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湿气重会导致肥胖么(湿气重会导致肥胖肚子大吗?)

邱医生说 0
文章目录:

湿气是如何一步步让你变胖的

众所周知,我是一个温柔善良的美男子;

也是一个没得感情的脂肪杀手。

最近这段日子,我的敌人很嚣张,它的名字叫做:

湿气。

所以我打算曝光它,告诉大家:

湿气是怎么让你变胖的,好让大家提高警惕。

先给大家说一下我最近消灭脂肪的一个案例吧。

01

事发在5月初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

门诊有个90后女士找我报案,控诉湿气让她163的身高,胖到了78公斤。

我调查了她的详细情况:

腰腹部肥胖很明显;出汗多;经常晚睡;容易头痛。

而且舌苔挺厚,湿气很重。

毫无疑问,凶手跟湿气有非常大的关系。

于是我就给她安排了中药祛湿 规律断食 饮食管理的易瘦体质方案。

6月中旬,第一个四周疗程结束。

体重下降了4.5kg,体脂下降5.3kg;

腰围减少了8cm,臀围减少6cm。

身体轻松了很多,出汗也明显减少了,整个人神清气爽。

我看她舌苔也减少了。

很明显,第一个阶段对湿气的讨伐还是比较成功的。

我告诉这位女士:宜将剩勇减脂肪,不可放松变反弹。

于是紧锣密鼓安排第二个疗程的八周方案。

现在是9月初了,过去了4个月,她向我汇报:

一共减掉了30斤!!

而且从舌头上看,舌苔干净了很多。

说明我们极大地打击了湿气的嚣张气焰,压缩了它的作案空间!

现在她163,只有63公斤了,身材变化非常大。

她感慨:

感谢邱医生让我找到了减肥又祛湿的好方法!

02

今天也趁着这个机会,给大家说一说,湿气让人变胖的作案手段

①湿气本性属寒,容易困阻阳气,阳气是人体活力的来源;

阳气不升,活力不足,代谢就不行。

代谢下降,就容易导致脂肪的堆积——尤其是在腰臀部。

②湿气阻碍脾胃运化,导致脾胃对优质营养吸收差。

有些人只喜欢吃精细的食物,吃肉食或者粗粮就容易肚子胀便秘,就是这个原因。

长期以往,形成习惯,就会形成肉松肉垮的易胖体质。

③湿气重浊粘滞,影响人的身体状态。

整个人昏昏沉沉,干什么都没劲,运动耐力差,走两步路就喘。

这种人,是很难坚持运动的,活动量少了,能量消耗不多,自然会慢慢变胖。

④湿气聚而为痰,容易影响精神状态。

有些人的焦虑抑郁,其实和痰湿有关;

古人说,“百病皆由痰作祟”,说得搞笑一点,就是饭吃太饱了。

包括一些情绪性的暴饮暴食,都和痰湿有关。

⑤湿气停留在关节、经络、脏腑等,容易导致对应的问题。

比如说,痛风为风湿热邪导致,其中湿气是核心;

比如说,血管硬化是湿气和瘀血阻滞形成;

比如说,肿瘤也是痰湿和瘀血的结合等等。

03

想要阻止湿气作案,就必须明白:

湿气跟脾虚,是狼狈为奸的。

湿气重者,脾必虚;脾虚者,湿气必重。

祛湿必须健脾,健脾必须祛湿。

脾虚湿气最常见的表现,就是:

疲倦乏力,头脸油腻,下肢沉重,大便粘滞,舌头齿痕,舌苔白厚。

通过健脾祛湿,改变自我精神面貌,对减肥是很有帮助的。

当然,话说回来,饮食控制也很重要。

一方面是不要吃太多,另一方面是减少“含湿”食物。

不然的话,你一边祛湿,一边吃湿,那不是逗着玩嘛。

“含湿”食物最常见的就是:

精细淀粉(包子油条煎饼),油腻做法(煎炸红烧油焖)等。

健脾祛湿 饮食减肥,两者结合。

就可以让痰湿型肥胖者的身体里,没有湿气作案,世界和平!

注:本文已被授权,转载自公众号【邱医生说】

腹部肥胖全是湿重惹的祸?日常饮食更要注意温补脾肾,散寒通络

减肥,已经是现代社会一个永不降温的话题,其中腹部肥胖最为多见,也最为棘手。大家都知道减肥需要做有氧运动,消耗热量,也知道肥胖很多都是湿重引起的,需要服用祛湿的中药或食物,然而寒气却被忽略了。

今天为您推荐适合你的健康膳食方

李女士,28岁,主要问题如下:

1、腹部肥胖

2、手脚冰凉,怕吹空调。

3、容易疲劳

4、喜喝温水热水,进食生冷食物易不适

分析:

腹部肥胖,手脚冰凉,平素喜温饮热饮,进食生冷食物易不适,舌头稍紫暗,基本上可以判断是阳气不足,脾肾虚寒引起的。舌苔不厚腻,体内湿气不重,但仅用祛湿化湿的药物,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时以温补脾肾,散寒通络为则才是首选。

白胡椒煲猪肚汤

材料:

猪排骨150克,猪肚1只。

白胡椒30~40粒(小孩减量)。

生姜3片,腐竹30克,食盐、生粉、生抽、白芝麻适量。

做法:

(1)将猪肚内外翻转,加食盐与生粉反复擦拭3次以上,再用水反复冲洗干净后,焯水备用。

(2)把白胡椒打碎,将所有材料放入锅内,加适量开水,文火煲1.5小时,至猪肚酥软,再加食盐调味。

(3)将煲好的猪肚切条装盘,再撒上白芝麻,蘸生抽食用即可。

专家点评:

本品具有良好的食疗效果。猪肚性温。

《本草经疏》曰:“猪肚,为补脾之要品。脾胃得补,则中气益,利自止矣... ...”所以猪肚多适合于胃寒脾虚泄泻的人群食用。

汤中胡椒香辣辛温,温中散寒,醒脾开胃,胡椒气味还能够增进食欲。生姜温中和胃,对胃寒、心腹冷痛、肠鸣腹泻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小贴士:

(1)胡椒性温热偏燥,故咳嗽咯血、痔疮、咽喉炎急性发作期、眼疾患者及阴虚有火者慎食。

(2)高脂血症人群可饮汤,少食肉。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生:体内湿气重导致肥胖

中医看来,肥胖也好,水肿也好,都是体内有湿气。夏天,有的人不爱出汗,体内湿气会更重。建议大家平时煮点薏米红豆水喝,主要是祛湿,又能润肠通便、营养头发,润泽皮肤,消除色素斑,让面部粉刺及皮肤粗糙有明显改善。

湿气的表现

1.清早洗漱时,看面色和舌苔

湿气重症状:早晨眼皮肿,或有下眼袋;照镜子时发现自己舌苔厚腻;舌体胖大、或舌边缘有明显齿痕。在夏季,脾湿的人常常感觉口内粘腻,面色晦暗,发黄。

2.吃饭时,看食欲

湿气重症状:到该吃饭的时候,没有饥饿的感觉,而且什么也不想吃;吃一点东西就感觉胃里胀胀的;在吃饭过程中有隐隐的恶心感,好象吃下去的东西自己往上顶。

多数人在夏季湿热的环境中,都会出现食欲和消化功能下降。但也有一些人食欲不受影响,有较强的饥饿感,可是吃了东西后马上会有饱胀的感觉,这是胃强脾弱的表现,也是脾湿的征候。

3.工作时,看精神状态

湿气重症状:有胸闷的感觉,想长呼一口气才舒服;感觉四肢或身体沉重甚至有浑身酸疼的感觉;身体特别疲乏,懒得活动;活动时关节发紧,好象不灵活;有头昏沉、头脑不清爽的感觉;易困倦,有时记忆力减退。

去除湿气的小方法

1、喝薏米红小豆粥(用豆浆机做):

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

赤小豆,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养血,古籍里记载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说经常吃赤小豆还有减肥的作用。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

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去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属。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不给脾胃造成多大负担。

夏天正好是暑气连天的时候,内湿外也湿,用这两味药正好能起到一个养血、祛湿的作用。

2、运动排汗平衡荷尔蒙祛湿:

运动出汗是很好的去湿气;特别是夏天不要开空调、风扇,身体里面的汗一定要出来,否则你的湿气太重,到了冬天肯定会得病的。

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对身体是非常有益的。运动可以纾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现代人动脑多、体力消耗少,加上长期待在密闭空调内,很少流汗,身体调控湿度的能力变差。试试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任何的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8、饮食清淡适量。

肠胃系统攸关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

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

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易无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寒凉性质。

9、避开环境的湿

日常生活最好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尤其对湿气敏感的人,更应留心下列事项:

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气中水分会下降且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与地板有一定距离的床上。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