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性肥胖标准(中心性肥胖标准是哪个组织发布)
白黄红黑!你是哪种“颜色”的胖子
511,我要腰! 世界防治肥胖日
5月11日是由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世界防治肥胖日。
“511”,谐音是“我要1”,最后的那个“1”代表苗条,通俗地讲就是“我要瘦”,“我要腰”。
都说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事——除了发胖。肥胖已经成为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我国已有超过50%的成年人和近20%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
预防控制肥胖,迫在眉睫,今天,你努力减肥了吗?
我国居民超重肥胖超过50%
肥胖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十大慢性疾病之一,是当今社会仅次于吸烟的致死原因,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中显示,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过50%。18岁及以上居民男性和女性的平均体重分别为69.6千克和59千克,与2015年发布结果相比分别增加3.4千克和1.7千克。城乡各年龄组居民超重肥胖率继续上升。
2016年,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联合美国内分泌学会建议将“肥胖”更名为“以肥胖为基础的慢性疾病”。
肥胖不仅仅是让人身材走样,更严重的是,因超重和肥胖引发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病、代谢性疾病逐年增加且呈年轻化趋势,肥胖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肥胖若不及早干预、治疗,任其发展下去不但会引起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代谢性疾病,还会引起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自身免疫疾病和多种癌症等,同时还会影响到下肢关节、脊柱等,严重时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对于女性来讲,肥胖还与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不育及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45岁就跨入“胖的年龄坎”
据了解,江苏省疾控中心曾经做过统计,在江苏,18岁以上成人体重平均为61.5公斤,男性为65.8公斤,女性为58.4公斤。总体体重超重率为33.6%,总体肥胖率为11.3%,两者之和为44.9%。
进入45岁,江苏人就迈入了“胖的年龄坎”。在江苏居民的BMI(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情况曲线图中,45-59岁是BMI的最高峰“年纪段”,不管男女,而此年龄段的超重肥胖率也达到了一个最高值,接近60%。
过了这个年龄段,BMI值慢慢下降,其中,女性的BMI值一直到74岁以后才有明显的下降。
很多人觉得,人到中年更容易发胖?除了吃得多,代谢能力下降,运动量偏少也是现代人的一个“通病”。
来自江苏省疾控中心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江苏居民真正运动的其实并不多。江苏省疾控中心曾对部分15-69岁江苏居民的身体活动情况进行过调查,每日活动量来自主动锻炼的不足9%。由此可见,江苏居民主动锻炼的意识不高。
专家说,现在虽然看电视的人少了,可是每天下班后、空余时“刷手机”的时间太久了。另外,现代的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节奏加快,一些人已经没有时间去锻炼了。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胖子”
目前通常是靠BMI指数判断: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
成人的BMI数值对应体重情况:消瘦:低于18.5,正常:18.5-23.9,超重:24-27.9,肥胖:28以上。
肥胖的临床分型分为腹型肥胖、周围型肥胖和混合型肥胖。
腹型肥胖:又称中心型肥胖,也是人们常说的“苹果型”身材。多余的白色脂肪主要分布于腹部,尤其是腹部、皮下、网膜和内脏器官。
我国定义腹型肥胖的最新标准为,男性腰围大于90厘米,女性腰围大于85厘米;腰围(也称“苹果型”身材)大于臀围,腰臀比=腰围/臀围:男性WHR大于0.9,女性WHR大于0.8。
中国健康营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腹型肥胖的患病率平均年增长1.1%,显著高于肥胖的增长速度。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显示,我国成人腹型肥胖患病率31.5%。腹型肥胖发生代谢综合征、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脑血管病的风险高于周围型肥胖和混合型肥胖者。
周围型肥胖:其多余的白色脂肪主要分布于髋部、大腿和下部躯干的皮下,也称“鸭梨型”身材,多见于女性。
混合型肥胖:兼有腹型肥胖和周围型肥胖的特征。
看看你是哪种颜色的胖子
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的专家还有一种用颜色分类的方法:根据肥胖者的不同症状和体征,分为白、黑、黄、红四种颜色。每种颜色都有其特殊的病理变化,对应的减肥方法和治疗手段也各有不同。
白胖子(代谢正常型肥胖):皮肤白润,体型均匀,皮下脂肪增多但分布基本正常,各项代谢指标及激素分泌正常。这类胖子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科学减重以防止体重增加带来的物理性损伤,如关节炎症,心肺功能负担加重。
黄胖子(低代谢型肥胖):皮肤萎黄无弹性、无光泽;脂肪分布多以腹型肥胖为主;低代谢率、低激素水平,可伴有严重脂肪肝和其他代谢异常。精神萎靡、气血均乏。
红胖子(高代谢型肥胖):多为红胖血淤之人,血供丰富、皮肤菲薄,体表可见紫纹及毛细血管增生等;脂肪分布以内脏脂肪为主,代谢率高、激素水平偏高,易发生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
黑胖子(炎症代谢型肥胖):皮肤色素沉着(黑棘皮病多见)、皮厚肉多;脂肪肌肉均丰富;代谢率高,常伴有高胰岛素血症、高瘦素血症及高尿酸等炎症状态。
【相关】
“局部瘦身”不科学
“管住嘴,迈开腿”是健康减肥的核心六字真言。如何做到科学地“迈开腿”?有没有专门瘦腰瘦腿的局部瘦身运动?最近火热的毽子操,是不是所有人都能练习?运动医学专家一一回答减肥热点问题。
运动减肥也有科学讲究。所谓“减肥”,准确地说,应该是减脂。广东省中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杨伟毅表示,运动不仅能消耗体内脂肪和糖原,还可以改善神经与内分泌系统,调节新陈代谢,减少脂肪沉积,从而健康减肥。
怎样运动能更高效安全减脂?“一般情况下,有氧运动比无氧运动更利于减肥。”杨伟毅解释,在有氧运动初期,身体供能更多依靠燃烧糖原;而持续有氧运动时,则更多通过燃烧脂肪供能。因此一般建议运动强度保持在有氧运动最佳心率区间内,每次持续40分钟以上,更有利于减脂。而无氧运动主要消耗糖原而非脂肪,且容易造成乳酸堆积,也就是说,运动后3天内会产生延迟性肌肉疼痛的,则是进行了无氧运动的表现。
“运动减肥贵在坚持,应选择能使锻炼者感兴趣、能长久坚持的方式,配合饮食管理。”杨伟毅表示,选择具体运动方案时要视年龄、心肺功能、健康状况及肥胖程度等因素来确定。对于从不运动或体能基础较差的人,刚开始运动时,可采用低强度、多组数的方法;当心肺功能和运动能力逐渐提升,再逐步加量。比如快走与慢跑穿插进行,跳绳分为间断多组完成。
“局部减肥的方法是不存在的。”杨伟毅提醒,“运动时的卡路里消耗是全身性的,脂肪的分解也是全身性的,所以并不会练哪儿瘦哪儿。”
那么,针对特定部位的运动,意义何在?杨伟毅表示,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身体有不同意义。例如一些针对腰腹部的力量训练,属于无氧训练,虽然燃脂效率不如有氧运动高,无法让你直接减掉腰腹赘肉,但可以增强特定部位的肌肉力量,令身体线条更紧实精干。同时身体肌肉含量增加,也会增加基础代谢率,能令你的基础能量消耗增加。
不少人最近都迷上了毽子操,觉得看起来简单易学。杨伟毅表示,毽子操的动作看起来容易跟学,对腹、髋、臀、腿部等部位肌肉力量训练都有好处。不过,这其实是一种高强度间歇性运动(HIIT)。尽管燃脂效率很高,但可能更适合基础条件较好的年轻人。而且运动时间不宜过长,若简单重复某个动作时间过长,要当心因疲劳和动作僵硬带来的运动损伤风险。
综合《扬子晚报》《羊城晚报》报道
来源: 羊城晚报
什么是中心性肥胖?这种肥胖不必担心,“吃喝玩乐”就能瘦下来
生活中做同样的事吃同样的东西,有些人却突然就没了,或者年纪轻轻就身患三高,平常需要控糖、控油、控盐,丢失了生命一半的乐趣。而这些人往往会有一些异于常人的特点,比如这2个:肚子圆圆、脑袋圆圆。
以前人到中年,无论挣钱多少还是能攒下一笔积蓄---圆圆的肚子。现在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也越来越安逸,好像不到中年肚子就先圆了起来。
肚子圆,说明身体有痰湿堆积在腹部,也就是肚子脂肪太多。就算体重是标准的,如果肚子滚圆的话,身体就有与肥胖相关疾病的隐患或者已经是慢性病状态了。
这样的人体质测试痰湿、气虚、湿热、阳虚的比例也会多一些。
“肥胖乃百病之源”,肥胖的人自然和长寿无缘。而中心性肥胖最容易导致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等等。
检查血压
脑袋圆圆——脖子粗!脑袋圆的人往往都脖子粗,给人感觉就是肥头大耳、脖子粗!这样的人身体疾病隐患也很大,很难长寿。多个研究发现,脑袋圆、脖子粗的人血脂异常的可能性更大,更容易得高血压、心脏病和脑溢血等多种疾病。
想要长寿,一定要避免肚子滚圆、脑袋肥圆。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中心性肥胖、以及颈围超标?
判断自己是不是中心肥胖、脖子粗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如果男性腰围>94cm,女性腰围>80cm,即可诊断为:中心型肥胖。但各个国家、人种标准也不仅相同,根据针对中国人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的标准,中国成人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属于中心型肥胖。
所以,建议你把腰围尽可能地控制在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
判读自己是不是颈围超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健康人的颈围男性为<38厘米,女性<35厘米。如果你颈围超过正常值,意味着颈部皮下脂肪增多。
颈围测量起来很容易:将皮尺放在第七颈椎(即颈后最突起处)上缘及喉结下方进行测量,为颈中部最细处。
如果自己这两个数值超标怎么办?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减掉多余的脂肪。中医里认为这些多余的脂肪都是身体运化不掉的痰湿堆积,能运化掉的都去给身体提供气(能量)或者发育生长了。
脾为“生痰之源”,痰湿的人最主要的就是脾胃功能异常导致的,一定要记住呵护自己的脾胃。同时痰湿的人全身气运动不通畅,身体会产生更多的痰湿,所以除了要“清”还要“运”。
吃喝玩乐减肥大法好
减掉他们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健脾益气祛湿。给大家推荐简单的吃、喝、玩、乐四步减肥法。
吃
首先就是吃,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建议多吃五谷杂粮,经常食用一些化痰祛湿的食疗方法,比如吃点健脾的食物:小米、山药、芡实、莲子、燕麦、猪肚、鸭肉、鲫鱼、胡萝卜、苹果等;祛湿食物:赤小豆、薏米、莴笋、扁豆、冬瓜、白菜等
淮山薏米莲子粥
淮山、薏米各30克,莲子肉15克,大枣5-10枚,小米60克,淘洗干净后与小米共煮成粥,熟后加白糖调匀即成。健脾益气,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纳差,肢体无力、湿浊内生。
不吃夜宵,一定要吃早餐:不吃早餐影响胆汁排泄,影响脾胃运化。
用餐时间不少于20分钟,7分饱:细嚼慢咽,胃强脾虚吃饭的时候很容易狼吞虎咽,加重脾脏负担,难以运化,饭后腹胀胸闷。
要想减掉肚子一定要少吃甜食,油腻,当然不是不吃,该吃一些还是要吃的,推荐多吃低油脂的白肉:鸡肉、鸭肉、鱼、虾等等,冬天可以适量多吃牛羊肉,是温补脾胃的也不是太油腻,五花肉、红烧肉最好不吃,还有就是奶油、黄油这类高热量的要少吃。
饮食清淡为宜,减少米面的比例,增加豆子蔬菜的比例,吃饭规律。
喝
祛湿一定要注意喝水,喝水要小口慢饮多饮,不推荐感觉渴后直接一次喝一杯水,这样反而不利于水的吸收,容易生湿。
也要少喝甜饮料还有凉的,甜最滋养人,但消化它们也最容易累到脾胃生痰湿,推荐少吃,还有就是凉的,先不伤脾胃,脾胃才能功能正常把身体的痰湿化掉。
熟悉我们的读者家里也一定有祛湿的茶饮:陈皮泡水、山药煮水、黄芪、白术、茯苓煮水等等都可以健脾益气去痰湿,平常可以多喝一些。
懂养生的人都知道,食疗最好的一定是山药,只此一物就可补益肺、脾、肾三脏之气,而且性质柔和不温燥,不会让人上火,补益力度也很合适,既可以当食物也可以入药给患者治疗。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水之上源”“肾主水”,中医治疗湿浊内生,痰湿阻滞都是从肺脾肾三脏论治,而山药一物就都可以补益,增强肺脾肾的功能,这也是我喜欢吃山药的原因。
吃起来也很简单,山药粉直接冲饮即可,也可以做代餐粉,山药片煮水喝。选择时,如果容易便秘选用山药片。
玩
就是多运动,很多人胖其实最关键的就是运动少,吃完饭就坐着,或者躺着。
食物的精华应该是被脾胃运到肌肉给人提供运动的能量,但人不动,身体就觉得肌肉不缺能量给它的就少,就都留在腹部了,最容易胖肚子,胖屁股,胖大腿,而且脂肪不像肌肉那么有型,胖起来跟水一样,软塌塌的,形状也不好看。
自行车的人
推荐多运动,每天或者每周最少每个月约上几个朋友逛逛街,买买东西,看看电影或者去公园、景区看看外面的世界。
推荐两种简便易行的锻炼方法:云手和左右倒卷肱。这是简化太极拳中的动作,多做可以健运中焦脾胃,为了保证动作准确,推荐网上搜索视频学习。
(完整的运动需要脚动,但我比较喜欢原地做云手,找个能站着的地方就可以练习)
也可以上班的空闲多按压或在家艾灸隐白穴(脾经井穴)、历兑穴(胃经井穴)、丰隆穴(去痰要穴)。
乐
还有就是开心,活着就是为了开心。减肥成功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如果你已经胖了,你现在做的就是让自己高兴的事,如果你不胖只是预防那就更应该高兴了。
中医认为忧思过度则伤脾,烦恼和过度思考思念都伤脾胃。少想烦恼的事,保持乐观的心态,尤其是吃饭的时候,要开心,要少思考,忘掉烦恼。
清代皇帝养生观众康熙皇帝有一段话就是: 朕用膳后必谈好事,或寓目于所作珍玩器皿,如是则饮食易消,于身大有益也。
什么事也不能大过吃饭,如果有那就吃完饭再说。身体圆圆不仅影响形象,更影响身体的健康,如果你身体这两处是圆的一定要重视起来。
人到中年肚腩大 专家:中心性肥胖危害大
文/羊城晚报记者 余燕红
世界卫生组织把每年的5月11日定为“世界防治肥胖日”。记者从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研究院获悉,广州市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人是肥胖。肥胖是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也会增加肿瘤的发病风险。
肥胖人群多集中在45-59岁判断一个人的体形是肥胖、胖或者正常,目前普通采用(BMI,Body Mass Index)作为判定标准。
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kg/m^2)。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将我国成人BMI≥24定义为超重,BMI≥28为肥胖。
根据脂肪组织在人体内积聚部位的不同,肥胖可分为全身性肥胖和中心型肥胖(即向心性肥胖)。中心型肥胖,有时也称为腹型肥胖,是指人体内脂肪的沉积是以心脏、腹部内脏为中心而开始发展的一种肥胖类型。“中心性肥胖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的危险性较高,而且腰围越大,危险性越高。”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研究院院长马文军说。
广东省肥胖人群主要集中在45岁-59岁这个年龄段。2015年慢病及危险因素监测发现:广东省45岁-59岁肥胖患病率为10.8%,中心性肥胖患病率为30.2%。可见,中心性肥胖率远高于一般肥胖患病率。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是衡量中心性肥胖程度的最简单、实用的指标。
中心性肥胖危害最大。脂肪在身体内的分布,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积的程度,与肥胖相关性疾病有更强的关联。还有研究表明,BMI正常但腰围超标的人群,其代谢性疾病的风险要明显高于BMI超标但腰围正常的人群,超重并伴有中心性肥胖者具有更高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
肥胖多是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影响肥胖的原因多元化。马文军介绍,脂肪摄入的增加、生活方式的变化、久坐等都会加剧肥胖的发生。
饮食结构发生变化。与我国传统的膳食模式相比,目前人们摄入富含高能量的动物性脂肪和蛋白质增多,而谷类食物减少,富含膳食纤维和微量营养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也偏低。已有研究证明含脂肪多而其他营养素密度低的膳食,引起肥胖的可能性最大。
爱吃快餐或外出就餐。快餐食品往往富含高脂肪和高能量,而其构成却比较单调,经常食用会导致肥胖,并有引起某些营养素缺乏的可能。加之年轻人进食速度快、经常性的暴饮暴食、夜间加餐、喜欢零食、吃外卖等,也是许多人发生肥胖的重要原因。
久坐不愿动。随着交通工具的日渐完善,职业性体力劳动和家务劳动减轻,休闲时间坐着看电视、刷手机等视频工具,处于静态生活的时间增加,成为发生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
控制体重关键在“吃动平衡”要想减肥或控制体重,就要通过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使身体热量的消耗大于摄入,人就逐渐变瘦;否则多余热量就会在体内以脂肪的形式积存下来,体重增加,造成肥胖。具体说,就是要坚持“少吃 多动”或者保持“吃动平衡”。
马文军称,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食不过量,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能量平衡。减少高能量食品的摄入,购买食品查看“营养成分表”,少选择高脂肪高糖的高能量食品。减少在外就餐,在外就餐普遍存在高盐高油的问题,同时在外就餐一般时间长,会不自觉增加食物的摄入量,导致进食过量。
此外,还要提高身体活动量,增加能量消耗。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主动身体活动最好每天6000步。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