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下半身肥胖(遗传下半身肥胖可以减掉吗)
上半身胖怎么减肥最快 上半身胖是什么原因
上半身胖怎么减肥最快
上半身胖减肥最快的方法是坚持做针对上背和肩部位的运动。
1、弹力绳训练(1)
主要是针对上背和肩部位的动作,手臂拉高至身体两侧,肚子收紧,注意整个核心肌群要稳定住,以12-15下为一组,每次2-3组。
2、弹力绳训练(2)
同样是针对上背部的训练,上臂打直往下拉直大腿两侧,注意手不要离开大腿太远,以12-15下为一组,每次2-3组。
3、弹力绳训练(3)
双脚站弓箭步,前脚膝盖不要超过脚尖,身体部份上半身记得保持一直线,双手向后拉至腰侧即可,以12-15下为一组,每次2-3组。
4、弹力绳训练(4)
双脚站直,两手将弹力绳由下往上拉至与双肩齐,注意不要耸肩,以12-15下为一组,每次2-3组。
5、哑铃训练(1)
单手撑住躺椅,注意背不要弓,哑铃往上举的时候身体不要旋转,以12-15下为一组后换手,每次2-3组。
6、哑铃训练(2)
将哑铃平举至身体两侧,上半身呈一直线,记得腹部要收紧,以12-15下为一组,每次2-3组。
7、滑轮下拉
进行训练时注意不要驼背,双手下拉时手把不要低于锁骨,以12-15下为一组,每次2-3组。
8、坐姿划船
坐在器材上时保持背部挺直,双手往后拉让肩膀打开,以12-15下为一组,每次2-3组。
9、引体向上
双手张开稍微比肩开,引体向上保持核心肌群收紧,以8-10下为一组,每次2-3组。
10、双绳滑轮
双手交叉,保持双绳在前交叉,两手与地面平行向后拉至水平,以12-15下为一组,每次2-3组。
上半身胖是什么原因
上半身胖的原因是运动不足、不良的饮食、遗传因素、激素分泌失常导致的。
1. 运动不足
除了饮食习惯之外,运动不足也是造成上身肥胖很大的一个因素,因为运动量不足的话,体内多余的热量就会转变为脂肪,时间长了身体就会积累过多的脂肪而形成肥胖了。
2. 饮食习惯
饮食习惯对上身肥胖也有很大的影响,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合理的饮食习惯,长久下来也是会导致肥胖的,比如各种甜食、饮料、高油、高蛋白质的食物等都是形成肥胖的原因。
3. 遗传因素
遗传是上身肥胖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因为父母肥胖的话,子女会有70%的机率遗传,若双亲之一肥胖,遗传肥胖的机率也会有50%。
4.激素分泌失常
有些人因为吃了一些药物导致长胖,比如含有肾上腺素、甲状腺素、胰岛素等药物,或者是用了类固醇药物,这也是可能导致肥胖。
想要减肥瘦身先知道为什么肚子大 肥胖 大肚子的原因#减肥
想要减肥瘦身减肚子,先了解肚子为什么大?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高层次人才血管白冰教授。
肚子大怎么减?要先了解肚子大的原因。
·第一个先讲不可控的危险因素,这是有遗传的。你是肚子大、小细腿还是腰细臀大?看一看你的父母生养你的人是不是这样的体型,一般是有遗传的。
·第二个就是男性肚子大,因为这是有进化的,遗传下来的。雄性动物要去打仗,在争斗的时候、打斗的时候,豹子要吃猎物的时候,首先要锁喉,然后把颈动脉咬破使其气绝身亡。这个是进化打斗的要害部位,所以颈动脉周围肩膀厚、上半身胖,这样的人就可能雄性动物就成活了下来,这样的人也就活下来了。
所以有一个进化的需求,男的都是肚子大、虎背熊腰,女的常常在下半身肥胖。
·第三个就是年龄的增长,满脸的胶原蛋白实际上指的是脸上的皮下脂肪是厚的。随着年龄增长,脸上脂肪就往内脏脂肪聚集了。当然内脏脂肪聚集的原因是衰老了,这些内脏脂肪也要修修补补,所以内脏脂肪就到内脏去了。它们是连带关系,相伴相随的关系。是不是因果关系?不是因果关系,就是年龄影响下的脂肪重新分布。
对于肥胖的内脏型的成因、年龄、性别、家族史是不可控的。实际上动脉硬化的形成不可控的,也是这主要的三个原因,它们都共同属于脂质代谢紊乱,就是脂肪代谢紊乱了。沉积在血管里的就叫动脉硬化,沉积在不同部位的脂肪沉积在内脏,这是另一种疾病的表现或者影响健康的表现。
我确实是写了一本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将要出版的,这都叫做脂肪代谢紊乱的一些相关的表现。到时候这里面都有关于它的成因的问题,关于一些小故事,等着出版的时候快要出版了,出版的时候你可以买一买一本来读一读。
胖真的会「遗传」,而且传女不传男
胖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饮食高盐高脂、熬夜、缺乏运动等,但也有人的确是“天生易胖”。
近日,美国《临床内分泌与代谢杂志》刊登一项研究发现,与儿子相比,母亲肥胖更倾向于将这种肥胖风险遗传给女儿。
《生命时报》结合新研究,并采访专家,给天生易胖的人推荐一份运动清单。
受访专家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副教授 苏 浩
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刘欣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与体质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 张一民
胖真的会「遗传」,传女不传男研究人员分析了1998年至2002年南安普顿妇女调查前瞻性母子队列研究中,3158名年龄在20~34岁之间产下活产婴儿的参与者数据。
研究人员观察到母女之间BMI和脂肪量的关联性很强,但没有观察到母子之间存在关联;在身体成分方面几乎未发现父子关联。
该研究也进一步表明,女孩的BMI和脂肪量与母亲相似,这表明肥胖或高脂肪量的母亲所生的女孩患肥胖或超重的风险更高。
不同部位的胖也受基因影响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脂肪在人体内堆积的位置很大程度上受到基因的影响。
研究人员参考了英国生物样本库中50万人的血样数据,并对36万名志愿者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测试了基因组中数百万个基因变体后,研究团队发现,其中有近100种基因会决定脂肪是否堆积在人们的胳膊、腿部或躯干。男性和女性身体内脂肪堆积的方式有所不同。女性的臀部和腿部更易堆积脂肪,而男性则易在腹部长肉。
此外,在男性和女性中,这种遗传因素的影响差异也很大,其在女性身上体现得更加明显。
6种运动帮天生胖人减重国际期刊《公共科学图书馆期刊—遗传学》曾发表一项研究,确定了6种运动可有效对抗遗传效应导致的肥胖。
慢跑是控制肥胖的最佳锻炼方式。此外,爬山、散步、健走、某些类型的舞蹈(如国标舞)和长期练习瑜伽,也降低了因遗传因素而易致肥胖症者的体重指数。
1慢跑
对成年人而言,慢跑时心率大概控制在140~150次/分;老年人心率大概为130~140次/分。慢跑速度可参照3~4分钟跑完400米,但老年人可放宽为3~5分钟。
频率:每次慢跑时间达到30分钟以上,并每天坚持。
提醒:如果出现胸闷气短、头晕目眩、心悸等情况,或第二天极度疲劳,或持续数日精神不振,需要减少强度或时长。
2健步走
不同人群的标准不一样:
儿童没有发育完全,不建议家长强制其走路锻炼。更重要的是纠正走路姿势,做到脚跟先着地,防止骨骼变形。
青壮年步行锻炼要达到110~120步/分钟的强度。
老人走路时心率达到110次/分钟左右、微微出汗的程度即可。
冠心病、高血压等患者把运动心率控制在100次/分钟,强度大约是90~100步/分钟
提醒:对普通成人来说,一天走6000步并达到一定速度,就能起到运动效果,不必追求日行万步。
3爬山
登山讲究“不怕慢,就怕站”,要慢慢走,最好走半小时,休息十分钟。否则不但达不到锻炼效果,还会因为运动量的快速变化,加重心肺和肌肉的负担。
提醒:如果有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软骨损伤不建议爬山。
4散步
散步并非专业运动,如果想要达到运动效果应采取专业的方式进行,如穿着轻便专业的运动服和舒适的运动鞋,选择专业的步道等,这样既能提升散步质量,也能避免受伤。
5瑜伽
瑜伽中常说的“动作到位”,不是非要做成标准动作,而是指拉伸到自己的极限,在自己极限的边缘温和地伸展肢体为宜,不能超过,否则容易损伤。
时长:初学者每次练习45~60分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适当增加,但建议每次不超过90分钟。
频率:初学者每周练3~5次;熟练者可根据自身条件增加练习次数,但每周仍要至少留一天休息时间。
6跳舞
无论哪种舞蹈,决定其锻炼效果的都是三个关键因素,即强度、时长、频率。
强度:通常用心率来衡量,运动时应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80%,年轻人一般控制在160~180次/分,四五十岁时达到140~150次/分即可。
时长:1小时以内,身体素质较好或年纪较轻的人,算上休息间隙,可以坚持1.5小时。
频率:可每周跳舞3~5次。▲
本期编辑:邓玉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