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症病因不包括(肥胖症的主要危害不包括什么)

新京报 0
文章目录:

肥胖症诊疗权威指南发布,提出多学科协作诊疗新模式

新京报讯 11月28日,在《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发布会暨全国巡讲启动会上,指南编写委员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张忠涛教授表示,该《指南》的发布为我国肥胖症的临床诊疗提供规范化指导,为患者提供个体化诊疗方案,并提出了肥胖症多学科协作诊疗新模式。

该《指南》共计3万余字,由国家卫健委组织制定,由全国肥胖症临床诊疗和研究相关的减重与代谢外科学、内分泌学、临床营养学等学科领域的共122位权威专家组建成为指南编写委员会,历时10个月,基于最新临床证据和肥胖症诊治相关的多学科专家共识,并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共同制订而成,是我国肥胖症领域最具权威性的临床指南。

近年来,减重药物的研发进展迅速,尤其是以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为基础的新型减重药物不断问世,减重效果不断提升。《指南》中明确指出,目前在我国共有五种药物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成年原发性肥胖症患者减重治疗,包括奥利司他、利拉鲁肽、贝那鲁肽、司美格鲁肽及替尔泊肽。我国目前尚未批准用于治疗遗传性肥胖症的药物。《指南》提醒,应用药物治疗肥胖症应该严格把握适应症,规范使用,需要在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及有无禁忌证后方可起始应用,同时在使用药物减重的过程中也需要定期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规律随访,监测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根据情况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指南》发布旨在进一步提高肥胖症诊疗规范化水平。”指南编写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介绍了《指南》的相关亮点,包括关注肥胖症病因学,强调流行病学特征及疾病负担,推荐肥胖症分级,重视肥胖症的分型、分期,强调肥胖症相关疾病患病风险和减重获益,规范肥胖症的评估,提出肥胖症治疗原则,提出肥胖症多学科协作诊疗新模式等。

“《指南》发布后,重点在于落实。”指南编写委员会执行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主任张鹏教授表示,此次全国巡讲的启动,将助力《指南》在临床工作中的落实,让更多肥胖症患者受益。

校对 杨许丽

多学科协作应对肥胖挑战

近日,由健康报社主办的“推进基层医疗提质增效 加强慢病管理能力建设——内分泌代谢科体重管理肥胖诊疗专项能力交流会(武汉站)”在湖北省武汉市举办。此次会议汇聚了众多业内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肥胖诊疗领域的前沿问题与发展趋势,致力于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肥胖管理方面提质增效,加强慢性病管理能力建设。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武汉同济医院)作为国内知名综合性医院,其内分泌科更是以其专业的医疗团队、先进的诊疗技术闻名遐迩。在会议参观交流环节,主办方组织参会代表走进内分泌科,该科护士长陶静介绍了同济医院发展历史及老一辈医学专家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在参观病区过程中,参会代表现场感受了武汉同济医院内分泌科医务人员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他们不仅能够准确诊断患者的病情,还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因病施治”的医疗理念。该科配备了多种先进的医疗设备,如内分泌功能检测仪、胰岛素泵等,为医生提供了更加准确、便捷的诊断参考依据,提高了疾病诊断的准确率。此外,武汉同济医院内分泌科还注重为患者营造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病房内干净整洁、设施完备,能够提供良好的休息和康复条件。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始终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悉心解答患者的疑问,用实际行动诠释“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

陶静重点展示了肥胖相关的健康教育工作。科室通过各种形式,围绕饮食、运动、用药和血糖监测等,为患者提供个体化培训和支持。例如,在病房走廊设置膳食宝塔、糖尿病相关的健康教育展板、彩虹色健康教育三折页和各类速查转盘(包含吃动平衡盘、食物营养成分速查圆盘、各类营养素作用和推荐食物速查盘等),病房电视里播放着减重健康教育视频。此外,参会代表还了解了武汉同济医院胰岛素皮下泵管理模式和经验,以及通过动态血糖监测联合手指血糖监测为糖尿病患者打造的无痛监测模式。

武汉同济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杨雁教授介绍了同济医院内分泌科的相关成果。她强调,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至关重要,而此次联盟的成立,正是为了整合各方资源,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杨雁希望借助这一平台,让医生更好地给予患者专业的减重指导,也能让护理人员积极参与随访,确保患者的体重得到有效管理,并密切关注体重反弹情况,从而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诊疗模式。

内分泌代谢科肥胖诊疗联盟负责人王瑾介绍了联盟成立背景、组织架构和工作进展。该联盟依托内分泌专科标准化建设赋能行动,自去年12月16日正式成立以来,已吸引613家成员单位加入。联盟旨在推动公立医院内分泌专科建立规范的肥胖诊疗流程,提供专业、科学的管理体系。自今年7月26日启动内分泌代谢科体重管理项目以来,已确定8家参访培训基地,未来将开展帮扶医院建立专病门诊、启动队列研究、搭建随访管理平台等。

王瑾还深入分析了一份有关肥胖患者的调研报告。报告显示,肥胖患者普遍存在心理问题,且随着身体质量指数(BMI)增加而加剧。他们在选择体重管理方式时,往往更倾向于社会上的第三方机构,而非医疗机构。这主要是因为部分医生在诊疗过程中更关注生活方式改变,缺乏个性化的评估与指导。王瑾指出,内分泌代谢科在建立专病门诊时,应突出用药和随访管理的特色,与其他科室形成差异化竞争,同时注重患者心理疏导,以提高患者对医疗机构的信任度和依从性。

杨雁随后进行了“肥胖的诊断与评估”专题报告,系统阐述了肥胖症的诊断标准、分型分期及综合评估方法。她指出,肥胖的诊断不能仅依赖于BMI,还需结合腰围、腰臀比、体脂率等多个指标,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肥胖症的分型复杂多样,包括原发性与继发性、外周性与中心性、代谢正常与异常性肥胖等,不同类型的肥胖在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后上均存在差异。杨雁强调,临床医生应早期发现和识别肥胖患者,加强社区体检筛查,通过详细问诊、全面评估,明确肥胖病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关注肥胖相关并发症的检测与管理,以实现对肥胖患者的精准治疗。

武汉同济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余学锋教授介绍了开展内分泌代谢体重管理、肥胖管理项目的背景。许多代谢性疾病均与肥胖相关,如胰岛素抵抗、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开展相关研究十分必要。目前,有关工作仍在探索中,需建立标准化流程,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及手术等治疗方式。余学锋介绍,内分泌科室现有150张病房、32名医生、80多名护士,分布在3个院区,建设了不同亚专科。余学锋表示,内分泌代谢科肥胖诊疗联盟的建立及长期随访意义重大,临床工作要与研究同步,促进疾病管理和患者健康。

陶静分享了同济医院肥胖专病门诊的建设经验。她介绍,肥胖专病门诊以肥胖症诊疗指南为指导,整合了营养、运动、心理等多方资源,构建了多学科诊疗(MDT)门诊团队。在流程管理方面,通过与体检中心合作,对BMI超标的患者进行转诊,内分泌科医生评估后启动MDT团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肥胖专病门诊还为患者建立了体重管理档案,设计了不同颜色的标记区分患者BMI分类,方便随访管理。同时,制作了体重管理知识手册和相关工具,如BMI尺、能量换算器等,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然而在运行过程中,肥胖专病门诊也面临信息化对接不畅、设备监测复杂、患者依从性差以及物价收费等问题,仍需不断探索和完善。

会议互动环节中,参会专家就肥胖诊疗的相关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河北省唐山中心医院的专家分享了该院体重管理中心的建设经验,包括微信预约小程序的使用、多学科团队的配备以及检查化验项目的开展等。同时,提出了长期随访、收费管理等方面的困难,希望通过交流学习借鉴其他医院的成功经验。专家们还对陶静展示的BMI尺等工具表现出浓厚兴趣,认为这些工具实用且便于患者理解,建议在联盟内推广应用,以提升整体肥胖管理水平。

武汉同济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董坤教授在会议总结中回顾了内分泌代谢科肥胖诊疗联盟的建设历程,强调了开展肥胖诊疗相关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指出,随着肥胖患病率的不断上升,内分泌科在肥胖管理领域面临着巨大机遇与挑战。当前肥胖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治疗方法也有待进一步优化,尤其是在药物治疗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肌肉减少、代谢率降低和体重反弹等。因此,内分泌科医生在药物治疗的时机、时长及联合用药等方面需要深入思考,制定更合理的治疗策略。董坤还强调了饮食管理分层分级的重要性,以满足不同文化层次患者的需求。他希望联盟成员能够借助此次会议,加强临床、科研多学科协作,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共同推动肥胖防治工作取得更大突破。

在本次会议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小英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余学锋教授共同宣布湖北省糖尿病肥胖诊疗联盟成立,并为湖北省多家公立医院颁发内分泌代谢科肥胖诊疗联盟成员单位牌匾。

此次会议为内分泌代谢科肥胖诊疗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分享经验的平台,对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肥胖管理方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探讨肥胖诊疗的规范化流程、创新管理模式以及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会议为未来肥胖防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有望为广大肥胖患者带来更优质、更有效的医疗服务。

文:王倩

审核:刘志勇 魏李培

肥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减重,打鼾缓

肥胖的原因

肥胖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饮食因素:

- 摄入热量超过自身消耗,过多食用油脂成分或糖类食物。

- 生活水平提高,饮食改善,过多摄入高热量食品。

2. 遗传因素:

- 父母肥胖者,子女肥胖发生率较高。

3. 职业与环境因素:

- 办公室工作人员、教师、炊事员等长期坐办公室或工作规律化的人容易肥胖。

- 生活环境中的便捷餐饮、快餐文化等也促进了肥胖的发生。

4. 年龄与性别因素:

- 30~39岁开始发胖的人最多,可能与活动减少、生活趋于安定有关。

- 女性在中年以后肥胖人数增加,而男性则相对稳定。

5. 基础代谢率:

- 基础代谢率低的人容易发胖。

6. 内分泌因素:

- 内分泌异常可能导致脂肪代谢异常,引起肥胖。

7. 心理因素:

- 如强烈食欲、习惯性摄食等心理因素也可能导致肥胖。

8. 饮酒因素:

- 饮酒过量或习惯性饮酒可能导致热量过剩,引起肥胖。

减重方法

针对肥胖问题,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减重方法:

1. 减少能量摄入:

- 总体原则为消耗量大于摄入量,以降低体重。

- 减少足食(如米饭、馒头等)的摄入,降低碳水化合物比例。

- 适当增加蔬菜、优质蛋白的摄入。

2. 运动:

- 配合运动可以极大增加减重的成功率。

- 建议每天慢跑30~40分钟或游泳30~40分钟,需要每天坚持,一般1~2月后可以看到明显效果。

3. 药物辅助治疗:

- 适用于体重指数很高、减肥运动后关节损伤、饮食控制困难的人群。

- 脂肪酶抑制剂等药物可以减少肠道对脂肪的吸收,达到一定的减重效果。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打鼾缓解方法

打鼾的缓解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减肥:

- 肥胖可能导致咽部变窄,影响呼吸,需通过饮食配合运动科学减肥。

2. 改变睡姿:

- 仰卧可能影响气流,建议改为侧卧以缓解打鼾。

3. 药物治疗:

- 对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疾病导致的打鼾,可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剂等药物治疗。

4. 手术治疗:

- 若因鼻中隔偏曲、腺样体肥大等导致的打鼾,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综上所述,肥胖的原因多种多样,减重需要综合考虑饮食、运动、药物等多方面因素。同时,打鼾的缓解也需要根据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在采取任何减重或打鼾缓解方法前,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营养师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