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症的营养治疗原则(肥胖症的营养治疗研究论文)

解医说健康 0
文章目录:

儿童肥胖症患者饮食调整,营养均衡,体重控制需科学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兴奋地计划着去公园踢足球。然而,当小明穿上他最爱的球衣,准备大展身手时,却发现自己因为肥胖而动作迟缓,连跑几步都气喘吁吁。这不仅让他错失了与伙伴们的欢乐时光,更在他的心里埋下了自卑的种子。小明的故事,只是众多儿童肥胖症患者中的一个缩影。在这个物质充裕的时代,儿童肥胖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影响着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更关乎他们未来的生活质量。

面对儿童肥胖症的严峻挑战,我们迫切需要找到科学的饮食调整和体重控制方法,帮助孩子们重拾健康与自信。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探索儿童肥胖症患者如何通过科学的饮食调整实现营养均衡,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控制体重,为孩子们铺就一条健康成长的道路。这不仅是一场对健康的守护之战,更是一次对爱与责任的深刻诠释。

儿童肥胖症的现状与危害:迫在眉睫的健康挑战

现状概览

当前,儿童肥胖症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约有数亿儿童遭受肥胖困扰,且这一数字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儿童肥胖症的发病率也显著增长,成为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重大隐患。

潜在危害

儿童肥胖症的危害不容小觑。它不仅影响孩子的外貌和自信心,更潜藏着深远的健康风险。肥胖儿童更容易患上2型糖尿病(亦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亦称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等疾病。此外,肥胖还可能影响儿童的骨骼发育,增加骨折风险,并对其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如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频发。

儿童肥胖症的科学饮食调整:均衡营养,科学减重

热量摄入控制

科学饮食调整的首要任务是控制热量摄入。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及活动水平,合理计算每日所需热量,并据此制定饮食计划。建议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如糖果、炸鸡等,同时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低热量、高纤维食物的比例,以满足孩子的营养需求,同时控制总体热量摄入。

营养均衡原则

在控制热量的基础上,注重营养均衡至关重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家长应确保孩子每日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等,以支持身体发育;同时,选择全谷物、薯类等复杂碳水化合物,避免精制糖和简单碳水化合物的过量摄入;适量摄入健康脂肪,如橄榄油、坚果等,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饮食习惯培养

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家长应引导孩子养成定时定量进餐的习惯,避免暴饮暴食。鼓励孩子细嚼慢咽,增加饱腹感,减少食物摄入量。此外,家长还应教育孩子如何识别并选择健康零食,如水果、酸奶、坚果等,避免高糖、高脂肪零食的诱惑。

体重控制的科学方法:多元干预,综合施策

运动干预

运动是控制体重的有效手段之一。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兴趣和体能,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如游泳、骑自行车、跳绳、球类运动等,以燃烧多余热量,增强心肺功能。建议孩子每日至少进行6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家长可以身作则,与孩子共同参与,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在儿童肥胖症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目标设定、自我监测、奖励机制等方法,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生活习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家长可与孩子一起制定减重目标,并鼓励孩子记录每日的饮食和运动情况,以便及时调整计划。同时,设立奖励机制,如达到减重目标后给予孩子喜欢的玩具或活动等,以增强其坚持下去的动力。

心理支持

肥胖儿童往往面临着来自同龄人的嘲笑和歧视,这可能导致他们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因此,心理支持在儿童肥胖症治疗中至关重要。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积极面对挑战。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为孩子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方案。

案例分享与实操建议:实践出真知,行动见成效

案例分享

小明在家长的陪伴下,开始了科学的饮食调整和体重控制之旅。通过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的比例,以及每日坚持6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小明的体重逐渐下降,身体健康状况也得到了显著改善。更重要的是,小明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如何管理自己的饮食和运动,树立了健康生活的理念。

实操建议

制定个性化计划: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和运动计划,确保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逐步调整:不要急于求成,逐步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增加低热量、高纤维食物的比例,让孩子逐渐适应新的饮食习惯。

家长参与:家长应成为孩子的榜样,与孩子共同参与饮食调整和体重控制的过程,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定期监测:定期监测孩子的体重和身高,以及饮食和运动情况,以便及时调整计划,确保减重效果。

心理关怀: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给予足够的关爱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积极面对挑战。

通过科学的饮食调整和体重控制方法,我们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让我们携手努力,为孩子们铺就一条健康成长的道路!

成人肥胖管理:食养原则与建议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体检科 周熙临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体检科 于会群

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肥胖不但导致较高的过早死亡风险,还与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相关,包括2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骨关节炎和胆结石等。

肥胖甚至还与多种肿瘤的发生相关。肥胖的根本原因是机体的能量摄入大于能量消耗,从而导致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在体内贮存。膳食营养和身体活动是肥胖防治的两大重要影响因素。

肥胖定义与判定

肥胖是人体脂肪积聚过多达到危害健康程度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是因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或机体代谢改变而导致体重过度增长的一种状态。体质指数(BMI)和腰围(WC)是常用判断超重和肥胖程度的指标。

成人肥胖判定标准

成人肥胖及中心型肥胖分别以BMI和腰围进行判定,详见表1、表2。

注:

引自:《成人体重判定》(WS/T 428-2013)

腰围:腋中线肋弓下缘和髂嵴连线中点的水平位置处体围的周径长度。

1 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合理膳食

控制总能量摄入和保持合理膳食是体重管理的关键。合理膳食应在控制总能量摄入的同时保障食物摄入多样化和平衡膳食。三大宏量营养素的供能比分别为脂肪20%至30%,蛋白质15%至20%,碳水化合物50%至60%。一日三餐合理分配,推荐早中晚三餐供能比为 3:4:3。

鼓励主食以全谷物为主,至少占谷物的一半,适当增加粗粮并减少精白米面摄入;保障足量的新鲜蔬果摄入,蔬菜水果品种多样化,但要减少高糖水果及高淀粉含量蔬菜的摄入;动物性食物应优先选择脂肪含量低的食材,如瘦肉、去皮鸡胸肉、鱼虾等;应优先选择低脂或脱脂奶类。

2 少吃高能量食物,饮食清淡,限制饮酒

高能量食物通常是指提供400kcal/100g以上能量的食物,如油炸食品、含糖烘焙糕点、糖果、肥肉等。经常摄入高能量食物与体重增加及肥胖有关。

减重期间应少吃高能量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食物、蔬菜等。减重期间饮食要清淡,严格控制脂肪/油、盐、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烹调油不超过20至25g,添加糖的摄入量最好控制25g以下。减少烹饪过程中烹调油、盐、糖用量,多选用蒸、煮、熘及水滑等烹调方式,少油煎炸,并减少高脂肪食物用量。

采购可选择脂肪、碳水化合物和(或)糖、钠含量低的食物,尽量不选或少选油炸食品、加工肉制品、含糖烘焙糕点、蜜饯、糖果、冰淇淋及含糖饮料等。每克酒精可产生约7kcal ,所以在减重期间应严格限制饮酒。

3 纠正不良饮食行为,科学进餐

科学选择,进餐规律,定时定量。定时定量规律进餐,可避免过度饥饿而导致进食过量。重视早餐,不漏餐,晚餐勿过晚进食,建议在17:00至19:00进食晚餐,晚餐后不宜再进食,可增加饮水量。如饮水后仍饥饿难忍或有低血糖风险者,可以适当选择进食少许低能量高膳食纤维食物。

不暴饮暴食,控制随意进食零食、饮料,避免夜宵。就餐时应做到饮食有节制、科学搭配,进行标准化、定量的营养配餐,合理计划每日餐次和膳食能量分配。进餐宜放慢速度,细嚼慢咽可增加饱腹感,降低饥饿感。按照蔬菜-肉类-主食的顺序进餐,也有助于减少高能量食物的进食量。

4 多动少静,睡眠充足,作息规律

身体活动不足和久坐的静态生活方式是肥胖发生的重要原因。身体活动通过增加能量消耗,调节机体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代谢,养成不易发胖的体质等途径达到减重效果。

肥胖患者减重的运动原则是中低强度有氧运动为主,抗阻运动为辅。每周进行150至30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5至7天,至少隔天运动1次;抗阻运动每周2至3天,隔天1次,每次10至20分钟。每周通过运动消耗能量2000kcal或以上。通过增加日常身体活动,循序渐进,达到每周的建议量。培养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持之以恒。

对于长期静坐或伏案工作者,每小时要起来活动3至5分钟。经常熬夜、睡眠不足、作息无规律可引起内分泌紊乱,脂肪代谢异常,导致“过劳肥”。肥胖人群应保证每日7小时左右睡眠时间,建议在晚上11点之前睡觉。

5 食养有道,合理选择食药物质

遵循“药食同源”理论,结合中医辨证分型论治,胃热火郁证采用具有清胃热、消导滞作用的食药物质,如铁皮石斛、麦芽等;痰湿内盛证采用化痰消滞作用的食药物质,如薏苡仁、砂仁等;气郁血瘀证采用理气化瘀作用的食药物质,如山楂、当归等;脾虚不运证采用健脾益气作用的食药物质,如茯苓、山药等;脾肾阳虚证采用温阳补虚作用的食药物质,如小茴香、肉桂等。

6 安全减重,达到并保持健康体重

科学减重需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减重速度并非越快越好,短期内快速减重,体重降低主要是由于机体水分丢失而非脂肪组织的减少,一旦恢复正常饮食,身体将重新补充水分,体重会快速反弹。

较为理想的减重目标应该是6个月内减少当前体重的5%至10%,合理的减重速度为每月减2至4kg。建议减重初始时设立体重减轻约每周0.5kg的目标,随着机体非脂肪组织的减少,机体对能量变化的反应会减弱,需要增加能量消耗或进一步限制能量摄入来继续减轻体重。

孕妇、乳母、老年人及患有慢性代谢性疾病的人群,应在医生或营养指导人员等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科学减重。自我监测有助于减重计划的维持和成功。要关注体脂率和肌肉量的变化,减少肌肉流失,维持机体肌肉量和基础代谢率。

01 谷薯类的选择

全谷物是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的重要来源,建议每日总摄入量约150至300g。全谷类和杂豆可以提供更多的B族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对控制肥胖具有重要作用。

建议肥胖人群每日摄入全谷物和杂豆50至150g,如黑米、玉米等。主食选择要粗细搭配,避免长期单纯地摄入粗粮或细粮。薯类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并含有维生素和矿物质,建议每天摄入薯类50至100g。

02 蔬菜和水果类的选择

减重人群要保证300至500g(生重)甚至更多,其中深色蔬菜的摄入量应占1/2以上。深色蔬菜指深绿色、橘红色和紫红色蔬菜等,具有营养优势,尤其是其富含的β-胡萝卜素,是膳食维生素A的主要来源。深绿色蔬菜有菠菜、油菜等;橘红色蔬菜如胡萝卜、西红柿;紫红色菜如紫甘蓝、红苋菜等。挑选购买时要多变换种类,每天至少达到3至5种。

建议每天食用水果宜在200g左右,同时减少高糖分水果的食用,如榴莲、香蕉、荔枝、鲜枣等,且不宜饮用果汁。

03 肉类、水产品和蛋类的选择

减重期间可选择高蛋白、低脂肪的肉类和水产品。

  • 鱼虾蟹贝等水产品的脂肪含量较低,且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建议每周至少食用2次或者一周总量吃够280至525g,相当于每天摄入量为40至75g。

  • 猪牛羊鸡畜禽类肉,建议每周不要超过500g,大概每天不超过70g,要选不带皮的纯瘦肉。建议不要完全不吃红肉,避免发生贫血。

  • 蛋类摄入量要保证每周280至350g (≤7 个鸡蛋)

04 奶豆类的选择

推荐减重期间每天喝低脂或脱脂牛奶300至500mL,乳糖不耐受人群可选脱乳糖乳品。

减重期间适宜选择豆腐、无糖的豆浆和豆腐脑等豆制品,每日摄入大豆15至25g,避免选择油炸类以及含盐较高的豆制品。

05 坚果类的选择

坚果含有较高水平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等营养素,故适量摄入有益健康,但其能量应计入总能量中。推荐每周平均50至70g(平均每天10g左右),首选原味坚果。

减重人群要警惕食物中“看不见”的脂肪。日常食用的很多食物中都含有脂肪,却常常容易被忽视。肉类、动物内脏、坚果中均含有较多“看不见”的脂肪。这些肪容易导致膳食脂肪过量摄入,进而造成肥胖。

总之,减重期间应注意选择适宜的食物,控制不利于减重且有损健康的食物摄入,最终实现既维护机体健康,又能将体重减至理想水平的目标。

资料来源: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稿定设计

国家指南下的肥胖食养秘籍,各地人这样吃

在当今社会,肥胖如同一个悄然蔓延的 “健康杀手”,越来越多的成年人陷入了肥胖的困扰。你是否正为腰间日益隆起的赘肉而烦恼?是否在尝试各种减肥方法却效果不佳?别着急,今天就为大家带来基于《成人肥胖食养指南》的成人肥胖食养秘籍,助你轻松开启健康减脂之旅!

AI生成

不容忽视的健康危机

近年来,成人肥胖率持续攀升,已成为严重影响国民健康的重要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肥胖是引发多种慢性疾病的高危因素,像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都与肥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显示,我国18 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34.3%、16.4%,其中18~44 岁、45~59 岁和60 岁及以上居民肥胖率分别为16.4%、18.3%和13.6%,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肥胖不仅让我们的身体承受着额外的负担,还会对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如产生自卑、焦虑等情绪。所以,控制体重,刻不容缓!

开启健康减脂大门

来源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 年版)

小份多样,均衡膳食

合理的膳食结构是控制体重的基础。每天应确保食物种类丰富多样,涵盖谷薯类、蔬菜水果、禽畜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就像搭积木一样,每一类食物都是身体这座大厦不可或缺的部分。尽量选择小份量食物,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能避免热量超标。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和杂豆的摄入,它们富含膳食纤维,能增加饱腹感,还能促进肠道蠕动。同时,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像鱼、禽、蛋、瘦肉、奶及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都是不错的选择。比如早餐可以吃一份燕麦粥,搭配一个水煮蛋和一小把坚果;午餐来一份糙米饭,配上清炒时蔬和香煎鸡胸肉;晚餐则是红薯、凉拌蔬菜和豆腐汤。

辨证施食,因人而异

中医认为,肥胖的成因复杂多样,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体质和证型。因此,食养要遵循辨证施食的原则。常见的肥胖证型有胃热火郁证、痰湿内盛证、气郁血瘀证、脾虚不运证、脾肾阳虚证。胃热火郁证的人,常表现为多食、消谷善饥等,可适当食用鲜芦根、淡竹叶等清热泻火的食药物质;痰湿内盛证的人,形体肥胖、身体沉重,可多吃些橘皮、茯苓、薏苡仁等健脾祛湿的食物;气郁血瘀证的人,肥胖懒动、胸闷胁满,佛手、山楂、桃仁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食材较为适宜;脾虚不运证的人,肥胖臃肿、神疲乏力,可选择茯苓、山药、芡实等健脾益气的食物;脾肾阳虚证的人,形体肥胖、四肢不温,益智仁、刀豆、肉桂等温热性的食药物质可起到温补肾阳的作用。

养成良好饮食行为

良好的饮食行为是控制体重的关键。吃饭时细嚼慢咽,这样不仅有助于消化,还能让大脑及时接收到饱腹感信号,避免进食过多。一日三餐定时定量,早餐要吃好,为一天的活力提供能量;午餐要吃饱,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晚餐要吃少,减轻肠胃负担。用餐时长也要适宜,早餐约 20 分钟,午餐或晚餐约 30 分钟。晚上 9 点以后尽量避免进食,给肠胃足够的休息时间。选择零食时,优先选择干净卫生、微量营养素密度较高的食物,如奶及奶制品、新鲜蔬菜水果、原味坚果等,远离高油、高盐、高糖的过度加工食品。同时,要控制零食的摄入量,使其提供的能量不超过每日总能量的 10%。

积极运动,身心同治

除了饮食,运动也是控制体重的重要环节。每周应进行至少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也可以选择 30 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如跳绳、有氧操等。此外,还应加入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等,有助于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让身体消耗更多热量。运动不仅能帮助我们减轻体重,还能释放压力,改善心情,促进身心健康。比如,每天下班后可以去公园快走半小时,周末约上朋友打一场羽毛球,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增进社交。

看了这么多关于成人肥胖食养的知识,你是不是已经跃跃欲试了呢?

你在控制体重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问题?

有没有尝试过什么独特的食养方法?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让我们一起交流,共同迈向健康的生活!同时,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别忘了点赞、转发给身边的朋友哦,让更多的人受益于科学的食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