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i超过35的肥胖人减肥(bmi30.9属于肥胖几级)
体重指数大于35就要“切胃减肥”?吓得我赶紧放下手中的炸鸡
10月11日是第四届“世界肥胖日”,为提高国人对于肥胖问题的重视程度,帮助更多胖友找到合适有效减重方式,从而改善生活质量、重获幸福人生,强生医疗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简称中山六院)举办了关于肥胖的科普教育活动,让我们来听听专家是怎么说的吧。
不是吓你,胖起来真的会要命
关于胖瘦,民间有种说法非常流行:“瘦”字是病字头,“胖”字没有病字头,所以瘦是病,而胖不是病。专家指出,这种说法是错的,胖就是病!超重和肥胖已经成为全球死亡率和慢性病病发率持续增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大大提高了成年人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风险。与肥胖相关联的疾病数不胜数,“胖死”绝非空穴来风,目前因肥胖所引起的疾病有五大类,其中三种都有致死的风险。
中山六院结直肠外科骆衍新主任介绍道:“肥胖引起的常见疾病第一类是二型糖尿病,对于肥胖者来说,二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为非肥胖者的5倍,即使是轻度的肥胖者也可引起二型糖尿病。糖尿病作为平生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会引起冠心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及神经病变等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会造成患者致死、致残;第二类是高血压,肥胖患者同时常伴有高血压,其发展可导致患者心脏病和肾脏衰竭,易增加了猝死发生率;第三类,多余体重和体内脂肪增加是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而长时间的呼吸暂停易引发猝死。“
“我国传统观念认为肥胖是‘富态’而非疾病,因此肥胖人群极少主动到医院就诊,而更倾向通过控制饮食、勤加锻炼和药物治疗来缓解肥胖,但其实这是一种误区,肥胖本身就是一种病症,”骆主任还表示:“肥胖在临床上诊断是以体重指数(BMI)为标准。就亚洲地区人群的体质及其与肥胖相关疾病的特点而言,正常人的BMI指数(BMI指数等于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是在18.5-24.9之间,25-27.4之间为超重,27.5以上即为肥胖,目前中国的超重及肥胖人口已达1200万。”
体重指数大于35就要到医院减肥了
传统的减重方式五花八门,大致可分为控制饮食、运动、减肥药和减肥产品,但BMI超过35的肥胖人群通过这些方式可成功减重的机率不超过1%,不但容易越减越重,而且对于超重人群来说,盲目运动反而容易加重关节负担,带来其他健康问题。骆衍新主任在当天的科普活动中表示:“对于女性而言,肥胖病患者常受到月经失调、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症等困扰,多数表现为周期紊乱、月经量、色、质异常,伴随腹痛等。同时,肥胖对承重关节等部位疼痛的产生伴有着重要的影响。 ”
事实上,轻中度的肥胖人群,饮食和运动结合,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管住嘴、迈开腿”是最佳的减重措施;但对于BMI大于35的肥胖病人而言,医疗手段才能带来减重希望,患者应及时到三甲医院或专科医院就诊。骆衍新呼吁:“目前省内开设减重及代谢门诊的医院并不算多,许多病患未能得到医学治疗,希望能够大力推广,让中重度肥胖患者能走进医院。“此外,他还指出科学治疗肥胖应该因人而异,因此需要医院推进多学科合作,个性化解决肥胖患者的其他健康问题。
没错,“切胃减肥”就是把胃切掉一部分
目前较为有效的微创解决方案有两种,一种是腹腔镜胃旁路术,一种是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其中,袖状胃切除术的原理是减少胃容量、降低刺激产生饥饿感的荷尔蒙分泌,俗称“胃变小了”;而胃旁路术是通过改变胃肠道结构、关闭大部分胃功能、减少胃空间和小肠的长度来实现的,俗称“吸收少了”。这两种解决方案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痛苦轻、恢复快、疤痕隐蔽、并发症少等特点。当患者的体重减轻后,患者的整体健康、情感健康、身体与社交功能、痛苦缓解以及个人精力恢复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或改善。
“对于超重和肥胖患者而言,科学的治疗手段能够带来有效的治疗效果”,骆衍新主任指出:“相比不接受减重治疗的患者,减重治疗降低肥胖者患糖尿病风险83%。减重治疗后一年平均体重降低31公斤,体重降低后可以有效缓解体重对于骨骼的压力,从而缓解骨关节炎。减重治疗还可以有效解决和改善心血管疾病,70%以上的患者高血脂得到了改善,78.5%以上的患者改善了高血压症状。对于合并肥胖的多囊卵巢综合征而言,减重治疗是最为有效的治疗选择之一。此外,减重治疗还可迅速减少下尿路症状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加强减重治疗可以有效减低肥胖病人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对于很多患者关注的安全问题,骆衍新表示:“这些都是成熟的微创解决方案,例如胃旁路术减重及控制血糖效果明显,是美国最常见和最成功的联合减重与糖尿病手段,而袖状胃切除术不改变胃肠道的生理状态,不干扰食物的正常消化及吸收,是目前欧洲被广泛采用的减肥术式。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些解决方案的安全性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优势更为明显。“他强调,”选择这些解决方案,承担的风险类似于甚至更低于我们常见的一些外科手术。但患者仍然需要详细和医生进行沟通,选择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以达到良好的减重效果。”
【记者】欧旭江
【作者】 欧旭江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BMI超过35,仅凭个人努力或药物,很难实现有效减重
“IFSO-APC 2023年会经过IFSO理事会多次综合考察并投票选举,最后选择在中国深圳举办,历时3天的大会取得了非常圆满的成功,祝贺大会主席王存川教授,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这是一个相当成功的国际大会!”IFSO总部秘书长 Manuela Mazzarella总结道。
中间为Manuela Mazzarell
日前,第八届国际肥胖代谢外科联盟亚太区会议(以下简称IFSO-APC)暨第十届中国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学术会议(以下简称CSMBS)在深圳举行。此次大会共有42个国家和地区的肥胖代谢外科相关医护人员注册参会,其中外国专家团队成员近200余人参会,国内专家团队成员近800余人。IFSO-APC主席、CSMBS主任委员、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减重中心的学科带头人王存川教授表示,BMI(身体质量指数)超过35 kg/㎡的患者,仅凭个人努力或GLP-1类(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是一类既能降血糖,又能降低体重药物)药物干预,很难实现有效减重。
减肥药和减重手术,该如何选择?
重度肥胖患者手术减重效果更显著
近年来,以GLP-1 受体激动剂为代表的药物在减肥降糖方面展现了效果,因而受到许多肥胖患者的高度关注,许多人甚至将其誉为“减肥神药”,导致多个国家出现了供应短缺的情况。然而,近期比利时等国对该药的使用实施了限制,这一决定再次引发了公众对这种所谓“神药”的热烈讨论,在我们的大会现场,也成了热点话题。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表示:以GLP-1 受体激动剂为代表的药物在减肥降糖方面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目前这个药物主要是用于糖尿病伴有肥胖症的适用人群,目前单纯性肥胖症是不能使用的。但也有相当部分肥胖患者是不适应人群,比如患有甲状腺髓样癌病史或家族史的患者,以及2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的患者都不建议使用这类药物,或者是不愿意长期使用药物治疗,或服用药物后出现体重反弹等情况下临床医生会建议患者转诊到减重外科,进一步解决体重问题。
纪立农
王存川教授补充道:“减肥药的出现,对患者来说是一个福音,对肥胖代谢外科也多了一份帮助。GLP-1类药物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对象主要是超重或轻中度肥胖症患者,而BMI(身体质量指数)超过35 kg/㎡的患者,仅凭个人努力或GLP-1类药物干预,很难实现有效减重。美国肥胖代谢外科学会和国际肥胖代谢外科联盟最近发布的减重手术适应证指南指出,对于BMI(身体质量指数)超过35kg/㎡的患者,无论是否伴有代谢疾病,都建议首选减重手术。”
王存川
没有哪个胖子是健康的,长期肥胖会引发多种代谢性疾病。轻中度肥胖症可以到正规肥胖代谢外科通过系统的检查,如果适合使用药物治疗的,那么可以首选药物减肥,如果是重度肥胖患者,与药物相比,手术减重效果更显著、持久。
数据库的成功建设
是一个减重中心成熟的重要标志
一个完整的肥胖代谢外科数据库包括专业的链接医院检查检验的系统软件、手术录像库软件、合格的标本库等。大会现场来自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福建协和等医院的代表在大会上介绍了各自数据库的建设。
来自全国各地的减重外科专家也纷纷发表了各自的观点,比如目前数据库建设遇到最大问题就是经费,不是所有教授都会有足够的科研经费来购买数据库软件,更不是所有的医院都会支持数据库建设,因为数据库的背后还得有足够的人力去维护数据库,也有专家提出大部分医院重数量不注重随访,导致失访率高,数据库智能化程度不足导致要用大量的人力在维护数据库,针对这些问题,王存川教授做了非常有力度的回答:建立《中国肥胖代谢外科数据库》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这个数据库就是中国减重外科的词典,每个中心有自己独立的账号,已经建立了非常完善的数据库管理规范及保密制度,目前已有152家中心加入数据库联盟,并做了多中心的课题合作及产生高质量文章。关于随访的人力成本,也有国际报道统计,一般500个患者,就需要专职的个案管理师一名进行随访及管理,如果中心要做强做大,还是要想办法解决的。
本次大会成立了肥胖代谢外科综合管理专家工作组,由王存川教授担任组长,9名有经验并有热度的肥胖代谢外科医护人员选为副组长,及72名多学科医护人员组成,有专职个案管理师、专科护士、麻醉医生、内分泌科医生、营养师、骨关节治疗师等成员组成多学科团队,为患者健康乃至整个肥胖代谢外科保驾护航。
肥胖代谢疾病综合管理团队将科学指导肥胖患者,规范减重,防止并发症发生,引导大家科学防治肥胖,并通过国家标准化代谢疾病管理中心(MMC)长期跟踪随访患者,增加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周晓杏 陈铨 陈笑梅
减肥不能一蹴而就 自律才能重拾健康
常言道“三月四月不减肥,五月六月徒伤悲”。特别是疫情期间,很多人长时间宅家,缺少运动、吃得多、作息不规律等,大人孩子都不知不觉胖了一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3005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3.7%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最近体重增加了,其中体重增加的女性为74.2%,略高于男性(73.0%)。减肥自然成了许多人在这个春天的新目标。
运动减肥、节食减肥、针灸减肥、药物减肥、手术减肥……如今减肥的手段五花八门,哪种减肥方法效果最好呢?哪些人才算是肥胖呢?近日,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超重与肥胖减重联合门诊负责人、减重手术专家孟凡强博士。
超重“警戒线”:BMI24~27.5或女性腰围超过80cm
肥胖主要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两种。孟凡强告诉记者,单纯性肥胖不是什么病因引起的,就是吃多了,即摄入热量超过释放热量,余下很多热卡,这些热卡变成脂肪存积在体内变胖。继发性肥胖就是能够找到病因的,比如水钠潴留引起的组织水肿,体重异常增加;或皮质醇升高引起的机体脂肪沉积。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算是肥胖?孟凡强解释说,体重指数BMI>24为异常,BMI>27.5以上就是肥胖。肥胖分为三度:BMI27.5~30是一度肥胖,BMI30~35是二度肥胖,BMI>35是三度肥胖。这个指标适合亚裔人口的肥胖标准,此外,还有WHO(国际卫生组织)发布的国际肥胖指标,国际标准要比亚裔指标值稍大一些。“因为欧美人群整体上会比亚裔人口胖,欧美的肥胖数值要比咱们大2.5左右。”孟凡强说。
“有人说全身胖是种病,肚子胖真要命。腰围、腰臀比也是非常重要的健康指标,腰围能衡量一个人是不是腹型肥胖。”孟凡强说,标准的腰围指标值是男性不超过85cm,女性不超过80cm。如果男性超过85cm,就算不健康;超过90cm,就是腹型肥胖。孟凡强给出了一个“警戒线”标准:男性腰围超过85cm,女性腰围超过80cm,或体重指数BMI24~27.5,具备其中任一条件就要到医院看专业减重门诊。
肥胖本身受到多重因素影响。肥胖跟遗传基因有一定关系,但不是一对一的,父母胖孩子不一定胖。肥胖与生活方式影响也有一定关系,“像亚裔人一般不容易胖,但是我们的孩子到欧美国家时间待长了也容易胖,这就是受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孟凡强说,如果一家人父母孩子都胖,那孩子的肥胖可能跟遗传沾点关系,但主要还是生活方式的问题。
肥胖看似不是严重的病,但却是很多慢病的“根”
孟凡强说,肥胖看似不是严重的病,但好多病的“根”都在肥胖上,其实减肥也就是治病,只是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比如痛风病人会去看风湿科,有的脂肪肝、反流胃炎的病人会到消化科,有的人哮喘、打呼噜比较重会去看呼吸科或耳鼻喉科,他们都不会去看减重门诊,但实际上这些疾病可能是由肥胖引起的。目前已知的20多类肿瘤都与肥胖有关,体重超标的人得肿瘤几率比一般人高很多。
据记者了解,中日友好医院多学科联合减重联盟由内分泌科、普外科、营养科、康复医学科、呼吸科、消化科、中医科、心内科、肾内科、骨科、妇产科、心理科、麻醉科、护理等近20个专业、30多个大夫组成,根据每个病人的身体情况“因症施治”。作为这个联盟的召集人,孟凡强说:“一个病人身上可能带多种疾病,有些病不是我这个专业看的,需要另外一个专业医生来看时怎么办呢?此时就不需要病人自己再排队挂号,我会在诊断结果上盖个章,病人拿着这个盖章诊断找到推荐的医生获得加号,能及时获得医生的诊治。比如一个肥胖病人去看高血压,看高血压的同时,医生会推荐他去治疗肥胖,把肥胖问题解决了。当这个病人瘦下来之后,血压也会降下来,也就不需要再去看高血压了。” 这种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联合减重的模式,不仅在患者就医流程上简单了许多,效果也更好。
三餐不能断顿,每顿应减量,管住嘴躺着都能瘦
有人减肥靠“饿”,甚至晚餐都省了。那么,不吃晚餐能减肥吗?孟凡强说,不吃晚餐能减肥,但不科学、不持久,还会带来很多新问题。
“吃不胖,喝不胖,算计不到就发胖”。不吃晚餐减肥的前提是早饭、午饭吃得不多,中间没有加餐,因为热卡是造成肥胖的直接原因。人体一天需要的热量是有限的,虽然你没有吃晚饭,但当天摄入的总热卡如果很多,也是不行的。
正确的减肥餐吃法是“三餐不能断顿,但每顿应该减热卡总量”。“我们要均衡营养,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这些营养元素都要摄入,但是总量上要控制。”孟凡强打比方说,一盒饭端上来你不能全吃,只需要吃其中的一半饭、一半菜。每顿保持固定饭量,一个月后可以看看自己体重减下来多少斤。一个月减掉3~5斤体重比较合适,如果减掉的比这少,看不出来效果容易没信心坚持下去,减多了又容易反弹。有些人为了控制体重,吃白水煮菜,孟凡强说,这种方法尽管可以控制体重,但不建议。因为有些油脂性食物对身体是有益的,长期不吃也不行。
孟凡强提醒,肥胖的人不适合喝含糖饮料,果汁、牛奶、豆浆都要适量,这些饮品会不知不觉把热卡带进体内,最好喝白开水或矿泉水。他说,“多喝水不增加热卡,还有助于把身体内代谢的废物排出去。”
孟凡强强调,不论你吃啥,只要把食物的热卡“卡”住了,不但胖不了,而且还会减重,如果同时能适当迈开腿,体重还会往下降。“如果管住嘴的话,躺着都能瘦,相反,即使剧烈运动了,管不住嘴依旧还会胖,因为在剧烈运动后,会消耗大量能量ATP,使得机体处于低血糖状态,产生强烈的摄食愿望,假如运动后再吃顿火锅,就等于白运动了。” 孟凡强说。
跟朋友聚餐或过节时是否可以偶尔多吃点儿?孟凡强认为,偶尔还是可以的,但一个月不要超过4次。他说,这顿吃多了,以后稍微控制点量就可以了。从整月、整年来看,摄入的少,消耗的多,人的体重就会下降,而长期坚持下去,人就会慢慢瘦下来。如果做不到“管住嘴,迈开腿”,最后就只能靠减重代谢手术来治疗肥胖了。
孟凡强特别强调,体重管理是一辈子的事情,不要想一蹴而就。胖不是一天胖上来的,瘦也不要想一天就瘦下来。正确的“减肥渠道”是通过生活方式来干预,养成健康自律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长久坚持下去,不仅可获得漂亮的体形,也会拥有健康的体质。(记者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