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岁儿童肥胖怎么办(10岁儿童太胖,如何健康减肥?)
孩子太胖怎么办?怎样减肥有效又健康?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显示:我国6至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达到19%,6岁以下的儿童达到10%。很多医院的营养科儿童患者也是越来越多,孩子的肥胖问题已经成为很多家庭的困扰。
我们可以用下列公式对比孩子的体重:(体重按千克计)
6 个月以内:标准体重=出生体重+月龄×0.6;
7~23个月:标准体重=出生体重+月龄×0.5;
2~16岁:标准体重=年龄×2+8。
孩子的体重如果超过标准体重的20%,就是轻度肥胖,达到50%就是重度肥胖了。
肥胖对孩子有哪些危害?肥胖的危害在成人孩子那里都一样,“胖嘟嘟”不只是代表可爱,也意味着孩子要面临很多身心健康问题。
一是慢性病低龄化。肥胖不只让孩子出现睡眠打鼾、呼吸急促、容易疲倦、发育迟缓等问题,严重的还会出现高血压、早期动脉粥样硬化、II型糖尿病等成人常见的慢性病。
二是肥胖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创伤。太胖的孩子更容易被同学嘲笑、欺负,从而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所以,肥胖儿童更容易自卑、焦虑、抑郁。
单纯性肥胖儿童,大多是因为养育方式出现了问题,只要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超重孩子也能轻松减肥。
- 首先,孩子减重,从家长开始。
一是修正饮食习惯。
孩子的饮食是家长决定的,一个到处是零食的家庭,喜欢做高热量食品的家长,是孩子减肥路上的最大阻力。
所以,在让孩子减肥前,家长要先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养育方式,修正自己的,以及家庭的饮食习惯。
二是牢记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比减肥更重要。
家长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能以发泄攻击的方式去沟通减肥的问题,不要总是说孩子“太胖、没人喜欢”之类的话。我们不经意的话语,很可能像一根刺一样扎伤孩子,他表面看起来满不在乎,其实不过是一种自我保护。
三是学会正确鼓励、激励孩子。
不能泛泛夸奖,而是要肯定他的努力和品质。比如,孩子坚持做了200个跳绳,要夸奖孩子的坚持,当孩子抵挡了饮料的诱惑,要夸奖孩子的坚定,当孩子的优秀品质被看到,被肯定,减肥的动力也会更大。
还可以挖掘孩子内心的美好向往,比如喜欢什么人,将来想做什么事,把减肥这件事和这些美好的东西联系在一起,以此激励孩子。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动画人物,家长要适时引导,通过偶像的精神、形象、气质坚定孩子减肥的决心。
- 其次、吃好、玩好、睡好,培养孩子健康的生活习惯
一是吃好
说到减肥,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节食。但孩子正处于成长期,为了保证骨髓发育、大脑发育的需要,要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
所以,肥胖儿童不但不能吃少,还要吃好。方法就是要遵循高营养、低热量的原则,调整饮食结构。
一要做到食物的多样性,肉、蛋、奶、海鲜、蔬菜、水果等一样都不能少,保证蛋白质和钙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充足。
二要减少高糖、高盐、高脂肪食物的摄入,改变烹饪方式,油炸变为蒸煮。讲究荤素搭配、粗粮细粮搭配。
三要用科学的方法减少饭量。比如饭前先喝汤,减少主食,增加蔬菜的份量,或者从减少零食开始,将小食品换成蔬菜水果,全麦面包、低脂低盐的饼干等。小孩子自制力差,家长要慢慢引导。
二是玩好
大人在陪伴孩子玩时,要以能增加运动量的项目为主,比如踢球、跳绳、游泳、去户外爬山等。多做户外运动,不但能增加热量消耗,阳光还能促进钙质的吸收。
为避免身体受到损伤,这里要特别提醒家长两点:
1.体重严重超标的孩子,不能一上来就做剧烈运动,可以选择游泳或者跳跃少的运动,对关节冲击较小。
2.做任何运动前都要做好热身,运动时要做到适度、适量。
三是睡好
一要睡足。长期睡眠不足,会造成与食欲有关的生长激素分泌紊乱,容易引起孩子,尤其是年幼的孩子肥胖。
二要睡早。最新的研究发现,如果孩子睡得晚(晚上9点以后入睡),哪怕睡得足够久,也会增加肥胖的风险。
所以,睡饱、睡早是孩子减肥的必要条件。
减肥不但是孩子的事,更是大人的事,及早动手、共同努力、多管齐下,孩子旺盛的代谢能力,蓬勃的生命力,一定会让我们事半功倍。
儿童肥胖危机,家长如何应对?
友友们大家来啦!今天来和大家一起分享精彩话题
老规矩先点赞再看文!
01
02
我家孩子从小就胖,现在上小学了体重已经超标了。每天放学回家就喊饿,非要吃零食,不给吃就闹。我试过控制他的饮食,但爷爷奶奶总是偷偷给他买零食,说孩子长身体不能饿着。现在孩子越来越胖,体育课都跟不上,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03
04
我邻居家小孩,从小被爷爷奶奶宠着,天天吃零食喝饮料,现在才10岁体重就快100斤了。他爸妈工作忙,平时都是老人带,现在想管也管不住了。前几天体检发现血糖偏高,全家都慌了。
05
06
我家孩子从小就爱吃零食,我一开始觉得小孩子胖点可爱,结果现在体重超标了。医生说要控制饮食,我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现在每天严格控制零食,带他多运动,虽然孩子一开始不乐意,但为了健康必须坚持。
07
08
带孩子去体检,医生说超重了让控制饮食。回家后他爸立马买了炸鸡薯条说孩子爱吃,还说不吃这些孩子长不高。结果体检报告上写着脂肪肝前期,现在天天逼着孩子吃水煮菜,早干嘛去了
09
10
最有效的儿童肥胖应对方法,其实是不过度干预,想吃就适量吃一点,不想吃也可以不吃。想吃的时候,不在乎食物的种类,不在乎食物的热量。
11
12
我表姐家小孩才8岁,体重都快赶上我了,天天抱着手机打游戏,零食不离手。我表姐说管不住,一管就哭,爷爷奶奶还护着,说孩子胖点有福气。现在学校体检,医生都说要减肥了,不然以后容易得糖尿病,唉,愁死人了。
13
14
我家孩子从小就爱吃零食,尤其是薯片和可乐,怎么劝都不听。后来体重超标,去医院检查发现血糖偏高,医生说要严格控制饮食。我们全家开始一起运动,每天晚饭后散步半小时,周末还去爬山。现在孩子体重慢慢降下来了,身体也健康多了。家长真的要重视孩子的饮食和运动习惯,不能一味溺爱。
大家对这件事怎么看?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儿童青少年肥胖如何有效干预?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在世界范围内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2004年,全球学龄儿童超重和肥胖人数比例达到10%。根据欧美国家的统计,过去二三十年间,儿童超重肥胖率增长了2-3倍。肥胖儿童数量的增加已成为全球瞩目的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及肥胖率近年来有加速上升的趋势。7-18岁男女超重率分别从1991年的0.6%和0.9%增至2000年的11.7%和6.8%。2010年全国体质调研结果显示,7-22岁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8.1%、15.6%、18.6%、11.8%。
从地区来看,根据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结果,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最高的省份是山东,男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高达33.6%和23.0%;其次是沈阳、上海。调查发现,城市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呈现迅猛上升趋势,平均10个孩子里就有1-2人体重超标,超重和肥胖已经成为我国大城市学生面临的主要营养问题。
单纯性肥胖是指排除由其他原因如慢性病史、内分泌疾病、使用激素类药物等引起的肥胖。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单纯性肥胖会造成儿童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活动能力、社交能力下降等各种行为问题;肥胖是引起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高危因素之一,80%肥胖的儿童还将延续成人肥胖。
本课题选取北京市某区6所中小学2290名学生进行单纯性肥胖及相关危险因素(高血糖、高血脂、高胆固醇、高血压、脂肪肝、体成分等)研究,旨在为儿童期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和有力帮助。
超重肥胖对儿童健康有显著影响
依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 BMI超重、肥胖筛查分类标准”,北京市某区7-18岁男、女生超重率分别为17.3%和11.2%,肥胖率分别为15.2%和5.2%。男生肥胖发生率9-11岁较高,最高是10岁,为19.6%,超重学生比例最高年龄是12岁,为29.1%。女生肥胖发生率11-12岁较高,最高是12岁,为10.0%,女生超重率在12-13岁年龄组最高,最高是13岁,为14.5%。此次调查结果与国内有关研究指出10-15岁间肥胖发生率升高具有一致性。
(一)体重指数(BMI)均值比较。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是目前国际通用的判断超重肥胖的标准。本课题研究显示,海淀区样本学校7-18岁男、女生在体重指数BMI均值一项,肥胖组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 ,且男生大于女生。
(二)血脂谱水平比较。肥胖儿童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胆固醇等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儿童,特别是高甘油三酯一项,肥胖儿童组检出率(12.28%)是正常对照组(1.44%)的8.5倍,肥胖儿童组高血糖检出率(5.56%)是正常对照组(1.44%)的3.86倍。
(三)高血压比较。2290例研究对象中高血压总检出率为9.18%,其中,肥胖儿童组高血压检出率为21.49%,超重儿童组检出率为10.19%,总体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其中男生高血压检出率最高集中在15岁,达21.2%,女生最高在12岁,为10.6%。
(四)脂肪肝比较。肥胖儿童脂肪肝检出率(34.1%)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7.1%),检出率最高为12岁,检出最小年龄为7岁。肥胖儿童患脂肪肝的危险性是正常体重儿童的76.6倍。
(五)形态指标。肥胖儿童胸围、腰围、臀围、腰臀比、皮脂厚度显著高于正常体重儿童,体重指数与胸围、腰围、臀围、腰臀比呈显著正相关。
(六)体成分比较。肥胖对健康的危害不仅与脂肪含量有关,更与脂肪分布部位有关。研究显示,随着超重程度的增加,男女生基础代谢率、脂肪百分比、身体脂肪量也在不同程度增加,肥胖儿童体成分显著高于正常体重儿童。
(七)危险聚集性。肥胖儿童患脂肪肝、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低高密度脂蛋白、高转氨酶、高胰岛素的风险均高于正常体重儿童,且男生明显高于女生。
制订三级干预方案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决定个体未来健康的关键时期,许多成年期疾病都是儿童青少年时期隐患的暴露或疾病的延续。人的行为改变是一个复杂、渐进、连续的过程,从小改变儿童青少年不合理的生活、饮食习惯,建立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对成年期疾病的早期预防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组根据体检检测结果筛查超重肥胖儿童,在得到家长的知情同意后,确定干预对象,对其进行身体素质、行为、健康、运动评估,并制订三级干预方案。
(一)一级预防
干预对象:7-18岁单纯性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腰臀围正常的儿童青少年,特别针对7-9岁单纯性超重肥胖儿童。
主要措施:以健康教育为主,通过健康知识讲座、健康知识竞赛活动,定期或不定期指导超重肥胖儿童和家长进行合理膳食、养成良好运动习惯的教育。具体包括不暴饮暴食,不过食高热量高脂肪饮食;保证运动时间每周2-3次,每次40分钟;掌握科学的作息时间等。
此次调查显示,肥胖率最高的年龄区间为10-12岁,如果在此年龄段前加以预防,以“五多”培养儿童青少年的良好饮食、行为习惯,提高其健康素养,能够有效预防儿童肥胖。“五多”具体是指:
多动手:大量研究证实,肥胖儿童注意集中能力明显不足,其工作记忆负荷、手眼协调能力以及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与正常体重儿童相比都较弱。因此,可以通过各种手工活动锻炼儿童的协调性。手指末梢有丰富的神经纤维,手工活动可刺激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高,提高儿童的思维能力。
多动腿:培养儿童的各种运动兴趣,如冰雪运动、球类运动(羽毛球、网球、乒乓球、篮球、棒球等)、跆拳道、游泳、跑步等,女孩可以练体操、形体、舞蹈等。研究证明,运动可以刺激大脑额叶的运动中枢,产生多巴胺释放介质,既可以防身健体,又可以减肥增智,同时可以排除体内的毒素,有利于身心健康。
多动脑:大量研究证实,肥胖可能影响儿童的脑代谢过程,并对认知功能产生负面影响,适量运动对神经系统神经细胞的形态和功能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长期有氧运动使肥胖儿童脑血氧饱和度提高、血液循环改善,神经元的营养和氧供给充分,可提高儿童脑的反应能力。
多动心:7-9岁儿童记忆力最好,理解力较差,依存性强,辨别能力还未发育成熟。所以要加强心理辅导,让儿童远离垃圾食品、不健康的饮食行为习惯,积极培养儿童的健康素养,日积月累,记忆中的信息就会成为良好的习惯。
多动口:7-9岁儿童的模仿能力极强,同时也是语言中枢的开发阶段,让儿童多练“口才”,比如经常进行唱歌、演讲等,大声唱歌可以增加肺活量,有效控制儿童超重肥胖及高血压、高血脂的发生。
(二)二级干预
干预对象:7-16岁超重肥胖青少年,伴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腰臀围异常的儿童青少年。主要是10-12岁儿童青少年。
主要干预措施:以运动为主,制订个性化干预方案,包括膳食指导、健康教育、运动处方实施和行为矫正。
1. 有氧运动干预
儿童青少年肥胖主要归因是多食少动、缺少运动及不良的饮食习惯。2014年第六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针对22万余名9-22 岁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每天身体活动不足1小时的学生中,男生占73.3%,女生占79.1%,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男、女生身体活动不足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
主要内容:
(1)运动时间:保证超重肥胖儿童每天有氧运动锻炼1小时,根据情况制订个性化干预方案。
(2)运动强度:每次运动后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50%-70%,一般心率标准为170减去年龄,要求运动后儿童脉搏达到120-160次/分 。
(3)运动频率:每周2-3次。
(4)运动方式:根据不同程度的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采取不同的运动方式,主要是有氧运动,包括羽毛球、篮球、网球、足球、冰球、体操、跆拳道、扔沙包、游泳、跳绳、跑步、快走、排篮球等,让学生选择适合喜欢的运动方式。
(5)运动评估:一是每周锻炼次数在1-2次,每次锻炼时间60分钟以上,体育锻炼负荷的主观判断为“较大”,锻炼持续时间在12个月以上;二是锻炼次数每周2-3次,锻炼时间每次在45分钟以上,体育锻炼负荷的主观判断为“中等”,锻炼持续时间在6个月以上;三是锻炼次数每周3-5次,锻炼时间每次30分钟以上,体育锻炼负荷的主观判断为“中等”,持续锻炼时间在3个月以上。
2. 膳食营养干预
采用平衡低热能摄入方案。一是控制脂肪摄入。少食油炸、高酯、高胆固醇食物,每天脂肪摄入量控制在总量的20%-30%以内,包括主食的摄入量。二是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量。肥胖儿童多因水果蔬菜、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引起代谢异常,所以在干预过程中,在保持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把部分脂肪摄入量变成蔬菜水果,满足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需要。三是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增加粗粮,少喝含糖饮料,以凉白开代替饮料,预防高血压、高血脂的发生。四是控制进餐速度、培养正确的饮食行为习惯 。
(三)三级干预
干预对象:主要适用于7-18岁儿童青少年,严重超重肥胖,伴随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男性腰围大于85厘米、女性腰围大于80厘米的儿童。
主要干预措施:此期需要饮食、有氧运动、健康教育、心理综合干预模式,多举并重。
肥胖儿童由于体态臃肿、行动迟缓,往往性格孤僻、不爱交流,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对于这样的儿童青少年,一方面要由专业的心理教师和医务人员给予心理调试和疏导,另一方面要给予个性化指导,使孩子认识到通过锻炼可以改变体形、减少体重,给他们信心和鼓励。同时根据身心特点给予干预,增加运动量,由专门的体育教师负责并监督体育锻炼,每天一小时,或每周3次体育锻炼、每次60分钟,并严格控制高热量饮食,可与家长沟通取得支持配合。
建立家校合作干预共同体
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是涉及公共卫生、医学、体育、心理学、社会学的综合性问题,需要各学科及政府部门、学校、家庭、社区等的支持和配合,使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肥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通过三级干预,本课题组对216名7-16岁单纯性超重肥胖儿童进行每天一小时、为期2年的中等强度的运动干预,超重肥胖情况得到明显控制与改善。其中,29名超重、肥胖儿童恢复正常体重,41人由肥胖儿童转为超重,超重率下降了23.6个百分点,肥胖率下降了12.5个百分点。干预结果显示,长期中等强度体育锻炼可有效控制肥胖儿童体重。
在整个健康干预过程中,课题组为每个孩子记录了健康干预档案,进行连续、细致、全面观察,然后针对每个孩子观察的指标变化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
从儿童生长发育曲线看,12-13岁是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突增期,也是青春期,激素水平高,是肥胖的高发年龄段,此期应高度重视肥胖对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影响。对于生长发育中的肥胖儿童来讲,控制饮食不是主要手段,最好是尽早积极进行以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干预措施,进行健康管理,改变不良的饮食行为习惯。家庭和学校是儿童主要活动场所,他们对儿童健康相关知识、态度、信念、价值趋向及行为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参与调整饮食行为习惯,学校专设体育教师负责肥胖儿童的干预活动,找出适合每个孩子的运动项目,每周进行2-3次体育运动锻炼,校医监测各项指标,及时对营养摄入和体力活动给出建议,能够有效改善肥胖儿童的形态发育指标、生理和生化指标,对提高肥胖儿童减肥的积极性,培养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持久维持减肥效果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