降

《蓝皮书》显示,2023年慈铭北京女性体检者乳腺结节检出率为27.8%,其中40-50岁中年女性的检出率最高。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并进行及时治疗是降低乳腺癌死亡率的有效措施。《蓝皮书》提示,乳腺超声是乳腺癌筛查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一般风险女性,可单独使用乳腺超声进行筛查,推荐每1-2年进行1次乳腺癌筛查;对于具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家族史、乳腺活检史或乳腺良性疾病手术史、乳腺不典型增生病史等高风险女性,应每年进行1次乳腺癌筛查,推荐使用乳腺X线检查联合乳腺超声进行筛查。

从骨量异常检出情况来看,女性也应引起足够重视。通常来说,人体中的骨量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变化,特别是40岁后,骨量流失加速,女性绝经后骨量甚至会出现断崖式下降。

《蓝皮书》显示,2023年慈铭北京体检人群中,骨质疏松女性检出率为13.9%,男性检出率为6.5%,女性检出比例是男性的2倍以上。值得关注的是,女性50岁后骨质疏松检出率快速升高,比男性更“脆”弱。骨质疏松患者应调整生活方式,即保证每日膳食丰富和营养均衡,多摄入钙和维生素D含量较高的食物,戒烟限酒,避免过量摄入碳酸饮料;充足日晒,有助于补充体内合成的维生素D;合理运动,以负重、抗阻力运动和平衡训练为主;预防跌倒,必要时使用拐杖或助行器。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出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众多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人类胃癌的第Ⅰ类致癌因子。得益于健康教育的普及、公共卫生措施的落实以及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2023年慈铭北京体检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出率为19.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一发现不仅反映了北京市在幽门螺旋杆菌防控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而且对于理解地域健康差异、指导区域性疾病预防控制策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蓝皮书》发布会上,慈铭体检公布了2023年度北京地区客户重要异常结果分析。据慈铭体检集团医疗管理中心总经理、北京公司副总经理沈春泉介绍,在健康体检后,慈铭体检会针对重要异常结果逐一逐项告知客户,并提供专业建议,后续还会通过跟踪、督促,协助客户完成相关诊断和治疗。举例来说,2023年慈铭体检北京地区检出重要异常结果12万多例,检出率为8.78%,成功随访重要异常结果11万多例,随访成功率92.88%。随访成功并确诊恶性肿瘤1776例,发现率为12.73‱。在随访成功并确诊恶性肿瘤的1776例中,位列前三位的是甲状腺肿瘤606例、肺部肿瘤517例、乳腺肿瘤203例。

22年前,慈铭体检第一家健康体检中心在北京诞生,从此开拓了中国健康体检“慈铭模式”。如今,慈铭体检在全国已超过100家分院,覆盖50多个城市,每年服务客户500多万人次。

沈春泉表示,22年来,慈铭体检在服务广大客户的过程中,积累了海量的健康数据,《蓝皮书》的发布是慈铭体检作为国内健康管理行业先行者的一份责任,不仅为相关研究机构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也为健康体检行业与公共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撑。慈铭体检希望在健康体检中,将重要异常结果作为线索,将健康体检机构、医疗机构、康复机构等进行串联,提供完整的健康管理闭环服务。

新京报记者 张秀兰

校对 翟永军

孩子又胖了,怎么办?

12月23日,国新办发布《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报告结果显示:6-17岁、6岁以下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9%和10.4%。

孩子胖可能导致很多的问题,体育成就不达标、提早发育的倾向、被同学嘲笑、导致自卑感.....

该怎么办?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旨在控制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的快速上升。

具体怎么做?

1、 认识肥胖

根据首部《中国儿童肥胖报告》(2017年版)显示,我国0~7岁肥胖儿童估测有476万,7岁以上学龄儿童超重、肥胖达3496万,加起来近4000万。

肥胖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是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并达到危害健康的程度。肥胖分为遗传性肥胖、继发性肥胖和单纯性肥胖,大部分肥胖属于单纯性肥胖,即单纯由于营养过剩所造成的全身性脂肪过量积累。

儿童如果超重或肥胖,不仅影响他们的身体形态和功能,如造成心血管系统疾病、肺功能受到影响、免疫功能紊乱、生长发育提前等,还会对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出现焦虑、幸福感和满足感降低、情绪不稳定、学习能力变差等。

目前常用的判断健康体重的指标是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它的计算方法是用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使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BMI判断标准。

自己的孩子肥胖吗?看这里!

根据身高和体重的测量数据,可计算出一名儿童的BMI,然后按性别划分的年龄BMI曲线图中找到它对应的位置,跟该年龄的标准做比较。假如您的孩子处于2-5岁阶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5岁以下儿童生长状况判定标准》(WS 423-2013),当儿童的BMI值位于曲线2以上则为超重,位于曲线3以上则为肥胖(见图1、图2)。假如您的孩子处于6-18岁儿童青少年阶段,参照《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标准》(WS/T 586-2018)(表1)来判定。

图1 2-5岁男孩身高体重评分图

图2 2-5岁女孩身高体重评分图

2、 预防超重肥胖

实现《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中的防控目标,家长们该怎么做?

(1)帮助儿童养成科学饮食行为。

家长及看护人是儿童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家长及看护人需要不断提高营养健康素养,才能更好地为孩子合理选择、搭配和烹调食物,保证食物多样化,减少煎、炸等烹调方式,控制油、盐、糖的使用量,避免提供不健康食物,减少在外就餐。

家长还要培养和引导儿童规律就餐、幼儿自主进食行为,教育儿童不挑食、不偏食,学会合理搭配食物和选择零食,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2)培养儿童积极身体活动习惯。

每个家庭都要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家长应与孩子共同运动,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运动日常化、生活化。

培养儿童青少年运动兴趣,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引导孩子养成经常锻炼习惯,减少使用电子屏幕产品时间,保证充足睡眠时间。

(3)定期监测儿童青少年体重及生长发育。

家长要充分认识超重肥胖的危害,定期为孩子测量身高和体重,做好记录,并能根据相关标准评价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必要时及时咨询专业机构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3、超重肥胖了,家长怎么做?

(1)定期开展身高和体重监测,计算BMI,了解超重肥胖程度。

(2)饮食干预:既要维持体重的正常增加,又要控制体重增加过度。饮食原则是: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调整膳食结构,提高膳食整体质量和控制总能量

【具体做法】

*在现有能量摄入的基础上适量控制总能量摄入。

*严格控制食用油和脂肪的摄入。

*适量控制精白米面和肉类。

*保证蔬菜、水果和牛奶的充足摄入。

*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供应充足。

*限制高能量食物如油炸食品、糖、巧克力和奶油制品等。

*限制任何高糖饮料。

(3)行为干预:家长烹饪方式多样化、食物选择多样化,不用食物作为奖励;孩子进食时细嚼慢咽增加食物饱腹感,尽量减少在外就餐;鼓励孩子多学习营养健康相关知识。

(4)身体活动:把运动作为控制体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每天累计60分钟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每周至少3次高强度身体活动(如长跑、游泳、打篮球等),3次抗阻运动(如俯卧撑、仰卧起坐及引体向上等)。运动量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时间至60分钟及以上,并且要坚持锻炼。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

(5)减少久坐时间,每坐一小时要进行身体活动。

(6)保证充足的睡眠,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

参考文献:

[1]孙长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2]马冠生.中国儿童肥胖报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3]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关于印发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的通知. http://www.nhc.gov.cn/jkj/s7916/202010/9357ae09af9f4ba8850dacac5093e250.shtml

[5]中国营养学会.中国肥胖预防和控制蓝皮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9.

(来源: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来源: 全国卫生12320

告别“每逢佳节胖三斤” 科学减重“质”大于“量”

俗话说,每逢佳节胖三斤。春节假期阖家团圆,美食的诱惑下身心难免放纵,在欢乐过后,体重秤上的数字让人咋舌,身体也觉得没有过去轻便了。专家建议,科学运动是节后甩脂的正确打开方式。

在北京执业的高级私教王峰说:“节后来到健身房减脂的人明显增多,不过减肥不能盲目,我们建议会员首先做一个体脂检测,客观了解身体的体脂率和脂肪分布情况,从而客观制定自己的减重计划,避免盲目减肥。同时,减肥不能一蹴而就,每周减重0.5至1公斤是比较健康的速度。设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才能保持动力,避免半途而废。”

王峰建议,想要高效燃脂少不了多类运动的组合。有氧运动是主力,跑步、游泳、骑车、跳绳等有氧运动能够有效提高心率,燃烧脂肪。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力量训练也不能少,力量训练能够增加肌肉含量,提高基础代谢率,即使在静止状态下也能消耗更多热量。建议每周进行2至3次力量训练,针对主要肌群进行锻炼。王峰也推荐高强度HIIT训练,“HIIT是一种短时间内进行高强度运动和低强度休息交替进行的训练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高效燃脂的效果。但HIIT强度较大,初学者要谨慎尝试,并做好热身和拉伸。”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漓提醒,科学减重更要关注减重的“质”,体脂率、体脂肪、瘦体重等参数更具参考意义,“不要单纯关注减重总量,而忽略里边有多少脂肪、多少肌肉、多少水分,这关乎是否达到真正减脂的目的,以及避免减脂的同时给健康带来伤害。”

张漓解释,减重不等于消耗脂肪。如果重量里大部分是水分,第二天吃吃喝喝,会很快反弹,这样的减重没有太大意义。如果单纯依靠极低热量饮食来消耗脂肪,会将身体的肌肉也一同消耗掉,而且以后很难再长回来,造成身体瘦体重的丢失,主要是肌肉蛋白质和内脏蛋白质的流失,不仅让身体变得虚弱,神经和内分泌系统也会产生紊乱,给身体带来损害。“提醒大家不要盲目地追求短时间内有大幅度的体重减轻,而是监控好自己的体脂变化和瘦体重的变化,科学减脂。”张漓强调。

张漓表示,对于减肥而言,如果每日摄入的总热量小于消耗量,就能达到减脂效果,也称为“制造热量缺口”。但是热量缺口并不是越大越好,过大的热量缺口可能会造成营养不良。对于超重及肥胖人群而言,《中国肥胖预防和控制蓝皮书》推荐将每天的热量缺口控制在500至750千卡的范围内。这就要求通过调整饮食和科学运动两方面来控制。张漓做过多次科学减脂方面的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合理饮食和科学运动两者如果搭配得当,1 1的效率可以大于6。

王峰也提醒,长时间不运动后,身体需要时间适应。在节后重启运动,建议从低强度、短时间的运动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和强度。同时不要盲目跟风,选择自己感兴趣且能够坚持的运动方式,才能让减肥事半功倍。张漓也持类似观点,表示减肥需要长期坚持,首先要选择感兴趣的运动,否则很难坚持下去,另外长期坚持运动也需要条件,包括场地、时间、费用、精力等多方面,对于多数人来说,运动项目以门槛较低、方便易行为宜。

另外,对于饮食方面张漓建议,调整饮食一是要有合理的能量摄入,二是采用平衡的膳食结构,一定要吃主食,三是保持一日三餐,最好能做到少食多餐。这样的饮食模式可以保护自己在减脂时尽量减少营养不良的发生。王峰建议,要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减肥期间也要保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营养素的均衡摄入,避免营养不良。水也是减肥的好帮手。多喝水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排毒。 (记者 刘昕彤)

来源: 中国体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