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红血丝肥胖纹(女性胸部有红血丝是什么原因)
4个部位出现红血丝,拖着不管会坏事,有1种或是肝癌前兆
红血丝我们都不陌生,它是皮肤或黏膜表面毛细血管扩张的体现。
冷热交替、日晒雨淋、皮肤较薄都可能导致皮肤出现红血丝。
所以对于红血丝,很多人是不以为意的。
但有些时候,红血丝是身体发出的警报信号,出现在这4个部位更需要警惕。
脸部红血丝
红血丝最常出现的地方就是脸上。
脸上红血丝的形成有可能是遗传所致,但也受后天因素影响。
例如:每天过度暴晒;经常使用含有激素的护肤品;过度去角质……都可能导致毛细血管扩张破裂。
还有另一种常见的面部血丝,会影响鼻周皮肤。
鼻翼两侧泛红血丝、长白头。有时还会瘙痒脱皮,这种红血丝其实是一种叫做脂溢性皮炎的皮肤病。
这种情况要做好脸部护肤减法。
日常进行防晒,同时注意保湿,可以选用含有神经酰胺、维生素B5等具备保湿修复功效的乳面霜。
避免使用过多护肤品,皮肤屏障受损期间少用刺激性的功效产品。
在护肤的同时,还要进行治疗。
症状轻微患者,可单独外用抗真菌剂,如2%酮康唑乳膏、其他唑类乳膏;症状严重患者,可以同时使用皮质类固醇及抗真菌药乳膏,减轻炎症、瘙痒症状;炎症稳定后,可进行光电治疗。
眼部红血丝眼疲劳、结膜炎、干眼症、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巩膜炎等眼部疾病都可能导致眼睛出现红血丝。
其中,较为严重的当属青光眼。这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其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但部分患者会出现睫状充血,表现为暗红色的红血丝,并伴有视力下降和眼痛。
发现眼睛里有红血丝时,不要过于恐慌,可以通过休息、保持眼部卫生、使用眼药水、调整生活习惯来尝试缓解。
如果症状持续或伴有其他症状如视力下降、眼痛、分泌物增多等,应及时就医检查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确保眼部健康。
胸部红血丝有种红血丝喜欢长在前胸,还有手、面和颈等部位。
仔细关注,会发现红血丝中间有个红色点状隆起,类似蜘蛛形状,因此也叫蜘蛛痣。
它的形成和体内雌激素过多,肝脏没法完全灭活有关。
一般来说,孕期和青春期的女生更容易长这种红血丝,而过了这两个阶段后红血丝会慢慢消失。
但是,在出现蜘蛛痣的同时,还伴随黄疸、食欲不振、肝掌、消瘦乏力等症状,就要警惕肝功能异常以及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相关问题。
怀疑肝脏有问题可进行空腹抽血检查重点关注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STB)这3个指标。
如果指标异常,需进一步做超声或CT检查。
腿部红血丝
很多人觉得腿部长红血丝是皮肤白衬托出来的。
但除此之外,还有可能是静脉曲张的前兆。
如果任其发展,红血丝就可能变成蚯蚓状的凸起青筋。
再进一步恶化腿部会出现胀痛、瘙痒以及难以痊愈的溃疡彻底成为“老烂腿”。
通常来说,长期久坐久站、长时间穿高跟鞋、肥胖都是诱发下肢静脉曲张的危险因素。
为了防患于未然,首先我们要避免久坐久站,每半小时左右就要更换姿势。
久坐人群可以多做踝泵运动通过踝关节的背伸、屈跖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和回流。
避免体重超标、积极锻炼,BMI指数保持在18.5-24.9左右。
平时多进行跑步、骑车、游泳等运动,有利于预防静脉曲张,运动完注意做好腿部拉伸。
轻度静脉曲张,可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医用弹力袜,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重度静脉曲张,可通过非手术、微创或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总的来说,身上长红血丝不可大意!
怀疑和疾病有关时要及时就医检查,早诊断才能早治疗,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腿上出现红血丝?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千万别忽视
早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撒在地板上,小丽抬起腿准备换衣服时,突然发现小腿上出现了一根细细的红色血丝。她好奇地用手摸了摸,不痛不痒。
或许是昨天走路多了,她心想。时间一晃三个月过去,那根红血丝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像藤蔓一样扩散,伴随而来的还有小腿胀痛、酸麻的感觉。这一细微的身体变化,让她最终鼓起勇气去了医院。
在门诊室里,医生告诉她,这根“红丝”其实是毛细血管扩张,它可能是静脉曲张的早期信号。而如果忽视不管,未来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比如血栓、溃疡,甚至是危及生命的疾病。
什么是腿部“红血丝”?
医学上称之为毛细血管扩张症。它的外观类似蜘蛛网,有时呈红色,有时是蓝紫色的网状纹路,多见于腿部、面部甚至胸背部。
这些红血丝通常由浅静脉压力增高、血管壁变薄引起。早期只是外观上的变化,但如果静脉高压持续,就可能发展为静脉曲张,甚至形成血栓。静脉问题和我们腿部健康密切相关,忽视它们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从“蚯蚓腿”到溃疡的演变
当血液无法顺利通过静脉向心脏回流时,下肢静脉压力就会增高,导致血管扩张、弯曲,这就是大家常说的“蚯蚓腿”。早期症状可能只是腿部酸胀不适、红血丝显现,但如果不重视,静脉曲张会经历多个阶段,逐步恶化。
早期症状:不痛不痒的“红丝” 在早期,患者可能发现皮肤表面出现红色或蓝色血丝,伴随腿部轻微酸胀。这一阶段大多数人不会感到疼痛,因此往往被忽视。
中期变化:皮肤色素沉着 如果静脉压力持续升高,毛细血管会破裂,血液中的红细胞渗出后分解,导致皮肤出现色素沉着,开始发黑或变褐。
晚期问题:皮肤溃疡和出血 长期的静脉曲张可能引发营养障碍性溃疡。破溃的皮肤长期无法愈合,容易感染,甚至发展为严重的溃烂。静脉周围皮肤因供血不足变薄,一旦破裂可能导致大出血,危及生命。
静脉血栓的致命风险:看不见的“隐形杀手”
相比于可以用肉眼看到的静脉曲张,静脉血栓更像是潜伏在暗处的“隐形杀手”。血液一旦在静脉中凝固,就会形成血栓。如果血栓脱落,进入肺部动脉,可能引发致命的肺栓塞。
静脉血栓的信号:小心以下症状
单侧腿部肿胀:当血液在静脉内淤积,液体渗出至组织间隙,腿部可能显著肿胀。
局部胀痛:血管壁及其周围组织因炎症反应引发疼痛,尤其在腿部深处更为明显。
皮肤变红并发热:血液瘀滞会使局部皮肤发红,触摸时感到温度升高。
数据说话:血栓的严重性
研究表明,全球每年有近10%的成年人罹患静脉血栓栓塞症,其中超过1/4的患者因肺栓塞死亡。这一数据令人警醒,尤其对于久坐、孕妇以及手术后长期卧床的人群,应高度重视血栓的风险。
小心这些高危诱因
很多人不知道,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可能正在悄悄增加血栓和静脉曲张的风险:
长时间站立或坐着:不管是办公室职员,还是教师、司机,都容易因为血液循环不畅增加静脉压力。
体重超标:肥胖会对下肢静脉造成额外负担。
激素波动:孕妇和更年期女性因激素变化,更容易患上静脉相关疾病。
生活方式不良:吸烟、久泡热水澡、跷二郎腿等习惯都会影响下肢血液流通。
如何保护腿部健康?
勤运动,少久坐:每隔一小时起身活动一下,做做踮脚尖、伸展腿部的小运动,能有效帮助下肢血液循环。
保持健康体重:控制饮食,避免肥胖,让腿部静脉负担减轻。
注意穿着:避免穿太紧的裤子或袜子,选择宽松舒适的衣物,必要时可以咨询医生使用弹力袜。
多补水:喝足够的水,防止血液黏稠,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不要忽视身体的“小警报”
小丽经过治疗后,现在恢复得很好。她说:“如果当初我早点注意那根小小的红血丝,也许就不用遭受后面的痛苦了。”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都会通过一些信号提醒我们,学会倾听这些信号,才能为健康护航。
男子长出“妊娠纹”,抽出“牛奶血”!这个习惯让他悔惨
是不是觉得
妊娠纹是孕期“大大皮”的专属?
其实男人也会长妊娠纹!
近日,上海有一名44岁男子
吃完晚饭后突然肚子痛
就医后确诊为高脂血症型胰腺炎
医生发现,男子不仅有“妊娠纹 ”
还抽出“牛奶血”
随后紧急住院血透
饭后肚子剧痛
就医后确诊为高脂血症型胰腺炎
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嘉定医院(上海市嘉定区江桥医院)重症监护室里,记者见到了躺在病床上的马先生,他告诉记者,前几日的一天晚上,吃完晚饭后他突然肚子痛,本来以为是消化不良,却怎么也没想到,到医院检查后却被医生告知他得的是高脂血症型胰腺炎,十分危险。
“过年期间天天大鱼大肉,还一直熬夜,平时也很多吃外卖,炸鸡汉堡可乐、麻辣烫、烧烤……这些我都很喜欢吃。”马先生说,自己平时工作压力很大,饿了、烦了、压力大就喜欢用吃来解压。
“我知道自己胖,所以也从来不称体重、不检查,那天我本来以为吃多了胃不消化,就想来看下,没想到医生说我这情况还挺严重的。”对于突如其来被要求住院,马先生十分意外。
然而对此,接诊的医生却一点也不意外。急诊与危重病科主治医师董淑祎表示,马先生十多年没有体检,不清楚自己的身体情况,其实他已经有糖尿病、高脂血症这些基础疾病,都为发作的高脂血症型胰腺炎埋下了“祸根”。
长出妊娠纹 抽出“牛奶血”
紧急住院血透
“患者肚子上有‘妊娠纹’,就是俗称‘肥胖纹’,脂肪太多了,以至于把肚子撑破了。他体重在180斤以上,还伴有其他基础疾病,是高脂血症型胰腺炎的高危患者。”董淑祎医生说。
不仅如此,马先生抽出来的血把医生都吓了一跳,竟然是“牛奶血”!因为血脂太高,血抽出来后,稍微沉淀一下,脂肪就直接游离出来。
检验单上显示,马先生的甘油三酯比正常值高了近100倍,胆固醇比正常值高了六七倍。为此,医生不得不给马先生进行血透,快速把血脂降下来。
医生表示,患者本身肥胖还伴有各种基础疾病,加上假期暴饮暴食,导致患上高脂血症型胰腺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死亡率高达25%-30%,本身血糖高、血脂高的患者是高危人群。
什么是高血脂症胰腺炎?
随着生活的日益改善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及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增长,高血脂症胰腺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胰腺炎第二大常见原因,其发病率已超过酒精性胰腺炎。此类患者发病年龄年轻化,重症率高和复发率高等特点,常合并明显的代谢综合征。
高脂血症胰腺炎是一种由血脂代谢紊乱引起的胰腺炎症,高血脂血液血粘滞度增加,同时血液高脂肪酸造成血管内皮损伤,导致胰腺严重微循环障碍,诱发急性重症胰腺炎发生,其特点为胰腺坏死重,局部和全身并发症多且重,严重者出现器官衰竭,危及生命。早期实施降血脂病因治疗,依托重症医学脏器功能评估及支持是治疗的根本环节。
如何预防高血脂症胰腺炎?
其中,预防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关键是控制血脂水平。控制总热量是重要措施之一,过度摄入热量会导致肥胖和血脂升高,从而增加患病风险。尤其是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做好饮食的适当控制,防止暴饮暴食至关重要。
以下是防治高脂血症的几条建议:
保持适当体重
超重或肥胖会导致血脂升高,推荐BMI保持在18.5-23.9正常水平。除饮食控制外,建议迈开腿保持适当运动量。
限制含糖饮料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倡导成年人每日精制糖的摄入量不高于50克,长期摄入含糖饮料会导致机体高胰岛素血症,促进脂肪的形成和储存,导致肥胖发生。
减少油脂摄入
调查发现前十位的外卖多为油炸食物、肉类菜肴。应避免大量食用含有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肥肉、奶油(蛋糕、点心中含量高)、棕榈油(薯条、方便面等油炸食物)等。
增加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加速脂肪的排出,从而降低血脂。全谷类、蔬菜和水果等食物富含膳食纤维,建议每天摄入全谷和杂豆类50-150g(占主食的1/3-1/2),薯类50-100g,适当多食用蔬菜和水果,建议蔬菜300-500g、水果200-350g。
良好的就餐方式
饮食规律,避免夜宵,尤其在聚餐期间避免暴饮暴食、酗酒等。
综合:新闻坊、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
来源: 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