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科学肥胖(认识肥胖科学减肥)

人民网 0
文章目录:

超过这个数才算是肥胖 科学减重应该这样做

如今,肥胖已经成为了一个高流量词汇。同事聚会聊天,无论胖瘦,控制体重都是永恒的话题;搜索减肥,网络上提供各种各样的方法可达数百种;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减肥之路。但是,你是真的胖吗?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减肥这件事。

肥胖有哪些原因?为什么需要减肥?

肥胖的主要原因是摄入的热量大于了消耗的热量。摄入的热量太多,简单来说就是吃得太多了,实际所摄取的热量需要远远大于了机体正常所需,于是就变成“多出来”的体重储存下来。另外,由于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现代职业和家务劳动量减轻,人类的活动量越来越少,消耗的少了,由此“省”下的能量也变成了“多出来”的体重。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比如遗传因素,身体成分,情绪性格,环境温度等都对机体的基础代谢有所影响,从而对体重产生影响。

减肥,用医学的说法是肥胖的营养治疗。而什么是肥胖呢?书本上的定义是,体内的脂肪堆积过多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是一种多因素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简单来说就是体重过重,体脂过多。调查发现,肥胖和死亡率会有着明显的关系,当同样身高下,人们的体重越重,死亡率就会越高,肥胖导致死亡率增加的原因就是肥胖会增加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的发病的危险性。所以,把体重控制在一个理想的范围,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基本要素。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肥胖?

在临床上使用BMI指数来判断肥胖,BMI指数的计算方法是:BMI=体重(kg)÷身高2(m2),比如小明身高1.6m,体重52kg,那么小明的BMI就是52÷1.6÷1.6≈20.3kg/㎡。那么,小明的BMI是20.3,他胖吗?在中国,对于肥胖的分级如下:

由表格可见,小明属于“不胖”的范畴。

减肥的方法有哪些?什么情况需要到医院进行医学减重?

减肥的方法是因BMI而异的,当BMI(kg/㎡)在24-28之间,或者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可以通过一些基础治疗方法来减重,具体包括饮食、运动、心理治疗、行为干预和健康教育五个方面。而当BMI(kg/㎡)在28-35之间时,基础治疗无效,则需要前往医院的相关科室,完善相关检查后根据个体情况采用药物治疗,当BMI(kg/㎡)≥35,并存在危险因素时,更可以进一步采用手术的方式治疗肥胖。

BMI正常代表不需要减肥吗?

其实也未然。我们还需要测量一些会影响身体健康的危险因素,当然这需要前往医院或者医疗机构做一个全面健康体检。常见的包括腰围,身体成分分析,空腹血糖,血脂,血压,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指标,然后会询问家里人的患病情况,有无遗传病以及自己平时的饮食,运动习惯,从而综合评估关于肥胖以及会不会得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的风险。然后还要看看自己的意愿,对自己身体的要求,从而得出一个个体方案。

如何科学减重?

如果没达到前往医院减肥的标准,但还是觉得自己胖,应该怎么科学地控制自己的体重?

首先,先评估一下自己的生活习惯,规律的生活才能保证规律的进餐,规律的进餐才能保证一个健康的饮食习惯。改掉自己随心所欲进食的习惯,在每天固定时间进食,从而再固定地减少进食量。然后,养成一个定期体检的习惯,每年定期对身体做一个健康评估,看自己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减重计划。最后,加强锻炼配合科学的饮食计划,可以有效减重。

在完全不控制饮食的情况下,想要达到真正“减重”,还是需要很大运动量的。距相关研究提示,想达到减重,需要每天运动消耗500kcal(女性)或者700kcal(男性),3个月左右才可以减重5%-7%。可以理解为,在跑步机上以10km/h(6mph)的速度跑1小时,对于体重50kg的人可以消耗500kcal,对于体重70kg的人可以消耗700kcal。另外,运动不仅可以减肥(减低体重),而且减少了减肥过程中肌肉的流失,可以让身体成分更健康。

如果不爱运动,又想苗条,可以在保证不影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的前提下,短期内采取低能量平衡膳食或者轻断食模式。

在2017年中国的肥胖率已经高达12%,肥胖人口自然也是全世界首位,青少年肥胖问题也日益严峻,但是,由于不科学减重导致患上抑郁、厌食症的患者也比比皆是,希望借由此文,能让大家对自己的体重管理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2016

我们到底该如何科学减肥?国内首部肥胖多学科诊疗权威指南来支招

央视网消息:国家卫生健康委10月17日印发《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这是国内首部肥胖多学科诊疗的权威指南。目前,我国的肥胖症患病率如何,呈现出哪些特点?一起来关注。

指南指出,近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成年人的肥胖症患病率达16.4%。肥胖症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在6—17岁的青少年儿童中,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11.1%和7.9%。6岁以下儿童的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6.8%和3.6%。

我国人群肥胖症的流行病学特征呈现以下特点:男性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比例均高于女性;男性肥胖症患病率在35—39岁达到峰值,而女性则为70—74岁;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北方地区普遍高于南方地区;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女性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较高,男性则相反。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超重和肥胖症导致的死亡在全因死亡中占比由1990年的2.8%上升至2019年的7.2%。

如何减肥更科学 权威指南来支招

近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作为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肥胖症已成为我国第六大致死致残主要危险因素。我们到底该如何科学减肥?这部权威指南对规范我国肥胖症临床诊疗又有哪些作用呢?

《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明确了肥胖症的治疗原则,指出肥胖症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减少蓄积在体内过多的脂肪,降低肥胖症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而在减重过程中,需关注脱水、肌少症和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建议每3—6个月,对减重效果和代谢指标进行评估。对于大多数超重和轻度肥胖症患者,可设定为在3—6 个月之内,至少将体重降低5%—15%并维持;对于中、重度肥胖症患者,则可设定更高的减重目标。

肥胖症的病因复杂,因此,干预治疗手段多样,包括心理干预、运动干预、临床营养治疗、药物治疗等。《指南》指出,对于肥胖症的诊断和治疗,应当积极倡导“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

来源: 央视网

别让肥胖成为“慢性毒药”!华西医生教你科学减肥

国家都开始管你胖不胖了!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强调,当前危害中国老百姓健康的首个主要危险因素和疾病,来自慢性的非传染性疾病,并介绍了“体重管理年”行动,呼吁全社会管好“腰围”、管理体重。3月12日,记者就来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体重管理这一热点问题对相关领域专家展开提问。

肥胖对身体有哪些潜在的危害?

“肥胖不仅影响我们的代谢系统,包括血脂、血糖、尿酸等等,很多人胖了以后还可能出现膝关节疼痛。肥胖甚至还与心梗、脑梗,认知的下降,以及食道癌有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教授李舍予告诉记者,特别是内脏脂肪的过度堆积,可能引起心梗脑梗。而且,内脏脂肪过多,可能引起反酸,长此以往,使得食道反复受到伤害,可能会诱发食道癌。另外,结直肠的肿瘤,可能与我们吃过多的红肉有关。除了卒中相关的痴呆之外,特别是中老年人,肥胖与认知功能的下降,也有相关性。

除此之外,女性群体中有一个病症叫张力性尿失禁。部分老年女性由于盆底肌肉较弱与肥胖造成的腹内压力大,可能会在咳嗽、打喷嚏、笑时漏尿,这对于部分农村老年人的心理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会影响他们整体的生活状态。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肥胖?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教授李舍予告诉记者:“传统的诊断标准是采用BMI指标来确定,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就可以得出一个数值。对于中国人来说,如果这个数值超过28,可以诊断为肥胖,如果在24——28之间,我们称之为超重,24以下就是正常。肥胖对于不同的人种和不同的地区会有一些差异,但是总体来说,脂肪不正常的过度堆积,才是我们肥胖最核心的一个概念。”

网红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好用吗?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教授李舍予介绍,确实是有用的,但是使用减肥药物之前一定要进行深思熟虑,因为在减去脂肪的同时,用药者也会失去肌肉。如果你的生活方式没有做一个真正实质性的调整,大多都会反弹,而且反而还损失了肌肉,最后的结果并不理想。

减重手术有哪些?什么样的患者需要做减重手术?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院感染管理部部长、胃肠外科教授陈亿介绍,减重手术有两种比较经典的术式,第一种就是叫袖状胃切除术,是把胃缩小一部分,来达到改善肥胖和代谢疾病。第二个是胃转流手术,针对一些糖尿病比较严重的患者可以用这种方式来进行手术,从而达到缓解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的一个方式。一般来说,中重度的肥胖患者才考虑减重手术,那么如果你的BMI大于32.5以上,同时有代谢综合征,是可以考虑减重手术的,如果你的BMI大于37.5的话,也是可以考虑积极手术的,因为通过手术,对这类似的人群它是有明显的获益的。

科学减重有哪些要点需要注意?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副教授马俊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首先管住甜食的摄入,既要控制“看得见”的甜,也要控制“看不见”的甜,比如米面。二要管住高能量摄入,避免过量摄入精细加工后的“血糖炸弹”。三是在烹饪过程中,避免重油重盐。四是加强锻炼,“管住嘴,迈开腿”,通过运动实现科学减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