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指数表(肥胖指数如何计算)

中国临床营养网 0
文章目录:

超重9.6%,肥胖6.4%。对照数字,看你家孩子体重标准吗?

作者:卞月梅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三医院主管营养师/注册营养师,《中国临床营养网》签约作者)

审稿:尤祥妹(联勤保障部队第903(原117)医院营养科主任,《中国临床营养网》专家顾问)

小时候,父母总希望你白白胖胖的,后来,白是没有变得多白,胖倒是没让父母“失望”。《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显示,我国儿童超重率9.6%,肥胖率6.4%,而这个数字可能还在增长……

(图片来源:https://www.pexels.com)

你的每一斤肉都不冤!

儿童肥胖除了小部分由疾病继发导致外(如皮质醇增多症、脑垂体肿瘤等),绝大部分都是自己一口口吃进去的,有的孩子虽然吃的不多,但是吃的食物结构不合理也会导致肥胖。

食物的体积与能量并不成正比,比如,你吃了一小块蛋糕或者喝了一小罐饮料,可实际上它的能量比一大盆蔬菜的能量还高的多。

很多孩子爱吃零食、喝甜饮料、吃饭速度过快、喜欢重口味和高糖高脂食物、偏食、挑食、学习负担重或精神紧张引起运动减少或暴饮暴食、部分遗传和家庭聚集性因素等等,导致许多儿童容易营养过剩,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小胖墩儿。所以,你喝的不是“凉水”,很有可能是能量炸弹。

还有些孩子采用过度节食或者其他不健康的方式减肥,不仅影响自己的生长发育,而且短期容易反弹,导致内脏脂肪堆积过多,最终越减越胖。

儿童肥胖,有啥危害?

肥胖不仅影响你的外表,更影响你的“内在”,你可能会横向发展(变圆变宽)但却不纵向发展(长高),骨龄提前、运动后气喘吁吁、容易劳累、自卑焦虑,女孩容易月经初潮提前或发育提早,男孩容易出现成年后性功能减退等。

另外,儿童期肥胖容易增加成年后发生脂肪肝、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风险,有些严重肥胖的孩子还会出现脖子和腋下变黑(黑棘皮病)。

总之,长期肥胖会对孩子的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骨骼系统和心理智力等全方面展开暴击。

(图片来源:https://www.pexels.com)

如何判断肥胖?

我国肥胖儿童的筛查可参考“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分类标准”(WGOC-BMI标准),同时结合腰围界值点,通过确定超重/肥胖及肥胖类型、体脂率来判断肥胖的程度。

表1 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BMI超重/肥胖筛查标准和区分中心型/外周型肥胖界点值

表2 不同性别—年龄组体脂率判定肥胖标准

怎么减肥?

首先,儿童和成年人不同,儿童由于自身生长发育的需求不能盲目节食或者短期快速减重,应调整适合自身的饮食结构和生活行为方式,包括以下几方面:

1.饮食是基础

(1)均衡饮食是前提,不能为了减肥而盲目节食。市场上的苹果减肥法、果汁减肥法等变相减肥方法不适合儿童,应以调整膳食结构为前提,饮食种类多样化,以满足机体营养需要,不建议药物减肥或短期快速减肥。

一般来说,对于轻度肥胖者,可按每个月稳定减肥0.5-1kg,每日负能125-250kcal的标准来确定一日三餐的能量;对于中度以上的肥胖者可适当增加负能(每日负能550-1100kcal),且负能的能量尽量通过运动消耗为主,不要过分节食,每日膳食能量不可低于1000kcal。

(2)饮食多选择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低热量但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多选择低GI饱腹感强体积大的食物,如杂粮豆类、豆制品(如豆无糖浆、豆腐等)、猪牛羊精瘦肉、鱼虾、去皮禽肉、各种蔬菜、低糖分水果等,主食可选择杂粮饭、杂粮面包、薯类。

(图片来源:昵图网)

(3)饭前喝一些清爽的汤类,减慢就餐速度,不可狼吞虎咽;烹调时宜少油烹调,不宜加过多佐料,不宜重口味,避免额外摄入不少能量。

(4)尽量使用分隔的儿童餐盘,一般建议1/4的主食,1/4的肉类,1/2的蔬菜。

(5)合理选择零食,不宜进食果脯蜜饯、甜饮料、糕点及各类高盐、高糖、高脂的快餐,零食多选择奶类、低糖分的水果、少量坚果等。多喝水,推荐6-10岁儿童每天800-1000ml,11-17岁儿童每天1100-1400ml;天气炎热或运动时出汗较多,应增加饮水量。

(6)合理分配三餐,三餐能量分配以30%、40%、30%为宜。早餐要吃,而且要吃好;中餐要吃饱,但饭后不要立马睡觉或者久坐;晚餐要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但瘦肉、蔬菜类要充足。烹调尽量选择蒸煮炖汆等,不宜煎炸类。

(7)父母做好榜样。儿童肥胖往往有一定的家庭因素,家长应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减少肥胖的家族聚集性。

(图片来源:https://www.pexels.com)

2. 运动是辅助

多做有氧运动,但不适宜做剧烈运动,常见的运动类型包括骑车、跑步、游泳、爬楼梯、跳绳等。每天至少30min,每周至少运动5天,运动量以自身体力为主,循序渐进增加,目标量设定太高容易运动失败,且容易增大食欲,反而适得其反。

3. 预防是关键

孕妈妈妊娠期就要开始重视,合理控制体重增长,避免摄入过多高糖高脂食物,切忌盲目进补;

6个月内以内的婴幼儿应坚持母乳喂养,添加辅食应循序渐进,不可过度喂养;

学龄前期要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不接触零食、甜饮料等,多参加户外运动;

学龄期的儿童应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掌握正确的营养搭配技巧。

有心理问题的患儿要进行心理疏导,家长要多鼓励,多陪伴。

减肥特别困难的大龄患儿可以借助专业营养师进行短期的代餐减肥,并阶段性进行营养状况评估。

对于个别BMI>32.5kg/m2且伴有严重代谢相关疾病或BMI>37.5 kg/m2且对日常生活学习造成很大影响的肥胖患儿在严格适应症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手术治疗,但维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长期体重管理的基础。

一日食谱举例(1300kcal)

早餐:菜包(面粉50g,青菜30g),水煮蛋(鸡蛋50g),豆浆100ml,大杏仁(杏仁10g)

加餐:苹果150g

午餐:二米饭(大米50g,小米20g),盐水虾(虾仁40g),蒜苗鸡胸肉(蒜苗50g,鸡胸肉25g)

加餐:纯牛奶200ml

晚餐:肉包(面粉50g,瘦肉25g),芹菜豆干(芹菜80g,豆干15g),西红柿紫菜汤(西红柿90g,紫菜3g)

参考文献:

[1]胡雯.医疗膳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2]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3]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中国儿童青少年肥胖外科治疗指南(2019版)[J].中华肥胖与代谢电子杂志,2019,5(1):3-9.

《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

2021.4.8

肥胖竟也分等级?按照国际的标准,希望你不是最严重的等级

无论什么年龄段,在大家看来肥胖都不是一件好事,不仅影响人的外貌,还容易带来众多的危害,延伸出很多潜在问题。

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报告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存在40%左右的成年人超重,中小学的肥胖率也能够达到10%左右。还有研究表明:如果小时候就被人们叫成小胖墩,那么长大后也很难瘦下去。

从今年高考考生结束之后,还出现了“报复性肥胖”,原因却是学生在考试前长期处于精神紧绷的状态,而过了这个阶段后,心理压力释放后,每日大吃大喝,如此暴饮暴食造成的肥胖。

并且,和大家想象中不一样的是,肥胖也分等级,那么它是如何划分的呢?

主要看的是BMI(身体质量指数),也被称体质指数,用于国际上衡量一个人胖瘦程度和身体健康的标准,应用到的计算方式为BMI等于体重千克数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由于种族不一样,欧洲人的BMI正常值是20~25,中国人为18~24。

肥胖等级也存在些许的差别,国际标准:BMI在30~35之间是轻度肥胖;35~40是中度肥胖;40以上是重度肥胖。

中国标准:BMI大于24为超重;BMI大于28为肥胖。

大家可以具体看下自己在哪个等级,希望你不是最后一档,面对肥胖的危险一定要重视起来。

肥胖会带来什么?细看肥胖的罪过。

威胁心血管健康:爱美之心人人有之,正所谓经常说的一句话:“一白遮百丑,一胖毁所有。”摧毁的不仅是一个人的外貌,还有全身的健康。脂肪总存在于人们看不到的地方,比如腹部内脏、血管、脏器内。

刚开始身体还能够承受,可久而久之,脂肪都把血管堵住了,那么最危害的便是机体整个心血管系统。因肥胖带来的脑卒中、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硬化、高血脂比比皆是。

增加四高:之前人们听说的都是三高,现在渐渐出现了四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血症,这些慢性病都是以肥胖为主要根源,导致机体代谢紊乱、产生脂肪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血压水平升高,进而发展为疾病。

影响睡眠: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睡眠质量,睡眠是机体健康的标准,只有满足机体需求,才能正常运作,而肥胖的人当脂肪大量堆积在咽喉部,还会导致呼吸暂停,增加打呼噜、口干口苦、精神差的不良反应。

这份身体指数对照表,太全了!血压、心率、C反应蛋白…

一个人是否健康,能活多久?靠的不是民间传闻的“生命线长短”,也不是江湖术士的掐指一算,而应该是科学研究得出的健康指标!

了解一些最基本的指标,有助于我们掌握自身健康状况、及时发现身体“报警”,对有些人而言,还能更好的帮助控制病情发展。

赶紧看看这6大指标,你达标了没?

1、血压——高血压和低血压

正常的血压是血液循环流动的前提,也是保证身体机能正常的基础。而血压过低、过高、脉压差大,都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理想值: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

正常值:收缩压120-139mmHg,舒张压80-89mmHg

高血压:收缩压≥140,舒张压≥90

低血压:收缩压<90mmHg和(或)舒张压<60mmHg

正常情况下,脉压差应该在30~40mmHg左右。如果数值超过60mmHg,则称为脉压差增大,动脉硬化的风险较高。

提示:测量血压的最佳时间为早晨起床后1小时之内排尿后,早餐前;或者晚上睡前测量。若在其他时间测量,一定要保证身体和心情处于稳定状态。

建议每天都在同一时间段内进行测量,并及时记录

2、血糖——糖尿病

临床上将血糖检测值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而不同人群在不同时间、状态下,血糖的参考值也有差异。

正常情况下:空腹静脉血糖为3.9-6.1mmol/L,餐后1小时<11.1mmol/L,餐后2小时≤7.8mmol/L

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为6.1-6.9mmol/L,餐后2小时为7.8-11mmol/L

糖尿病前期,是介于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间的一种状态,是逆转糖尿病的“黄金时期”

有糖尿病:空腹血糖>7mmol/L,餐后血糖 >11mmol/L

孕妇在空腹时血糖>5.1mmol/L,就可以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

3、血脂——高血脂

血脂与动脉硬化的形成有关,还是反映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重要因素。而判断血脂是否正常,与以下要素有关:

①总胆固醇

血液中所有胆固醇的总和,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数低较好。

正常水平<5.2mmol/L,若在5.2~6.2mmol/L之间,属于边缘升高,若>6.2mmol/L,就是高胆固醇血症。

②甘油三酯

即存在于血液中的脂肪,它会帮助体积大的胆固醇进入血管间隙,加快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低较好

一般而言,18岁以下人群,参考值是0.36-1.69mmol/L;18岁以上人群,参考值是<1.7mmol/L,若≥1.7mmol/L,则是高甘油三酯血症。

③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又称“坏胆固醇”,是动脉硬化的元凶,堆积过多,会粘附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块,堵塞血管,诱发心血管事件。指数低好

正常值是<3.12mmol/L,理想值是<2.6mmol/L

提示:对于高血压人群,参考值<2.6mmol/L心血管疾病人群,参考值<1.8mmol/L

④高密度脂蛋白

又称“好胆固醇”,能将血管壁的胆固醇转运至肝脏进行分解,减少胆固醇的沉积指数高较好

正常值是>1.04mmol/L

⑤同型半胱氨酸

是人体必需氨基酸,蛋氨酸的产物,是心血管问题的独立危险分子,还与中风、老年痴呆、抑郁症等50多种疾病相关水平越低,对健康越好。

理想状态下,血液中的平均含量约10μmol/L左右,正常不超过15个单位,最佳不超过6个单位

4、C反应蛋白——炎症水平

血液检查中的超敏感C反应蛋白(h-CRP),是反应身体炎症水平的指标,也是心血管事件强有力的预测因子之一。

C反应蛋白升高,预示着炎症增多,容易增加内膜损伤,增加凝血,形成血栓就易发生心肌梗死

正常情况下,超敏感C反应蛋白在0-3毫克/升范围内。一旦高于3,且排除了其他细菌或病毒感染,就表明体内可能存在慢性无菌炎症、血管内皮正在受损、慢性疾病正在发生。

除了C反应蛋白能反应炎症水平,非优势手的握力测试也能辅助预测身体是否遭受无菌性炎症的威胁。

5、体重指数——肥胖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而超重和肥胖影响的不仅是外观,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三高等疾病的发生率!

过胖不好,过瘦同样有危害——对青少年儿童而言,会影响生长发育;对女性,可引起月经紊乱甚至闭经;对老人,可引发骨质疏松,增加慢性肺病风险……

BMI=体重(千克)/身高的平方(米)

体重偏轻:BMI<18.4;

正常范围:BMI=18.5~24.9;

超重范围:BMI=25~29.9;

肥胖:BMI>30

老年人微胖更长寿

调查发现,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以让体重保持在适度超重范围(即BMI介于25~29.9之间)。

对于老年人而言,适当超重,意味着营养状态相对更好,这样不仅能减少急性感染的发生,还能增加手术预后效果

小贴士

除了体重指数,我们还可通过腰围、颈围自测“隐性肥胖”,帮助判断脂肪肝风险。

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为腰围超标。

男性颈围≥38厘米,女性颈围≥35厘米为超标。


6、心率——心脏疾病与寿命

心脏的跳动有收缩期和舒张期,以保证足够的血液供应全身。心跳过快,易发高血压,寿命相对较短心跳过慢,有引起心脏停搏的危险

人体的正常静息心率60-100次/分钟,而静息心率在60-70次/分钟的人,生存率更高

若静息心率<60次/分钟,则为心动过缓,老年人出现50次/分钟也正常;若>100次/分钟,则为心动过速

另外,有心绞痛、心衰人群,静息心率的推荐范围为50-70次/分钟高血压患者的静息心率则应<80次/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