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恶性肥胖(恶性脂肪肿瘤能治好么)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15岁少女突然发胖,体内竟藏20多厘米恶性肿瘤!腹胀腹痛千万不能大意

小萱(化名)今年15岁

因持续腹胀和腹痛到医院就诊

父母原本以为孩子只是胃肠不适

没想到小萱腹中

竟长了一个直径20多厘米的恶性肿瘤

经过检查,医生发现

引起小萱腹胀腹痛的原因并非肠胃问题

而是卵巢内长了一个巨大的肿瘤

且不止20公分、已经达到脐上

由于肿瘤不断生长

医生随即为小萱安排手术

术中的快速病理报告显示

小萱很可能患上是低度恶性卵巢肿瘤

医生在选择手术方案时陷入两难

最终经专家会诊并与患者家属沟通

医生决定采取保守手术方案

为小萱切除病变附件及部分其它组织

保留其基本生育功能

最终手术顺利完成

医生建议

近年来卵巢肿瘤患者有低龄化趋势,而卵巢早期发生病变时又不容易被觉察。因此,青春期女孩出现首次例假后可以每年做一次B超检查,特别是对一些有症状的,比如说月经不调或者出现腹痛、有相关妇科症状的青春期女性,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肥胖不仅关乎美丽,这些慢性疾病的发生都与肥胖密切相关!

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

这个健康日的设立旨在引起全球对肥胖问题的关注,并倡导预防和治疗肥胖的相关措施。

现代社会大家的减肥意识越来越高,但很多人控制体重还是为了能有一个美丽的体型,而没有意识到肥胖是一种病。

但肥胖确实是一种慢性代谢病,与高血压、糖尿病同属代谢综合征,需在医生监督下治疗,这个世界上不存在 “健康的胖子”。

而且肥胖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并可能带来较高的早期死亡风险。脂肪组织过多的质量效应或其直接的代谢效应,还与各种慢性病发生相关,包括糖尿病、脑卒中、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骨关节炎和胆石症等。肥胖甚至还与多种肿瘤的发生相关。

此外,肥胖可能给个体带来不良心理和社会后果。多项调查研究显示,有超过 200 种与肥胖相关的共存疾病,但即使小幅度减重也能改善这些共存疾病。

肥胖:与高血脂如影随形

高血脂指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等血脂指标超过正常值。肥胖者脂肪代谢特点为血浆游离脂肪酸升高,胆固醇、三酰甘油、总脂等指标普遍升高,脂肪代谢紊乱。肥胖人群中,血浆胆固醇水平在 5.2 毫摩尔 / 升以上者占 55.8%,60 岁后肥胖男性、50 岁后肥胖女性血浆胆固醇水平显著升高。

高血脂主要危害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的血液供应依赖冠状动脉,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管腔狭窄,会引起心脏缺血,导致冠心病;脂质异常还会造成脑血管硬化,易引发脑卒中。肥胖者的脂质异常可通过适当减肥治疗、饮食调整及降脂药物,将血脂降至正常水平。

肥胖:让心脏如此沉重


研究发现,肥胖者心绞痛和猝死发生率比正常体重者高 4 倍,体重超过标准体重 30% 者,10 年内发生冠心病的概率大增,说明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造成心脏损害。

肥胖者血液中脂肪过多,血液总量增加,心脏需增强收缩力,负荷过重时会导致心功能衰竭;另外,肥胖者常有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脂肪堆积,心肌可能代偿性肥厚,但肥厚心肌收缩能力下降,使心脏血液供应不足,进一步降低心脏功能。

肥胖还会并发其他疾病,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会进一步影响心脏,导致冠心病,增加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风险。一般来说,肥胖者体重降低 10%,患冠心病风险可减少 20%。

肥胖:诱发 2 型糖尿病的元凶之一


肥胖是 2 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患病风险与肥胖持续时间和程度有关,长期、持续肥胖者 2 型糖尿病发病率比正常体重者高数倍。

2 型糖尿病是慢性糖代谢异常疾病,长期高血糖有多种毒性作用,会侵蚀动脉血管组织细胞。从肥胖到 2 型糖尿病的进展一般为:肥胖→糖耐量减低→2 型糖尿病→难以控制的高血糖→糖尿病并发症。

肥胖:罹患癌症的高风险因素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专家指出,33% 的癌症发生在肥胖人群中,肥胖女性患恶性肿瘤风险高于肥胖男性。

肥胖诱发癌症是因体内脂肪过多导致激素水平升高,如脂肪细胞释放雌激素增加女性患乳腺癌风险,腹部脂肪细胞促使人体产生生长激素,这些是诱发多种癌症的关键因素。

更 “青睐” 肥胖者的肿瘤有食管癌、胰腺癌、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肾癌和乳腺癌等,小肠癌、胆囊癌等也与肥胖有一定关系。

儿童期肥胖也会为日后患癌埋下隐患,英国研究表明,儿童越胖,日后患胰腺癌、膀胱癌、呼吸道癌症和口腔癌等概率越高,所以应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

肥胖:让皮肤不再美丽


肥胖者皮肤易出现问题,如黑棘皮病,症状为身体某些部位皮肤色素过度沉着,变成黑色、棕色或褐色,伴有皮肤增厚,主要发生在颈部、腋下、腹股沟、肘关节及手背等褶皱处皮肤,与胰岛素抵抗及 2 型糖尿病有关,患黑棘皮病需检查血糖代谢是否异常。

此外,肥胖者更易发生皮肤感染,一是真菌感染(“长癣”),二是毛囊炎(长疖子)。因为肥胖者皮肤薄弱易擦伤,皮肤表浅静脉过度充盈,血液回流功能差,且全身免疫功能下降。长疖子还因为皮肤分泌油脂多,堵塞毛囊旁皮脂腺出口,使细菌在毛囊内繁殖,严重时可引起败血症。治疗皮肤感染除局部擦皮肤科外用药,要少吃油腻食物减少油脂分泌,注意皮肤卫生,减肥是根本解决办法。

肥胖:不孕不育的隐蔽因素


肥胖相关疾病发生与脂肪分布密切相关,腹部型肥胖(向心性肥胖)的女性生殖功能易受影响。据调查,BMI>25 的女性因不能排卵造成不育的概率比体重正常女性多 1 倍。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常见生殖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月经异常、不孕、高雄激素血症、卵巢多囊样表现等,常伴有肥胖、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等,是 2 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和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与正常体重患者相比,肥胖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多数代谢和生殖指标异常,减重(5% - 10%)可使血清睾酮浓度下降,恢复正常排卵周期,提高妊娠成功率。

男性生殖能力也受体重影响,肥胖会降低男性睾酮分泌,降低精子数量和质量,导致少精子症、精子活动力下降,影响生殖能力。丹麦研究显示,BMI>25 的男性精液浓度比正常体重男性低 22% ,弱精症发生率随 BMI 升高而升高,备孕男性需注重饮食均衡、适量运动以保持健康体重。

肥胖:与痛风相伴而行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代谢性疾病,嘌呤是人体核酸代谢产物和食物重要成分,其发病率随生活水平提高逐年升高,动物内脏、海产品及酵母等食物嘌呤或嘌呤前身物含量较多。

嘌呤在血液中转化为尿酸,通过肾脏排出,若摄入超过排出,尿酸在关节和软骨处沉积,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痛风,典型症状是关节红肿、剧痛,以脚拇趾常见,还会发生寒战和高热,影响生活,尿酸沉积在肾脏会造成慢性肾炎或肾结石。

肥胖者痛风发病率比非肥胖者高 3 倍,血尿酸水平与体重、BMI 成正比,腹部型肥胖女性更易患痛风,腰围 / 臀围比值越大,发病率越高。肥胖从以下方面影响血尿酸水平:一是饮食中高嘌呤食物多且食量比 BMI 正常者大,使尿酸合成增加;二是存在胰岛素抵抗,肾脏对尿酸清除率下降,排出减少;三是减肥过程中体内易产生酮体,使尿酸从尿液排出减少 。

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为:两次采集非同日空腹血,男性血尿酸值>420 微摩尔 / 升,女性>360 微摩尔 / 升。

痛风患者应通过医学营养治疗建立合理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限制高嘌呤食物,控制食物热量及营养素供能比例,保持健康体重,配合药物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时避免药物控制效果不佳,还应禁饮酒精饮料。

肥胖:最易导致脂肪肝


脂肪肝又称肝脂肪变性,是过多脂肪堆积在肝脏造成的疾病,约一半肥胖者患有脂肪肝。

正常肝脏内脂肪体积占肝脏体积的 4% - 7%,其中一半为三酰甘油,另一半为卵磷脂和胆固醇,肝脏是将血液中脂肪酸合成三酰甘油的场所,但储存空间有限,三酰甘油合成后与载脂蛋白结合为脂蛋白(主要是极低密度脂蛋白)释放入血液。

肥胖者体内,一方面脂肪酸摄入过多,肝脏合成的三酰甘油增多;另一方面血液内极低密度脂蛋白含量过高,肝脏合成的极低密度脂蛋白难以输出到血液中,大量三酰甘油堆积在肝脏内,形成脂肪肝。

患上脂肪肝后,早期几乎无症状,随脂肪堆积加重,会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下降、腹胀、肝区不适等症状,此时应就医。轻、中度脂肪肝多数可逆,通过减肥和调整膳食,脂肪肝可减轻甚至消失,若不重视,可能引发脂肪性肝炎,后期甚至导致肝硬化,严重危害健康。

肥胖不仅会带来各种疾病,给患者造成很多生活上的不便,而且会给人的心理带来潜在的危害。肥胖者容易因为肥胖受到排斥与嘲笑,同时对一些心脑血管疾病忧心忡忡,长时间笼罩在心理阴影之下。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精神症状与女性肥胖及脂肪分布有关。肥胖者限制饮食后更易出现暴食的情况。

肥胖的流行及其高昂的医疗费用还给国民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临床数据表明,肥胖与个人年医疗支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除了增加 31.8% 的直接医疗成本,还增加 61.8% 的间接负担,即因肥胖引起的机会成本损失,包括日常活动能力下降、丧失工作生产力、劳动时间减少和家庭收入降低。

大家如果有减重方面的问题,想咨询陈伟教授,可以发邮件到邮箱,陈教授会定期为大家答疑解惑。

问答邮箱:yixuejianzhong@163.com

肥胖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

46岁的彭女士过了40岁以后,身体就一直在“发福”,身高1.65米的她体重达到了70多公斤。彭女士一向身体不错,平素都很少感冒,可是近期感觉“下边”不舒服,来了“例假”就没完没了。不得已去医院检查,说是发现了子宫肌瘤;再进一步检查,说是她患了子宫癌,医生建议抓紧时间手术治疗。这对毫无思想准备的彭女士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她哭了一场又一场,只好去医院手术。主刀医生说,这和她的肥胖不无关系。

那么,肥胖和肿瘤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说肥胖与恶性肿瘤相关呢?

据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内一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胡毅介绍,有个调查数据,有27%的肿瘤的发生跟肥胖相关。资料显示,有10多种肿瘤与肥胖关系密切:消化系统肿瘤、食道癌、胰腺癌、胃癌、胆囊癌、乳腺癌(尤其是绝经后)、结直肠癌、前列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肝胆胰系统肿瘤都和肥胖密切相关。

女性肥胖比男性肥胖患肿瘤几率高35%,因为女性肥胖以后,雌激素分泌增加、体重增加。所以,与雌激素相关的肿瘤如子宫癌、卵巢癌、乳腺癌等妇科肿瘤也随之增多。

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曾发表了一个大型的调查报告。这项调查是在英国524万人中进行的,调查记录了这些人的体重指数,并追踪他们肿瘤的发生情况。结果发现有166955人罹患了肿瘤,而体重指数与22个肿瘤中的17种都有着统计学上显著的相关性。如每增长5千克/平方米的体重指数(意味着一个160厘米,60千克的人体重增长8千克左右),那么子宫癌、胆囊癌、肾癌、宫颈癌、甲状腺癌及淋巴瘤的发病率会上升。研究人员确认,体重指数的增加与41%的子宫癌以及10%以上的胆囊癌、肾癌及结肠癌是相关的。

那么,肥胖者为什么比较容易罹患癌症呢?

肥胖容易使免疫功能下降。免疫功能可以清除人体产生的癌细胞,免疫功能正常可以起到防御癌症的作用;而免疫功能下降,清除能力就下降,容易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而且致死率比普通癌症患者要高得多。但过度提升免疫功能也不是什么好事,过强的免疫力反而会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不仅对身体不利,对肿瘤的发生也是高风险的因素。

肥胖者体内的雌激素水平比普通人普遍要高一些,男性也有少量雌激素的分泌。过多的雌激素容易导致妇科肿瘤疾病以及男性生殖系统肿瘤疾病的发生。

肥胖者一般都有代谢异常问题,代谢异常除了让人体的清除能力下降以外,还容易直接引起癌变的发生。代谢问题的出现还会导致耐药的提早发生,如今对癌症的治疗除了放疗、化疗、手术治疗,还有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免疫治疗。专家告诉我们,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如果患者有代谢问题,也容易导致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发生耐药,影响治疗。

当然,还有另外的因素让肥胖者更易患癌,如经常使用的保健品、化妆品中潜藏的雌激素的影响等。

当今女性养生保健产品中,经常会添加雌激素的成分,或者至少是天然雌激素的成分。这些雌激素对于养颜确实有效。然而,研究发现,大量补充雌激素——即使是植物性雌激素,对于乳腺癌、肺癌等疾病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关系。大量的雌激素会诱导人体的雌激素受体增加,而雌激素受体会诱导一系列分子信号,使癌基因激活,从而产生致癌作用。而雌激素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增加脂肪的蓄积,这也正是女性体型丰满的原因所在。

对于体重指数超标的人来说,首先应该控制体重,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发生;其次,应该注意每年的定期体检,将癌症扼杀在萌芽之中。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陈君石教授曾形象地说:“人们的腰围每增加1英寸,得癌症的风险就会增加8倍以上。”

当然,也不是说只要是胖人就一定会有肿瘤,肥胖只是增加了肿瘤发病的风险。肥胖和代谢能力下降、免疫功能下降、激素水平分泌异常都是密切相关的,这些因素易导致基因突变,累积起来就容易形成恶性肿瘤。

养生专家说过:肥胖是万恶之源,几乎所有的慢性疾病都和肥胖有关系。

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被称之为肥胖呢?

据专家介绍,现在还是通用BMI指数作为判断肥胖与否的标准,但不是普适性的,不是唯一的标准。BMI指数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这是世界卫生组织承认的、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的标准。

不过,情况也在变化,随着科技进步,如今的BMI值只是一个参考值。要真正度量人是否肥胖,体脂肪率比BMI更准确、而腰围身高比又比体脂肪率好判断。但最好的办法是看内脏脂肪(若内脏脂肪正常,就算腰围很大及体脂肪率很高,健康风险也不高,日本很多相扑选手都是这种胖法)。现在,BMI的角色也慢慢改变,变为一般大众的纤体指标。

就是说,除了看BMI指数以外,还要看体型指数、体脂含量、脂肪的比重等等。有位健身教练BMI指数很高,有肥胖之嫌,但脂肪的比重比肌肉要轻,从他的体脂肪含量来看,并没有发病的风险。

应该指出的是,肥胖者在饮食上需要适度控制。煎、炸、烤这类食物油腻大,含有强致癌物苯并比、丙烯酰胺等,增加了肿瘤发病风险,应尽量少吃或者不吃。均衡饮食很重要,除摄入高热量饮食以外,每天应该摄入一定量的新鲜水果、蔬菜。最好是直接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实在不行,可以喝果蔬汁。新鲜的蔬果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对于各个脏器的功能、脑血管功能维持、内分泌技能保护、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以及肿瘤都有好处。清除自由基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问。均衡饮食,每天摄入足够的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有助于清除体内的自由基,预防癌症。

现在提倡运动减肥,而且行之有效。那么哪些运动比较适合于肥胖者呢?

专家指出,适合肥胖者的有氧运动很多:比如游泳、骑自行车、健步走、慢跑、跳舞、跳绳、摇呼啦圈、登山等等。

胡毅主任还特别提出平板支撑动作非常不错,除了燃烧热量增加肌肉的强度以外,还对内脏功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结合呼吸过程,可以对内脏起到按摩作用,对内脏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控制体重不是一定要达到像健身教练一样完美的体型,只要开始减重、做积极的运动,肿瘤发病风险就会降低。在减轻体重、控制饮食等办法的干预下,肿瘤发生概率会大大降低。世界卫生组织发现很多癌症,如胃贲门癌、肝癌、胆囊癌、胰腺癌、卵巢癌等,都可以通过体重控制来降低发病风险,对疾病预防和防治产生积极影响。

本文来自《科学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