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中药调理肥胖看哪个科(中药调理肥胖体质)

扬子晚报 0
文章目录:

对于肥胖您了解多少?南京市中医院针灸科送来减肥干货,记得收藏

南京市中医院针灸科张彩荣副主任医师门诊间接诊过一位99公斤的女大学生,在校期间曾采用控制饮食,运动锻炼等方式减肥,然而因学业繁忙,减肥计划断断续续,效果并不理想,毕业后,经亲戚介绍,决定采用针灸减肥,据了解,在为期一年的针灸伴随控制饮食、运动锻炼后,瘦了30多公斤,从此走在街上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了。

来源 视觉中国

那怎样才算肥胖呢?

1、一般来说,超重为超过标准体重的10%,肥胖则是超过20%。肥胖分为轻度肥胖(超重20%)、中度肥胖(超重30%)和重度肥胖(超重50%)。标准体重测定的方法很简单,即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实际体重在根据公式计算出的标准体重的±10%内属于正常。

2、体重指数(BMI)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国际统一使用的肥胖分型标准,即BMI=体重(千克)/身高(米2)。成人标准值BMI是18.5-23.9,超过25为超重,30以上则为肥胖。

3、腰臀比值(WHR)及腰围常用于估测腹部或中心性肥胖,其中男性大于90cm,腰臀比大于1,女性腰围大于85cm,腰臀比大于0.85,为肥胖标准,其中腰臀比=腰围÷臀围。

最新研究表示,全球肥胖或超重人群已经达到了21亿人,因生活习惯的改变,肥胖或超重人群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肥胖人群如何变瘦?

张彩荣主任表示:对于肥胖人群,合理的搭配膳食,适当的运动锻炼是所有治疗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可以增加一些中医的辅助治疗手段,加快减肥的速度,且副作用小。方法有三:

1、 针刺:根据个人辨证分型后的结果予以治疗,如脾虚湿阻型肥胖,主要以健脾利湿为主,选取中脘穴、滑肉门、梁门、天枢、关元、气海、地机、足三里、阴陵泉、丰隆、内庭等穴位予以针刺,一周三次,也可结合中药内服,达到减肥的目的。

2、 耳穴压豆:对患者辨证分型后取穴,如肝郁脾虚型肥胖,选取肝、脾、内分泌等穴位以达到疏肝理气的作用,建议一周两次。

3、 穴位埋线:主要采用将可吸收线置入穴位内,利用长效的穴位刺激,一般为15天左右,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适合工作忙碌,不用每周前往医院的人群,相对针刺疗法较为实惠,然而张彩荣主任表示:对于瘢痕体质、有出血倾向的人群慎用穴位埋线疗法。

除此之外针灸科针对肥胖人群制定了减肥食谱和运动计划。

所谓减肥食谱不是节食,而是饮食结构均衡。科学的饮食,合理的搭配是第一步,我们所处的环境和自身身体的条件有所不同,对合理化的饮食要求也有差异,因此我们会根据患者的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饮食结构,营养均衡。

运动能量消耗指导

1、运动类型:有氧运动和耐力运动为主,根据患者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可选择的方法有:走路、骑车、慢跑、游泳、跳舞、爬山、羽毛球、乒乓球等。

2、运动强度:中等强度,4-7kcal/min,如快走(5.5-6km/h),相当于最大心率的60%-70%,自觉疲劳程度:有点累,每天运动消耗能量150-300kcal,耐力型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有利于脂质代谢,减少腹部脂肪,预防控制肥胖症。

3、运动时间:每天30-60min,或每周150min以上,每天运动时间可以累积计算,但每次运动时间应在10min以上。

4、运动频率:每周5-7天,最好每天1次

养成规律的运动习惯。平时缺乏身体活动的人,只有经过一定时间规律适量的运动累积,才能出现相应的健康效应。停止规律运动,相应的健康促进效应会逐渐消失。

通讯员 夏凡 张明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蔡蕴琦

校对 王菲

来源:紫牛新闻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体重管理多学科门诊亮相,破解体重异常难题

红网时刻新闻3月12日讯(通讯员 武海亮 侯茜 杨亚雄)为积极响应国家卫生健康委“体重管理年”行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成立由11个临床学科专家组成的体重管理多学科会诊团队(MDT)。3月12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诊体重管理MDT开出第一张处方。标志着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完成体重管理相关专病门诊、联合门诊、多学科会诊(MDT)布局,满足老百姓多样化的就诊需求。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成立体重管理多学科会诊团队。

个性化干预更精准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体重管理多学科会诊团队的第一位患者,是一位急性脑梗合并糖尿病、肥胖的中年男性,因饮食依从性差,爱吃零食,昼夜颠倒,入睡困难。团队会诊后,为其量身定制了一套治疗方案:中医科通过针灸中药调理睡眠,康复科通过运动改善语言和吞咽功能障碍,临床营养科开出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清单。

“通过个性化诊疗方案,涵盖饮食调整、运动指导、药物治疗、手术干预及中医调理等多种手段,确保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诊部主任于微微表示,体重管理多学科会诊团队,会综合评估患者的体重问题,个性化地制定诊疗方案。

多学科诊疗更全面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关注居民体重问题由来已久,而设立专门体重管理相关的多学科门诊,最早可追溯到2016年由内分泌科吴静教授牵头的肥胖联合门诊。在肥胖的研究中,吴静教授团队构建了湖南省肥胖的队列,目前已经收集了3000多例肥胖队列数据,包括临床及代谢指标;调查了湖南省肥胖儿童患病率和成人肥胖患病率,进行了肥胖儿童脂肪酸的代谢组学分析。近几年进行严重胰岛素抵抗和极端肥胖、早发肥胖的基因组学和肠道菌群研究,已经收集了300多例肥胖患者全外基因测序数据。

继肥胖联合门诊之后,医院又分别成立了肥胖MDT、体重干预门诊、肥胖症门诊,在体重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医院此次成立体重管理多学科会诊团队,由内科、外科、康复医学科、营养科等11个学科专家组成,使诊疗更全面。

医生呼吁:做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改变,体重异常日益突出。超重及肥胖不仅与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密切相关,还可能引发睡眠呼吸暂停、骨关节疾病等多种健康问题。与此同时,少部分人群存在体重过低的问题。消瘦也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器官功能衰退等严重后果。

国家卫生健康委2024年出台了《体重管理指导原则》,为广大群众强化体重管理提供了科学指南。“体重问题亟需科学系统的管理,医疗卫生机构应该发挥更大作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体重管理多学科门诊,旨在为受体重问题困扰的居民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治疗,让他们更好地管好体重,健康生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副院长钱昭昕表示,医院将以落实“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为契机,积极发挥体重管理多学科会诊团队作用,进一步向社会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广大居民应更多关注自身体重等健康问题,每个人都做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肥胖的中医辨证论治——中医药防治肥胖病系列科普之五

肥胖,又称为肥胖症,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为是一种疾病。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肥胖国,肥胖人数仅次于美国。第二届中国肥胖指数公布,在过去30年里,中国的肥胖率急剧上升,导致4600万成人“肥胖”,3亿人“超重”……

广医科普中医药防治肥胖病系列科普之五——肥胖的中医辨证论治

古人的肥胖分型

肥胖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黄帝内经》将肥胖分为“膏人” “脂人” “肉人”3种类型,很好的体现了肥胖者体脂分布的差异。

“膏人”即“腹型肥胖”,脂膏集中于腹部,向心型肥胖,腰臀比大,心脑血管病高发体型;

“脂人”即“均一性肥胖”全身均肥胖,没有某一部位比例过大;

“肉人”指的是肌肉丰满,体格状实,肌肉发达,尽管体重超标,但属于健康体型。

肥胖的病因病机

我院内分泌科专家仝小林院士指出,肥胖作为 “脾瘅”的早期阶段,此时以“郁”态为主,机体尚处于代偿期,其他症状可不明显。肥胖可导致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增强胰岛素抵抗,因此其不仅是脾瘅的前期病理状态,同时也是脾瘅的中心环节,肥胖的病位在脾胃,主要由于过食和少动两种原因导致,中满是其核心病机。

中医中药治疗肥胖的方法

基于脾瘅理论治疗肥胖,应着眼于中焦,治疗中满,同时行气开郁,防止郁而化热。而肥胖又分两类,即实胖和虚胖。

  • 实胖 多由于脾胃功能亢进,食欲旺盛,饮食不节而致中焦气机壅滞,痰湿堆积脏腑,故发为肥胖。

临床上,实胖者以青壮年为主,肥胖程度较轻,形体较匀称,腹部比较坚实,精力充沛,苔腻脉滑,各种不适的症状均不突出,各种合并症较少。

  • 虚胖 则是由于后天之本不足,虽少食而脾胃虚弱无力运化,饮食聚于中焦,酿湿生痰进一步阻滞气机,经络不通,久则化热、生瘀。

临床常以腹型肥胖为主,肥胖程度较重,且年龄多偏大,以中老年居多。

“实则阳明,虚则太阴”肥胖的治疗多从阳明、太阴入手,而肥胖中满当治中焦脾胃。因此,调理脾胃,调畅气机,补虚泻实,以补气开郁消膏为大法,临床常用山楂、红曲、荷叶、五谷虫、佩兰等药物进行治疗。

另外,补虚常予健脾补气,脾病及肾,结合益气补肾。针对虚胖,仝小林院士临床常用生薏苡仁、茯苓、山药为基础方。该小方既能补气健脾利水,又能调节糖脂代谢,为虚胖合并糖脂代谢异常的态靶同调小方。

针对实胖,则常用祛湿化痰、结合行气、利水、消导、通腑、化瘀等法,以祛除体内多余的痰浊、水湿等。对于痰湿郁热型肥胖症可用小陷胸汤开郁清热,决明子消脂,车前子与葶苈子利水,莱菔子消痰导滞,茺蔚子通络降压,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红曲 食疗两用的传统中药,《本草纲目》载其“消食活血,健脾养胃”,现代药理学明确证明红曲具有降血脂的活性成分;

山楂 消食积而能入血分化瘀滞,其消膏降脂作用强,并可消除及转化血中的浊邪,试验证明了其具有明确的降血脂作用;

荷叶 味苦涩而性平,能清热利湿,行清气而散瘀血,是消膏降浊之常用药物;

佩兰 芳香化湿,醒脾开胃。

薏苡仁 甘、淡,凉,归脾、胃、肺经,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生薏苡仁具有健脾、益气、渗湿的功效;

茯苓 可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茯苓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利尿等功效,对于水肿型虚胖效果尤佳;

山药 能平补脾胃之气,上三味药均性味甘平,安全性较高,亦可每日煮粥服用。

临床中,中医药治疗肥胖病的效果有目共睹,而对于运用中医药治疗肥胖症,应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我院内分泌科采用内外兼治,药、食、动联合,多学科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希望患者早日远离肥胖!

本文作者: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 陈 良、内分泌科 陈盈雪

内分泌科“肥胖及代谢综合征”出诊表

注:

1.“专题门诊”需挂“专题号”就诊;

2. “专题门诊”由主治及以上职称医师轮流出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