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i超过30的肥胖人减肥(bmi30.9属于肥胖几级)
还吃?国家喊你来减肥啦
“像你这样大的肚子,是我们主要的目标。”全国两会期间,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上海)主任张文宏委员对记者说,“我们三年行动计划,主要目标是体重减下来,控制住慢性病。”
这番大实话可谓“戳心戳肺”,让不少网友也绷不住了,纷纷表示“我也是针对目标”。
张文宏说的行动计划,指的是国家卫健委牵头十多个部门联合启动的“体重管理年”行动,旨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加强慢性病防治,计划为期3年。
减肥嘛,白天谈、夜里馋,何至于惊动“国家喊话”?其实,减肥还真非小事。一方面涉及人数众多,另一方面超重肥胖危害健康,不仅阻碍提升人均预期寿命,还会加剧社会经济和医疗负担,乃至降低劳动力参与率。
那么,把体重管理提到国家高度,究竟能解决人们的哪些痛点?
首先,减肥教程试了一个又一个,可身上的肉该长还长的,是不是你?
“轻断食”“碳循环”“8 16”等减肥方法风靡网络,“极速掉秤”“10天瘦7斤”的吸睛标题像是噱头。要知道,不科学的减肥方式不但容易反弹,还可能损伤身体,得不偿失。
别急,国家懂你。这不,手把手教你科学减重的权威教程来了——
国家卫健委发布《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附录中的减肥餐示例食谱不仅标明了总能量,还充分照顾到大江南北不同地区居民的胃。东北篇春季食谱有“铁锅炖鱼”“菜包饭”,西北篇则换成了“臊子面”“油泼面”。网友积极开麦表示“我可太需要了”“从明天起坚决执行”。
需注意,“管住嘴”比“迈开腿”更要紧。张文宏说了:“跑几公里都抵不上你那一口又甜又油、高糖的东西。”俗话说的减肥三分靠练、七分靠吃,正是这个道理。
这不,方法有了,道理都懂,可就是难坚持。Flag立了一年又一年,用火锅、烧烤安慰自己“吃饱了才有力气减肥”的,是不是你?
要问体重管理有啥秘诀?无他,惟自律尔。这是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刘璠代表给出的答案。全国两会期间,尽管每天日程满满当当,刘璠依然见缝插针地运动,每天早起,空腹锻炼半个多小时,打卡俯卧撑、举哑铃、快走等项目。
现在,国家出手,媒体发声,医生强调,又萌又专业的减重主题表情包进入微信群聊,奥运冠军成为体重管理的社会宣传员。就这么天天讲,反复说,耳提面命,就不信您的减重大业不可持续。
已经做到合理膳食、规律运动,但减肥效果仍不明显?心存不甘、满头问号无处问药的,是不是你?
别担心,全国各地医疗机构陆续设立的减肥门诊照单全收,为您的体重控制和慢病管理保驾护航,尤其能为BMI超过30甚至35的严重肥胖患者提供专业建议及必要的药物治疗。
体重管理,不能仅靠个人单打独斗,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除了设立门诊,《“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还提出广泛建立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下一步,还要继续推动政府、行业、单位和个人落实好四方责任,持续做好知识宣传,注重防治结合,提供个性化服务。肉眼可见,社会多方主体正在加强协同,将体重管理、慢病防控融入日常生活。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国家已经出手为大家量身定制减重计划,那就请和身边人互相督促,免去“今晚吃爽再减肥”这道附加手续,赶快行动起来吧!
链接
国家卫健委《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指导原则
1.吃动平衡,保持健康体重:根据不同人群的运动强度和身体活动量,合理安排膳食,做到吃动平衡。
2.未病先防,控制超重肥胖:在体重尚未达到肥胖程度时,通过合理膳食和积极运动,预防超重和肥胖。
3.已病防变,严控体重反弹:对于已经肥胖的人群,综合运用膳食、运动、行为疗法等措施,预防体重反弹。
4.减重方案具有高度个性化,需要辨体施膳、因地制宜、因人择食,即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生活方式,结合当地食物资源和饮食习惯,选择适宜的食品,确保营养均衡。
减重的营养策略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增加全谷类食物的摄入:优先选择未精制加工的全谷物,如全麦、糙米、燕麦等,作为主食的一部分。
丰富主食结构:将全谷物与杂豆类、薯类食物搭配食用,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有助于增加饱腹感和控制餐后血糖。
2.多吃蔬果、奶类及大豆类食物
保证蔬果摄入:每日蔬菜摄入量不低于500克,其中深色叶菜类应占一半以上;水果的摄入量在200—350克。
摄入足够奶类:每日摄入相当于300-500克液态奶的奶类及奶制品,优先选择低脂或脱脂奶。
增加大豆类食物:每日适量摄入大豆类食物,如豆腐、豆浆等,补充植物蛋白和异黄酮等营养素的同时,降低脂肪的摄入量。
3.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优选脂肪低的肉类:选择脂肪含量较低的鱼虾类食物和去皮的禽肉类食物,同时减少红肉中的肥肉及加工类肉制品的摄入。
4.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减少盐油摄入:每日食盐不超过5克,油不超过25—30克,使用定量盐勺和油壶辅助控制更佳。
控制动物油摄入:少吃油炸食品和糕点,用植物油代替部分动物油,控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控糖限酒:限制添加糖的摄入,尽量不要饮酒,如有饮酒习惯,也应避免过量。
5.规律进餐,足量饮水
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进食夜宵,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
充足饮水:每天的饮水量至少应达到1500—1700毫升,以白水为主,少量多次饮用。
6.合理选择零食
选择健康零食:如新鲜水果、坚果、酸奶等,避免高糖、高脂肪的零食。
注意零食量:控制零食的摄入量,避免影响正餐食欲和整体的营养摄入。
关键数据
超重和肥胖人群在减重时应设定合理的短期减重目标,如每周减重0.5—1千克。只要长期坚持,就能稳定减重。
控制总能量摄入:成年肥胖患者每日每公斤体重的供能标准为20—25千卡,且每日摄入的总能量最低不能少于1200千卡。
增加体力活动:根据个人情况合理选择活动方式,健康的超重人群可以考虑每周累计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并加入力量训练。但过度肥胖人群或有慢性病的人群,则应全面评价身体情况,再行制定运动方式。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营养科魏帼整理撰写)(陈静文)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还吃?国家喊你来减肥啦(健谈)
陈静文
国家卫健委开发多套萌趣微信表情包,让体重管理和慢性病防控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本版6张表情包配图来自“小胖的减肥日常”。
“像你这样大的肚子,是我们主要的目标。”全国两会期间,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上海)主任张文宏委员对记者说,“我们三年行动计划,主要目标是体重减下来,控制住慢性病。”
这番大实话可谓“戳心戳肺”,让不少网友也绷不住了,纷纷表示“我也是针对目标”。
张文宏说的行动计划,指的是国家卫健委牵头十多个部门联合启动的“体重管理年”行动,旨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加强慢性病防治,计划为期3年。
减肥嘛,白天谈、夜里馋,何至于惊动“国家喊话”?其实,减肥还真非小事。一方面涉及人数众多,另一方面超重肥胖危害健康,不仅阻碍提升人均预期寿命,还会加剧社会经济和医疗负担,乃至降低劳动力参与率。
那么,把体重管理提到国家高度,究竟能解决人们的哪些痛点?
首先,减肥教程试了一个又一个,可身上的肉该长还长的,是不是你?
“轻断食”“碳循环”“8 16”等减肥方法风靡网络,“极速掉秤”“10天瘦7斤”的吸睛标题像是噱头。要知道,不科学的减肥方式不但容易反弹,还可能损伤身体,得不偿失。
别急,国家懂你。这不,手把手教你科学减重的权威教程来了——
国家卫健委发布《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附录中的减肥餐示例食谱不仅标明了总能量,还充分照顾到大江南北不同地区居民的胃。东北篇春季食谱有“铁锅炖鱼”“菜包饭”,西北篇则换成了“臊子面”“油泼面”。网友积极开麦表示“我可太需要了”“从明天起坚决执行”。
需注意,“管住嘴”比“迈开腿”更要紧。张文宏说了:“跑几公里都抵不上你那一口又甜又油、高糖的东西。”俗话说的减肥三分靠练、七分靠吃,正是这个道理。
这不,方法有了,道理都懂,可就是难坚持。Flag立了一年又一年,用火锅、烧烤安慰自己“吃饱了才有力气减肥”的,是不是你?
要问体重管理有啥秘诀?无他,惟自律尔。这是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刘璠代表给出的答案。全国两会期间,尽管每天日程满满当当,刘璠依然见缝插针地运动,每天早起,空腹锻炼半个多小时,打卡俯卧撑、举哑铃、快走等项目。
现在,国家出手,媒体发声,医生强调,又萌又专业的减重主题表情包进入微信群聊,奥运冠军成为体重管理的社会宣传员。就这么天天讲,反复说,耳提面命,就不信您的减重大业不可持续。
已经做到合理膳食、规律运动,但减肥效果仍不明显?心存不甘、满头问号无处问药的,是不是你?
别担心,全国各地医疗机构陆续设立的减肥门诊照单全收,为您的体重控制和慢病管理保驾护航,尤其能为BMI超过30甚至35的严重肥胖患者提供专业建议及必要的药物治疗。
体重管理,不能仅靠个人单打独斗,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除了设立门诊,《“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还提出广泛建立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下一步,还要继续推动政府、行业、单位和个人落实好四方责任,持续做好知识宣传,注重防治结合,提供个性化服务。肉眼可见,社会多方主体正在加强协同,将体重管理、慢病防控融入日常生活。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国家已经出手为大家量身定制减重计划,那就请和身边人互相督促,免去“今晚吃爽再减肥”这道附加手续,赶快行动起来吧!
链接
国家卫健委《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指导原则
1.吃动平衡,保持健康体重:根据不同人群的运动强度和身体活动量,合理安排膳食,做到吃动平衡。
2.未病先防,控制超重肥胖:在体重尚未达到肥胖程度时,通过合理膳食和积极运动,预防超重和肥胖。
3.已病防变,严控体重反弹:对于已经肥胖的人群,综合运用膳食、运动、行为疗法等措施,预防体重反弹。
4.减重方案具有高度个性化,需要辨体施膳、因地制宜、因人择食,即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生活方式,结合当地食物资源和饮食习惯,选择适宜的食品,确保营养均衡。
减重的营养策略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增加全谷类食物的摄入:优先选择未精制加工的全谷物,如全麦、糙米、燕麦等,作为主食的一部分。
丰富主食结构:将全谷物与杂豆类、薯类食物搭配食用,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有助于增加饱腹感和控制餐后血糖。
2.多吃蔬果、奶类及大豆类食物
保证蔬果摄入:每日蔬菜摄入量不低于500克,其中深色叶菜类应占一半以上;水果的摄入量在200—350克。
摄入足够奶类:每日摄入相当于300-500克液态奶的奶类及奶制品,优先选择低脂或脱脂奶。
增加大豆类食物:每日适量摄入大豆类食物,如豆腐、豆浆等,补充植物蛋白和异黄酮等营养素的同时,降低脂肪的摄入量。
3.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优选脂肪低的肉类:选择脂肪含量较低的鱼虾类食物和去皮的禽肉类食物,同时减少红肉中的肥肉及加工类肉制品的摄入。
4.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减少盐油摄入:每日食盐不超过5克,油不超过25—30克,使用定量盐勺和油壶辅助控制更佳。
控制动物油摄入:少吃油炸食品和糕点,用植物油代替部分动物油,控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控糖限酒:限制添加糖的摄入,尽量不要饮酒,如有饮酒习惯,也应避免过量。
5.规律进餐,足量饮水
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进食夜宵,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
充足饮水:每天的饮水量至少应达到1500—1700毫升,以白水为主,少量多次饮用。
6.合理选择零食
选择健康零食:如新鲜水果、坚果、酸奶等,避免高糖、高脂肪的零食。
注意零食量:控制零食的摄入量,避免影响正餐食欲和整体的营养摄入。
关键数据
• 超重和肥胖人群在减重时应设定合理的短期减重目标,如每周减重0.5—1千克。只要长期坚持,就能稳定减重。
• 控制总能量摄入:成年肥胖患者每日每公斤体重的供能标准为20—25千卡,且每日摄入的总能量最低不能少于1200千卡。
• 增加体力活动:根据个人情况合理选择活动方式,健康的超重人群可以考虑每周累计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并加入力量训练。但过度肥胖人群或有慢性病的人群,则应全面评价身体情况,再行制定运动方式。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营养科魏 帼整理撰写)
方法很土,但对付肥胖很快!每天早上喝一碗,体重悄悄降!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国超重与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1 年版)》.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 37(10): 955-974.
2.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2.
3. 张巍, 李光伟.《肥胖的流行病学及相关健康问题》.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0, 12(5): 321-328.
4. 王春梅, 陈伟.《膳食纤维对肥胖患者体重控制的影响》.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19, 27(3): 167-172.
身边那些“怎么吃都不胖”的人,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早餐很简单,但很讲究。而那些天天喊着减肥的人,早上不是不吃,就是随便凑合,结果体重反而越来越高。
其实,想要瘦下来,关键不在于“少吃”,而是吃对!今天,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个简单又接地气的方法——每天早上喝一碗,既能让你吃得饱,还能让脂肪悄悄溜走!
早上喝一碗什么?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很多人一听到“早餐减肥”,第一反应都是水煮蛋、燕麦、全麦面包这些经典“健康食品”,但其实,真正的减肥高手,早上喝的是一碗——粗粮粥!
为什么是粗粮粥?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关键名词——膳食纤维。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推荐,成年人每天应该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但我国居民的平均摄入量仅有10-15克,远远不够。
而膳食纤维是控制体重的“天然帮手”,它能增加饱腹感,减少热量摄入,还能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脂肪代谢。
我有一个朋友,40岁出头,身高165cm,体重却高达85kg,BMI超过30,已经达到肥胖标准。她尝试过各种减肥方法,不是饿肚子就是节食,但每次都坚持不了几天就放弃,体重反而越减越高。
后来,我建议她每天早上喝一碗杂粮粥,一个月后,她的体重竟然悄悄降了6斤!
她的早餐很简单:燕麦、红豆、薏米、糙米、黑米,混合煮成粥,每天早上喝上一碗。不仅肠胃舒服,整天都不容易饿,关键是体重真的在慢慢下降!
很多人对“喝粥”这件事存有误解,觉得粥“糖分高”“没营养”,但事实并非如此,关键在于喝什么粥。
1. 增加饱腹感,减少热量摄入研究表明,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能延缓胃排空,提高饱腹感(来源:《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19)。相比于精细米饭、白面包,粗粮粥的消化速度更慢,吃一碗能让你饱很久,自然就不会总想着吃零食。
血糖波动大,是导致肥胖的元凶之一。
吃高GI(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比如白米粥、甜面包,会让血糖迅速升高,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而胰岛素的作用之一就是促进脂肪合成。但粗粮粥的GI值较低,能稳定血糖,减少脂肪堆积。
3. 促进肠道健康,帮助排毒肠道健康和体重管理息息相关。研究发现,膳食纤维能促进益生菌生长,改善肠道菌群平衡,减少炎症反应,从而有助于控制体重(来源:《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0)。
长期便秘的人,体内毒素堆积,代谢效率降低,更容易发胖。而粗粮粥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有助于润肠通便,预防便秘,让身体更轻盈!
只喝粥就能瘦?别犯这些常见错误!很多人听说“喝粥能减肥”,结果方法一用错,体重反而不降反升!这里有几个常见误区,大家一定要避开:
1. 喝白米粥,越喝越胖
白米粥的GI值高达70以上,升糖速度快,容易导致饥饿感反弹,反而让你吃得更多。所以,一定要喝粗粮粥,而不是白米粥!
2. 粥里加糖,热量爆表
很多人喜欢在粥里加糖、炼乳,甚至用甜味饮料代替水,这样一碗粥的热量可能比一顿正餐还高!正确做法是吃原味的粗粮粥,不加糖、不加甜味剂。
3. 只喝粥,不吃其他东西
早餐只喝粥,容易导致蛋白质摄入不足,影响基础代谢。建议搭配一个水煮蛋或者一小把坚果,补充优质蛋白和健康脂肪,这样减肥效果更好!
1. 早餐要吃够,不要省!
很多人为了减肥不吃早餐,结果午餐、晚餐吃得更多,反而容易变胖。早餐吃得好,能减少全天的热量摄入。
2. 晚餐早点吃,少吃精细碳水
晚上9点吃一碗米饭,和早上7点吃一碗米饭,对身体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晚上代谢变慢,碳水容易转化为脂肪,建议晚餐以蔬菜、蛋白质为主,少吃精细碳水。
3. 多喝水,少喝含糖饮料
每天喝足2L水,能提高基础代谢,减少脂肪堆积。但很多人“水没喝够,奶茶倒是不少”,含糖饮料是隐藏的肥胖杀手,一杯奶茶的热量可能比一顿饭还高!
结语:减肥不靠饿,而是吃对!
每天早上喝一碗粗粮粥,不仅能让你吃得饱,还能控制血糖、促进代谢,真正从根源上减少脂肪囤积。
当然,减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除了调整饮食,还要结合运动、良好的作息习惯,才能真正瘦得健康,瘦得长久!
如果你也在为减肥发愁,不妨试试这个简单又有效的方法——每天早上喝一碗粗粮粥,让体重悄悄降下来!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