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四肢容易肥胖的原因(四肢发胖的人是根本减不了)

医学减重专家陈伟 0
文章目录:

肥胖不仅关乎美丽,这些慢性疾病的发生都与肥胖密切相关!

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

这个健康日的设立旨在引起全球对肥胖问题的关注,并倡导预防和治疗肥胖的相关措施。

现代社会大家的减肥意识越来越高,但很多人控制体重还是为了能有一个美丽的体型,而没有意识到肥胖是一种病。

但肥胖确实是一种慢性代谢病,与高血压、糖尿病同属代谢综合征,需在医生监督下治疗,这个世界上不存在 “健康的胖子”。

而且肥胖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并可能带来较高的早期死亡风险。脂肪组织过多的质量效应或其直接的代谢效应,还与各种慢性病发生相关,包括糖尿病、脑卒中、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骨关节炎和胆石症等。肥胖甚至还与多种肿瘤的发生相关。

此外,肥胖可能给个体带来不良心理和社会后果。多项调查研究显示,有超过 200 种与肥胖相关的共存疾病,但即使小幅度减重也能改善这些共存疾病。

肥胖:与高血脂如影随形

高血脂指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等血脂指标超过正常值。肥胖者脂肪代谢特点为血浆游离脂肪酸升高,胆固醇、三酰甘油、总脂等指标普遍升高,脂肪代谢紊乱。肥胖人群中,血浆胆固醇水平在 5.2 毫摩尔 / 升以上者占 55.8%,60 岁后肥胖男性、50 岁后肥胖女性血浆胆固醇水平显著升高。

高血脂主要危害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的血液供应依赖冠状动脉,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管腔狭窄,会引起心脏缺血,导致冠心病;脂质异常还会造成脑血管硬化,易引发脑卒中。肥胖者的脂质异常可通过适当减肥治疗、饮食调整及降脂药物,将血脂降至正常水平。

肥胖:让心脏如此沉重


研究发现,肥胖者心绞痛和猝死发生率比正常体重者高 4 倍,体重超过标准体重 30% 者,10 年内发生冠心病的概率大增,说明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造成心脏损害。

肥胖者血液中脂肪过多,血液总量增加,心脏需增强收缩力,负荷过重时会导致心功能衰竭;另外,肥胖者常有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脂肪堆积,心肌可能代偿性肥厚,但肥厚心肌收缩能力下降,使心脏血液供应不足,进一步降低心脏功能。

肥胖还会并发其他疾病,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会进一步影响心脏,导致冠心病,增加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风险。一般来说,肥胖者体重降低 10%,患冠心病风险可减少 20%。

肥胖:诱发 2 型糖尿病的元凶之一


肥胖是 2 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患病风险与肥胖持续时间和程度有关,长期、持续肥胖者 2 型糖尿病发病率比正常体重者高数倍。

2 型糖尿病是慢性糖代谢异常疾病,长期高血糖有多种毒性作用,会侵蚀动脉血管组织细胞。从肥胖到 2 型糖尿病的进展一般为:肥胖→糖耐量减低→2 型糖尿病→难以控制的高血糖→糖尿病并发症。

肥胖:罹患癌症的高风险因素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专家指出,33% 的癌症发生在肥胖人群中,肥胖女性患恶性肿瘤风险高于肥胖男性。

肥胖诱发癌症是因体内脂肪过多导致激素水平升高,如脂肪细胞释放雌激素增加女性患乳腺癌风险,腹部脂肪细胞促使人体产生生长激素,这些是诱发多种癌症的关键因素。

更 “青睐” 肥胖者的肿瘤有食管癌、胰腺癌、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肾癌和乳腺癌等,小肠癌、胆囊癌等也与肥胖有一定关系。

儿童期肥胖也会为日后患癌埋下隐患,英国研究表明,儿童越胖,日后患胰腺癌、膀胱癌、呼吸道癌症和口腔癌等概率越高,所以应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

肥胖:让皮肤不再美丽


肥胖者皮肤易出现问题,如黑棘皮病,症状为身体某些部位皮肤色素过度沉着,变成黑色、棕色或褐色,伴有皮肤增厚,主要发生在颈部、腋下、腹股沟、肘关节及手背等褶皱处皮肤,与胰岛素抵抗及 2 型糖尿病有关,患黑棘皮病需检查血糖代谢是否异常。

此外,肥胖者更易发生皮肤感染,一是真菌感染(“长癣”),二是毛囊炎(长疖子)。因为肥胖者皮肤薄弱易擦伤,皮肤表浅静脉过度充盈,血液回流功能差,且全身免疫功能下降。长疖子还因为皮肤分泌油脂多,堵塞毛囊旁皮脂腺出口,使细菌在毛囊内繁殖,严重时可引起败血症。治疗皮肤感染除局部擦皮肤科外用药,要少吃油腻食物减少油脂分泌,注意皮肤卫生,减肥是根本解决办法。

肥胖:不孕不育的隐蔽因素


肥胖相关疾病发生与脂肪分布密切相关,腹部型肥胖(向心性肥胖)的女性生殖功能易受影响。据调查,BMI>25 的女性因不能排卵造成不育的概率比体重正常女性多 1 倍。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常见生殖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月经异常、不孕、高雄激素血症、卵巢多囊样表现等,常伴有肥胖、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等,是 2 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和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与正常体重患者相比,肥胖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多数代谢和生殖指标异常,减重(5% - 10%)可使血清睾酮浓度下降,恢复正常排卵周期,提高妊娠成功率。

男性生殖能力也受体重影响,肥胖会降低男性睾酮分泌,降低精子数量和质量,导致少精子症、精子活动力下降,影响生殖能力。丹麦研究显示,BMI>25 的男性精液浓度比正常体重男性低 22% ,弱精症发生率随 BMI 升高而升高,备孕男性需注重饮食均衡、适量运动以保持健康体重。

肥胖:与痛风相伴而行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代谢性疾病,嘌呤是人体核酸代谢产物和食物重要成分,其发病率随生活水平提高逐年升高,动物内脏、海产品及酵母等食物嘌呤或嘌呤前身物含量较多。

嘌呤在血液中转化为尿酸,通过肾脏排出,若摄入超过排出,尿酸在关节和软骨处沉积,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痛风,典型症状是关节红肿、剧痛,以脚拇趾常见,还会发生寒战和高热,影响生活,尿酸沉积在肾脏会造成慢性肾炎或肾结石。

肥胖者痛风发病率比非肥胖者高 3 倍,血尿酸水平与体重、BMI 成正比,腹部型肥胖女性更易患痛风,腰围 / 臀围比值越大,发病率越高。肥胖从以下方面影响血尿酸水平:一是饮食中高嘌呤食物多且食量比 BMI 正常者大,使尿酸合成增加;二是存在胰岛素抵抗,肾脏对尿酸清除率下降,排出减少;三是减肥过程中体内易产生酮体,使尿酸从尿液排出减少 。

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为:两次采集非同日空腹血,男性血尿酸值>420 微摩尔 / 升,女性>360 微摩尔 / 升。

痛风患者应通过医学营养治疗建立合理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限制高嘌呤食物,控制食物热量及营养素供能比例,保持健康体重,配合药物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时避免药物控制效果不佳,还应禁饮酒精饮料。

肥胖:最易导致脂肪肝


脂肪肝又称肝脂肪变性,是过多脂肪堆积在肝脏造成的疾病,约一半肥胖者患有脂肪肝。

正常肝脏内脂肪体积占肝脏体积的 4% - 7%,其中一半为三酰甘油,另一半为卵磷脂和胆固醇,肝脏是将血液中脂肪酸合成三酰甘油的场所,但储存空间有限,三酰甘油合成后与载脂蛋白结合为脂蛋白(主要是极低密度脂蛋白)释放入血液。

肥胖者体内,一方面脂肪酸摄入过多,肝脏合成的三酰甘油增多;另一方面血液内极低密度脂蛋白含量过高,肝脏合成的极低密度脂蛋白难以输出到血液中,大量三酰甘油堆积在肝脏内,形成脂肪肝。

患上脂肪肝后,早期几乎无症状,随脂肪堆积加重,会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下降、腹胀、肝区不适等症状,此时应就医。轻、中度脂肪肝多数可逆,通过减肥和调整膳食,脂肪肝可减轻甚至消失,若不重视,可能引发脂肪性肝炎,后期甚至导致肝硬化,严重危害健康。

肥胖不仅会带来各种疾病,给患者造成很多生活上的不便,而且会给人的心理带来潜在的危害。肥胖者容易因为肥胖受到排斥与嘲笑,同时对一些心脑血管疾病忧心忡忡,长时间笼罩在心理阴影之下。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精神症状与女性肥胖及脂肪分布有关。肥胖者限制饮食后更易出现暴食的情况。

肥胖的流行及其高昂的医疗费用还给国民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临床数据表明,肥胖与个人年医疗支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除了增加 31.8% 的直接医疗成本,还增加 61.8% 的间接负担,即因肥胖引起的机会成本损失,包括日常活动能力下降、丧失工作生产力、劳动时间减少和家庭收入降低。

大家如果有减重方面的问题,想咨询陈伟教授,可以发邮件到邮箱,陈教授会定期为大家答疑解惑。

问答邮箱:yixuejianzhong@163.com

明明四肢很瘦,偏偏肚子却很大?或许是这3种坏习惯而“惹祸”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让自己的身体线条变得匀称和优美是许多现代女性的共同追求。

而随着如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生活中各种油腻的美味食物层出不穷,无时无刻不在轰炸着人们的味蕾,导致控制食量成为一种不容易掌控的决策。

平时只要你一不留神没有控制住自己的食欲,就可能导致之前的努力白费,有时还会导致自己的体重出现反弹或者是直线上升的情况。

在人体众多易堆积脂肪的部位中,腹部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如果不控制生活习惯,用不了多久就会发现,人体的四肢并不容易出现脂肪,而在肚子的位置就会出现大量脂肪堆积的现象。

什么原因导致人体容易出现大肚腩?

1. 暴饮暴食

肥胖的根本原因是卡路里摄入过多,导致摄入量大于消耗量。

大量的食物带来大量的卡路里,如果不及时进行消耗热量的活动,不能释放的热量就会转化为脂肪,储存在体内。

腹部本身是许多消化器官的所在地,为了使消化系统顺利工作,腹部需要更多的脂肪保护。自然而然,肚子上的脂肪就会越来越多。

2. 新陈代谢速率下降

随着年龄的增长,新陈代谢率的下降变得更加明显,因为器官老化,身体活动减少,偶尔的休闲时间被无休止地工作挤占。

这势必会导致身体的新陈代谢减慢,使热量无法释放,沉积在腹部的热量就会变成脂肪

3. 久坐不动

长时间坐着,对身体绝对有害。

要知道,海明威喜欢站着写作,不仅是为了更简洁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也是为了考虑自己强壮的身体。

长时间坐着造成的血流不畅、新陈代谢缓慢、脊柱弯曲等问题会影响肚子上的脂肪生长。

当不可避免地有一个大肚子时,可做什么来拯救你的肚子?

1.控制饮食

减少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分的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蛋白质的摄入量。避免过度饮酒和暴饮暴食。

2.坚持运动

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此外,还可以进行力量训练来增强肌肉,提高新陈代谢率。

3.控制体重

保持适当的体重有助于减少腹部脂肪的堆积。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计划,逐渐减轻体重。

4.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每晚睡眠时间应该在7-9小时之间。减少压力和焦虑,可以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来放松身心。

如果以上方法无法有效改善大肚子问题,可以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他们可以根据个人情况提供更具体的指导和治疗方案。

每个人都喜欢自己可以拥有一个好的身材,这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会有很大的帮助,而在保持身材的过程中,如何控制肚子部位的脂肪堆积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文中提到了几种可以消除腹部脂肪的方法,希望可以给正为腹部脂肪层发愁的患者带来一点帮助。

#腹部脂肪#

四肢肿胀沉重,可能是因为这种病!

乳腺癌术后

有些人会遭受这样的困扰:

患肢肿胀、首饰变紧、

患肢沉重乏力、

肩部以及腋下疼痛或不适

……

以上症状可能是淋巴水肿引起

一定要关注并及时就医!

相关病例

徐阿姨(化名)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现自己手臂肿胀沉重:“我之前戴的首饰变紧了,内衣带怎么也系不上,手臂也抬不起来,我现在该怎么办呀?”

种种困扰让她不知所措,经人推荐,徐阿姨前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初步诊断为左上肢淋巴水肿Ⅳ期

在排除禁忌症之后,康复医学科团队进行了详细的问诊、评估、治疗以及宣教,制定了个性化的淋巴水肿康复方案:徒手淋巴引流(MLD)、压力治疗、消肿运动与抗阻训练、呼吸训练、皮肤护理、康复宣教。

连续治疗4周后,徐阿姨的手臂围度肉眼可见减小、肿胀缓解且肩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显著的疗效让徐阿姨渐渐缓解了心中的焦虑,她激动地把康复过程分享给病友们。

正面观

背面观

相关病例

无独有偶,任阿姨(化名)因下肢淋巴水肿严重影响步行,在3周个性化的康复治疗之后,便有了如下明显的改善。

什么是淋巴水肿?

lymphedema

淋巴水肿是指由于原发或继发的各类原因出现淋巴管缺失或阻塞,导致淋巴回流受阻,富含蛋白质的液体在组织间隙内过量聚集,而引起局部组织的肿胀,晚期可继发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脂肪硬化、筋膜增厚,皮肤变厚变硬、粗糙。

如何识别淋巴水肿?

感觉异常:常有肿胀、沉重、刺痛、紧绷等不适。

活动受限:肩部、肘部、手腕、手指活动受限。

皮肤异常:皮肤干燥,色素沉着,增厚角化,按压有凹陷。

容易出现反复感染、溃疡以及淋巴管漏

图源:图虫创意

引起淋巴水肿的病因

lymphedema

01 原发性淋巴水肿

约20%病例有家族史,多由遗传因素(家族或非家族遗传因素)或淋巴系统发育不良、先天性淋巴管畸形导致。

02 继发性淋巴水肿

由于淋巴结损伤(手术/放疗/创伤)、感染(丝虫病、酵母菌、真菌等)、妊娠、淋巴管堵塞以及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肿瘤浸润、肥胖等因素导致。

图源:图虫创意

淋巴水肿该怎么治疗?

lymphedem

成功的淋巴水肿管理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目前,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CDT)是安全有效且应用最广的保守治疗方法,但程序较烦琐且需终身的自我管理。

第一阶段称为强化治疗阶段或者消肿阶段,这个阶段治疗时间长短因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而异。平均来看,上肢淋巴水肿患者需接受2~3周治疗,下肢淋巴水肿患者需接受2~4周治疗。特殊情况下,这个阶段可能持续6~8周,并可能需要经历数次重复。强化治疗阶段包括皮肤护理、徒手淋巴引流、多层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功能锻炼、康复宣教。

第二个阶段是自我管理阶段,各组成部分与第一阶段相似,但重点是自我完善和自我管理。

集中消肿阶段

徒手淋巴引流(MLD)

在集中消肿阶段,患者应当规律性接受MLD治疗,每次治疗一般持续30~60分钟。具体治疗时长取决于被治疗肢体的数量,涉及的身体部位,以及病情严重程度。

强化治疗阶段

综合压力治疗

在强化治疗阶段,治疗师应综合应用短拉伸绷带与适当的填充材料对患者进行综合压力治疗。

恢复淋巴系统功能

消肿运动与抗阻训练

消肿运动的目标是改善淋巴循环并最大限度地恢复淋巴系统功能。运动应当每天进行,并且运动时应戴着弹力绷带。进行抗阻训练时,必须循序渐进,运动计划应适应患者身体情况,既能达到改善淋巴回流的目的,又不给受损的淋巴系统造成额外压力。

促进整体健康

进行呼吸训练

合理的呼吸模式特别是三维呼吸时膈肌的上下运动时促使淋巴液充分进入血流的重要因素。进行三维呼吸训练等呼吸练习时有助于水肿肢体的康复。膈肌的运动,以及腹部、胸腔和下背部的内外运动有助于促进整体健康,肠道蠕动,并促进静脉血向心脏回流。

淋巴水肿日常防护

lymphedema

乳腺癌患者发生淋巴水肿的风险终身存在,所以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自我管理和预防,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