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可以做肠镜嘛(肥胖做肠镜更严重吗)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0
文章目录:

肠癌一发现大多已是晚期?多做一个检查,5年生存率可达9成

我们都知道肺癌、胃癌是很常见的癌症,其实结直肠癌也不例外。

根据《中国结直肠癌肿瘤早诊断策略专家共识》一文的数据显示,在2018年,我国新确诊结直肠癌病例约43万例,发病率已经跃居我国恶性肿瘤排行榜第三的位置,且还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肠镜是结直肠癌早诊的一个重要手段,但《中国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诊疗现状调查》数据显示,在2299例结直肠癌患者中,有85%的人不知道可以早期筛查。有的患者则因为做肠镜会痛苦,所以不愿意做肠镜检查。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沈琳教授表示,我国83%的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可见肠镜对于结直肠癌的早诊早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医学界普遍建议高危人群从50岁开始接受肠镜检查,但随着50岁以下的患者日益增多,近日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做肠镜的年龄应该提前。

研究证实:45岁做肠镜,结直肠癌风险可下降50%

近期,一项来自斯坦福大学研究团队的发表在《Gastroenterology》的最新研究,选取了美国600万名居民的健康数据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与45-49岁不接受结肠镜检查的人相比,在这段时间内接受肠镜检查的人群,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相对下降了50%;在50-54岁接受结直肠镜检查,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相对下降68%。

虽然50岁后接受肠镜检查的发病风险下降幅度更大,但肠癌当然越早发现就越好。因此,该团队表示,肠镜检查的起始时间应该从原定的50岁下调至45岁。

早在2018年,美国癌症学会就已经率先调整指南,建议一般风险的人群也从45岁开始做肠镜,但其他权威机构并未立刻跟随。这项新研究的数据给予这项调整又一有力的支持。

做肠镜有什么意义

结肠镜是医生用来检查大肠及结肠内部病变的一种诊断方式,可分为传统肠镜与超声内镜两种类型。

传统的肠镜是利用一支细长的、可弯曲的、末端装有微型摄像仪的管道,通过患者的肛门进入直肠和大肠,医生可以直接通过肠镜观察患者肠道的情况。

超声内镜是将超声技术与内镜相结合,在内镜的探头末端安装高频的超声探头,能够探明不同层次的组织,甚至是邻近器官存在的病变。

  • 肠镜其实没那么可怕

有调查表明,97%的结直肠癌患者在发病前从未做过肠镜检查。

主要是因为肠镜需要从肛门伸入,而肛门属于人体的隐私部位,患者往往感到很难为情。而且肛门周边的神经非常发达,在肠镜管道进入身体后可能会带来强烈的不适感,所以很多人都非常抗拒。

事实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镜中心副主任戎龙表示,如果医生技术过关,而且患者能配合医生动作,并在进镜时保持结肠短缩,9成以上的患者不会感到痛苦。

图源:梅奥诊所

对于患有大肠息肉的患者而言,做肠镜是非常必要的。有临床研究表示,90%左右的结直肠癌都发展自大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有较高的恶变可能,是一种大肠癌的癌前病变。

从大肠增生到息肉,再发展成恶性肿瘤,通常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进行肠镜检查,早期干预完全可以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

另外,早期结直肠癌的预后很好,五年生存率可达到9成,因此早检查、早治疗对结直肠癌患者来说意义重大。

对于害怕做常规肠镜的患者而言,无痛肠镜也不失为一个选择。

无痛肠镜虽好,但并非人人合适

做肠镜会让人觉得非常不适和疼痛,于是“无痛肠镜”慢慢地流行了起来。

无痛肠镜就是通过静脉注射给患者麻药,患者在沉睡中完成检查,不会感到任何不适感,也更能让患者接受。

但无痛肠镜并非只有好处。由于肠镜检查并不是患者以一个姿势一直躺着就行,而是需要与医生配合,不断调整体位和呼吸。如果在麻醉的情况下,患者无法配合医生,就加大了医生的操作难度,容易出现误操作。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苗继延表示,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无痛肠镜,在检查之前需要严格评估血压、胸片、心电图等项目,若一项不合格,也不能进行。

肠镜没症状也要做,尤其是5类高危人群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赵任表示,即使没有出现明显的症状,但是以下5类高危人群也需要按时进行肠镜检查。

  1. 肠癌家族史的人群,尤其是父母、兄弟姐妹等直系亲属有肠癌病史。
  2. 家族性息肉病史的人群,在直系亲属范围内有一人或以上的亲属患有直肠息肉。
  3. 患有大肠癌癌前病变的人群,比如大肠息肉、慢性肠炎等。
  4. 长期便秘、腹泻的人群,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体重减轻,需要引起警惕。
  5. 有不良习惯的人群,如肥胖、喜欢吃加工食物,有长期抽烟、喝酒习惯的人群。

结直肠癌并不少见,已经成为我国高发癌症的第三位。随着肠癌发病日益年轻化,45岁以上的高危人群最好定期做肠镜检查。另外,平时的饮食和作息上也要多加注意,防患于未然。#清风计划##39健康超能团##谣零零计划#

参考资料:

[1]《大肠癌发病率升高》.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6-02

[2] Sehgal M, Ladabaum U, Mithal A, et al. Colorectal Cancer Incidence After Colonoscopy at Ages 45–49 or 50–54 Years[J]. Gastroenterology, 2021.

[3]《肠镜没必要做无痛的》.健康时报.2013-09-09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杭州50岁男子拗不过父亲催促做检查,肠子竟开出四朵“花”

记者:徐冉/ 通讯员:陈旭婷

杭州交通918

50岁的苏建(化名)怎么也没有想到

自己会在肛肠科跟父亲成为病友

多亏家人的坚持

让他“躲过一劫”

父亲查出肠息肉后反复催促

苏建:我好好的,做什么肠镜!

苏建的老父亲在不久前刚刚做完肠镜,还在检查过程里找到了10多颗息肉并在肠镜下切除了。

老爷子自己越想越害怕,于是叮嘱50岁的苏建也去做肠镜检查,被他拒绝了好多次,原因无外乎“太忙了!”“能吃能喝做什么肠镜!”。

几个月下来,实在拗不过老人家,苏建来到我院肛肠科就诊。

“医生,我除了有发过阑尾炎肚子疼,没什么其它毛病,我就是想做个肠镜。”苏建进门就急着跟医生解释,“我爸催我来,他在你们医院做肠镜发现有10几个息肉,听说肠息肉可以遗传,现在他疑神疑鬼觉得我也有息肉,一定要叫我来……”苏建显得很无奈。

抱怨里的线索

追问下的症状

这句抱怨让接诊的肛肠科副主任医师张秀峰意识到,这是位有肠息肉家族史,又从没做过肠镜筛查的患者。于是开始询问患者的大小便、腹痛情况,很快有了新发现。

苏建说自己半年前开始经常感到右下腹隐隐的疼,阵发性,虽然不厉害,但是反反复复发作,也影响生活。平时大便很有规律,没有便血,这种疼痛并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对活动体位也没有十分敏感。

“去医院看过几次,医生检查后考虑阑尾炎,因为每次都不厉害,用点消炎药后总是恢复的很快,也就没太重视。”

“如果医生不是特地问我,我几乎不会想起来还有肚子不舒服。”苏建说完自己的病情就开始有点害怕,会不会肠子里真的查出问题……

镜下惊现“四朵金花”

其中一朵成了“活瓣”

“他自己回忆完了我都没怎么说话他就主动要求去做肠镜了!”张秀峰医生说虽然苏建此前一直很拒绝做检查,但是他很快就意识到自己的年龄、遗传、腹痛间的联系,于是希望能尽快进行肠镜检查。

几天后的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一切顺利,在肠镜插至肛门口16cm时,第一枚直径2cm息肉出现了,“有点像在肠子里开了一朵花,表面光滑、有分叶。”经过电切治疗后用钛夹夹闭创面。肠镜往前推进后,又出现2枚直径1cm的长蒂息肉,像一根棒子上栓了个肉球。

肠镜缓慢前行至盲肠,竟然在阑尾孔附近长了一枚息肉,直径约1cm,就像从肠粘膜上长出来的蘑菇。“哎呀这个太少见了,怪不得老是阑尾炎!”

可能这就是苏建阑尾炎的病因

阑尾孔开口于盲肠,平时如果堵塞容易引发阑尾炎。盲肠是整个大肠腔最宽、最薄的部位,加之肠内容物的挤压,这枚息肉就成了一个锚在阑尾口的活瓣,并在阑尾口反复摩擦,容易导致阑尾孔引流不畅,从而导致阑尾炎反复发作。

如果息肉继续长大,不仅可能出现癌变,还会进一步堵塞阑尾孔,导致阑尾孔引流不畅,阑尾炎就会发作的更频繁。而局部肠腔的薄弱也给阑尾孔息肉摘除增加了难度,张医生在肠镜下微创摘除后,为减少术后肠穿孔、出血风险,两枚钛夹夹闭创面。

?

钛夹是金属的,会不会戳破肠子?

钛夹很小,大约只有0.5cm左右,在创面结痂后会自动脱落,随着粪便被排出体外,有点像婴儿的脐带夹,不会对肠腔造成损伤。

苏建感叹幸好做了肠镜

可是为什么“父子”都长息肉?

麻醉苏醒后的苏建知道了自己的大肠里居然长了4枚息肉,害怕之余庆幸自己听了父亲的话前来检查。

“这个病会传染吗?”苏建想到不久前父亲的手术,“我跟他住在一起,怎么会他得了我也得?”

杭州市优秀医生,肛肠科主任沈忠医生解释,大肠息肉的诱发因素有许多:

1

遗传因素

大肠息肉有一定的遗传因素,若父母、兄弟姐妹及其子女有大肠息肉、肿瘤病史,则患大肠息肉风险明显增高。

2

饮食习惯

这是肠道“夫妻癌”“兄妹癌”“父子癌”的主要原因,生活习惯相近,常年进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吸烟和过量饮酒,都可增加患病风险。

3

基础疾病

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肠道基础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等也会引发大肠息肉。

4

其他因素

高龄、男性、肥胖等都与大肠息肉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临床也遇到许多夫妻、同住的父母子女同患的病例,看似这个疾病“因为住在一起就传染了”。

所谓的“住在一起就传染”,其实是因为生活在一起的亲属生活习惯很相近,如果其中一方有可能导致大肠息肉的不良生活习惯,便容易潜移默化地影响对方,危及双方健康。

大肠息肉并不会传染,是“不良的生活习惯会传染”!

科学的饮食结构,合理的饮食习惯对预防大肠息肉、息肉癌变非常重要。

平日,应适当多食用含有丰富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的食物,尽量少吃油炸、熏制、高脂肪的食物,不吃不新鲜的水果。

此外,还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增加运动量,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戒烟戒酒,控制体重。

“我要是这次不切掉,

是不是就得癌了?”

息肉究竟会不会变成癌?

肠镜后苏建一个劲地问医生:“这个不切是不是早晚要变成癌?我这是不是癌前病变了?”焦急的样子跟术前像变了一个人。

沈忠主任解释,肠息肉要演变为肠癌,需要5-15年的时间,平均需要10年左右。55岁以后是结直肠癌的高发年龄段,只要大肠息肉及时肠镜检查发现摘除,就可以阻断它癌变的进程,避免发生大肠癌。

(网络图片)

不是所有的肠息肉都会癌变

我们大体可以把肠息肉分为两大类:肿瘤性息肉、非肿瘤性息肉。

肿瘤性息肉,主要指腺瘤性息肉和息肉病,在理论上只要有足够的时间,终于有一天会癌变。

1、管状腺瘤的癌变率<5%;

2、管状绒毛状腺瘤癌变率为 23%;

3、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高达 30%~70%;

4、家族性息肉病更为邪恶,40 岁前的癌变率几乎 100%。

而非肿瘤性息肉(主要是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幼年性息肉等),一般不会癌变;但也不是 100%不会癌变,如果这种息肉长得比较大、时间比较久,也有变成肿瘤性息肉的可能。

40岁前至少有过一次肠镜检查

特殊情况需要提前至30岁

肠镜检查是针对大肠息肉、大肠癌较快捷、直观、经济的筛查方法。

“一般的肠镜体检患者有超过3成以上都检出大肠息肉,如果是高危人群筛查,基本检出率在5成以上。”肛肠科副主任医师张秀峰说随着大肠癌肠镜筛查这一观念的普及,现在每天的肠镜患者人数约有40多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大肠息肉的检查,经常“息肉套到手软”,成了名副其实的“采花大盗”。

仅4月份一个月,我院肛肠科就进行肠镜治疗、检查650余次,息肉治疗200余人,无痛肠镜人数是普通肠镜的一倍多,可见大多数患者对做肠镜虽然恐惧但是并不抵触。

找找符合哪几条,把肠镜筛查提上日程!

起始年龄:40 岁

目标人群:

所有有便血、黑便、贫血和体重减轻等结直肠报警症状的人群;重点筛查50-74岁的无结直肠癌报警症状的人群。

高风险人群(有以下任意 1 条者即是):

1)大便潜血阳性;

2)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

3)以往有肠道腺瘤史;

4)本人有癌症病史;

5)有大便习惯的改变;

6)符合以下任意 2 条者: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炎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炎切除史、长期精神压抑、有报警信号(低热、消瘦、贫血等)。

一般风险人群:无上述任意 1 条者。

也就是说,40岁之前至少需要已经做过一次肠镜检查。对于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肥胖、久坐、爱吃烧烤、肥腻、烟酒嗜好等高危人群,需要把时间提前到30岁左右。

来源: 杭州交通918

世界肠道健康日 | 潜伏在人体内的隐形杀手“结肠息肉”

每年的5月29日是“世界肠道健康日”,旨在提醒人们注意身体发出的警示,注意身体健康。

在中老年群体中,结肠息肉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它们隐蔽地生长在结肠内,患病初期没有任何症状,不会引人注意。随着时间的发展,结肠息肉会逐渐发展变大,长期未能得到有效治疗,会变成结肠癌,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十分罕见!这个结肠息肉形似葡萄串

52岁的孙女士(化名)排便带血已有半个多月,到内镜中心就诊,经肠镜检查后发现乙状结肠内长出葡萄串状的巨大息肉,约3.5*3.0*2.0cm。医生表示:“这位患者的肠息肉就像一串串葡萄充满了整个肠腔,在平日里是很罕见的,如果不及时切除会引起肠出血,时间长了甚至还会癌变。”

什么是肠息肉呢?诱发因素是什么呢?

肠息肉通俗地说就是肠道上长了一些肉疙瘩,人体的整个消化道都可以有息肉生长,其中以结肠和直肠息肉比较多,结肠息肉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长期吃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者发生率较高,而吃蔬菜及维生素C多者较低,另外胃肠息肉与家族遗传有关。

沈阳积水潭医院内镜中心主任王悦琴教授说:肠镜是一个让无数人感到恐惧的检查,但在关键时刻却真的能救命。它是目前结直肠癌筛查的首选方式,也是结直肠癌的诊断的金标准,不仅可确诊病变,还可切除腺瘤性息肉等病变,近几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绝大多数胃肠道息肉均可经胃肠镜下进行手术治疗,完整切除,预防息肉癌变。

结肠息肉切除会不会复发?

每个人的体质是不一样的,肠息肉切除后是有可能再生长出来,到了75-80岁才会逐渐停止,而肥胖、高血脂和息肉家族史的人更容易长息肉。那么肠息肉切除多久会复查一次呢?

由于肠息肉切除后,可能留有残基,也可能有漏网之鱼;再者生活习惯、遗传等因素仍然存在,还有复发的可能,所以应定期进行结肠镜复查。高危人群治疗后3~6月内复查肠镜,建议肠息肉患者尽量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油腻、煎炸的食品,同时要忌烟忌酒。

【本期专家】

王悦琴,沈阳积水潭医院内镜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从事内科临床工作30余年,熟练掌握消化内科及消化内镜的操作,擅长胃肠动力的治疗、肠道灌洗治疗、幽门口螺旋杆菌检测,无痛胃镜和无痛肠镜的诊治,脂肪肝的治疗以及内镜下息肉切除等微创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