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而哮喘的人如何减肥(肥胖而哮喘的人多吗)

文汇 0
文章目录:

一胖三分喘,哮喘患者运动瘦身益处多多

天气转暖,运动和减肥也开始成为不少人热议的健康话题。然而,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来说,如何科学瘦身有一套讲究。

哮喘与肥胖互为共病,相互影响且彼此加重

哮喘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以可逆性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胸闷、气短、喘息、气急或咳嗽等,这些症状多在夜间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肥胖是指体内储存堆积脂肪超过理想体重20%以上或BMI(体重指数)超过28。无论是哮喘还是肥胖,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相对较高,两者还会成为共病,相互影响且彼此加重。

肥胖会引起哮喘发病率增高、病情加重,并且导致哮喘药物治疗难度加大,尤其对女性患者的影响更为明显。

引起上述结果的原因多且复杂,目前比较公认的包括:肥胖可引起胸腹腔脂肪堆积过多,致使胸腹壁外扩受限,肺功能下降,继而导致呼吸更费力等哮喘临床症状;肥胖可引起血循环中促炎因子的轻度升高,促进气道高反应的发生,降低哮喘药物治疗敏感性,从而导致哮喘急性发作及病情加重;肥胖患者脂肪细胞分泌多种脂肪因子(主要是脂联素、瘦素和抵抗素等)对哮喘发病影响尤为显著。

此外,肥胖患者体内一氧化氮浓度降低、维生素D缺乏、肠道菌群失调及相关遗传因素等,也是哮喘发病风险升高的原因。由此可见,“一胖三分喘”这句俗语背后有一定科学道理。

另一方面,哮喘也可因多种因素导致肥胖的发生和病情加重。哮喘患者如果病情控制欠佳,需要长期反复多次口服或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这会导致体重增加。

哮喘患者往往因为肺功能下降或者症状反复无法正常参与体育活动,或者惧怕运动导致能量消耗减少、脂肪堆积等。由此可见,哮喘和肥胖会形成恶性循环,双向影响。

减轻体重可提升哮喘的控制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而控制好哮喘也可以减少或避免肥胖的发生。因此,两者虽互为共病,却也可以一起干预,双倍获益。

哮喘患者不应恐惧运动

适当运动、合理饮食、规律作息、药物治疗、避免接触过敏原等都是肥胖哮喘患者控制体重的有效手段。

很多哮喘患者担心运动过程中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或喘息等不适症状而惧怕或拒绝运动。在他们眼中,运动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事。门诊上也经常遇到一些学生家长因担心运动诱发哮喘而不让孩子参加体育运动,或者要求开具体育课的免修证明。

事实上,只有一部分哮喘患者由运动诱发支气管痉挛而导致哮喘发作,临床上称之为运动性哮喘,这是一种特殊的哮喘类型。多数哮喘患者在适当条件下进行科学的运动并不会诱发哮喘典型的临床表现。

对于哮喘患者来说,运动并非遥不可及的事,相反大有益处。运动除了能改善体重及哮喘控制状态外,还可以改善呼吸能力并提高心肺耐力。因此,即便是哮喘患者甚至是运动性哮喘患者,也需要并且可以适当运动。

目前,国际公认的防治哮喘重要指南《全球哮喘防治倡议》鼓励哮喘患者进行常规体育锻炼,以增加总体健康获益。在国际赛事的舞台上,不少运动员也是哮喘患者。所以说,哮喘患者不应恐惧运动,而应在身体可以承受的范围内积极运动。

四大建议为哮喘患者运动减肥保驾护航

哮喘患者该怎么动?目前,临床上建议此类患者按照医生制定的哮喘治疗策略保证良好的哮喘控制状态,并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肺功能情况推荐个体化运动方案,在此提供一些注意事项以示提醒: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哮喘患者运动时应避免过度劳累或憋气,避免运动导致口咽部干燥,可选择低强度有氧运动,运动时间和强度要循序渐进。

比如慢速骑车、瑜伽、散步、广场舞、太极拳等相对缓和的运动都很适合哮喘患者,那些剧烈运动,如登山、长跑、冲刺短跑等就不建议哮喘患者尝试了。

■选择合适的运动时机

当哮喘患者经药物正规治疗后进入疾病稳定期,便可开始运动,疾病急性发作期间不建议运动。由于哮喘多于夜间发作,应尽量避免在夜间运动。

■选择合适的运动环境

哮喘发作往往受环境因素影响显著,因此哮喘患者运动时对环境的要求也比较高。建议选择空气质量好、温度湿度适宜、过敏原较少的环境运动,避免在空气质量差、气温骤变、空气过度干燥或潮湿、尘螨或花粉多的环境下运动。

同时避免在人群密集、空气流通欠佳的地方运动,以降低呼吸道感染的风险。此外,游泳虽对哮喘患者来说是很好的运动方式,但多数室内游泳池会有消毒的氯气,如果本身对氯气过敏,可选择室外通风的泳池。

■做好充分的预防工作

哮喘患者在运动前建议先准备好哮喘发作的快速缓解药物,随身携带或置于触手可及之处。目前常见的哮喘快速缓解药物,主要是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福莫特罗(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制剂或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如沙丁胺醇气雾剂)。建议在运动前数分钟吸入药物,并记录药物的使用方式、次数及用量,同时做好运动前热身和准备活动。

运动中若出现咳嗽、胸闷、气短等气道痉挛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吸入药物,如果不能缓解,应立即去医院治疗。运动后通过深呼吸、缓慢呼气等方式放松呼吸肌肉,帮助恢复正常呼吸节奏,注意休息和保暖,避免受凉感冒。

目前越来越多哮喘生物靶向药物也可以帮助重度哮喘患者提升肺功能,改善症状及急性发作,帮助减少全身激素用量,但这种治疗方式更适合特定人群,需要在呼吸专科医师指导下酌情使用以提高运动耐力。

文:梁丽 张旻(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

图:视觉中国

编辑:李晨琰

为什么建议肥胖哮喘患者,一定要先减肥?

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的研究结果显示,肥胖导致肠道受损,引起肠漏综合症(漏肠综合症)会引起哮喘,加重症状。

如果因肥胖,肠内壁上出现小洞,就会患上肠漏水综合症(漏肠综合征),肠道渗透性提高。与肠道正常时不同,外部的各种毒素和细菌(细菌)等有害物质会侵入。除了哮喘外,肠漏综合征还可能导致各种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和痴呆、衰老、溃疡性结肠炎和食物过敏。

由于肥胖,肠内壁出现小孔,就会患上“肠通透性”提高的肠漏综合征。与肠道正常时不同,外部的各种毒素和细菌等有害物质会侵入肠道。肠漏综合症除了哮喘外,还会引起风湿性关节炎和痴呆、衰老、溃疡性大肠炎、食物过敏等各种疾病。

研究人员表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研究过肥胖导致肠漏对哮喘有什么影响。肥胖-肠通透性增加-肠漏水综合征-哮喘恶化及发病机制尚属首次。他强调,肥胖导致的肠道内毒素是加剧哮喘症状的罪魁祸首。哮喘如果控制不好,会引起致命的哮喘发作、肺部感染、疲劳等并发症。

研究小组调查了98名控制不力的重症哮喘患者(男性29人,女性69人)的体重和肠道通透性之间的关系。男性的平均年龄约为53岁,平均体质量指数(BMI)约为29(公斤/平方米)。女性的平均年龄约为46岁,平均BMI约为32(公斤/平方米)。研究小组通过血液检查测定了肠通透性标志物(标记)脂质多糖结合蛋白(LBP)、钙保护素(calprotectin)和与哮喘相关的炎症标志物(granzyme-A、IL-5、IL-6、CCL-4)的数值。

研究结果显示,控制不当的哮喘患者肠道通透性标志物的数值要高得多,而且随着体重的增加,这一数值也会升高。另外,LBP的数值(浓度)升高,哮喘相关炎症标志物的数值也会升高。从先行研究挪威科技大学的研究结果来看,腹部肥胖的人患哮喘的风险是普通人的1.44倍。不是全身肥胖,仅从腰围来看是如此。调查显示,腹部肥胖和全身肥胖同时存在的人患哮喘的危险是1.81倍。

通过改善饮食等改善肠内壁功能,有望大大缓解肥胖哮喘患者的症状。研究小组表示,除了少数无法控制的重症哮喘患者外,还计划招募更多调节良好的哮喘患者等多种患者进行进一步研究。

哮喘患者如何自我保健?收好医生开的这七张生活处方

目前我国哮喘患者约3000万人,哮喘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增长趋势。很多人对哮喘缺乏正确认识,以为发病时症状严重,平时只要不发病就没什么大碍,其实做好预防对哮喘防治很重要。

戒烟、回避二手烟

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吸烟对哮喘患者危害更大。吸烟可导致吸烟者哮喘控制不佳,肺功能加速下降,最终可能导致哮喘患者发展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同时,吸烟也会影响哮喘药物的疗效。

被动吸烟,也就是二手烟,也会导致哮喘症状反复。值得注意的是,孕妇如果吸烟,会增加儿童罹患哮喘的风险。最近的研究显示,电子烟也对哮喘患者不利。

适度运动

哮喘急性发作期应以休息为主,但稳定期的哮喘患者可以适度运动。新近研究发现,有氧运动或可改善哮喘症状和肺功能。特别是年轻的哮喘患者,游泳可以改善肺功能和心肺健康。但是敏感人群需要注意室内游泳池的氯气等问题。

不少哮喘患者会有运动后哮喘加重的现象。这种现象一般可以通过规范化的药物治疗得到改善。另外,运动前适度进行热身运动、使用吸入速效支气管扩张剂也可以改善这种情况。

注意用药安全

非甾体类抗炎药,包括阿司匹林、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可能导致部分哮喘患者症状加重。以往有不良反应的患者不建议再次使用这类药物,如果用药中出现哮喘加重,建议及时停药并咨询专科医生。哮喘患者因其他疾病就医时,建议告知医生自己的哮喘病史和以往药物过敏史。

回避过敏原

过敏原包括室内过敏原、室外过敏原、职业过敏原等。建议哮喘患者回避过敏原,但完全回避环境中的过敏原非常困难。因此,建议哮喘患者规范治疗哮喘,当哮喘得到良好控制时,环境因素的影响往往较小。其次,建议患者咨询专科医生,根据自己的过敏原检查结果针对性地回避可疑致病过敏原。另外,针对螨虫过敏,可以选择脱敏治疗。标准化脱敏治疗已在我国开展20多年,安全有效。

控制体重与健康饮食

肥胖可导致哮喘难以控制,对药物的治疗反应也更差。有研究发现,哪怕减重5%-10%,也可以改善哮喘控制。建议肥胖的哮喘患者把减肥纳入治疗计划。单纯通过增加运动量往往效果不佳,建议通过健康饮食、运动训练等多因素干预。

还有研究发现,多吃水果和蔬菜可以降低患哮喘和肺功能下降的风险。

避免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危害呼吸系统健康。空气污染包括室内和室外空气污染。室内空气污染包括甲醛、香烟、烹饪油烟等。建议尽量将污染源排到户外。

室外污染源的控制有赖于全社会的重视。对哮喘患者来说,良好的哮喘控制能提高对室外污染的耐受。另外,在出现极寒、干燥、高污染情况下,建议避免剧烈的室外体力活动。

处理情绪压力

无论儿童、成人,情绪压力都可能导致哮喘加重。放松和呼吸练习有助于减轻哮喘症状。如果存在焦虑或抑郁症状建议咨询专科医生。

哮喘是慢性病,较难治愈,但可以控制。控制良好的哮喘患者可以正常生活、工作。而控制哮喘不只依靠医生与药物,也依靠各位哮喘患者积极参与到治疗中。

作者:张佳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变态反应科医生)

题图:本报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