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的最新治疗(肥胖症的具体方案)
体重管理年行动,官方发布5种肥胖症患者减重治疗药物
▍国家卫健委推进体重管理的举措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3 月 9 日下午的记者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表示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推进慢性病防控和体重管理工作:
落实四方责任:推动各级政府、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和个人落实好四方责任,呼吁更多场所提供体重秤,创造有利条件。
做好知识宣传:持续做好有关慢性病防控和体重管理方面的知识宣传,动员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开展健康知识的宣传和传播,提升居民健康素养。
提供个性化服务:引导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体重门诊,为受体重问题困扰的居民提供专业咨询环境和平台。
▍我国获批的成年原发性肥胖症患者减重治疗药物
我国目前有五种药物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成年原发性肥胖症患者减重治疗,具体如下:
奥利司他:脂肪酶抑制剂,抑制肠道对脂肪吸收,促进脂肪排出。禁忌用于吸收不良综合征等患者及器官移植者等。副作用主要是胃肠道反应,建议餐时或餐后一小时内口服,每日三次,每次 120mg。持续应用去除安慰剂效应后体重下降幅度约 3.1%,减重 5% 以上患者比例为 49.7%。
利拉鲁肽:GLP-1 RA 长效制剂,作用于下丘脑和胃肠道减少能量摄入。禁用于有甲状腺髓样癌既往史等患者。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一天一次皮下注射,成人减重最高剂量每日 3.0mg。持续应用去除安慰剂效应后体重下降幅度约 4.7%,减重 5% 以上患者比例为 64%。
贝那鲁肽:GLP-1 RA 短效制剂,通过增加饱腹感、延缓胃排空减重。对其成分过敏者及有甲状腺髓样癌既往史等患者禁用。副作用有胃肠道反应等,剂量为每次 0.2mg,每日三次皮下注射。持续应用 12-24 个月去除安慰剂效应后体重下降幅度为 3.6%,减重 5% 以上患者比例为 58.2%。
司美格鲁肽:GLP-1 RA 长效制剂,作用于中枢减少能量摄入。禁用于有甲状腺髓样癌既往史或家族史等患者及过敏者。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系统疾病,起始剂量 0.25mg 每周一次皮下注射,维持剂量 2.4mg 或 1.7mg 每周一次。在以中国人为主的人群中,2.4mg 剂量 44 周时减重幅度可达 8.5%,85% 受试者减重 5% 或以上,还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
替尔泊肽:GLP-1 受体和 GIP 受体双靶点激动剂,调节食欲减少食物摄入。有甲状腺髓样癌病史等患者及过敏者禁用。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起始剂量 2.5mg 皮下注射每周一次,最大剂量 15mg 皮下注射每周一次。在国内研究中,使用 10-15mg 剂量减重幅度可达 11.3%-15.1%,减重 5% 以上患者比例为 85.8%-87.7%。
中新健康丨专家最新研究为肥胖者治疗提供有效、经济、可坚持的生活干预方式
中新网上海2月27日电 (陈静 顾卓敏)记者27日获悉,中国医学专家领衔的最新研究发现,抗性淀粉配合平衡膳食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缓解肥胖。抗性淀粉天然存在于食物中,也可以作为膳食补充剂添加入日常饮食,本研究为超重、肥胖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经济、可坚持的生活干预方式,并为开发基于微生物组的减肥干预措施提供了新思路。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上海市糖尿病重点实验室主导的这项研究成果在最新一期国际代谢领域权威期刊《Nature Metabolism》上发表。该杂志配发的专家述评,认为本研究揭示了微生物群靶向治疗对代谢性疾病的明确效用,并提示优化的微生物治疗方法是未来的希望。
据悉,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肠道菌群紊乱是肥胖的始动因素之一,通过饮食干预调节肠道微生态是一种有前景的肥胖治疗策略。抗性淀粉是一种天然存在于食物中的膳食纤维,主要来源包括青香蕉、煮熟后冷却的土豆和米饭、全谷物和豆类等,其不易被小肠内的消化酶分解吸收,而是进入大肠被微生物发酵,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潜力。
为此,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上海市糖尿病重点实验室的贾伟平教授和李华婷教授团队开展了抗性淀粉饮食治疗代谢相关疾病的系列研究。研究人员开展的一项针对超重肥胖受试者的随机对照、交叉设计临床试验显示,经过8周抗性淀粉结合平衡膳食干预后,超重肥胖受试者的体重平均减轻2.8kg,腹内脂肪显著减少,胰岛素敏感性显著改善,而在对照淀粉干预期间未见这些效果。据悉,抗性淀粉结合平衡膳食干预是指,根据身高和体力活动量计算总能量摄入,平均1600~1700 kcal/天,含有50–60%来自碳水化合物,25–30%来自脂肪和15–20%来自蛋白质。
据介绍,研究者还从多组学层面探索,发现抗性淀粉干预,显著提高肠道微生物青春双歧杆菌(B. adolescentis)的丰度,是抗性淀粉改善超重肥胖的关键菌。他们进一步通过人—鼠粪便菌群移植和相关干预实验发现抗性淀粉的减肥获益依赖于肠道微生物。
本研究率先通过随机双盲交叉临床试验,在超重肥胖人群中证明抗性淀粉结合平衡膳食可能成为治疗肥胖的新策略,并揭示其作用通过重塑肠道菌群实现:关键功能菌——B. adolescentis在抗性淀粉干预后,丰度增加,通过改善肠道屏障作用、降低炎症水平、降低食物中的脂质吸收等机制缓解肥胖。本研究还发现,通过长期的抗性淀粉摄入并结合平衡膳食的饮食习惯,维持肠道稳态,对控制体重十分关键。研究人员认为,将长期可持续的干预融入日常生活是肥胖问题的最优解。
据悉,贾伟平教授、李华婷教授、香港大学生物医药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徐爱民教授、德国莱布尼茨汉斯诺尔研究所Gianni Panagiotou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刘心昱教授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香港研究资助局等基金资助。(完)
科学家开发新型CRISPR系统 可治疗肥胖症
昨日,顶尖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了一篇引起诸多海外媒体关注的论文。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的一支团队证实,他们能够使用先进的CRISPR系统,成功让小鼠瘦身。更关键的是,这种CRISPR系统无需对基因组进行剪切,大大提升了其应用的安全性。
我们知道,CRISPR系统经常被用于基因编辑。难道肥胖还和基因有关吗?还真有!研究人员们指出,有两条基因对人类的食欲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它们分别是SIM1和MC4R,都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表达。
在正常人的体内,突变偶有发生。通常情况下,当一条基因出现突变,丧失活性时,另一个具有活性的基因拷贝,依旧可以正常工作,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不受影响。但当一条SIM1或MC4R基因丧失功能时,即便另一个基因拷贝依旧具有活性,依然会引起严重的后果。这是因为剩下那一条基因所产生的蛋白量,不足以弥补突变基因带来的短缺。在生物学上,这一现象也被称为单倍剂量不足(haploinsufficiency)。于是,人们开始控制不了自己的食欲,拼命大吃大喝,肥胖也随之而来,造成健康隐患。
面对这一现象,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这些肥胖患者之所以控制不了食欲,不就是因为SIM1或MC4R的表达产物不足么?如果我们能提高这些基因的表达剂量,不就能重新控制食欲了吗?
利用CRISPR系统,UCSF的科学家们做到了。首先,他们开发了一种叫做CRISPRa的新技术,在CRISPR后面的a代表“激活”的意思。与常规所见到的CRISPR技术不同,这种新开发的技术不会对基因组进行剪切。相反,它能寻找到特定的基因,并增强它的表达。按设想,只要能激活正常的SIM1或MC4R基因,就有望让肥胖小鼠减肥。
CRISPRa有望增强特定基因的表达(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在小鼠实验中,这一设想得到了证实。在一半SIM1基因或MC4R基因丧失功能的小鼠模型中,科学家们使用了这款CRISPRa系统,想要提高正常SIM1或MC4R基因的活性。可喜的是,测试组的小鼠,其体内的SIM1或MC4R蛋白果然恢复到了野生型对照组的正常水平。更关键的是,这些蛋白水平的恢复,的确能起到控制食欲,预防肥胖的效果。
和肥胖小鼠(左)相比,接受了CRISPRa的小鼠(中),看起来和野生型(右)差不多(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这些结果非常显著!缺乏一条SIM1基因的小鼠在4周大的时候接受了CRISPRa的注射,随后就能保持普通小鼠一样的体型,”本研究的第一作者Navneet Matharu博士说道:“相反,没有接受CRISPRa注射的小鼠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在6周大的时候就开始变胖。到了10周大时,它们即便吃的是普通食物,也出现了严重的肥胖。”
数据分析表明,相比对照组,CRISPRa能减少肥胖小鼠30%-40%的体重!而且研究人员们观察了长达10个月的时间,发现只需一次CRISPRa治疗,就能起到长效的体重控制效果。
研究人员们指出,他们的结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这种技术能够用于其他疾病。据估计,有600多条基因会出现“单倍剂量不足”的现象,带来疾病。而CRISPRa有望给罹患这些疾病的患者带来转机。其次,虽然CRISPR系统有潜在的脱靶作用,但只要不切开基因组,就不会对基因组带来永久性的改变。第三,本研究表明CRISPRa可以针对启动子或增强子区域,而不直接针对基因本身。因此,它有望将作用局限于特定的组织,从而进一步减小风险。
本研究的通讯作者Nadav Ahituv教授(图片来源:UCSF)
“尽管这项研究关注肥胖,我们相信这一系统能被用于任何一种缺乏单基因拷贝导致的疾病,”本研究的通讯作者Nadav Ahituv教授说道:“我们的结果对多种疾病具有巨大的治疗潜力,我们能带来(治疗上的)收益,而不用对基因组进行任何编辑。”
参考资料:
[1] Navneet Matharu et al。, (2018), CRISPR-mediated activation of a promoter or enhancer rescues obesity caused by haploinsufficiency, Science, DOI: 10.1126/science.aau0629
[2] CRISPR joins battle of the bulge, fights obesity without edits to genome, Retrieved December 14, 2018, from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8-12/uoc--cjb121118.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