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15岁男孩肥胖怎么办(15岁男孩肥胖怎么减肥能吃药)

金羊网 0
文章目录:

15岁男孩近300斤重,每天只“吃饭睡觉打游戏”!专家呼吁为孩子科学减重

“有些人腰围太大,体重超重,甚至患上了慢性病……这就需要专业医生和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日前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表示,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

现在不少家庭在养育孩子时,希望孩子多吃点长身体,胖一点也没关系。专家介绍,肥胖症是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与234种疾病密切相关,会影响各个脏器,必须重视并及早干预。

肥胖与234种疾病密切相关BMI过高 呈年轻化趋势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指出,有研究预测,若该趋势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成人、儿童超重肥胖率将分别达到70.5%和31.8%。体重异常容易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脂肪肝,甚至一部分的癌症也和体重异常有一定的关联。

“近日接诊的一位15岁男孩,身高一米七八,体重已经达到148公斤,BMI(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身高的平方)达到47,已经休学一年,每天只做三件事情:睡觉、吃东西、玩游戏。因为担心别人嘲笑他,所以每天很少出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三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陈燕铭教授向记者介绍,中心诊治的病人BMI基本都在28以上,肥胖疾病目前呈现年轻化趋势,门诊中许多超重肥胖的儿童青少年前来减重。

记者了解到,许多肥胖症患者在出现并发症之前更倾向于选择健身房或商业减重训练营等机构进行减重,直至出现肥胖症相关并发症以后,才被迫选择去与并发症相对应的专科就诊。整个疾病的综合管理过程中缺少系统化的病情评估、早期的预防干预、及时的并发症筛查和多学科专业医生的协作诊疗,导致治疗疗效不佳且并发症难以预防、延缓或控制。

早在2020年,中山三院建立了减重降糖联合门诊,同时成立中山三院减重医学中心。2022年,广东首家儿童青少年肥胖门诊在中山三院儿科成立。中心采用“3 N”多学科联合精准诊疗模式及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肥胖症,开诊五年以来,已成功诊治千余名肥胖患者,治疗达标率达到80%以上。

陈燕铭表示,肥胖症与234种疾病密切相关,其核心问题在于内脏脂肪堆积,从而引起内分泌激素紊乱,同时引发一系列并发症。例如认知功能障碍、痴呆、精神障碍、抑郁症、焦虑症,以及心肌梗塞、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痛风、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不孕不育等。女性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男性的生育能力下降以及性功能下降在临床上都很常见。

95%的儿童肥胖由生活习惯导致科学饮食 运动 养好“生物钟”

“目前儿童肥胖中,95%是单纯性肥胖,即生活习惯问题导致的热能过剩,其余5%是遗传性肥胖或者综合征的表现。例如5岁前就开始发生重度肥胖,可能是遗传性肥胖,也需要检查是否患有特殊疾病。”中山三院儿童内分泌专科主任朱顺叶表示。

许多家长认为,减肥会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加强饮食指导,以运动处方为核心,行为矫正方案为关键技术,促进睡眠健康,提高体能,控制体重。这是在生活方式干预中的主要模式。

在饮食方面,减重中心团队需要详细了解儿童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为患者进行结构化饮食调整,平衡饮食能量,并将持续跟进患者的打卡情况一年。朱顺叶透露,医院联合多省专家共同制定的华南地区儿童青少年减重共识即将发布。

运动方面,不少人为了减肥盲目运动,造成膝盖受伤、脚后跟疼痛、骨膜炎出现等。在医院减重门诊,医生为每位儿童青少年制定运动处方,结合孩子的心脏功能、肺部功能和肌肉功能,综合判断其运动的适合状态,科学指导患者按照运动计划执行。

生活中如何注意?陈燕铭表示,预防肥胖要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规律睡眠和餐饮。建议早餐应该是早上6:30-8:30之间,中餐应该是中午11:30-1:30之间,晚餐应该是6:00-8:00之间。每天的作息时间建议休闲8个小时,睡眠8个小时,工作8个小时。

值得一提的是,中山三院正在研发可穿戴设备,将体重、血压、血糖和血脂等可穿戴设备的指标输送回中心,由中心进行评判。此外,医院还落地建设了虚拟病房进行血糖综合管理。此外,该院即将推出慢病管理系统开展AI减重,患者使用此系统打卡日常饮食和运动情况,医生将及时随访沟通,借助AI进行健康科普。

文|记者 朱嘉乐

通讯员 周晋安 甄晓洲

图|视觉中国

编辑:李可欣

15岁男孩近300斤重,每天只“吃饭睡觉打游戏”!专家呼吁为孩子科学减重

“有些人腰围太大,体重超重,甚至患上了慢性病……这就需要专业医生和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日前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表示,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

现在不少家庭在养育孩子时,希望孩子多吃点长身体,胖一点也没关系。专家介绍,肥胖症是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与234种疾病密切相关,会影响各个脏器,必须重视并及早干预。

肥胖与234种疾病密切相关BMI过高 呈年轻化趋势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指出,有研究预测,若该趋势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成人、儿童超重肥胖率将分别达到70.5%和31.8%。体重异常容易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脂肪肝,甚至一部分的癌症也和体重异常有一定的关联。

“近日接诊的一位15岁男孩,身高一米七八,体重已经达到148公斤,BMI(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身高的平方)达到47,已经休学一年,每天只做三件事情:睡觉、吃东西、玩游戏。因为担心别人嘲笑他,所以每天很少出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三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陈燕铭教授向记者介绍,中心诊治的病人BMI基本都在28以上,肥胖疾病目前呈现年轻化趋势,门诊中许多超重肥胖的儿童青少年前来减重。

记者了解到,许多肥胖症患者在出现并发症之前更倾向于选择健身房或商业减重训练营等机构进行减重,直至出现肥胖症相关并发症以后,才被迫选择去与并发症相对应的专科就诊。整个疾病的综合管理过程中缺少系统化的病情评估、早期的预防干预、及时的并发症筛查和多学科专业医生的协作诊疗,导致治疗疗效不佳且并发症难以预防、延缓或控制。

早在2020年,中山三院建立了减重降糖联合门诊,同时成立中山三院减重医学中心。2022年,广东首家儿童青少年肥胖门诊在中山三院儿科成立。中心采用“3 N”多学科联合精准诊疗模式及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肥胖症,开诊五年以来,已成功诊治千余名肥胖患者,治疗达标率达到80%以上。

陈燕铭表示,肥胖症与234种疾病密切相关,其核心问题在于内脏脂肪堆积,从而引起内分泌激素紊乱,同时引发一系列并发症。例如认知功能障碍、痴呆、精神障碍、抑郁症、焦虑症,以及心肌梗塞、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痛风、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不孕不育等。女性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男性的生育能力下降以及性功能下降在临床上都很常见。

95%的儿童肥胖由生活习惯导致科学饮食 运动 养好“生物钟”

“目前儿童肥胖中,95%是单纯性肥胖,即生活习惯问题导致的热能过剩,其余5%是遗传性肥胖或者综合征的表现。例如5岁前就开始发生重度肥胖,可能是遗传性肥胖,也需要检查是否患有特殊疾病。”中山三院儿童内分泌专科主任朱顺叶表示。

许多家长认为,减肥会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加强饮食指导,以运动处方为核心,行为矫正方案为关键技术,促进睡眠健康,提高体能,控制体重。这是在生活方式干预中的主要模式。

在饮食方面,减重中心团队需要详细了解儿童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为患者进行结构化饮食调整,平衡饮食能量,并将持续跟进患者的打卡情况一年。朱顺叶透露,医院联合多省专家共同制定的华南地区儿童青少年减重共识即将发布。

运动方面,不少人为了减肥盲目运动,造成膝盖受伤、脚后跟疼痛、骨膜炎出现等。在医院减重门诊,医生为每位儿童青少年制定运动处方,结合孩子的心脏功能、肺部功能和肌肉功能,综合判断其运动的适合状态,科学指导患者按照运动计划执行。

生活中如何注意?陈燕铭表示,预防肥胖要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规律睡眠和餐饮。建议早餐应该是早上6:30-8:30之间,中餐应该是中午11:30-1:30之间,晚餐应该是6:00-8:00之间。每天的作息时间建议休闲8个小时,睡眠8个小时,工作8个小时。

值得一提的是,中山三院正在研发可穿戴设备,将体重、血压、血糖和血脂等可穿戴设备的指标输送回中心,由中心进行评判。此外,医院还落地建设了虚拟病房进行血糖综合管理。此外,该院即将推出慢病管理系统开展AI减重,患者使用此系统打卡日常饮食和运动情况,医生将及时随访沟通,借助AI进行健康科普。

文|记者 朱嘉乐

通讯员 周晋安 甄晓洲

图|视觉中国

儿童青少年肥胖如何有效干预?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在世界范围内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2004年,全球学龄儿童超重和肥胖人数比例达到10%。根据欧美国家的统计,过去二三十年间,儿童超重肥胖率增长了2-3倍。肥胖儿童数量的增加已成为全球瞩目的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及肥胖率近年来有加速上升的趋势。7-18岁男女超重率分别从1991年的0.6%和0.9%增至2000年的11.7%和6.8%。2010年全国体质调研结果显示,7-22岁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8.1%、15.6%、18.6%、11.8%。

从地区来看,根据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结果,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最高的省份是山东,男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高达33.6%和23.0%;其次是沈阳、上海。调查发现,城市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呈现迅猛上升趋势,平均10个孩子里就有1-2人体重超标,超重和肥胖已经成为我国大城市学生面临的主要营养问题。

单纯性肥胖是指排除由其他原因如慢性病史、内分泌疾病、使用激素类药物等引起的肥胖。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单纯性肥胖会造成儿童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活动能力、社交能力下降等各种行为问题;肥胖是引起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高危因素之一,80%肥胖的儿童还将延续成人肥胖。

本课题选取北京市某区6所中小学2290名学生进行单纯性肥胖及相关危险因素(高血糖、高血脂、高胆固醇、高血压、脂肪肝、体成分等)研究,旨在为儿童期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和有力帮助。

超重肥胖对儿童健康有显著影响

依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 BMI超重、肥胖筛查分类标准”,北京市某区7-18岁男、女生超重率分别为17.3%和11.2%,肥胖率分别为15.2%和5.2%。男生肥胖发生率9-11岁较高,最高是10岁,为19.6%,超重学生比例最高年龄是12岁,为29.1%。女生肥胖发生率11-12岁较高,最高是12岁,为10.0%,女生超重率在12-13岁年龄组最高,最高是13岁,为14.5%。此次调查结果与国内有关研究指出10-15岁间肥胖发生率升高具有一致性。

(一)体重指数(BMI)均值比较。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是目前国际通用的判断超重肥胖的标准。本课题研究显示,海淀区样本学校7-18岁男、女生在体重指数BMI均值一项,肥胖组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 ,且男生大于女生。

(二)血脂谱水平比较。肥胖儿童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胆固醇等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儿童,特别是高甘油三酯一项,肥胖儿童组检出率(12.28%)是正常对照组(1.44%)的8.5倍,肥胖儿童组高血糖检出率(5.56%)是正常对照组(1.44%)的3.86倍。

(三)高血压比较。2290例研究对象中高血压总检出率为9.18%,其中,肥胖儿童组高血压检出率为21.49%,超重儿童组检出率为10.19%,总体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其中男生高血压检出率最高集中在15岁,达21.2%,女生最高在12岁,为10.6%。

(四)脂肪肝比较。肥胖儿童脂肪肝检出率(34.1%)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7.1%),检出率最高为12岁,检出最小年龄为7岁。肥胖儿童患脂肪肝的危险性是正常体重儿童的76.6倍。

(五)形态指标。肥胖儿童胸围、腰围、臀围、腰臀比、皮脂厚度显著高于正常体重儿童,体重指数与胸围、腰围、臀围、腰臀比呈显著正相关。

(六)体成分比较。肥胖对健康的危害不仅与脂肪含量有关,更与脂肪分布部位有关。研究显示,随着超重程度的增加,男女生基础代谢率、脂肪百分比、身体脂肪量也在不同程度增加,肥胖儿童体成分显著高于正常体重儿童。

(七)危险聚集性。肥胖儿童患脂肪肝、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低高密度脂蛋白、高转氨酶、高胰岛素的风险均高于正常体重儿童,且男生明显高于女生。

制订三级干预方案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决定个体未来健康的关键时期,许多成年期疾病都是儿童青少年时期隐患的暴露或疾病的延续。人的行为改变是一个复杂、渐进、连续的过程,从小改变儿童青少年不合理的生活、饮食习惯,建立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对成年期疾病的早期预防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组根据体检检测结果筛查超重肥胖儿童,在得到家长的知情同意后,确定干预对象,对其进行身体素质、行为、健康、运动评估,并制订三级干预方案。

(一)一级预防

干预对象:7-18岁单纯性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腰臀围正常的儿童青少年,特别针对7-9岁单纯性超重肥胖儿童。

主要措施:以健康教育为主,通过健康知识讲座、健康知识竞赛活动,定期或不定期指导超重肥胖儿童和家长进行合理膳食、养成良好运动习惯的教育。具体包括不暴饮暴食,不过食高热量高脂肪饮食;保证运动时间每周2-3次,每次40分钟;掌握科学的作息时间等。

此次调查显示,肥胖率最高的年龄区间为10-12岁,如果在此年龄段前加以预防,以“五多”培养儿童青少年的良好饮食、行为习惯,提高其健康素养,能够有效预防儿童肥胖。“五多”具体是指:

多动手:大量研究证实,肥胖儿童注意集中能力明显不足,其工作记忆负荷、手眼协调能力以及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与正常体重儿童相比都较弱。因此,可以通过各种手工活动锻炼儿童的协调性。手指末梢有丰富的神经纤维,手工活动可刺激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高,提高儿童的思维能力。

多动腿:培养儿童的各种运动兴趣,如冰雪运动、球类运动(羽毛球、网球、乒乓球、篮球、棒球等)、跆拳道、游泳、跑步等,女孩可以练体操、形体、舞蹈等。研究证明,运动可以刺激大脑额叶的运动中枢,产生多巴胺释放介质,既可以防身健体,又可以减肥增智,同时可以排除体内的毒素,有利于身心健康。

多动脑:大量研究证实,肥胖可能影响儿童的脑代谢过程,并对认知功能产生负面影响,适量运动对神经系统神经细胞的形态和功能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长期有氧运动使肥胖儿童脑血氧饱和度提高、血液循环改善,神经元的营养和氧供给充分,可提高儿童脑的反应能力。

多动心:7-9岁儿童记忆力最好,理解力较差,依存性强,辨别能力还未发育成熟。所以要加强心理辅导,让儿童远离垃圾食品、不健康的饮食行为习惯,积极培养儿童的健康素养,日积月累,记忆中的信息就会成为良好的习惯。

多动口:7-9岁儿童的模仿能力极强,同时也是语言中枢的开发阶段,让儿童多练“口才”,比如经常进行唱歌、演讲等,大声唱歌可以增加肺活量,有效控制儿童超重肥胖及高血压、高血脂的发生。

(二)二级干预

干预对象:7-16岁超重肥胖青少年,伴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腰臀围异常的儿童青少年。主要是10-12岁儿童青少年。

主要干预措施:以运动为主,制订个性化干预方案,包括膳食指导、健康教育、运动处方实施和行为矫正。

1. 有氧运动干预

儿童青少年肥胖主要归因是多食少动、缺少运动及不良的饮食习惯。2014年第六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针对22万余名9-22 岁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每天身体活动不足1小时的学生中,男生占73.3%,女生占79.1%,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男、女生身体活动不足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

主要内容:

(1)运动时间:保证超重肥胖儿童每天有氧运动锻炼1小时,根据情况制订个性化干预方案。

(2)运动强度:每次运动后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50%-70%,一般心率标准为170减去年龄,要求运动后儿童脉搏达到120-160次/分 。

(3)运动频率:每周2-3次。

(4)运动方式:根据不同程度的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采取不同的运动方式,主要是有氧运动,包括羽毛球、篮球、网球、足球、冰球、体操、跆拳道、扔沙包、游泳、跳绳、跑步、快走、排篮球等,让学生选择适合喜欢的运动方式。

(5)运动评估:一是每周锻炼次数在1-2次,每次锻炼时间60分钟以上,体育锻炼负荷的主观判断为“较大”,锻炼持续时间在12个月以上;二是锻炼次数每周2-3次,锻炼时间每次在45分钟以上,体育锻炼负荷的主观判断为“中等”,锻炼持续时间在6个月以上;三是锻炼次数每周3-5次,锻炼时间每次30分钟以上,体育锻炼负荷的主观判断为“中等”,持续锻炼时间在3个月以上。

2. 膳食营养干预

采用平衡低热能摄入方案。一是控制脂肪摄入。少食油炸、高酯、高胆固醇食物,每天脂肪摄入量控制在总量的20%-30%以内,包括主食的摄入量。二是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量。肥胖儿童多因水果蔬菜、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引起代谢异常,所以在干预过程中,在保持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把部分脂肪摄入量变成蔬菜水果,满足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需要。三是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增加粗粮,少喝含糖饮料,以凉白开代替饮料,预防高血压、高血脂的发生。四是控制进餐速度、培养正确的饮食行为习惯 。

(三)三级干预

干预对象:主要适用于7-18岁儿童青少年,严重超重肥胖,伴随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男性腰围大于85厘米、女性腰围大于80厘米的儿童。

主要干预措施:此期需要饮食、有氧运动、健康教育、心理综合干预模式,多举并重。

肥胖儿童由于体态臃肿、行动迟缓,往往性格孤僻、不爱交流,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对于这样的儿童青少年,一方面要由专业的心理教师和医务人员给予心理调试和疏导,另一方面要给予个性化指导,使孩子认识到通过锻炼可以改变体形、减少体重,给他们信心和鼓励。同时根据身心特点给予干预,增加运动量,由专门的体育教师负责并监督体育锻炼,每天一小时,或每周3次体育锻炼、每次60分钟,并严格控制高热量饮食,可与家长沟通取得支持配合。

建立家校合作干预共同体

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是涉及公共卫生、医学、体育、心理学、社会学的综合性问题,需要各学科及政府部门、学校、家庭、社区等的支持和配合,使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肥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通过三级干预,本课题组对216名7-16岁单纯性超重肥胖儿童进行每天一小时、为期2年的中等强度的运动干预,超重肥胖情况得到明显控制与改善。其中,29名超重、肥胖儿童恢复正常体重,41人由肥胖儿童转为超重,超重率下降了23.6个百分点,肥胖率下降了12.5个百分点。干预结果显示,长期中等强度体育锻炼可有效控制肥胖儿童体重。

在整个健康干预过程中,课题组为每个孩子记录了健康干预档案,进行连续、细致、全面观察,然后针对每个孩子观察的指标变化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

从儿童生长发育曲线看,12-13岁是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突增期,也是青春期,激素水平高,是肥胖的高发年龄段,此期应高度重视肥胖对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影响。对于生长发育中的肥胖儿童来讲,控制饮食不是主要手段,最好是尽早积极进行以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干预措施,进行健康管理,改变不良的饮食行为习惯。家庭和学校是儿童主要活动场所,他们对儿童健康相关知识、态度、信念、价值趋向及行为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参与调整饮食行为习惯,学校专设体育教师负责肥胖儿童的干预活动,找出适合每个孩子的运动项目,每周进行2-3次体育运动锻炼,校医监测各项指标,及时对营养摄入和体力活动给出建议,能够有效改善肥胖儿童的形态发育指标、生理和生化指标,对提高肥胖儿童减肥的积极性,培养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持久维持减肥效果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