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脾湿型肥胖的症状(脾湿水肿型肥胖怎么调理)

医药养生保健报 0
文章目录:

中医如何辨证脾虚湿滞互结证型肥胖

在中医理论中,肥胖不仅仅是体重超标的问题,而是涉及到体内脏腑功能失调和气血运行不畅的复杂病症。中医辨证论治强调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病机,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其中脾虚湿滞互结证型肥胖是一种常见类型,是指由于脾的运化功能失调,导致水湿、饮食积滞停聚体内,表现为肥胖等一系列症状。了解这种肥胖类型的形成原因、临床表现及中医治疗方法,有助于更有效地管理肥胖问题。

一、脾虚湿滞互结证型肥胖的病因病机

脾虚湿滞互结证型肥胖的形成原因主要与饮食不节、久坐少动、情志不畅及先天体质虚弱有关。饮食不节如过食肥甘厚味、暴饮暴食会损伤脾胃,使脾失健运;久坐少动导致气机不畅,水湿运化不利;情志不畅如长期精神压力大、情绪抑郁则影响脾胃功能;先天体质虚弱则脾胃功能本就较弱。脾虚是指脾的运化功能失调,不能有效地运化水谷精微,湿滞则是指水湿停聚体内,难以排出,脾虚则饮食运化失常,积滞于中焦。脾虚湿盛与饮食积滞互结于中焦,脾虚使湿滞更严重,湿滞又加重脾虚,湿滞互结,形成恶性循环。病理机制上,脾虚使水湿内停,影响全身气血运行,导致肥胖。

二、脾虚湿滞互结证型肥胖的临床表现

脾虚湿滞互结证型肥胖的体型通常表现为全身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常见症状包括乏力、食欲不振、腹胀、纳呆、口臭、嗳气、便溏、矢气频频、气味臭秽、四肢沉重、头身困倦等。舌脉表现多见舌苔白腻,舌质淡胖,有齿痕,脉象多为滑或濡。

三、中医辨证脾虚湿滞互结证型肥胖的方法

中医辨证脾虚湿滞互结证型肥胖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综合分析。望诊观察患者的体型、舌象等,闻诊注意患者的呼吸气味、声音等,问诊详细询问病史、症状、饮食习惯等,切诊则通过把脉了解脏腑气血的情况。通过四诊合参,可以准确辨别是否为脾虚湿滞互结型肥胖,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四、脾虚湿滞互结型肥胖的中医治疗原则

中医治疗脾虚湿滞互结型肥胖的原则是健脾化湿、理气通络、消食导滞。健脾化湿是通过加强脾的运化功能,促进水湿的运化和排出;理气通络是通过疏通气机,改善全身气血运行;调理脾胃则是通过调节饮食和生活习惯,保护和恢复脾胃功能;消食导滞是通过消除饮食积滞引起的气机不畅,帮助恢复脾气。

五、中药治疗脾虚湿滞互结证型肥胖

中药治疗脾虚湿滞互结证型肥胖常用药物包括白术、茯苓、陈皮、半夏、苍术等,这些药物具有健脾化湿、理气通络的作用。经典方剂如平胃散、二陈汤等常用于治疗脾虚湿滞型肥胖。临床上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还可以加减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针对饮食积滞,根据全国名中医张西俭教授经验,可加用莱菔子、山楂、炒麦芽、焦神曲等药物来消食导滞。

六、脾虚湿滞互结型肥胖的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脾虚湿滞型肥胖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调节经络气血,促进水湿的排出,积滞的运化。常用穴位包括中脘、足三里、丰隆、脾俞、胃俞等,这些穴位具有健脾化湿、理气通络、消食导滞的作用。针灸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穴位和针刺手法。

七、脾虚湿滞互结型肥胖的饮食调理

饮食调理在脾虚湿滞互结型肥胖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饮食原则是少食肥甘厚味,多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推荐食物包括薏苡仁、红豆、山药、冬瓜等。饮食禁忌包括避免过食油腻、甜食、酒类等,以免加重脾虚湿滞。

八、脾虚湿滞互结型肥胖的生活方式调整

生活方式的调整对于改善脾虚湿滞型肥胖也非常重要。运动建议包括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和水湿的排出。作息调整则建议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心理调适也很重要,保持心情愉快,避免长期精神压力和情绪抑郁。

重庆市中医院内分泌科 鄢国义/文

责任编辑:李雅琴 李硕然

医学审核:姜峰

出品人:杨中兴 胡丽丽

你是哪种“胖”?痰湿、气郁、脾虚……不同证型,“瘦”法不一样

前不久,35 岁的张女士因肥胖问题前来就诊,身高160,体重就达到了180斤。近两年来,她的体重持续攀升,尽管尝试了多种减肥方法,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张女士自述平日总感觉身体困重,尤其是晨起时更为明显,整个人懒洋洋的,毫无精神,且伴有食欲不振、大便溏稀等症状。更让她忧心的是,近期体检发现,除了体重超标,她的血压和血糖数值也亮起了红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和高血糖前期。

在现代医学中,肥胖与高血压、高血糖紧密相关,肥胖者体内脂肪堆积,会干扰正常的代谢功能,导致血压升高、血糖调节异常。

经中医诊断,张女士舌苔白腻,脉象濡缓,综合判断为脾虚湿盛型肥胖。针对她的情况,医生采用了健脾利湿的中药方剂,并配合饮食和运动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张女士的身体困重感减轻,食欲恢复正常,大便也逐渐成形,体重开始有所下降,同时血压和血糖数值也趋于稳定。

中医认为,肥胖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体阴阳平衡失调,直接影响到人体体液的酸碱度及体内酶的存活度。肥胖病多为本虚标实之症,本虚以气虚为主,若兼阴阳失调,可有阳虚或气阴虚,病在脾、肾、肝、胆及心、肺,临床以脾肾气虚为主,肝胆疏泄失调亦可见。标实以膏脂、痰浊为主,常兼有水湿,亦可见血淤、气滞者。

中医肥胖分型及对应治疗

脾虚湿盛型

症状:形体肥胖,肢体困重,神疲乏力,脘腹胀满,纳差食少,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腻,脉缓或濡细。此型在临床上最为常见。

治疗原则:健脾化湿。

食药推荐:可选用薏苡仁、茯苓、白术、山药、白扁豆等。这些食药具有健脾益气、利水渗湿的功效。例如,薏苡仁粥就是一道简单有效的食疗方,将薏苡仁与大米一起煮粥,经常食用有助于改善脾虚湿盛的症状。此外,还可将茯苓、白术等煮水代茶饮。

胃热滞脾型

症状:形体肥胖壮实,多食,脘腹胀满,胃脘灼痛,口臭口干,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此型多为体壮的中青年肥胖者。

治疗原则:清热化湿,通腑泄浊。

食药推荐:可选用黄连、黄芩、大黄、荷叶、山楂等。黄连、黄芩能清热燥湿,大黄可通腑泄浊,荷叶、山楂则有消脂化积的作用。比如,用荷叶、山楂泡茶饮用,能帮助清除体内积热和多余脂肪。但需注意,大黄等药物不宜长期大量使用,以免损伤正气。

脾肾阳虚型

症状:形体肥胖,四肢不温,怕冷,喜食热饮,小便清长,大便溏薄或五更泄泻,男性阳痿,女性月经不调,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重度肥胖症患者多为此型。

治疗原则温阳补肾,健脾利水。

食药推荐:可选用肉桂、附子、干姜、山药、芡实等。肉桂、附子、干姜能温补肾阳,山药、芡实则可健脾止泻。如用肉桂、干姜煮水,加入适量蜂蜜调味,既能温阳散寒,又可改善脾胃功能。同时,可多食用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羊肉、核桃等。

肝郁气滞型

症状:形体肥胖,两胁胀满,胃脘痞满,烦躁易怒,口干舌燥,头晕目眩,失眠多梦,月经不调或闭经,舌质暗有瘀斑,脉弦数或细弦。肥胖日久者可见此型。

治疗原则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食药推荐:可选用柴胡、枳壳、白芍、当归、川芎等。柴胡、枳壳能疏肝理气,白芍、当归、川芎可活血化瘀。例如,将柴胡、枳壳、白芍煮水饮用,有助于缓解肝郁气滞的症状。此外,玫瑰花茶也有疏肝理气的作用,可经常饮用。

痰浊内阻型

症状:形体肥胖,身体沉重,头晕目眩,胸闷脘痞,口黏腻,舌苔白腻,脉滑。

治疗原则:化痰祛湿,理气消脂

食药推荐:可选用半夏、陈皮、茯苓、苍术、瓜蒌等。半夏、陈皮、茯苓是二陈汤的主要成分,具有燥湿化痰的功效,苍术能健脾燥湿,瓜蒌可宽胸化痰。如用陈皮、茯苓煮水,加入适量冰糖,既能化痰祛湿,又可改善口感。同时,应减少肥甘厚腻食物的摄入,以免加重痰浊。

最近有很多朋友说主任分享的一些方子没有标明剂量,不是诚心给的方子。其实,中医治病最看重的就是辨病、辨证、辨证论治,因人而异,一人一方。在众多的患者当中,有刚刚患病的,有久病成医的,有理性分析咨询的,有直接拿自己做尝试的。主任秉持着一颗治病救人的心,想要和大家分享重多关于中医的知识,所以一定是要为更多人负责的。现在不标明剂量,以后也不会。不标明克数也是对患者的负责。有细节问题可以直接和我详谈。请找专业人士,不要私自使用,以免药不对症,对身体造成更大的影响。

顽固性肥胖,无非是脾虚湿盛了,健脾利湿很关键!

大家好,我是中医从医生。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门诊中我常用的一个治疗顽固肥胖的方子。

见方:白术、茯苓、泽泻、山楂、荷叶、陈皮、黄芪、决明子、薏苡仁、丹参。(请注意,一人一体质,具体使用需根据个人情况辨证施治!)

作用:健脾利湿、消食导滞、益气减肥

那肥胖与脾虚湿盛有什么关系呢?

中医理论中,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将水谷精微转化为气血滋养全身。一旦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水湿便无法有效排出,聚而成痰,流注于体内,形成肥胖。

所以,肥胖之症,多责之于脾。脾喜燥而恶湿,若脾虚不运,则湿邪内生,湿性重浊黏滞,最易阻滞气机,使得气血运行不畅,进一步加剧肥胖问题。

应该怎么办呢?

白术、茯苓、泽泻、薏苡仁,此四味皆为健脾利湿之佳品。

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泽泻利水消肿,渗湿泄热;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兼能清热排脓。

四药合用,共奏健脾利湿之功,使水湿得以排出,体重自然减轻。

肥胖之人,往往食欲旺盛,饮食不节,导致食积胃肠,形成痰湿。

山楂、荷叶、陈皮三药,既能消食导滞,又能行气化痰。

山楂消食化积,尤善消油腻肉食之积;荷叶清热解暑,升发清阳,善治肥胖之症;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治痰湿之要药。

三药并用,消食导滞,化痰行气,使体内痰湿得以化解。

黄芪、决明子二药,一补气一清热,相辅相成。

黄芪补气升阳,利水消肿,能增强脾的运化功能,促进水湿代谢;决明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能清除体内热毒,改善便秘症状,有利于减肥。

丹参一味,活血化瘀,能改善因肥胖引起的血液循环不畅,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全方以健脾利湿为核心,兼以消食导滞、益气清热、活血化瘀,多管齐下,使肥胖之症得以根本解决。

【案例分享】

商女士,身高152,体重138斤,伴有头晕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便溏、面部油腻、下肢水肿等症状。曾多次尝试减肥,体重几乎没什么变化。

我看她,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

综合辨证属于脾虚湿盛型肥胖。

在刚才方子基础上加减,水冲服,早晚各一剂。同时,嘱其控制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心情愉悦。

三周后,反馈食欲减小了,腹胀便溏症状减轻,体重有下降。

坚持调理了3个多月,体重降至108斤,腰腹明显变细了,身体也没有不适了。

停药后坚持运动、合理饮食,随访体重未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