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儿童肥胖症的措施(预防儿童肥胖科普)
不做“小胖墩” 儿童营养医生为孩子远离肥胖支招
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今年的主题是:推动系统变革,塑造健康人生。记者日前采访了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儿童营养门诊主任郭海荣,她表示,肥胖会导致一系列疾病,家长应科学预防与控制儿童体重,避免超重肥胖。
郭海荣说,儿童肥胖的发生最常见是在婴儿期、5至6岁和青春期,男童多于女童。肥胖常会导致儿童有疲劳感,用力时气短或腿痛,严重肥胖的可造成低氧血症、气急、心脏扩大或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肥胖儿童常还伴有心理上的障碍,如自卑、胆怯、孤独等。肥胖不仅影响孩子儿童时期的身体与心理健康,而且与成年期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密切相关。
“家长应多了解科学营养知识,为孩子均衡膳食,引导孩子加强锻炼,保持健康体重。”郭海荣说,日常应注意粗细、荤素合理搭配,少做少吃油炸、红烧的食物,少吃甜食,每餐不要吃得过饱。养成吃早餐的习惯,合理选择零食,足量饮水,首选白开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家长应定期监测孩子的身高、体重等生长发育指标,及早发现、科学判断是否出现超重、肥胖等健康问题。科学运动是预防肥胖的重要手段,建议孩子每天坚持累计至少1小时中等强度及以上的主动运动。学习间歇,要离开座位适量活动。
记者:李莉雅
来源: 石家庄日报
家里孩子肥胖,家长快愁疯了,医生教你科学育儿,别溺爱孩子
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生活可谓日新月异。走进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食品令人目不暇接,不仅种类繁多,而且营养丰富。然而,伴随着生活水平的节节攀升,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也悄然出现 —— 肥胖的孩子越来越多。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我国小儿肥胖症的发病率正呈明显的上升态势。男孩的发病率从原本的 10.1% 一路攀升至 12.8%,女孩也从 4.9% 增长到了 5.8%。这一个个数字,就像敲响的警钟,提醒着我们关注孩子的健康问题。
小儿肥胖症:究竟是什么
小儿肥胖症,主要盯上了婴儿期、学龄前期以及青春期的孩子。它就像一个隐藏在孩子生活中的 “健康小怪兽”,由于孩子食欲过于旺盛,整天不爱运动,还常常挑食偏食,使得体内脂肪不受控制地过度堆积,体重也超出了正常范围,从而引发了这种疾病。
小儿肥胖症并非单一类型,它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病理性肥胖。病理性肥胖大多是由内分泌系统疾病或者肿瘤等因素引发。不过在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还是单纯性肥胖。这种肥胖还能按照程度分为轻、中、重度三种类型。
你瞧那些肥胖的孩子,一眼望去,最明显的就是体重超标,体态圆滚滚的,浑身透着一股 “丰满劲儿”。他们的皮下脂肪特别丰厚,尤其是面颊、肩部、乳房(女孩较为明显)、腹壁这些地方,脂肪堆积得格外突出。严重的孩子,稍微动一动就气喘吁吁,平时食欲好得惊人,可就是不喜欢活动。而且,肥胖症患儿往往反应也比较迟钝,记忆力也不太好。在性发育方面,有的孩子可能会出现性早熟的情况,男孩子甚至还可能出现小阴茎、小睾丸等症状。
肥胖症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
小儿肥胖症带来的危害可不少,就像一串 “多米诺骨牌”,一个接着一个影响孩子的生活。
首先,身体上的肥胖让孩子活动变得极为不便。你看他们在学校里,跑步时气喘吁吁,上下楼梯也比别的孩子费劲,就连做一些简单的游戏,都可能因为体重的拖累而难以尽兴。这种身体上的负担,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游戏体验。
其次,肥胖还容易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创伤。在学校或者生活中,孩子们往往比较单纯直接,肥胖的孩子可能会因为体型问题被其他小朋友嘲笑。这种嘲笑就像一把利剑,一次次刺痛孩子的心,久而久之,容易让孩子产生心理障碍,变得自卑、孤僻。
再者,肥胖对孩子的发育也有不良影响。它可能会让孩子身高生长和骨龄发育提前,但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很可能导致孩子成年后长不高。同时,性早熟也是常见的问题,这不仅会影响孩子的生理健康,还可能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困惑。
另外,从长远来看,小儿肥胖症还像是一颗 “定时炸弹”,为孩子成年后的健康埋下隐患。肥胖的孩子长大后,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胆结石、胆囊炎等疾病的风险大大增加。想象一下,原本应该活力满满的人生,却因为小时候的肥胖问题,早早地被各种疾病纠缠,那该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
如何诊断小儿肥胖症:两种实用方法
小儿肥胖症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肥胖,那怎么才能准确判断孩子是不是得了肥胖症呢?这里有两种简单又实用的方法。
目测法
这种方法非常直观,也比较简单,而且准确性还挺高。家长们凭借自己的肉眼观察,就能对孩子的体型有个初步判断。要是孩子看起来明显比同龄人胖很多,身体各个部位尤其是上述提到的那些地方脂肪堆积明显,那就要提高警惕了。不过,目测法虽然方便,但只能作为一个初步的判断依据,想要更准确的结果,还得借助其他方法。
身高体重法
这可是儿科医生们常用的办法,一般适用于 12 岁以前的孩子。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孩子的身高来对应标准体重。比如说,如果一个男孩身高 72 厘米,按照标准,他的体重应该是 9 公斤。要是这个孩子的体重超过了 10.8 公斤,也就是超过正常体重的 20%,那就可以判断为肥胖了。要是体重达到了 13.5 公斤,超过正常体重 50%,那就是重度肥胖。通过这种方法,家长们可以更科学、准确地了解孩子的体重状况。
预防单纯性小儿肥胖:家长需上心
对于单纯性小儿肥胖,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预防,这就需要家长们多费点心啦。
树立正确观念
家长首先要给自己 “洗脑”,树立正确的营养观念和健康意识。可别再觉得孩子胖嘟嘟的就是健康,也别总觉得孩子多吃点没关系。要知道,过度喂养可不是爱孩子,反而可能给孩子的健康埋下隐患。平时给孩子准备食物,要注重营养均衡,合理搭配。
坚持母乳喂养
能母乳喂养就尽量母乳喂养。你可能不知道,人工喂养、不科学的断奶方式以及不正确的早期喂养方法,都有可能把孩子推向肥胖的边缘。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吃母乳的孩子,长大后肥胖发生的概率相对较低。这其中的奥秘就在于母乳里含有一种叫瘦素的物质,它就像一个 “小卫士”,能固定大脑对饮食的反应。婴儿吸收了母乳中的瘦素,就好像在大脑里设定了一个 “饮食程序”,成年后不容易出现过度饮食的情况。所以,妈妈们为了孩子的健康,一定要尽可能坚持母乳喂养。
培养良好习惯
从孩子小时候起,就要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现在的孩子很多都喜欢看电视,一坐就是半天,这样可不好。家长要鼓励孩子多活动,多做游戏,不仅可以去户外玩耍,室内的活动也不能忽视。比如,陪孩子一起玩搭积木、做简单的室内运动等,让孩子动起来,远离肥胖。
关注关键时期
要特别留意肥胖的几个关键时期,像妊娠后期,妈妈在这个阶段就要注意合理饮食,别让胎儿营养过剩。孩子生下来 0 - 3 个月时,喂养方式很重要,要科学喂养。3 - 4 岁这个阶段,孩子开始接触各种食物,饮食习惯逐渐形成,家长要引导好孩子。还有女孩青春早期,这个时期孩子的身体发育变化大,营养摄入也要格外注意。在这些关键时期,把握好营养摄入问题,能有效预防小儿肥胖症。
孩子肥胖了怎么办:饮食与运动双管齐下
要是发现孩子已经患有肥胖症,家长们也别慌,小儿肥胖症的治疗主要从饮食和运动两方面入手。
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的关键,就是培养孩子正确的进食习惯。吃完饭可不能让孩子立马就坐着或者躺着,要鼓励他们适当运动。在饮食上,像甜点、饮料这些高热量的食物,要严格控制孩子的摄入量,晚餐也不能让孩子吃得过多。总的原则就是,要保证孩子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摄入,在满足孩子营养需求的同时,避免过度摄入热量。
运动治疗
运动治疗可不是随便让孩子动一动就行,得考虑到安全性、可行性、有效性和可接受性。选择适合孩子年龄和身体状况的运动项目,比如可以让孩子去学游泳,既能锻炼全身肌肉,对关节的压力又小;也可以陪孩子一起骑自行车,享受亲子时光的同时,还能达到运动的目的。运动强度要循序渐进,让孩子逐渐适应,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治疗肥胖症的效果。
儿童青少年肥胖患者的日常食养建议
儿童青少年肥胖以原发性肥胖为主,主要与膳食营养、身体活动、遗传等因素有关,其中膳食营养是关键因素。儿童青少年膳食结构不合理、饮食行为不健康、婴幼儿期喂养不当,是造成肥胖的重要原因。中医理论认为,儿童青少年体弱、饮食不节、先天禀赋、缺乏运动、情志所伤,酿生痰湿,可致气机运行不畅、血行瘀滞、痰瘀内聚、留着不行,导致儿童青少年肥胖发生。
根据营养科学理论、中医理论和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对儿童青少年肥胖,提出了5 条原则和建议。
TOP 01小份多样,保持合理膳食结构
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应保证平衡膳食,达到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及比例适宜。选择小份量的食物以实现食物多样化。每天的食物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禽畜、鱼、蛋、奶类和大豆坚果类;达到每天摄入 12 种以上食物,每周摄入25 种以上食物。
TOP 02辨证施食,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肥胖儿童青少年食养要从中医整体观、辨证观出发,遵循首重脾胃的原则,根据不同地区地理环境特点、饮食习惯和食物供应特点,选择适宜的食物,因地制宜进行食养。比如西北地区气候多寒冷干燥,饮食上宜多选择温阳散寒的牛羊肉等食物。顺应四时,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调养原则。春天阳气开始生发,应当早起,足量运动等。
TOP 03良好饮食行为,促进长期健康
养成健康饮食行为是预防和控制儿童青少年肥胖的重要途径。儿童青少年要做到不挑食、偏食、不暴饮暴食,细嚼慢咽。一日三餐应定时定量,合理安排,早餐、午餐、晚餐提供的能量应分别占全天总量的 25%~30%、35%~40%、30%~35%。 进餐时建议先吃蔬菜,然后吃鱼、禽、肉、蛋及豆类,最后吃谷薯类。
TOP 04积极身体活动,保持身心健康
充足的身体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也能预防和控制肥胖。肥胖儿童青少年的运动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运动教练等专业人员的安全评估和指导下,结合自身运动能力制订运动方案,从每天 20 分钟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开始,逐渐增加到每天 20~60 分钟,并养成长期运动习惯。可选择健身长拳、八段锦等。
TOP 05定期监测,科学指导体重管理
定期监测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和腰围等指标,分析动态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异常趋势并采取有效措施。建议肥胖儿童青少年于肝病科专科进行人体成分分析检测,以及人体内脏脂肪含量测定,以明确肥胖特征。
肥胖儿童青少年减重过程中,建议膳食能量应在正常体重儿童青少年需要量的基础上减少 20%左右。同时,膳食结构应有利于减轻饥饿感、增加饱腹感,适当增加微量营养素密度较高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