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 门诊(肥胖门诊检查什么项目)
“国家喊咱减肥”,体重管理如何做?中医“肥胖门诊”来了不少年轻人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14日讯(记者王春岚 通讯员赵焓亦)“我今天为20多人做了穴位埋线减重治疗,忙得没工夫喝水。”3月13日晚7时,武汉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健康管理中心)医生郭广宇刚刚结束当天的工作。自从“国家喊咱减肥”以来,他所在的“肥胖门诊”来了不少年轻人。他们纷纷说“要响应国家号召”,用中医绿色疗法恢复正常体重。
市民接受中医适宜技术减重治疗。图由医院提供
郭广宇擅长使用中医适宜技术穴位埋线减重,每周日的专病门诊“肥胖门诊”一号难求,不少“老患者”干脆来到平时的治未病门诊接受减重治疗。“往年,春节后到夏季都是‘肥胖门诊’高峰期。自从今年3月9日国家号召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后,不少年轻人来到我们门诊咨询控制体重的方法。”郭广宇说。
今年23岁的姑娘小刘是郭广宇的“老患者”,已经接受治疗3个月。此前,由于长期熬夜,经常吃高油、高糖、高脂食物,身高不到1.6米的小刘体重超过100公斤,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严重超标,平时走路稍快就直喘气。她试过轻断食、代餐、运动等方式减重,均不理想,反而出现反酸、恶心、关节疼痛等不良反应。
郭广宇接诊后判断小刘属于肝胆湿热型重度肥胖,为她制定了系统化减重方案,使用化痰除湿、通腑泄热、补气健脾的中医汤药,结合耳穴压豆、刮痧、穴位埋线等中医适宜技术,为其调节食欲、促进新陈代谢。同时,开出日常健康膳食和运动清单,帮助她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目前,小刘体重减少20公斤,体脂率从32%降至28%,对持续治疗充满信心。
郭广宇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他接诊的患者主要是20岁至40岁的中青年人,其中八成以上是产后肥胖的妇女,饮食和作息不规律、暴饮暴食导致肥胖者,患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引起继发性肥胖者等三类人群。还有一些患者是学业紧张、处于生长发育期的超重高中生。郭广宇介绍,穴位埋线操作方便、安全、无毒副作用,一次埋线相当于长效针灸半个月,属于绿色疗法,很适合青少年以及生活节奏快的上班族。
“从中医角度来看,肥胖是身体内部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根据不同的肥胖证型,经过辨证施治,采用中医药手段结合合理膳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适当的运动等方式,可以达到标本兼治、健康减重的目的。”郭广宇提醒市民,减重是一个循序渐进、长久保持的过程,要保持信心,不要急于求成。
【编辑:符樱】
记者蹲点肥胖门诊:医生一半时间在给患者做心理辅导
日前,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喊话减肥”,表示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显示,至2018年,我国超重和肥胖症患病率已达50.7%,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70.5%。一时间,“国家喊你减肥”“国家不同意你胖”等相关话题冲上热搜第一。
记者了解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等多家医院都开设了体重管理相关门诊,有的门诊十分火爆,每天有30多人就诊。
然而13日上午9时,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门诊2层E区,距离肥胖与代谢综合征门诊开诊已过去了30分钟,门诊前候诊的患者却寥寥无几。记者现场观察到,今天这个特色门诊的预约名单上,仅仅列出了7-8名患者的名字。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冷清”景象呢?
从体重减重到心理“减负”,从数字焦虑到心灵自由
“压力大的时候,只有吃能让我放松。”28岁的互联网从业者小陈坦言,暴饮暴食成为她的情绪出口,但随之而来的体重问题,又让她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焦虑;“有位患者因不孕就诊,CT检查时因体型过大无法进入仪器,心理几近崩溃。”“团建聚餐就像上刑场,我永远在计算每道菜的热量”,25岁的金融从业者小薇因长期极端饮食产生社交恐惧......
“我的门诊号,只设置了15个。”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医师潘喆向记者透露,“因为肥胖的治疗不仅仅是开药那么简单,有一半的时间,我都需要耐心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每一位患者走进来,我都希望能给他们足够的关注和时间,细细聆听他们的困扰,为他们量身定制治疗方案。所以,看一位患者,我可能需要花上近30分钟。”这样的细致入微,让这个门诊虽“冷清”,却充满了温度。
“体重管理”成热词,肥胖门诊教你科学减重
“随着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持续攀升,已然成为较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潘喆表示。
那么如何减重?首先要判断一下自己是否存在超重、肥胖等问题。据了解,体重指数(BMI)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一个常用标准,其计算公式为体重(kg)除以身高的平方(m²),目前,我国建议采用24.0kg/m²≤BMI
赤脚站在身体成分分析仪上,握住机器的两侧把手,两分钟后就生成了一份体脂报告......医生会根据这份报告对患者进行后续治疗。
“减重的关键在于什么?核心在于控制饮食摄入并适当进行运动消耗,才是体重管理的底层逻辑。”专家建议,体重管理首先要科学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摄入,比如油炸食品、甜点、含糖饮料等,增加膳食纤维,多吃全谷物、蔬菜和水果,比如燕麦、红薯、绿叶蔬菜等,还要控制总热量,每日能量摄入量减少300到500大卡,但切记不要过度节食,确保营养均衡是关键。
合理运动也是减重的有效手段。每周至少拿出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减少久坐时间也是重要一环。市民每坐1小时,应站起来活动5到10分钟。健康生活方式也很重要,保证充足睡眠,每天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有助于调节食欲和代谢。
司美格鲁肽、减重手术......真的是减肥神器?
在减肥这条路上,究竟是靠毅力锻炼,还是借助医学手段?健康食谱、健身运动、药物干预、减重代谢手术......其中,“减重神药”司美格鲁肽和减重手术都热度不减。
“医生,我想让自己更瘦一点,你可以给我开司美格鲁肽吗?”一位年轻女性对医生说。然而,经过详细检查,医生排除了生理性肥胖,她的BMI指数属于轻微超重水平,血压、血糖、血脂、尿酸等指标均正常,并不符合使用减重药物的指征,于是,医生建议她调整饮食结构,加强锻炼。
“使用司美格鲁肽是有禁忌证的,有甲状腺髓样癌病史,有过胰腺炎发作以及慢性胰腺炎状态、有过抑郁症历史的,都不建议使用此药。”潘喆提醒,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随访,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评估用药,根据身体情况及时调整剂量或停用。
“减重手术确实可以达到减轻体重的效果。”潘喆向记者介绍,袖状胃手术是通过切除胃的大弯侧,使胃部容积锐减,从而减少进食量。另一种胃内水球减肥手术则主要是通过胃镜方式把水球放入到胃中,使人体产生饱足感,从而帮助控制食欲。
“但是减重手术并非适用于所有人,一般适用于BMI指数≥32.5的中重度肥胖患者,或BMI≥27.5合并糖尿病、中重度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的患者,且术后不可逆的器官改变,需要谨慎考量。”潘喆说。
(大众新闻记者 周欣怡)
受肥胖困扰?这家医院新开门诊,帮你科学减重→
天气渐暖,不少人的“减肥大业”又提上了日程。为帮助受肥胖困扰的患者科学减重、改善健康,上海市中医医院嘉定院区特别开设了减重多学科联合门诊。作为嘉定区首个减重多学科联合门诊,门诊采用中西医结合、多学科协作的模式,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减重方案。
“我从小就胖,之前做过切胃手术后瘦了,但是治标不治本,现在又复胖了。”市民侯先生长年为自身肥胖所困扰,听说上海市中医医院嘉定院区新开了减重多学科联合门诊后,立马挂号前来看诊。内分泌科主任陶枫为侯先生搭脉、询问其过往病史后,开具了腹部痞满的非药物疗法。
陶枫介绍,医院开设的减重多学科联合门诊与西医的多学科诊疗模式有所差异,主要结合了中医的治疗手段。肥胖病作为一种复杂的疾病,需要营养科、内分泌科、心理科、康复科以及其他辅助科室共同参与诊疗。院内的特色中药制剂、非药物疗法等,都在肥胖病的诊疗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针对肥胖患者伴腹型肥胖,腹部痞满中医治疗项目主要解决的是中焦经络阻滞的情况。”陶枫表示,“腹部痞满”治疗项目能够健脾祛湿、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包含滚针刺激、游走罐、都灸脾肾、穴位敷贴、离子导入等多种非药物诊疗手法和操作,其中使用到的健脾利湿合剂为院内制剂,主要成分有藿香、黄芩、白茯苓、炒车前子等,对于解决湿阻中焦颇有疗效。
除了外治,还有针对不同患者情况的个性化内服,让调理和减脂两不误。“我们充分考虑肥胖病患者生活中可能不便服药的情况,将主要剂型做成丸剂散剂茶饮,会比传统的汤药更方便,可以把中药与日常饮食结合起来,发挥药物减重的效果。”陶枫介绍,清疸散、和合茶、祛脂饮等中医医院特色中药制剂结合“药食同源”的理念,主要功效包括调节脾胃、抑制异常亢进的食欲、益气扶正改善精神等。
医生提醒,患者须经过医生诊疗,谨遵医嘱进行减重治疗,减重过程中需以医疗安全为前提,避免盲目使用非正规手段。
门诊地点:上海市中医医院嘉定院区门诊二楼B区9诊室
预约方式:可登录“上海市中医医院互联网医院”线上预约
通讯员:姜天悦
编辑:李蓝玉
喜欢就点个“赞”吧~↓↓↓↓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