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脾胃虚弱会导致肥胖吗(脾胃虚弱会导致大便不成形吗)

九派健康 0
文章目录:

肥胖是否与脾胃虚弱有关?中医如何调理?

【来源:科普中国】

中医理论认为肥胖与脾胃虚弱存在一定的联系。脾胃虚弱可能导致体内运化失司,使得食物不易被消化吸收,进而转化为脂肪堆积,形成肥胖,也可能由其他因素如过量进食油腻食物、缺乏运动等引起。

中医调理肥胖的方法多样,旨在通过调整身体内部环境,促进新陈代谢,达到减肥的效果。首先,调整饮食结构是关键,推荐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减少油腻、辛辣和甜食的摄入,增加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其次,适量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助于促进气血循环,调节脏腑功能,提高新陈代谢。

中药调理方面,中医会根据个体情况选用具有清热、化湿、祛痰作用的中药方剂,以调理体内湿气和痰湿。常用的中药材如山楂、薏米、荷叶、茯苓等,有助于促进消化、利尿排湿、降低血脂。对于脾虚证患者,可使用补虚泻实的药物进行治疗;对于痰湿内盛证患者,可使用化痰祛湿的药物。

此外,针灸、拔罐等辅助疗法也有助于调理肥胖。针灸能调节体内的脏腑功能平衡,促进新陈代谢;拔罐则通过刺激经络穴位,促进淋巴循环和代谢废物的排出。

综上所述,中医调理肥胖注重整体调理,通过调整饮食结构、适量运动、中药调理以及辅助疗法等多种手段,达到减肥的效果。在调理过程中,应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方案,并在专业中医的指导下进行。

审核:赵汉青 河北大学中医学院 副教授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喝口凉水都长胖是因为什么?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体重也在不断地增加,一个个的开始迈入了肥胖的圈子。肥胖不仅影响人的颜值和身材,还对人的健康产生很大影响,是窥视人身体的“隐形杀手”。肥胖给人带来的危害很多,肥胖也和很多疾病息息相关,比如说糖尿病、高血压、骨关节疾病等等,这些疾病都是由肥胖所引起的。

很多人看到自己肥胖的身体,总会下定决心要减肥,可是往往只瘦了几天,很快就又胖回来了,还有的人甚至会选择节食减肥、药物减肥这样极端的方式去瘦身,可是成效都不大。这给人很大的打击,常常念叨着自己就是传说中那种连喝水都会胖的体质,那么为什么有人连喝水都会胖呢?现在就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答案吧!

其实在生活中遇到的很多肥胖的人都不是真的因为吃了很多的东西才变胖的,而是因为脾胃不好,从而导致的肥胖。这些人之所以很容易胖,甚至连喝水都会胖,这是因为他们的体质问题。他们属于湿重的体质,经常不爱运动,吃的食物的口味也很重,总是会觉得身体沉沉的,感觉一天天的都非常的疲惫。而且其实这类肥胖的人吃的并不比正常体型的人多,只是消化的能力没有别人好,所以吃进肚子里的食物没能及时的得到消化,就转变为了脂肪存储了起来,这也就导致了肥胖。

中医里面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胃强脾虚”,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这个词就是指人的胃部是很健康的,吃东西的胃口很好,但是脾脏却很虚弱,不能将胃部的食物好好的消化,吸收其中的营养。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胃强脾虚”的状态,就会给身体积累很多的赘肉,慢慢的也就越来越胖了。

一个人如果产生了脾虚的状况,那么离肾虚也就不远了。因为脾胃脾胃,它们两个器官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紧密相连的,一旦脾胃的气血不足、变得虚弱,那么肾气肯定也就会变得虚弱,这样下去,身体的新陈代谢的速度就越来越缓慢,新的物质不断地运入体内,而身体里产生的废弃物却无法及时排出体外,就导致了肥胖的情况越来越重。

肥胖患者不用过于担心,好好的调理自己的饮食,就可能会慢慢地瘦下来。脾虚患者不要吃凉性食物,也不要暴饮暴食,要多吃补气血的食物,给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去坚持减肥。

肥胖的孩子也是脾虚?听听医生怎么说

小雄的体重明显超标,被诊断为“肥胖”。医生在指导饮食、建议锻炼的同时,开具了一张中药处方。妈妈看着处方中的党参、白术、茯苓等药,提出了心中的困惑,这些都是健脾胃的药啊,孩子已经很胖了,为什么还需要健脾胃呢?健脾后不是更能吃了吗?医生解释道,肥胖的孩子也有可能是脾虚惹的祸!

95%~97%肥胖患儿均属于单纯性肥胖,常见的原因包括营养摄入过多、活动量过少、遗传、出生体重过大或小于胎龄等。中医认为肥胖症的发生主要与脾胃有关,痰湿是主要的病理产物。古人云“肥人形盛气衰”,“肥人气虚有痰”,均提示肥胖症的体质特点在于“虚”,是由于脾肾脏腑虚弱,津液失常,痰湿、膏脂内停,停于皮下则出现肥胖。由于脾虚导致肥胖的患儿常常表现为形体臃肿肥胖,自觉肢体困重,嗜睡多汗,乏力少动,腹满,挑食、偏食,尿少,便溏,或者大便黏腻粘马桶,舌淡胖。这部分孩子就是人们常说的饭量不大,但体重却居高不下,喝口凉水都长肉的体质。所以,脾虚除了传统意义上可导致形体消瘦、生长发育落后外,还能导致水湿停聚,体态肥胖的“虚胖”。这类患儿导致脾虚的原因往往是由于家长片面强调高营养,给孩子进食过多肥甘厚腻之品,超过了脾胃的运化功能,即古人所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脾虚所导致的肥胖除饮食调整、运动疗法、行为矫正外,中、重度肥胖儿可采用中医治疗。中医治疗主要以调理中焦脾胃,化湿祛痰为原则,达到减食而不厌食,减肥而不腹泻,减体重而不减力的目的。相比较药物治疗,更主要的是生活方式的干预,包括合理膳食、加强体力活动和锻炼、矫正引起过度进食或活动不足的行为和习惯等。肥胖治疗的关键重在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坚持体育锻炼,控制高热卡食物摄入量,持之以恒。

(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 副主任医师陈自佳 主任医师吴力群)

来源: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