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和脾大有关系吗(脾跟肥胖有什么关系)
胖从脾来?中医揭秘:脾虚湿气重才是你发胖的“罪魁祸首”!
——3个方法让你边祛湿边瘦,比节食更管用!
导语
为什么有的人“喝水都胖”,而有的人怎么吃都不胖?中医告诉你:肥胖的根源可能在于脾虚湿气重! 今天就跟着中医专家,揭开脾虚湿气与肥胖的神秘关系,教你3招边祛湿边瘦身的“中国式减肥法”!
一、中医眼中的肥胖:脾虚湿气重是“罪魁祸首”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负责将食物转化为气血、排出湿气。若脾虚湿气重,运化功能减弱,水湿停滞体内,逐渐形成痰湿,最终导致肥胖。这类人群往往有:
✅ 吃得少却容易发胖
✅ 身体沉重、四肢乏力
✅ 大便黏腻不成形
✅ 舌苔厚白、有齿痕
✅ 总是感觉睡不醒
二、3个中医减肥法,边祛湿边瘦身!
1. 饮食调理:吃出“易瘦体质”
• 必吃食物:
薏米赤小豆粥:健脾祛湿,每天早餐食用
山药芡实糕:补脾止泻,适合下午茶点心
冬瓜汤:利水消肿,搭配生姜驱寒
• 禁忌食物:
冰淇淋、冷饮(伤脾阳)
油炸食品、甜食(加重湿气)
晚餐过饱(影响脾胃夜间修复)
2. 运动 穴位按摩:激活气血循环
• 推荐运动:
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每天早晚各做3组,每组10次
快走 踮脚尖:饭后散步20分钟,配合踮脚尖100次,促进代谢
• 穴位按摩:
足三里(膝盖下3寸):每天按揉10分钟,健脾补气
丰隆穴(外踝尖上8寸):按揉5分钟,化痰湿、减肚子
3. 中医外治法:简单操作见效快
• 艾灸:
取穴:中脘穴(肚脐上4寸)、神阙穴(肚脐)
每周3次,每次20分钟,温阳散寒、祛湿化痰
• 中药泡脚:
配方:艾叶15g 生姜10g 茯苓20g
每晚泡脚15分钟,驱寒暖身、促进排汗
三、自测:你的肥胖属于哪种脾虚类型?
✅ 痰湿型:腹部肥满、舌苔白腻、大便黏马桶
✅ 脾虚型:吃得少却发胖、晨起乏力、大便溏稀
✅ 脾肾阳虚型:手脚冰凉、夜尿多、虚胖浮肿
中2条以上,说明脾虚湿气已严重!
四、预防肥胖,从“脾”开始!
规律作息:23点前入睡,抓住“子午觉”(23点-1点)
情绪管理:压力大时按揉太冲穴(脚背第1、2跖骨间),疏肝健脾
环境避湿:避免穿潮湿衣物,卧室保持干燥通风
结语
中医减肥不是“饿瘦”,而是通过健脾祛湿、调和气血实现健康瘦身!记住:脾好湿气少,身体自然轻! 如果长期肥胖难减,建议及时就医,辨证调理。
今日互动
你属于哪种脾虚类型?留言分享你的减肥经验
从中医脾胃的角度看肥胖的原因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四百零七。(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黃帝內經•靈蘭秘典論》
(接前文)我们知道脾胃的这个功能之后,就需要根据患者的脾胃功能进行调整。自己养生保健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是个什么体质。生活中你就会遇到有的人怎么减肥都减不下去,吃一点东西都会转化成热量脂肪储存下来。这里涉及到一个基础代谢问题,有的人天天吃,脾胃功能也很好,也百分之百吸收了,但是他的基础代谢比较高,比如基础代谢到了一千七百大卡,一天三顿饭,每顿饭吃五百大卡,还亏二百大卡,他肯定会瘦下来。(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另外一个人基础代谢也就一百二十大卡,他一天吃三顿,每顿五百大卡,合在一起是一千五百大卡,还多了三百大卡,就会越来越胖。吃同样热量的东西,有的人越来越瘦,有的人越来越胖,原因是什么?就是每个人基础代谢不一样。
什么叫基础代谢?就是一天到晚不运动所消耗的热量。运动员的基础代谢就比普通人要高一些。还有一些人不怎么运动的,年龄比较大的,身体弱一点的人基础代谢就会低,有时候基础代谢高的话一天能到一千八,甚至有的能到一千九。低的人一天也就一千二,差别就非常大。这两人也不运动,而且身高体重还差不太多,但是吃一样多的食物,有的人就会越来越胖,有的人就会越来越瘦,为什么?就是身体的基础代谢不一样。一般来讲,越年轻基础代谢就越高,上了岁数之后基础代谢就会越来越下降,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年轻的时候,同样的的饭量保持到中年之后就会越来越胖,保持到老年他就发胖的更严重了,所以我们根据基础代谢量下降就知道年轻的时候,比如一天就需要一千五百大卡,到了中年或者是老年的时候就只需要一千二百大卡,随着基础代谢下降,想要控制好体重就需要把饮食的量根据基础代谢的下降率来逐渐降低,这样二者平衡之后就不会发胖。
但是一般来讲,年轻的时候养成的饮食习惯会保持到中年乃至老年,也就是我们的饭量不会变,但是基础代谢下降,日积月累就会发现人到中年就开始发福,肚子上的脂肪就开始变厚,人也变胖,就是这道理。人还是那个人,饭量还是这些饭量,但是基础代谢下降了之后就会逐渐变胖,也就是说摄入食物的热量每天都会多一点,比自己的需要量多一点,就会变成脂肪储存在身体里面。这就是按照现代医学的道理。
按照中医学的道理,我们知道我们的五脏六腑随着年龄的增大,器官的强壮程度也逐年在递减。这样一来,脾胃功能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在逐渐变弱。我们小的时候吃什么东西都没有问题,吃什么东西都消化吸收的很好。到了中年之后,有些东西就吃不动了,到了老年之后有有很多东西,比如说硬的食物,难以消化的食物就不爱吃了。是什么原因呢?就是脾胃功能在下降,比如说有些人年轻的时候非常喜爱吃一些鸡鸭鱼肉这样一些厚重的东西。到了老年之后,口味就变清淡了,就吃不了这么厚重的食物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脾胃功能在下降,它的运化受纳功能在下降。脾和胃的运化受纳功能的下降之后,食物的需求量或者是食物的热量,或者是食物的厚重程度,其实用中医的原始的词汇,就是食物的气味的厚薄,需求量也是在逐年下降,所以我们得根据自己的身体及时的做出调整。千万不要说年轻的时候是一个生活习惯,这些生活习惯一直保持到中年,再保持到晚年,尤其是饮食上你要是这样吃下去,可能是肠胃就会吃坏。
老了之后,肠胃吸收消化不动了之后,你还吃这么厚重的食物,就容易导致肠胃出问题。年轻的时候吃这么多量,比如说年轻的时候一顿饭吃三个馒头,半斤米饭。到了中年还吃,到晚年还这么吃,你想想看,肠胃受得了吗?也受不了。你身体的肥胖也会逐年的变胖,所以在这里,我不是特别主张人一直保持一个饭量,我比较主张的是根据我们的年龄,根据我们的肠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再根据我们的基础代谢,尤其是根据中医学所说的,脾胃功能的强弱来及时的进行调整,这种调整其实也用了一个词叫与时俱进,这个词是特别好,就是根据时间的进展,你的身体,你的习惯也在发生着变化,这样一来,二者只要搭配好,身体也不会发胖,我们都知道身体一肥胖就会有很多疾病。比如说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就高,就会避免很多疾病,同时也减轻了脾胃的负担,所以这样就比较调适,这就是“脾胃者,仓禀之官,五味出焉。”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四百零七。(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糖胖病”你听过吗?肥胖+糖尿病,危害加倍
糖尿病听多了,但糖胖病是个什么 ?没错,糖尿病大家相对熟悉,而“糖胖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却比较陌生。
“糖胖病”实际上就是肥胖2型糖尿病,也就是在患有2型糖尿病的同时伴随体重增加,是糖尿病与肥胖并存的表现。
简单的理解公式:“糖胖病”=2型糖尿病 肥胖=患有2型糖尿病的同时伴随体重增加。这个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由由外国人Sims和他的同事提出的,它的英文名称为“diabesity”,是由糖尿病(diabetes)和肥胖(obesity)两个单词所组成。
“糖胖病”主要是用以强调肥胖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联系,代表了肥胖2型糖尿病这一特殊人群。
“糖胖病”可怕么?随着现代生活饮食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2型糖尿病和肥胖的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糖胖病”成为了一种现代流行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2019年全球十大死因中糖尿病排名第9,糖尿病已进入前10名死因,自2000年以来显着增加了70%。糖尿病也是导致前10名男性死亡人数增幅最大的原因,自2000年以来增加了80%。
临床上肥胖患者易合并代谢异常性疾病,比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高尿酸血症等,而这些代谢异常问题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心肌梗死、脑卒中、肾病等,而其中很多疾病也恰恰是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的合并症或并发症。
当肥胖 糖尿病,糖尿病病情易加重,使血糖更难控制;当肥胖 糖尿病,患者往往血压不正常且难以控制;当肥胖 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升高。
所以肥胖 糖尿病的危害,不是1 1=2,而是1 1>2!您说可怕不可怕呢?
如何判断是否得了“糖胖病”?第一步:判断是否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
第二步:计算体重指数BMI及测量腰围。
腹型肥胖:男性腰围 ≥ 90 厘米或女性腰围 ≥ 85 厘米。(腹型肥胖不容忽视;特别注意“将军肚”的人士。)
符合以上两步者,就可以断定为:糖胖病。
中医怎么看“糖胖病”?按照中医相关文献报道及临床经验,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分为四种类型。
01脾胃湿热型:表现为食欲强,形体壮实,面红,口臭口渴,便秘尿黄,有痤疮。
02脾虚痰湿型:表现为胃口时好时坏,舌苔白厚,大便稀溏,乏力,懒言少动。
03脾肾阳虚型:表现为腹臀部胖,浮肿,畏寒肢冷,小便多,腹泻腰酸,耳鸣。
04肝郁气滞型:表现为情绪易怒,面暗身痛,睡眠差,月经不调。
以上四种类型,唐咸玉主任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认为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更多的是脾虚痰湿兼有肝郁气滞的类型。
#家庭医生超能团##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