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胃肠实热型肥胖症状(胃肠实热型肥胖怎么治疗)

中医减肥专家范琳燕 0
文章目录:

肥胖伴有口臭,分享一个方子,通腑泄浊清胃热

在门诊上,有一种类型的肥胖患者,食欲很旺盛,吃得很多,很容易就饿了,似乎永远没有“饱”的感觉,同时伴有比较明显的口干口臭症状。

这是胃肠实热型肥胖的典型症状。

这类肥胖者可以说是“吃”出来的胖,但又不完全是,因为她不是自己馋了想吃,而是胃火过旺,让他们一直有虚假的饥饿感,只能不停地吃。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肥胖者多痰湿之体,因为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损伤了脾胃,导致运化失常,那食物只能积滞于胃肠,郁而化热,形成胃热之证。

胃热上蒸,胃肠腑气不通,浊气不降,表现出来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口臭。其次还会有口渴咽干、头昏头沉、便秘、大便干结的症状。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方子:佩连麻黄汤

组方:佩兰、黄连、麻黄

佩兰气味芳香,具有芳香化湿、醒脾开胃的功效,能够化解体内的湿浊之气;

黄连苦寒,善于清泻胃火,直折胃腑之热,从根源上减轻胃热上蒸导致的口臭;

麻黄在这里并非主要用于发汗解表,而是借助其轻扬升散之性,协助其他药物通调气机,使体内郁滞之气得以畅通,腑气下行,有助于排出体内的浊物和热邪。

这样一来,湿浊排了,胃热轻了,就不会总是“假饿”,食欲克制住了,体重也会慢慢减轻,口臭的症状也将会改善。

当然,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具体的用药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加减,才能够保证更好的效果;

比如,对于伴有大便干结严重的患者,可加入大黄、芒硝等泻下通便之品;

若患者脾胃虚弱较为明显,可配伍白术、茯苓等健脾益气之药,防止药物苦寒太过损伤脾胃。

提醒:涉及用药需谨慎,方子仅作为分享,不清楚自身情况的,请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气虚、阳虚、痰湿、湿热型肥胖,4种胖人,有何症状?如何改善?

现代人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衍生出了很多富贵病。肥胖就属于其中一种,它是对体重过重或体形过于宽硕的人的俗称。

中医认为,胖人气虚,气虚的原因有四种:一是气虚,二是阳虚,三是痰湿,四是湿热。所以胖有时不仅仅是一个体型,更是一种疾病。


肥胖分为4种:

一、气虚型肥胖

是指由于元气不足引起的肥胖。气是人体最基本的物质,由肾中的精气、脾胃吸收运化水谷之气和肺吸入的清气共同结合而成。

表现为:胆子小,泛指身体虚弱、呼吸短促、四肢乏力、动则汗出、动力不足等。此类肥胖者舌体胖大、舌淡红、边有齿痕。最后,气虚型肥胖者一般都语声低微,容易疲惫。

改善方法:

1、气虚型肥胖主要是要培养正常饮食习惯,吃饭要定食定量、不吃零食,饭前不要吃高糖、高脂或高盐食物、饮料。

2、保持正常的作息,适当进行运动,可避免气虚病况加重。

3、饮食上可多吃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食物。如:小米、猪肚、胡萝卜和香菇等。

二、阳虚型肥胖

机体阳气虚衰,机能减退或衰弱,代谢活动减退而引起的肥胖为阳虚型肥胖。

表现为:怕冷,四肢凉,小便清长,夜尿多,小便多,脉沉无力,萎靡懒惰。此类型肥胖者的大便中一般夹杂有未消化食物,又叫完谷不化。

改善方法:

1、可吃乌鸡汤、牛骨髓汤、骨头汤,加生姜、肉桂、黄芪、红参、各适量配合熬汤喝。

2、注意防寒保暖配合治疗。

3、经常按摩后背的长强、命门和百会三个穴位,能使阳气生发。

三、痰湿型肥胖

痰湿型肥胖是人体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气血津液运化失调。

表现为:肿眼泡、眼睑经常浮肿、容易疲惫、额头爱出油、爱吃肉喝酒。痰湿型肥胖者往往胸闷、痰多。此类型肥胖者大都舌体胖大,舌苔白腻。他们的脂肪一般都堆积在了腹部,像"游泳圈"。

改善方法: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平时尽量不要吃油腻、味重、生冷的食物,戒烟酒。

2、平时可多吃点生姜、冬瓜、赤小豆、荷叶和山楂。这些食物有化湿、益肺、利尿的功效,利于体内痰液的化开,有助于气血通畅。

3、居住环境避免潮湿,注意保暖。适当参加体育锻炼,锻炼后出汗有助气血顺畅。

四、湿热型肥胖

湿热,在中医里是一种致病因素,湿热蕴结在体内,脏腑经络运行受阻,便会引起肥胖,这便是湿热型肥胖。

表现为:面部油腻,脾气暴躁,爱长痤疮、粉刺,湿热型肥胖者大都食欲旺盛,特别能吃。湿热型肥胖者一般舌质偏红,舌苔黄腻(颜色越重,表明体内湿热越严重)。大便通常是或许干燥过过于黏滞,小便短赤。不同于虚胖,这类型的胖子往往比较结实。

改善方法:

1、可以吃绿豆、冬瓜、苦瓜、莲子、薏米等食物来清热祛湿。辣椒、羊肉等要少吃。

2、忌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食,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

3、经常按摩手肘部的曲池穴也可以达到清热利湿的功效:用拇指或者是中指指端来按揉,每次1~3分钟,每日1~2次。

正常肥胖者: 从医学上讲,有些肥胖并不是一种病,而是营养过剩时能量以脂肪的形式贮存在皮下堆积而成。吃的多了,动的少了,自然就胖了。这类型的肥胖者气血平衡,精神抖擞,所以他们是健康的"胖子"。

但是肥胖仍就会带来很多健康问题。所以,"管住嘴,迈开腿",动起来吧!

来源:小喵不爱说

中医如何区别肥胖,你属于哪种肥胖?

当提到肥胖问题时,我们通常都会想到体重问题。但在中医的观点中,肥胖其实是身体内部失调的表现。

中医将肥胖问题分为四种类型:湿热型、痰湿型、气滞型和血瘀型。

湿热型肥胖者常常出现口渴、口干、食欲亢进、大便黏滞等湿热症状。痰湿型肥胖者则经常出现胸闷、气促、咳嗽、痰多等症状。气滞型肥胖者则经常出现胸闷、脘腹胀满、便秘等症状。血瘀型肥胖者则经常出现乳房胀痛、经期不调等症状。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医提供了一些治疗方剂,针对不同类型的肥胖,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

对于湿热型肥胖者,治疗方剂通常是清热利湿的中药,如茵陈蒿、石韦、黄芩等,可以通过利尿、消炎、降温等方式来排出湿热。

对于痰湿型肥胖者,治疗方剂通常是化痰祛湿的中药,如半夏、陈皮、茯苓等,可以通过疏通气道、化痰排湿等方式来缓解症状。

对于气滞型肥胖者,治疗方剂通常是疏肝理气的中药,如柴胡、香附、枳实等,可以通过疏通肝气、调节肠胃功能等方式来缓解胀满等症状。

对于血瘀型肥胖者,治疗方剂通常是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川芎、桃红、当归等,可以通过促进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等方式来缓解症状。

总的来说,中医治疗肥胖问题的方法是综合治疗,不仅需要药物治疗,还需要在饮食、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整。只有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调节身体内部的平衡,解决肥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