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肥胖血脂高怎么办(不胖的人血脂高)
为什么我不胖,血脂也高?
一个扎心的真相
不是只有胖子
才会得高血脂
的确,高脂血症不仅限于肥胖者,但肥胖依然是高危因素之一!只不过,导致高血脂的还有很多其他原因。
高脂血症意味着血液中的血脂成分,通常指的是坏的胆固醇(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
▲图源:厦一科普
尽管肥胖人群经常合并高脂血症,但体型正常或偏瘦的人群同样能合并高脂血症。
以下是几个主要原因:
1
遗传因素
有些人天生就携带着导致高血脂的基因,例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这会使胆固醇水平异常升高,与体重无关。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图源:腾讯医典)
2
饮食因素
长期食用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如快餐、汉堡和含糖饮料,会增加坏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从而导致血脂升高。
3
疾病因素
糖尿病会干扰脂肪代谢,导致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同时降低好胆固醇水平。此外,肝脏疾病也会影响正常的血脂代谢。
这些危险操作
都容易导致#血脂异常
▲图源:腾讯医典
4
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如类固醇和某些抗精神病药物,会增加胆固醇水平。避孕药和某些高血压药物也可能导致血脂升高。
高血脂不知道#怎么吃?
跟着这个食谱来!
▲图源:太帅图库
科普编辑: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冠心病中心主治医师 房子熙
专业指导: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冠心病中心副主任医师 张晗
吃得清淡也不胖,怎么血脂还高了?专家详解引起高血脂的5种原因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本文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寻求线下医师帮助。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吃得清淡也不胖,怎么血脂还高了?这是不少人检查身体时的困惑:明明自己不爱吃油腻,日常饮食也严格控制热量,体重保持正常,结果医生却说血脂偏高。这让人不禁疑惑,难道高血脂和吃油腻、高热量的食物无关吗?
更重要的是,这种“隐形”的健康问题会带来哪些风险?是否仅靠饮食清淡就能避免?这些问题的答案其实并不简单。高血脂的发病率正在逐年攀升,尤其是城市人群,许多人在毫无症状的情况下已经悄然进入了高血脂的范畴。这种“沉默的杀手”与心脑血管疾病息息相关。
长期得不到控制可能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严重后果。关键在于,吃得清淡并不等于就能避免高血脂,导致血脂升高的原因远不止饮食结构一个因素。
很多人以为自己“吃得健康”,却忽视了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最终为健康埋下隐患。引起高血脂的原因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两部分。内因包括遗传基因、代谢异常等不可控因素,而外因则更多和我们的生活方式有关。即使看似健康的生活习惯中,依然可能隐藏着问题。
具体来说,以下五大原因是血脂升高的常见罪魁祸首,即便你吃得很“清淡”,也难以完全规避。首先,遗传因素不容忽视。家族中有高血脂或心血管疾病病史的人,患高血脂的风险显著增加。
即使饮食清淡、体重正常。这类人群的肝脏往往会因为基因的影响而异常合成或代谢脂蛋白,导致血液中胆固醇或甘油三酯水平偏高。这种情况属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通常需要药物干预和长期监测。
其次,饮食清淡并不意味着脂肪摄入合理。许多人以为不吃肉、不吃油就“清淡”,却忽视了隐形脂肪的存在。比如奶茶、蛋糕等含糖量高的食品,其实也会导致血脂异常。过量摄入精制糖会刺激肝脏合成更多的甘油三酯,最终引起血脂升高。
此外,某些“低脂”食品往往添加了过多的糖分来改善口感,这种饮食误区往往让人放松警惕,结果适得其反。与此同时,缺乏运动也是血脂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即使饮食清淡,如果长期缺乏运动,脂肪的代谢效率会大大降低。运动不足会导致高密度脂蛋白(即“好胆固醇”)水平下降,低密度脂蛋白(即“坏胆固醇”)相对增加,血脂水平失衡。
此外,久坐的生活方式还会加重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加剧高血脂风险。压力和睡眠不足同样是潜在的危险因素。在现代社会,许多人长期处于高压状态,或因工作熬夜、睡眠时间不足,这些都会影响身体的激素分泌。压力过大会导致皮质醇水平升高,进而干扰脂肪的分解和代谢。
同时,睡眠不足会影响食欲调节激素的平衡,增加对高糖高脂食物的渴望,间接导致血脂升高。最后,年龄增长和性激素变化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特别是女性进入更年期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脂代谢能力减弱,血脂水平显著升高。男性在40岁以后,代谢率逐渐降低,加之生活习惯的改变,也容易出现高血脂。
这是许多人感到困惑的一个原因:年轻时没问题,为什么年纪大了反而“躲不过”?在了解高血脂的成因后,预防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单靠饮食清淡并不足够。科学合理的饮食搭配、适度运动、定期体检和其他健康生活方式的综合管理,才能有效预防血脂异常。
饮食上应避免盲目追求“无脂”或“素食”,而是注重均衡。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水果和蔬菜,这些食物可以帮助降低血液中的坏胆固醇。
此外,优质脂肪的摄入同样重要,比如深海鱼类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提高好胆固醇水平,对心血管健康有益。减少反式脂肪和饱和脂肪的摄入。
如油炸食品、加工肉类等,也是关键步骤。运动方面,无论是有氧运动还是力量训练,都能有效改善脂代谢。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如果时间有限,也可以尝试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这种方法对改善血脂水平同样有效。
对于压力和睡眠问题,则需要通过心理调整和健康的生活习惯来改善。学会释放压力,比如通过冥想、瑜伽或听音乐,让身体和大脑得到放松。
保证每晚7-8小时高质量睡眠,能够显著改善激素水平平衡,减少血脂异常的风险。如果已经确诊高血脂,在日常生活中则需要更加谨慎。
首先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遵循医嘱服用调脂药物,比如他汀类药物或贝特类药物。药物的作用是控制血脂水平,但并不能代替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饮食管理、运动习惯和情绪控制仍然是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饮食上需要尽量避免高糖、高脂、高盐的加工食品。
比如甜饮料、罐头食品等。可以多选择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鲑鱼、亚麻籽,以及含有植物固醇的食物,如坚果和豆类。
适量饮用绿茶也有助于降低坏胆固醇,同时控制体重和腰围是关键目标,因为腹型肥胖与血脂异常密切相关。此外,还需要定期监测血脂水平,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血脂检查,尤其是已经患病或有家族史的人群。通过数据的变化,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并根据医生建议做出调整。高血脂的防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我们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入手,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方式。
不要被“清淡饮食”等单一手段所迷惑,高血脂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需要对身体发出的信号有足够的警觉,并以科学的方法去应对,才能真正远离疾病的威胁。
当你再次端起餐盘,思考自己的饮食是否清淡时,不妨多问自己一句:这种生活方式真的健康吗?是否忽略了其他潜在的风险?健康从来不是单一的选择,而是每一个小习惯的叠加。希望每个人都能在忙碌的生活中,抽出一些时间关心自己的身体,因为健康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1.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2. 《家庭医学百科全书》,人民卫生出版社
3. 王陇德,《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健康管理》,科学出版社
为什么不胖血脂也会增高?
虽然体重和血脂水平之间通常存在一定关联,如肥胖常伴随高脂血症,但也并非完全一致,有些体重正常的人也有可能发生血脂异常。
健康术语
血 脂
血脂是血液中所含脂质的总称,主要由胆固醇、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和磷脂等组成。
脂质不溶于水,需要跟一些可溶性蛋白结合形成脂蛋白,才能在人体血液循环中运输和代谢。
按照脂蛋白的组成、密度、特性等不同,可将其分为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中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
我们平时化验的血脂指标主要有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
专家说
#导致血脂高的可能因素
遗传因素 遗传是影响血脂水平的重要因素。即使个体体重正常,但如果有家族高脂血症史,则有较高的高脂血症风险。一种与基因缺陷有关的遗传性疾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表现为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高于正常人群,与体重和饮食习惯无关。
饮食习惯 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会导致血脂升高;某些食物可能会影响人体内胆固醇合成或脂质代谢。
缺乏运动 运动有助于提高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控制血脂水平。久坐、少动会导致人体不能消耗摄入的热量,从而引起血脂升高和体脂超标。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与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有关的综合征,可能与遗传、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
激素水平 某些激素异常可能会导致血脂升高,即使体重正常。比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可能会导致血脂水平升高。
药物影响 一些药物可能会影响血脂水平,如某些避孕药和抗精神病药。
无论个体是否有体重问题,如果发现自己的血脂水平异常,建议咨询医生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医生可以帮助您确定具体原因,并提供适当的治疗方案,如调整饮食、增加运动、药物治疗等。
来源:人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