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孩子肥胖怎样减肥(十二岁以上的孩子肥胖)
健康微课·甩肉行动|儿童肥胖危害多 国家教你给孩子减肥
编者按:
在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减肥”冲上热搜。3月9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表示,实施“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近年来,肥胖问题已然成为关乎全民健康的重要议题,有人盲目节食伤身,有人迷信偏方无效,如何让减重从口号变为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这场关乎全民健康的“体重管理”行动,不仅是数字的博弈,更是生活方式的觉醒。
即日起,上游新闻推出《健康微课》特别报道——“甩肉行动”,并联动社区邀请专家线下授课,希望让每一个人都能意识到体重管理的重要性,一起让“迈开腿、管住嘴”从口号化为日常。
重医附属儿童医院超重肥胖MDT(多学科)门诊,专家正在会诊。重医附属儿童医院供图
近年来,儿童肥胖一直是大众关注的话题。根据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中国居民慢性病及营养状况报告》显示,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率已达29%,《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6岁以下儿童肥胖率为3.6%,6~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为7.9%。
更重要的是,肥胖给儿童和青少年带来的,远不止外形上的烦恼。
肥胖是儿童糖尿病和多种疾病的重要元凶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超重肥胖MDT(多学科)门诊,从2024年3月开诊以来,已经为200多名超重或肥胖儿童进行针对性诊疗。
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朱高慧介绍,来到该门诊的孩子,多数都因为肥胖的原因导致了不同的其他疾病。
女孩曦曦(化名)今年13岁,11岁时体重就已经有62公斤,BMI26.49 kg/㎡,达到肥胖标准。医生当时让曦曦父母带孩子回家控制饮食,加强锻炼,但曦曦并没有坚持,2年期间体重依然不停上涨。
2024年,曦曦长高了,体重也达到了150斤,BMI升至28.93 kg/㎡。更严重的是,医生查体发现女孩的颈背部、大腿内侧等处出现黑棘皮加重。“这是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胰岛素抵抗是黑棘皮的罪魁祸首,严重可能发展为糖尿病,患儿的空腹胰岛素已经显示升高。”朱高说,女孩还存在月经不规律,超声提示卵巢囊肿。
随后,曦曦在该院超重肥胖多学科门诊就诊,多学科专家为欣欣制定全面且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临床营养科制定饮食方案,康复科进行运动指导,内分泌科定期监测评估代谢指标、适时药物治疗代谢综合征。”
终于在三个多月的努力减重后,曦曦的体重从75kg减到64.5kg,腰围从85cm降到74.5cm,BMI也降到25.2 kg/㎡。同时她的月经也更规律,脂肪肝、黑棘皮有所好转,复查超声没有提示卵巢囊肿,肝功能和空腹胰岛素已经降到正常水平。
在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内分泌科,近两年接诊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呈增长趋势,该科室副主任周丽娜介绍,“今年内我们就接诊了多例患有2型糖尿病的儿童青少年,最小的发病时只有12岁。”
周丽娜介绍,青少年肥胖率的上升是糖尿病发病率增加的一个关键因素,“前来就诊的儿童青少年患者许多都喜欢重口味食物,身体肥胖,也爱吃夜宵。”
朱高慧提醒,脂肪肝、性早熟、月经紊乱、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情绪障碍等,都是经常会与肥胖共同出现的临床症状,肥胖会对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带来危害,影响儿童的运动能力和骨骼发育,“青少年肥胖也是导致成年后多种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国家卫健委教你给孩子控制体重
如何给孩子控制体重?专家提醒,儿童和青少年控制体重,管住嘴、迈开腿很关键。
怎么管住嘴?
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式出台《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建议,孩子的饮食要小份多样,保持合理膳食结构。
减重过程中,建议膳食能量在正常体重儿童青少年需要量的基础上减少20%左右(俗称吃八分饱)。优先选择能量较低、微量营养素密度较高和血糖生成指数较低的食物,例如:粗细搭配的杂米饭、杂粮面;生菜、茄子等叶菜、瓜茄、鲜豆类蔬菜;柚子、蓝莓、草莓、苹果、樱桃等浆果、核果、瓜果类水果;里脊、腱子肉、胸脯肉、去皮腿肉、蒸煮蛋类、脱脂及低脂乳制品等。同时减少油炸食品、甜点、含糖饮料、糖果等高油、高盐和高糖及能量密度较高的食物的摄入。
一日三餐应定时定量,不可暴饮暴食,用餐时长适宜,早餐约20分钟,午餐或晚餐约30分钟,晚上9点以后尽可能不进食。进餐时建议先吃蔬菜,然后吃鱼禽肉蛋及豆类,最后吃谷薯类。不喝含糖饮料,足量饮用清洁卫生的白水,少量多次。
怎么迈开腿?
运动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每天20分钟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开始,逐渐增加到每天20~60分钟,并养成长期运动习惯。
超重或肥胖儿童青少年每周至少进行3~4次、每次20~60分钟的中高强度运动,如快走、骑车、游泳、球类运动等,每周至少3天强化肌肉力量和(或)骨健康的高强度/抗阻运动,如跳绳、跳远、攀爬器械、弹力带运动等。
不过,重医附属儿童医院肥胖代谢异常MDT(多学科)团队的专家也提醒,处于生长和发育阶段的肥胖儿童青少年,不能用极端节食或过量运动来减重,这可能引发神经性厌食、关节损伤等次生健康风险,对于已出现运动损伤、睡眠呼吸暂停等症状的孩子,建议尽早就医。
上游新闻记者 石亨 实习生 冯文洁
儿童肥胖,该怎么办?
近日,3岁3月的小男孩轩轩(化名)来我院营养科就诊,家长说他自小就比别的小朋友胖一些,平素胃口好、饭量大,喜欢喝奶、喜欢零食,挑食严重,运动量很少。
经过医生详细查体发现轩轩体型肥胖,其脖子、腋窝下皮肤都有明显的条纹状色素沉着(黑棘皮症),BMI高达29.2kg/m²,人体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轩轩的体脂率高达50.1%,通过血液及相关辅助检查发现,轩轩还合并有脂肪肝、高脂血症及高尿酸血症等并发症。面对这一张张触目惊心的报告单,家长急切地问医生,我们该怎么办?
01儿童肥胖的潜在危害不容忽视
身体健康威胁
① 代谢综合征风险增加:肥胖儿童易出现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问题,成年后患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升高。
② 骨骼与关节负担:超重会导致骨骼发育异常,增加扁平足、脊柱侧弯及关节损伤风险。
③ 呼吸系统影响:肥胖可能引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影响大脑供氧和学习能力。
④ 诱发性早熟:肥胖可使孩子的青春期发育提前(尤其是女孩),从而诱发性早熟。这主要是因为,肥胖儿童的体内堆积过多的脂肪,促使雌激素水平上升,加快乳房等第二性征发育而导致性早熟的出现。性发育提前会造成孩子身高过早封顶,影响孩子的终身高。
影响儿童智力发育
BMI偏高的儿童和青少年,前额叶大脑灰质体积和海马体体积减小。海马体体积减小会导致记忆力下降。更长远地看,大多数的肥胖儿童,在智力发育上,会落后于其他同龄人,包括但不限于判断能力、逻辑能力、运算能力、组织能力等等。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肥胖儿童常因体型受到同伴嘲笑,易产生自卑、焦虑甚至抑郁情绪,部分孩子因心理压力出现厌学或社交回避行为,影响人格发展。
02破除常见误区,科学应对肥胖
误区一:"小时候胖不算病,长大自然就瘦了"
科学解读:儿童期肥胖并非"阶段性现象"。研究表明,约60%的肥胖儿童在成年后仍会超重,且肥胖相关代谢异常(如胰岛素抵抗、脂肪肝)可能在青春期前就已形成。生长发育期的脂肪细胞数量一旦增加,成年后更难减少。
建议:早筛查、早干预,切勿盲目等待。
误区二:"控制体重=饿肚子,影响孩子长高"
科学解读:科学减重并非单纯节食,而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如增加优质蛋白、膳食纤维,减少精制糖和反式脂肪)、优化进餐时间(如睡前2小时不进食)实现。营养不良与过剩均会干扰生长激素分泌,合理减重反而有助于骨骼健康。
建议:咨询专业医生制定个性化膳食方案。
误区三:“孩子胖是因为懒,多运动就能瘦”
科学解读:运动虽是体重管理的重要环节,但肥胖成因复杂,涉及遗传、饮食、睡眠、内分泌等多重因素。例如,睡眠不足会导致瘦素分泌减少,增加食欲;某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也可能引发肥胖。
建议:家长避免简单归因,应通过专业医生评估后制定个性化方案。
误区四:"吃低脂食品=健康,可以随便吃"
科学解读:市售"低脂食品"常通过添加糖、钠等改善口感。例如某品牌低脂酸奶含糖量高达12g/100g,远超WHO建议的每日游离糖摄入量(儿童<25g)。过量摄入仍会导致脂肪堆积。
建议:学会阅读食品标签,警惕"隐形糖""隐形盐"。
误区五:"孩子体重正常,就不存在肥胖风险"
科学解读:体重指数(BMI)并非唯一标准。部分"隐性肥胖"儿童虽BMI正常,但体脂率超标(男童>20%,女童>25%),多因肌肉量不足、内脏脂肪过多导致,同样增加代谢疾病风险。
建议:定期监测身高、体重、BMI、腰围及体成分(如生物电阻抗分析),全面评估健康状况。
03预防儿童肥胖的关键策略
均衡膳食结构
遵循"餐盘法则":每餐中蔬菜占1/2,全谷物及薯类占1/4,优质蛋白(肉/鱼/豆制品)占1/4。减少精制糖、含糖饮料及零食摄入,用水果、坚果替代高热量零食。
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保证每日6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如跳绳、游泳、球类运动)。学龄儿童每日睡眠时间应达9-12小时,睡眠不足会扰乱激素分泌,增加肥胖风险。
家庭共同参与
① 树立科学观念:拒绝“以胖为福”的传统观念,关注体脂和体态而非单纯体重数字。
② 建立“家庭健康共同体”:避免单独给肥胖儿童"开小灶",全家人践行少油、少盐、少外食原则。用亲子运动替代屏幕时间。
③ 关注心理健康:避免指责孩子“贪吃”或“懒惰”,多鼓励、少批评,防止自卑或逆反心理。
儿童肥胖、超重筛查量表
家长可在家自行计算孩子体质量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借助量表来判断孩子是否已经存在超重或肥胖。若孩子已出现超重,请及时到儿童营养科就诊,我们将通过专业评估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切勿盲目节食或使用成人减肥方法。
咨询电话:029-87692189;肥胖门诊时间:每周一至周日 8:00-17:00
福利放送
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当日来西安市儿童医院营养科就诊的肥胖患儿,我院营养科为其免费进行人体成分测量,免费制定个体化的营养膳食处方及运动干预指导。免首诊检查及指导费。
热闻|12岁女孩体重400斤仍营养不良,青少年如何健康减重?
“孩子在家戴呼吸机,没法躺着,现在呼吸不上来啊!”冰冰妈妈在电话那头哭着说。
冰冰(化名)今年12岁,身高1米五的她,体重却达到了400斤!
因为过度肥胖,心脏出现衰竭症状,目前已经无法正常行走,在家中靠呼吸机生活。
10月29日,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接到求助,在开封兰考,一个12岁女孩冰冰(化名),
体重达到400斤,导致呼吸衰竭,急需转院治疗。
“身高1米5,她的正常体重应该在八九十斤左右,现在却重了四倍,到医院的时候体重是199.4公斤。”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胃肠外科代谢外科主任胡扬喜是冰冰的主治医生,他在检查冰冰身体情况的时候也非常惊讶。
“BMI(体质指数,计算方法是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在50以上就是超级肥胖,冰冰达到了87,可以说是超超级肥胖。”
“不仅是肥胖,她(冰冰)还合并了多项并发症,例如心衰、呼吸困难、全身感染等,已经到了危及生命的程度。”胡主任表示,目前最重要的是保命。
冰冰在郑州中心医院病房
胡主任介绍,冰冰虽然体重400斤,但却是严重的营养不良。
“能量过剩不代表着营养过剩,能量过剩就是脂肪堆积过多等,但她整体维生素缺乏,蛋白低,这就是严重营养不良,有些人看起来胖胖壮壮的,但不代表着他就是健康的”。
冰冰妈妈说,在冰冰3岁的时候开始发胖,当时去开封的一家医院看了看,医院表示没什么大事。
可是,冰冰的体重却愈发增加。
因为越来越胖,日常生活开始受到影响,后来没有学校敢让她入校学习,怕在学校出现意外。
在这次入院前,冰冰已经有半年的时间休学在家,因为家长在外务工所以由奶奶照看,没想到体重又猛增了70斤。
冰冰家人在医院陪护
“肥胖主要分为原发性肥胖、继发性肥胖和基因缺陷导致的肥胖,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的检查。”据胡主任介绍,经过初步检查冰冰的体内激素、皮质醇都正常,根据以往的经验判断大概率是原发性肥胖,但还需要基因检测结果出来之后再作准确判断。
据了解,我国目前身体肥胖、体重超标的青少年比例已经占到了近五分之一。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达到了19.0%,相当于每5个中小学生中就有一个超重肥胖。
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到2030年,7岁及以上儿童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将达到28.0%。
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医师赵艳君表示,肥胖儿童的隐患还是很多的。
肥胖儿童发生高血压、糖尿病的风险分别是正常体重儿童的3.9倍和2.7倍。
如果肥胖从儿童期持续到成年,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体重正常人群的4.3倍。
另外,肥胖儿童的神经内分泌调控机制紊乱,导致青春期性成熟提前,通常比其他儿童早2~3年,而性激素水平的升高,会使骨骼成熟加快、骨骺提前闭合,导致青春期儿童身高的增长量减少。
医生介绍,青少年体重超重不仅会合并多种疾病,还会对心理造成很大影响。
造成我国青少年肥胖超重的原因都有哪些?
肥胖可能诱发高尿酸、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睡眠呼吸暂停等疾病,最终会威胁身体健康。
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到2030年,我国7岁及以上儿童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将可能达到28%。
大家都知道,青少年肥胖会给未来成年后的健康埋下隐患。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儿童的肥胖最早开始于什么时候?
研究显示,儿童最早的肥胖形成可以追溯到胎儿时期。
所以,在这里要告诉准爸爸准妈妈以及那些准备孕育新生命的未来父母们,控制儿童肥胖要从母亲孕期就开始。
北京妇产医院专家介绍,前来进行孕期检查的孕妇中,孕前BMI超过28(肥胖)的患者十分常见,她们不仅是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的高发群体,也更易生产巨大儿(大于等于8斤)。这些胖嘟嘟的婴儿,从呱呱落地那一刻起,就走上了体重增长的“高速路”。
儿童青少年减重与成人减肥有区别?
医生介绍, 一些成年人常用的减肥法,如轻断食、碳循环等减肥法是不适合儿童减重的。
儿童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减重时既要达到减少体脂的目标,同时也要保证摄入均衡营养以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
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医师赵艳君表示,儿童减重需要在保证三餐规律的基础上,合理控制食物摄入的总量,保证孩子每天摄入12种以上的食物,每周摄入25种以上的食物;
此外,在两餐中间,如果孩子感到饥饿时,加餐应优选低脂奶制品或新鲜蔬果等能量密度低、饱腹感强的食物,而要避免食用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
肥胖儿童减重切忌盲目使用减肥药物、食品或饮品,更不要采用极端减重方法追求短期内迅速瘦身,这有可能导致儿童青少年内分泌失调;骨骼发育受损;智力发育受限。
有条件的,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体重管理更加安全有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编辑 崔可腾 综合 央视新闻、环球网、九派新闻、大象新闻、红星新闻、大皖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