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是遗传病吗(肥胖是遗传病吗女性)

人民网 0
文章目录:

超过这个数才算是肥胖 科学减重应该这样做

如今,肥胖已经成为了一个高流量词汇。同事聚会聊天,无论胖瘦,控制体重都是永恒的话题;搜索减肥,网络上提供各种各样的方法可达数百种;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减肥之路。但是,你是真的胖吗?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减肥这件事。

肥胖有哪些原因?为什么需要减肥?

肥胖的主要原因是摄入的热量大于了消耗的热量。摄入的热量太多,简单来说就是吃得太多了,实际所摄取的热量需要远远大于了机体正常所需,于是就变成“多出来”的体重储存下来。另外,由于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现代职业和家务劳动量减轻,人类的活动量越来越少,消耗的少了,由此“省”下的能量也变成了“多出来”的体重。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比如遗传因素,身体成分,情绪性格,环境温度等都对机体的基础代谢有所影响,从而对体重产生影响。

减肥,用医学的说法是肥胖的营养治疗。而什么是肥胖呢?书本上的定义是,体内的脂肪堆积过多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是一种多因素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简单来说就是体重过重,体脂过多。调查发现,肥胖和死亡率会有着明显的关系,当同样身高下,人们的体重越重,死亡率就会越高,肥胖导致死亡率增加的原因就是肥胖会增加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的发病的危险性。所以,把体重控制在一个理想的范围,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基本要素。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肥胖?

在临床上使用BMI指数来判断肥胖,BMI指数的计算方法是:BMI=体重(kg)÷身高2(m2),比如小明身高1.6m,体重52kg,那么小明的BMI就是52÷1.6÷1.6≈20.3kg/㎡。那么,小明的BMI是20.3,他胖吗?在中国,对于肥胖的分级如下:

由表格可见,小明属于“不胖”的范畴。

减肥的方法有哪些?什么情况需要到医院进行医学减重?

减肥的方法是因BMI而异的,当BMI(kg/㎡)在24-28之间,或者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可以通过一些基础治疗方法来减重,具体包括饮食、运动、心理治疗、行为干预和健康教育五个方面。而当BMI(kg/㎡)在28-35之间时,基础治疗无效,则需要前往医院的相关科室,完善相关检查后根据个体情况采用药物治疗,当BMI(kg/㎡)≥35,并存在危险因素时,更可以进一步采用手术的方式治疗肥胖。

BMI正常代表不需要减肥吗?

其实也未然。我们还需要测量一些会影响身体健康的危险因素,当然这需要前往医院或者医疗机构做一个全面健康体检。常见的包括腰围,身体成分分析,空腹血糖,血脂,血压,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指标,然后会询问家里人的患病情况,有无遗传病以及自己平时的饮食,运动习惯,从而综合评估关于肥胖以及会不会得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的风险。然后还要看看自己的意愿,对自己身体的要求,从而得出一个个体方案。

如何科学减重?

如果没达到前往医院减肥的标准,但还是觉得自己胖,应该怎么科学地控制自己的体重?

首先,先评估一下自己的生活习惯,规律的生活才能保证规律的进餐,规律的进餐才能保证一个健康的饮食习惯。改掉自己随心所欲进食的习惯,在每天固定时间进食,从而再固定地减少进食量。然后,养成一个定期体检的习惯,每年定期对身体做一个健康评估,看自己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减重计划。最后,加强锻炼配合科学的饮食计划,可以有效减重。

在完全不控制饮食的情况下,想要达到真正“减重”,还是需要很大运动量的。距相关研究提示,想达到减重,需要每天运动消耗500kcal(女性)或者700kcal(男性),3个月左右才可以减重5%-7%。可以理解为,在跑步机上以10km/h(6mph)的速度跑1小时,对于体重50kg的人可以消耗500kcal,对于体重70kg的人可以消耗700kcal。另外,运动不仅可以减肥(减低体重),而且减少了减肥过程中肌肉的流失,可以让身体成分更健康。

如果不爱运动,又想苗条,可以在保证不影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的前提下,短期内采取低能量平衡膳食或者轻断食模式。

在2017年中国的肥胖率已经高达12%,肥胖人口自然也是全世界首位,青少年肥胖问题也日益严峻,但是,由于不科学减重导致患上抑郁、厌食症的患者也比比皆是,希望借由此文,能让大家对自己的体重管理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2016

警惕儿童肥胖,守护孩子健康

近年来,儿童肥胖问题日益严重,它已经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一大隐患。肥胖不仅影响孩子的体型,更重要的是,它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给孩子的成长路上增加不必要的负担。本期节目一起关注儿童肥胖问题,为孩子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上线大医生:陈瑞敏

福州市第一总医院 儿童专科院区

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 福州市儿童医学中心

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主任 二级主任医师 教授 博导

本期话题:防治儿童肥胖,拒绝负重前行

我国儿童肥胖的现状

数据显示,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的肥胖率为7.9%,并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另有数据显示,目前有约19%的6至17岁青少年面临超重和肥胖问题。这表明儿童肥胖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儿童肥胖的健康危害

心血管健康问题:肥胖儿童更容易出现高血压、高胆固醇和心血管疾病。肥胖会增加心脏的负担,长期下去可能导致心脏功能下降。

内分泌和代谢问题:肥胖儿童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显著增加。肥胖还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从而增加未来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

呼吸系统疾病:肥胖可能导致睡眠呼吸暂停、哮喘等呼吸问题。由于体重过重,胸肺部的压力增加,可能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

关节问题:过重的体重会给关节带来额外负担,尤其是膝关节和踝关节,可能导致关节疼痛和早期关节炎。

肝脏问题:肥胖儿童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风险增加。

心理健康问题

肥胖儿童可能因体型问题受到同龄人的嘲笑或歧视,这不仅会导致他们产生自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还可能引发社交障碍,使他们在与人交往中感到孤立并缺乏自信。这些问题进而会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因为心理健康问题以及体重的限制,他们可能难以自如地参与某些活动或运动。

此外,儿童时期的肥胖还可能对骨骼和肌肉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可能延续到成年,对他们的整体健康状况造成长期威胁。

儿童单纯肥胖和病理性肥胖

发病原因

单纯性肥胖:主要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如过度营养、运动不足、行为偏差等,导致全身脂肪组织普遍过度增生和堆积。这种肥胖通常排除了由单基因遗传病和机体原有疾病所引起的病理性肥胖。

病理性肥胖:主要是由某种疾病引起的肥胖。这些疾病可能包括柯兴氏综合征、甲状腺机能减退性肥胖、肝炎后肥胖等。此外,药物副作用(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也可能导致病理性肥胖。

临床表现

单纯性肥胖:患儿食欲旺盛,食量大,偏爱淀粉、油脂类食品,懒于活动。外表呈肥胖高大,体重超过同龄儿,且身高和骨龄也可能超过同龄儿。皮下脂肪分布均匀,以面颊、肩部、胸乳部及腹壁脂肪积累显著。

病理性肥胖:临床表现因具体疾病而异。例如,柯兴氏综合征可能导致脸、脖子和身体肥大,但四肢脂肪不多;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导致肥胖和粘液型水肿等。

并发症

单纯性肥胖:严重肥胖者可能出现肥胖通气不良综合征等并发症,但通常不会伴随其他疾病表现。

病理性肥胖:可能伴随原发病的相关并发症,如柯兴氏综合征可能伴随高血压、骨质疏松等;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伴随粘液性水肿、智力低下等。

儿童肥胖该咋办

针对儿童肥胖问题,应该采取综合性的措施进行干预,包括调整饮食结构、增加体育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以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从而减少肥胖带来的健康风险;对于严重肥胖的儿童或者病理肥胖性肥胖的儿童,还应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来源: FM1036福建新闻广播

不孕不育或将被列为21世纪人类三大疾病之一…肥胖竟成直接诱因?警惕这个习惯

本文专家:王怡,杭州市拱墅区妇幼计生中心主治医师

奶茶、气泡水、果汁……市场上琳琅满目的高糖饮料总有一款是你爱的。继而,高糖食物造成肥胖率也节节攀升。

近日,协和医院妇产科医生表示:高糖饮料会导致肥胖,也是不孕不育的潜在因素之一。

高糖饮料导致肥胖,会影响女性内分泌和排卵,会增加男性少精症和弱精症的发生几率。

世界卫生组织曾预测,不孕不育症将被列为21世纪人类三大疾病之一,仅次于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如今,是时候该引起重视了。

肥胖会导致不孕不育?

肥胖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分布异常,伴有体重增加,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等相互作用所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以体重指数(BMI)即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来进行判定:目前我国成人24≤BMI<28kg/m为超重,BMI≥28kg/m为肥胖。

当然也包括一些BMI在正常范围,内脏脂肪异常增高的隐性肥胖。

肥胖的主要危害,除了我们所熟知的,可以引起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骨关节炎、某些癌症如乳腺癌、结肠癌等,也可以导致女性不孕不育的风险增加。

研究显示超重女性生育力下降8%,肥胖者下降达18%,而且BMI数值越高受孕年龄越大。

肥胖可干扰机体内分泌系统,造成精子和卵子质量下降,卵巢无排卵,自然怀孕困难。在女性最常见有多囊卵巢综合征,这是一种以高雄激素血症、排卵障碍以及多囊卵巢为特征的病变,临床表现为无排卵、不孕、肥胖和多毛。

而且即使受孕,肥胖母亲的妊娠期风险也异常增高,近期影响有诱发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血栓性疾病以及巨大儿、剖宫产、胎儿或新生儿死亡等不良妊娠结局。远期影响可增加子代肥胖、糖尿病的风险。

不孕不育还有哪些诱因?

不孕不育其实是不孕症和不育症的统称。凡婚后未避孕,有正常性生活,同居一年未受孕者,称为不孕症,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不孕症和继发性不孕症。不育症是指怀孕了因为某些原因而流产或死胎,或者说是男方原因导致的不孕。

引起不孕不育的原因有很多,女方因素占40-55%,包括输卵管因素、排卵障碍、宫颈与子宫因素、外阴与阴道因素等。男方因素占25-40%,包括精子生成障碍(少、弱、畸、无精子症)和精子运送障碍。男女共同因素占20-30%,包括男女性生活障碍、免疫因素等。不明原因占10%。当然生育年龄的普遍推迟,精神压力增加及环境污染等也是诱因。

不孕不育如何治疗

得了不孕不育,需要夫妻双方同时全面检查,关键是要找准病因,及时治疗。

如果因为生殖道畸形或者输卵管堵塞等因素引起,可以采取输卵管通液术或手术治疗。

如果是因为肥胖引起的,可以减重,调节内分泌,及促排卵治疗。

如果因为免疫因素引起,可以应用避免抗原刺激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必要时可借助人工授精或者辅助生殖技术。

如何保持生殖健康?

肥胖是导致不孕不育的一大诱因,备孕夫妻在孕前应积极管理体重,调整体重指数在适宜水平(18.5≤BMI<24kg/m)。

科学合理的营养治疗联合运动干预仍是目前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根据自身情况采用低能量平衡膳食、低GI(血糖生成指数)饮食,有效地管理体重。同时配合运动,推荐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同时进行。

想要保持生育力,除了减重以提高受孕率外,为了更好地促进优生优育,尚需注意以下几点:

准备怀孕前,夫妻双方应做好孕前检查,了解一下双方家族史,排除是否有不适宜怀孕的遗传病和传染病。对于一些慢性病,最好在治疗后再考虑怀孕。

做好环境准备,包括远离射线、化工厂、新装修房子等一些有毒有害环境,平时少去人群聚集地。

养成规律的作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抽烟、不酗酒、不熬夜,避免长久的静坐,每天坚持有规律的运动,改掉吃零食的习惯,吃好一日三餐。

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焦虑和紧张的心情不仅会加剧肥胖,也会抑制排卵,从而影响受孕。可以多和伴侣、家人、朋友沟通,适时疏泄情绪。

备孕前3个月开始补充叶酸400ug/d,肥胖女性建议补充叶酸800-1000ug/d,直至孕后满3个月。孕期合理控制体重增长,正常女性孕期增重8-14kg,超重女性孕期增重7-11kg,肥胖女性孕期增重5-9kg。

(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