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高胰岛素低血糖肥胖(高胰岛素低血糖症可以不治疗吗)

医者科普记录 0
文章目录:

胰岛素越打越多,体重越来越胖,怎么办?

我国糖尿病前期患者约3.5亿,糖尿病确诊患者约1.3亿,这一庞大的患者群体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可能会面临需要使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的情况。

但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随着胰岛素使用期的延长,患者出现体重上升的概率也在大大增加,而肥胖又是加速糖尿病进展的关键诱因之一。

那么胰岛素越打越多,体重为何也跟着涨了呢?我们又该如何合理控制体重呢?

一、胰岛素越打越多,体重为何也跟着涨了?

胰岛素(Ins)作为体内少有的可以维持血糖平衡的激素,对糖尿病(DM)患者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临床上超过一半的Ⅱ型糖尿病(T2DM)患者从确诊DM约五年后都会用到Ins,对于一些患病时间较久或是病情发展迅速的患者,Ins可以说是最为必需的控糖手段。

但一些国际研究发现,长期大量使用Ins会出现体重增加的现象。

如发表在《Diabetes Care》上的一项研究中,观察者针对两千多名T2DM患者在接受Ins治疗12个月后,患者的平均体重增加了约3斤六两,约四分之一的患者体重增加大于10斤。

而发表在《Cell Metabolism》的一项研究,观察者通过对实验组(体内Ins的含量只有50%)和对照组(正常Ins含量)的小鼠喂食高脂饮食,结果发现相比于实验组小鼠对照组的小鼠体重反而增加了。

其实,在临床中这类现象确实是长期存在的,只不过每个人体重的增加的程度不同而也,也有的人几乎没有变化。

不同Ins治疗方案导致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就像传统注射患者中可能约三分之一的患者会出现体重增加,在强化治疗中就有五分之二的患者出现这种情况。

目前我国T1DM患者与T2DM患者比例大概在1:9左右,与T1DM不同的是T2DM多见于四十岁以后的中老年人群中,诱因也多与不良生活、饮食习惯等造成的身体细胞对Ins的敏感度降低或是Ins分泌相对不足有关

我们都知道DM患者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吃的多,体重不增反而会出现降低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DM患者长期血中葡萄糖异常升高,胰岛功能出现损伤,无法吸收转化过多的葡萄糖,使可供人体使用的能量减少,为了维持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平衡,只能通过分解脂肪来为身体提供更多的能量,患者也就出现了吃的多反而体重下降的情况。

既然DM患者体重会下降,那怎么一些长期使用胰岛素的T2DM患者的体重,还会随着Ins的注射量增加而增加呢?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部分的T2DM患者在使用合适量的Ins之后,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虽然他们的胰岛功能出现了问题,但注射的这些Ins帮助机体可以有效吸收血糖进行转化,不再需要通过分解脂肪来供能,自然体重就不会出现前期的持续下降的情况。

一些患者在注射Ins后曾出现过头晕、心悸等低血糖症状,或是怕出现这类状况,会多吃一些食物来以防万一,久而久之的就吃胖了;还有一些患者管不住嘴,认为注射Ins血糖稳定了就不用在控制饮食了,营养过剩同样会加重体重。

同时,随着血糖水平的平稳,机体代谢紊乱情况也会好转,此时长期注射Ins会加速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出现体内水分随之潴留的情况,体液增加体重自然也就高了。

除了在降低血糖上面的功能之外,Ins还参与糖类、脂肪以及蛋白质的吸收和利用过程。

如当人体进食后,胰岛素会将对肌肉组织有益的营养成分(如氨基酸、葡萄糖、肌酸等)运送到组织中,加速肌肉的形成;促进各种核糖核酸(如mRNA)的合成以及抑制蛋白质的分解,使肌肉更加结实;还可以舒张血管,让更多的营养物质流入肌肉组织,使之更具有活力。

同理,高水平的Ins也会加速脂肪的堆积,并阻碍身体内的脂肪分解燃烧,当我们摄入的热量超过了人体所需就会被转化成脂肪,所以也就出现了Ins注射越多,体重越来越胖的问题。

而随着体重的不断攀升,反过来又让血糖变得更加难以控制,由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数据显示,在我国肥胖及超重(BMI ≥25kg/m2)人群中DM患病率约为31.3%,在DM患者中肥胖及超重(BMI ≥24kg/m2)的患者约为65.3%,其中中心型肥胖(女性W≥85 cm,男性W≥90cm)患者约占一半

肥胖及超重的DM患者往往胰岛素抵抗更为严重,会大大增加降糖、减重的难度,出现注射Ins越来越多的情况。

同时超重及肥胖还会加速DM各类并发症的进程,如糖尿病终末期肾病,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

所以对于胰岛素越打越多,体重越来越胖的DM患者来说,在保持血糖控制稳定水平的前提下,适当的减轻体重可以有效延缓DM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还能降低Ins使用剂量,对于DM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二、糖尿病患者该如何合理控制体重?

对于胰岛素(Ins)越打越多,体重越来越胖的DM患者,特别是肥胖及超重(BMI ≥24kg/m2)且每天必须注射Ins的T2DM患者来说,控制全天Ins的总摄入量是最直接有效的控制体重的方法

可以咨询专业医生,是否可以依据病情换比基础Ins疗效更好的GLP-1RA,既可有效降糖又可控制体重;或是搭配着吃一些可以使体重降低的口服药物(如双胍类降糖药等),以降低单日Ins摄入量。

但可能由于病情进展情况不同,有些人群核心治疗手段就是Ins,那我们也可以从饮食、生活等方面进行可控干预

一提减重,可能多数人还停留在减少食物的摄入上,认为少吃或是不吃就可以达到体重下降的目的,但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这种方式除了会感觉很饿之外,成效似乎并不是很大。

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在日常饮食中常常摄入过量的糖类(碳水化合物),久而久之,身体习惯性的会先选择糖类进行消耗,其次才是脂肪类,虽然脂肪能量的含量基本是糖类的六倍以上,但供能方面身体更喜欢留下脂肪

而且DM患者血糖上升,多出来的糖会以脂肪形式进行储存,通过减少摄入食物进行减重,身体中可用糖分减少,只会让人产生饥饿感,并增加进食欲。

所以在减重的过程中,关键在于避免过量糖类(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选择正确的食物类型保证足够营养摄入,同时想办法让身体可以更高效的利用脂肪来作为能量的来源。

其实现在有很多针对DM患者的减重饮食研究,如关于减少糖类(碳水化合物)摄入的研究比较著名的有生酮饮食(ketogenic-diet,KD)、低碳饮食(Low-Carbohydrate Diet,LCD)、低血糖指数饮食((Low Glycemic Index Diet, LGI Diet))等。

研究发现,与普通饮食相比,采用KD后,DM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了明显的下降,约一半的患者减少甚至停止使用降糖药物,坚持KD半年后,参与者的平均体重较开始时减轻了约12%,约十分之九的患者体重没有再反弹;

持续坚持70天的LCD,DM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平均下降了约1%,约五分之三患者实现药物减量;

而在LGI Diet中,与高GI食物相比,低GI可以使糖化血红蛋白降低约千分之四,其引起的血糖波动也相对更小。

同时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未经精加工的全谷类食品(如燕麦片、糙米等),减少各种饮料(碳酸饮料、无糖饮料等)的摄入同样可以有效降低体重。

而在脂肪和蛋白质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脂肪的供能比应控制在30%以下,日常食用油可选择富含Ω-3的植物来源的油脂,减少动物性油脂摄入,控制每餐食用油的摄入量;

与蛋白质20%功能比的饮食相比,蛋白质30%供能比的饮食可以使体重减轻两千克,同时多项研究提到了早餐营养均衡摄入对于T2DM患者的重要性,其中早餐进食高蛋白食物还可以延缓T2DM患者的餐后血糖峰值。

DM患者想要有效减重,除了关注食物摄入,还要关注进食的顺序,多项研究发现不同的进食顺序,会出现不同的餐后血糖和Ins反应。

与先吃饭再吃菜(鱼)的参与组相比,先吃菜(鱼)再吃饭的参与组的餐后血糖水平及Ins反应更低;先吃菜和肉后吃饭可以显著减少24h血糖水平波动。

所以,DM患者最佳的进食顺序就是蔬菜、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而就餐时间对于DM患者同样十分重要,特别是早餐,不吃早饭会引起严重的午、晚餐餐后血糖异常波动升高,早中晚三餐的食物配比应控制在5:3:2。

除了饮食干预之外,生活干预(如适度运动、戒烟限酒、规律作息等)同样可以增加Ins的敏感性,可以有效控制体重及血糖水平。

建议DM患者可在餐后一小时后,每周进行至少三次大于三十分钟的中低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等),如果没有其他禁忌症(如心脑血管疾病等)可以增加一到两次的抗阻训练,增加肌肉的耐力。

总而言之,胰岛素是控制血糖稳定的核心激素,对于长期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来说确实会出现体重增长的可能性。

部分与患者在血糖得到有效控制情况下未能控制饮食有关,部分则是由于胰岛素本身具有合成蛋白质、脂肪的能力,且会抑制它们的分解。长期脂肪堆积会是DM患者出现肥胖、超重等问题,这会进一步加重DM病情进展,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对于有此类情况困扰的人群,在保证血糖稳定前提下,合理减重尤为重要。

特别要注意的是减重并非要通过减少摄入食物来达到目的,应通过合理配比三大营养素的摄入来达成。推荐生酮饮食、低碳饮食等有助于优化营养摄入,降低糖类(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达到更有效控糖、减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伟.注射胰岛素治疗的病友应该怎样吃饭?[J].糖尿病天地:文摘刊, 2011(4):2.

[2]詹哲莉,晁冠群.肥胖与糖尿病前期的关系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临床医学进展, 2024, 14(4):5.DOI:10.12677/acm.2024.1441052.

[3]李文慧,非羊.糖尿病 肥胖,如何减肥才科学?[J].健康之家, 2018(1):2.

[4]刘烨,王海宁.2021年ADA/EASD《糖尿病缓解专家共识》与《2022年ADA糖尿病指南:2型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中肥胖与体重管理》解读——糖尿病缓解的定义与治疗策略[J].临床内科杂志, 2022, 39(5):4.

#疼痛真相研究所#

如果是胖子,不需要找原因,因为答案一定是五个字:胰岛素抵抗!

在健康话题中,肥胖常常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肥胖背后隐藏的健康隐患往往被忽视。尤其是胰岛素抵抗,这个看似陌生的医学名词,可能是肥胖和糖尿病的“罪魁祸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胰岛素抵抗的神秘面纱,了解它如何影响我们的健康。

胖子的“秘密”:胰岛素抵抗的真相

在健康领域,肥胖常常被简单归因于饮食过量或缺乏运动,但事实上,肥胖背后的真正原因可能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对于许多人来说,肥胖的根源可能隐藏在一种名为胰岛素抵抗的生理现象中。

胰岛素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激素,它负责将血液中的葡萄糖(糖)运输到细胞中,为身体提供能量。然而,当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减弱时,胰岛素抵抗就发生了。这意味着,尽管血液中有足够的糖,但细胞却无法有效吸收它们,导致血糖水平升高。这种现象就像是一场“物流危机”,糖无法进入细胞这个“仓库”,只能在血液中“堆积”。

胰岛素抵抗的严重程度与肥胖和糖尿病的发展密切相关。轻度胰岛素抵抗可能导致体重增加,这可以被视为糖尿病的早期信号;中度胰岛素抵抗则可能导致严重的肥胖,这是糖尿病中期的表现;而重度胰岛素抵抗则可能发展为糖尿病晚期。在这个阶段,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几乎完全丧失,糖无法进入细胞,导致细胞“饥饿”,即使吃再多也无法合成能量、肌肉或脂肪。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体重下降,甚至变得非常瘦弱。

糖尿病的“怪圈”:糖异生与低血糖的悲剧

当胰岛素抵抗发展到重度时,身体会启动一种名为“糖异生”的应急机制。糖异生就像是一种“逆向工程”,身体将肌肉和脂肪分解,试图将它们转化为糖,以满足细胞对能量的需求。然而,由于胰岛素抵抗的存在,这些转化而来的糖仍然无法进入细胞,细胞依然处于“饥饿”状态。

大脑并不知道这种“物流危机”,它以为身体缺乏糖,于是不断启动肌肉和脂肪的分解。这种恶性循环最终会导致肌肉和脂肪的大量流失,患者变得极度消瘦。尽管血糖水平可能很高,但由于细胞无法利用这些糖,患者最终可能会死于低血糖。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高血糖却死于低血糖——是糖尿病晚期患者常见的悲剧。

胖子与糖尿病:肥胖背后的健康危机

肥胖和糖尿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许多肥胖者可能正在经历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而这种抵抗可能是他们体重增加的真正原因。如果不加以干预,胰岛素抵抗可能会逐渐加重,最终发展为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它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病和视力丧失。因此,了解肥胖背后的胰岛素抵抗问题,对于预防和管理糖尿病至关重要。

如何应对胰岛素抵抗:健康生活的“自救指南”

虽然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听起来令人担忧,但幸运的是,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调整,我们可以有效管理和预防这些问题。

1. 健康饮食:平衡血糖的“营养密码”

饮食在管理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中起着关键作用。建议减少高糖、高脂肪和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摄入,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物。这些食物可以帮助稳定血糖水平,减轻胰岛素抵抗。

2. 规律运动:身体的“活力引擎”

运动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有效方式。规律的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可以帮助身体更好地利用胰岛素,减少脂肪堆积。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

3. 保持健康体重:身体的“平衡术”

通过健康饮食和规律运动,努力保持健康的体重。肥胖会加重胰岛素抵抗,而减重可以显著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糖尿病的风险。

4. 定期体检:健康的“预警系统”

定期进行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检测,可以帮助早期发现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早期干预可以有效延缓或预防糖尿病的发展。

健康生活,从了解胰岛素抵抗开始

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健康问题,但它们并非不可战胜。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调整,我们可以有效管理和预防这些问题。了解肥胖背后的胰岛素抵抗真相,是迈向健康生活的第一步。

你的肥胖,不是贪吃,可能是胰岛素抵抗!5招教你改善它

您是否有这样的感觉:最近特别容易累、特别容易饿,刚吃完就饿,食欲大增、特别爱吃甜食,紧接着腹围变粗,体重暴增…这究竟是啥原因呢?原来这是胰岛素抵抗在作祟!

下面我们来分享一个案例:

15岁的小祥,今年8月来到醴陵市中医院肥胖与代谢病中心,倾诉他的烦恼:经常无精打采,上课打瞌睡、时常感觉饥饿。小祥爸妈总是觉得儿子吃得太多,但一拿起筷子小祥总是停不下来……渐渐地,小祥的身体像吹气球似的膨胀起来,学习成绩和体能训练却每况愈下…….坐在我面前的小祥话语中充满悲观沮丧,让人心疼不已。

灰心丧气的小祥,在经过肥胖与代谢病中心治疗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前几天小祥前来报喜:自从减肥后,精力旺盛了、记忆力明显增强,也不容易饿了。这次期末考试各科成绩都是A。他整个人明朗阳光,意气风发。我们纷纷感慨:这才是青春该有的模样啊!

出现这样的状况的原因:

小祥之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其实是胰岛素抵抗在捣蛋!当初小祥的抽血检查结果为:C肽(空腹)3.95nmol/l,提示胰岛功能受损,尿酸高(499umol/l),血脂高(三酰甘油2.62mmol/l),肝功能异常(谷丙转氨酶150u/l)。

针对小祥的胰岛素抵抗的健康问题,醴陵市中医院肥胖与代谢病中心采取生活方式医学管理 “扶阳泄浊”中医综合疗法,以中药调其内,针灸治其外,注重温运脾肾之阳,以固其本,泄痰、湿、热、瘀之浊,使邪有出路,共奏益气健脾、补肾温阳、祛湿化浊之功效,以恢复脾肾的正常生理功能;同时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代谢。

小祥通过生活方式管理,坚持服中药及中医理疗调理后,体重和腰围都逐步下降,人也感觉轻松愉悦起来。肝功能、血脂、尿酸、胰岛素均恢复至正常。

看了小祥的案例,相信大家都好奇什么是胰岛素抵抗?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有什么具体关系?

什么是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的定义是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和(或)胰岛素反应性下降的状态。胰岛素反应性下降,是胰岛素在刺激细胞吸收葡萄糖方面的效率降低。言而总之,身体的细胞对胰岛素的作用产生了一定的抵抗力,身体的细胞不听胰岛素的“指挥”了。

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有什么具体关系

正常情况下,人的食欲是根据身体的能量需求来反映的,当血糖低于3.9mmol/L时,身体就会产生饥饿感提醒大脑进食,以此来补充能量。

胰岛素抵抗时,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身体分泌大量胰岛素来控制血糖,但是胰岛素分泌过多,会促进肌肉及脂肪组织不断摄取葡萄糖,导致外周血液循环能量物质减少,身体就一直释放饥饿信号。摄入过多食物,导致肥胖的发生。

肥胖,或者长期摄入过多能量,容易让胰岛素超负荷工作,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出现胰岛素抵抗。另一方面,胰岛素抵抗又会导致肥胖更加严重,由于过多的胰岛素分泌,会让糖原不断被脂肪吸收,脂肪积累越来越多,减肥更加困难。

6个信号提示胰岛素抵抗

①特别容易累;

②食欲突然大增;

③容易饿,甚至刚吃完就饿;

④特别爱吃甜食;

⑤腹围变粗;

⑥患有黑棘皮病(在腹股沟、腋窝和脖子后面形成连片深色斑点)。

5招帮你改善胰岛素抵抗

①控制体重:减轻体重可以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从而减少胰岛素的抵抗性,包括降低血糖和血脂水平。

②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上要限制精米精面、含糖饮料、高果糖水果等高碳水化合物食物的摄入,用一部分粗粮或根茎类蔬菜代替精米精面,保证充足的优质蛋白质和优质脂肪的摄入,保证充足的绿叶蔬菜,饮水量保证2-3升。

③合理的运动、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身体锻炼可以帮助减重、增强体质、调节血糖水平和改善胰岛素抵抗。推荐22点-23点前入睡,睡眠时间保证7-8小时,良好的睡眠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

④补充维生素D:按照专科医生的意见,补充合理剂量的维生素D,可以调节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可以有效的促发胰岛素的快速分泌。

来源:百度湖南医聊

声明: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不代表平台观点。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小编,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