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vai(肥胖女人免费观看连续剧)

idiabetes 0
文章目录:

基于VAI定义的脂肪组织功能障碍严重程度

导语

糖尿病前期(Pre-DM)的逆转和进展与内脏脂肪指数(VAI)和脂肪组织功能障碍(ATD)的关系仍有待研究。近期的一项研究[1]评估了Pre-DM患者的ATD状态(通过VAI估计)与9年内恢复正常血糖或进展为2型糖尿病(T2DM)的机会的可能关联。

研究背景

Pre-DM是介于正常血糖与糖尿病之间的中间高血糖状态,诊断为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或联合IFG-IGT。25%的Pre-DM患者会在3~5年内发展为T2DM,70%的Pre-DM患者预计会在其一生中发展为T2DM[2,3]。虽然肥胖被认为是Pre-DM进展为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仍不确定哪些肥胖指标能更好地预测Pre-DM的逆转和进展。过量的内脏脂肪,而非一般肥胖,与Pre-DM和T2DM的发生率独立相关;虽然身体质量指数(BMI)传统上被用作肥胖的替代衡量指标,但体脂分布强烈影响葡萄糖不耐受和T2DM的发展。

内脏脂肪指数(VAI)由人体学测量指标和血脂指标组成,经磁共振成像(MRI)验证,准确估计了与心脏代谢风险相关的内脏脂肪积累和功能障碍。VAI与内脏脂肪组织(VAT)的面积和体积、胰岛素敏感性和糖代谢受损均有很强的相关性。VAI被认为是健康成年人中T2DM的一个强有力的预测因子。

脂肪组织功能障碍(ATD)可能与T2DM的发生有关。具体来说,ATD表现为脂肪分布异常,即内脏-皮下脂肪比增加、异位脂肪沉积(特别是在胰腺、骨骼肌和肝脏)、脂肪组织重塑(如巨噬细胞浸润增加)、血管化不足、胶原蛋白沉积和磨损增加、缺氧、脂肪因子和细胞因子分泌失调以及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胰岛素抵抗(IR)。ATD导致游离脂肪酸(FFAs)、活性氧(ROS)和促炎细胞因子过度释放到循环中,导致参与全身葡萄糖代谢的主要器官功能障碍,导致胰岛素分泌受损(通过损害胰腺β细胞功能障碍)、全身IR和T2DM。重度ATD可能通过炎症细胞因子和脂肪因子的过量产生,加速IR和T2D的发展。过多的内脏脂肪组织积累也可能通过加速释放FFAs和内脂素,上调促炎细胞因子(IL-6、TNF-α、IL-1β等),以及破坏胰岛素信号通路,增加IR和T2DM风险。

脂肪组织功能失调导致T2DM发生的主要潜在机制[1]

有文献介绍VAI可作为ATD的替代物,通过Amato等人验证的与心脏代谢风险相关的适当年龄分层VAI切割值,可用于识别不同的ATD状态。但VAI和ATD状态与Pre-DM逆转或进展的潜在预测价值仍有待于基于人群的研究来阐明。

研究设计

数据来源于一项著名的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德黑兰血脂血糖研究(TLGS),包括1458例诊断为Pre-DM的参与者(年龄≥21岁),平均随访时间为9年。收集信息包括社会人口统计学数据,如性别、出生日期、吸烟状况、人体学测量指标(即体重、身高、BMI和腰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力活动和医疗数据(疾病家族史和药物治疗),生化指标包括血糖浓度、标准2h-PCSG试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TG)。

VAI计算公式[4]:

ATD状态:根据VAI的年龄分层切割值来定义ATD状态,分为无、轻-中度和重度ATD[5]。

Pre-DM:IFG[100≤空腹血糖(FSG)<126mg/dl]或IGT[140≤2小时血糖(2h-SG)<200mg/dl]中至少有一项。

血糖恢复正常:首次出现正常空腹血糖(NFG,即FSG<100mg/dl)和正常葡萄糖耐量(NGT,即2h-SG<140mg/dl)。

T2DM:至少满足以下状态之一,FSG≥126mg/dl或2h-SG≥200mg/dl,或自我报告使用降糖药物。

采用校正潜在混杂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来估计Pre-DM恢复正常血糖值或进展到T2DM的机会。

研究结果

在对1458例Pre-DM受试者(平均年龄53.0±13.7岁,男性46.8%)的中位9年随访中,569例(39.0%)发展为T2DM,549例(37.7%)恢复血糖正常,340例(23.3%)仍处于Pre-DM。约55%(n=802)的受试者在基线时被归类为轻-中度ATD,45%(n=656)被归类为重度ATD。在随访期间,血糖恢复正常的受试者可能更年轻,BMI、WC、SBP、TG和HDL-C比值更低,FSG和2h-SG水平也更低。新发T2DM患者的基线VAI高于保持Pre-DM或血糖恢复正常的受试者(分别为4.0±2.8 vs. 3.6±2.5 vs. 3.3±2.5)。

与轻-中度ATD相比,重度ATD的Pre-DM受试者发生T2DM的风险高出45%(校正OR=1.45,95%CI:1.08~1.93),与已确定的T2DM危险因素无关,校正OR的估计相对风险(RR)为1.15(95%CI:1.03~1.31)。相反,重度ATD恢复血糖正常的几率显著降低了26%(校正OR=0.74,95%CI:0.55~0.99),校正OR的估计RR为0.89(95%CI:0.81~0.99)。

随着时间的推移,重度ATD患者的FSG(总平均值=111,95%CI:109~112 vs. 106,95%CI:105~108mg/dl;P=0.043)和2h-SG(总平均值=165,95%CI=161~168 vs. 153,95%CI:149~156mg/dl;P=0.020)浓度显著升高。

小结

总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VAI年龄分层切割值定义的ATD是内脏脂肪代谢的可靠指标,对Pre-DM患者的未来血糖状态具有预测性能。重度ATD可能会增加Pre-DM进展为T2DM和纵向血糖控制不佳的风险,并降低恢复正常血糖的机会。对于Pre-DM进展为T2DM的高风险人群,ATD可能是一种简单而实用的指标,有助于及时采取干预策略。此外,在不依赖体重减轻的情况下,促进内脏脂肪向皮下脂肪的转移再分配和减少异位脂肪沉积可能是Pre-DM向T2DM进展的一个潜在治疗靶点。

参考文献:

1. Jalali M, et al. BMC Public Health. 2024 Jan 9;24(1):121.

2. DeJesus RS, et al. Popul Health Manag. 2017;20(3):216-223.

3. Tabák AG, et al. Lancet (London, England). 2012;379(9833):2279-2290.

4. Amato MC, et al. Diabetes Care. 2010;33(4):920-922.

5. Amato MC, et al. Lipids Health Dis. 2011;10:183.

为健康而减肥,需要关注内脏脂肪指数,抓住5个要点

每逢佳节胖几斤,今天是正月十六。过完大年就减肥,你的计划是什么?准备用什么标准,衡量自己的减肥战果呢?用磅秤,还是尺子?必须客气地给你1个打击,你错了。如果你为了健康而减肥,关键的指标,不是重量,也不是腰围,而是内脏脂肪指数。

肥胖,从字面来看,实际上可以拆分,肥,指脂肪堆积;胖,是体重超标。从生理角度看,肥胖是能量摄入超出能量消耗,使得脂肪细胞出现数量及体积的增加,外在表现就是超重及脂肪堆积,而按照脂肪堆积部位,又可以细分为2类,1类是内脏型或中心型肥胖,另1类是皮下脂肪型肥胖。内脏型肥胖,可以对脂肪酸的释放产生抵抗,并且在下1个禁食期之前迅速重建脂肪储存。因此,有些靠节食减肥的人,会在体重下降的同时,从总体肥胖短暂地转变为内肥,再经历减肥失败,体重反弹,内与外再度一起肥起来,而且,后续减肥也更加困难,最终进入越减越肥的阶段,干脆放弃。

肥胖标兵国,叫瑙鲁,这个太平洋岛国,人口只有1万多。该国曾靠卖鸟粪而暴富,有那么1段时间,活着,主要使命就是花钱。每家分配1幢别墅,再加2辆车当玩具。岛上还弄了2个电视台,1个不断转播体育比赛实况,1个专职娱乐和选美,选美有标准,尺寸和重量不达标,不能报名。人们每天的主要活动,就是喝着饮料、吃着罐头和饼干、看电视。结果是,97%的男性和93%的女性肥胖,糖尿病发病率雄居全球首位,人均寿命只有53岁,比旁边的新西兰少了20岁。很遗憾,鸟粪挖完了,钱也花光了,多数人得了病,许多人因糖尿病足而截肢。现在,主要靠卖各种证件和投票权过日子。天空没有痕迹,但鸟儿已经飞过。泰戈尔的诗句,真像是为瑙鲁人写出的。

肥胖,虽然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慢性疾病,但是,由于判断肥胖的指标较多,因此,肥胖到什么程度才算病?如何客观衡量肥胖带来的健康风险?就成了新的问题。比如,有报告称,咱们同胞中的18岁以上的居民,超重比例为34.3%,肥胖比例为16.4%,而国人平均体重,男性为69.6公斤,女性为59公斤,与5年前相比,分别增加了3.4公斤与1.7公斤,这几年间国人男女的身高则分别增加了1.2厘米与0.8厘米,男女平均身高,分别达到169.7厘米与158厘米。同胞们的身材正向高大方向发展,但是,健康状况没有上档次。

判断肥胖与否的指标相当多,咱们举几个例子。体重指数,简称BMI,曾经是最常用的指标,计算公式是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这个指标是1830年由比利时学者提出的,缺点是无法区分脂肪组织与肌肉组织,难以判断脂肪分布。BMI超过28算肥胖,超过24且不足28,算超重。另1个简易指标是腰围,男性超过90厘米,或女性超过85厘米,就算肥胖。还有1种算法是腰臀比,男性超过0.9,或女性超过0.85,就列入肥胖组。稍微专业点的指标,还有体脂率,这个指标需要专业人员计算,男性的正常值范围是12%至20%,女性的正常值范围是20%至25%。

肥胖被列为慢性疾病,主要衡量过多的甘油三酯在体内的分布。内脏型肥胖,也称苹果型肥胖,脂肪较多沉积在腹部皮下或腹腔内。皮下型肥胖,也称梨型肥胖,脂肪主要沉积在臀部或腿部。还有1种特殊的表现,叫苗条型的肝肥,身材看上去苗条,但是,存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看得见的肥胖,不算太可怕,看不见的肥胖,会摊上健康大事。

通常,肥胖且伴有10种表现之一,就要抓紧进行全面体检。第1,颈后或腋下等部位出现色素沉着及角质增生,感觉使劲搓也洗不干净;第2,腹部或大腿内侧出现淡紫色梭形条纹;第3,女性月经紊乱;第4,男性乳房发育;第5,睡觉打鼾,呼吸暂停;第6,体检发现脂肪肝;第7,腰围明显增加;第8,食欲异常,管不住嘴;第9,皮肤发黄或眼睑浮肿;第10,肥胖伴有多毛。

内脏脂肪指数,visceral adiposity index,简称VAI,是衡量肥胖所致健康风险的重要指标,这是因为内脏型肥胖,由于腹部肥胖,过多脂肪进入消化系统,会导致脂肪肝,影响糖分的消化与吸收,并且增加癌症风险,还会影响心脏功能及体内供血。可喜的是,最近,我国学者根据同胞们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中国人内脏脂肪指数体系,简称CVAI。这个体系纳入了种族与年龄因素,并且经过CT值矫正,与代谢异常密切相关,计算要素包括腰围、体重指数、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以评价肥胖程度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卒中、代谢综合征等风险。为了健康而减肥,科学制定营养与运动方案,应该进行专业检查,必要时,做核磁共振成像等检查,精准评估脂肪分布,才是靠谱的。

内脏脂肪指数异常时,可以抓住5个要点进行纠正。第1,是调整生活方式,减少久坐,规律作息。第2,是限制糖的摄入量,重点是管住淀粉类食物及果糖,坚持不喝含糖饮料,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第3,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来源包括鱼、鸡蛋、乳制品、豆制品、瘦肉。第4,多吃全谷物及豆类,少吃精制米面。第5,加强运动,尤其是高强度间歇训练,比如,在跑步机上,做快慢交替跑,或者游泳。

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国际防治肥胖日,是每年的5月11日,511,我要腰,我要瘦,你要啥?改变你对肥胖的认识,依据科学指导行动,加油。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

郑重声明:1,你的健康,我的关注。坚持科学与人文视角,所有言论均有原始文献依据,欢迎指正,请勿瞎喷;2,不为任何机构或产品代言;3,拒绝一切商业用途的转载及盗用。谢谢。

中国内脏脂肪指数在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中的评估价值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4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本刊为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入编期刊、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4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武大(RCCSE)核心期刊,欢迎来稿!

photo by tare

中国内脏脂肪指数

在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中的

评估价值

Evaluation of Chinese visceral adipose index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mbined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宋锦有 徐文静 王晓彦

作者单位:214000 无锡,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

通信作者:王晓彦,电子信箱:xiaoyanwangjdfy@sina.com

引用本文:

宋锦有, 徐文静, 王晓彦. 中国内脏脂肪指数在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中的评估价值[J].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4, 29(5): 432-437. DOI: 10.3969/j.issn.1007-5410.2024.05.008.

zhai

yao

目的

探讨中国内脏脂肪指数(CVAI)是否可以作为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人群的可靠评估指标。

方法

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22年8月至2023年3月于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424例冠心病患者,并分为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组(220例)和冠心病未合并代谢综合征组(204例)。测量患者入院时的腰围,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计算CVAI,并比较其与其他内脏肥胖指标(腰围、体质指数)对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评估能力。对入院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28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术后12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随访。

结果

冠心病人群总体CVAI呈正态分布,平均值为122.49±40.45。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体质指数、三酰甘油、空腹血糖、血尿酸、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Gensini评分、腰围、CVAI、合并脑卒中、糖尿病和高血压比例均高于冠心病未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而白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低于冠心病未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OR=1.005,95%CI:1.001~1.009,P=0.009)、eGFR(OR=1.011,95%CI:1.000~1.023,P=0.045)和CVAI(OR=1.031,95%CI:1.020~1.043,P<0.001)均是冠心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而白蛋白(OR=0.890,95%CI:0.815~0.972,P=0.010)是冠心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保护因素。与腰围、体质指数和Gensini评分比较,CVAI诊断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AUC=0.798,95%CI:0.736~0.859),最佳诊断位点109.389,敏感度为89.1%,特异度为64.7%。Kaplan- Meier生存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高CVAI组(CVAI>124.41,136例)PCI术后12个月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低CVAI组(CVAI≤124.41,150例)[Log-rank(Mantel-Cox)χ=4.872,P=0.027]。

结论

CVAI对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有一定诊断价值,对PCI术后预后也有一定预测价值,可作为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可靠评估指标。

代谢综合征是以代谢紊乱为特征的疾病群,临床特征为一系列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腹型肥胖、胰岛素抵抗和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在诱发慢性炎症的最终途径中发挥作用,导致许多病理生理后果,包括内皮功能障碍、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心肌损伤、纤维化和心脏重构。因此,代谢综合征有助于所有心血管疾病亚型的发展,包括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外周动脉疾病、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过去几十年,由于生活方式、社会经济地位和饮食习惯的变化,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急剧增加,人们越发重视对代谢综合征的长期慢性管理,尤其对于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代谢综合征作为冠心病患者的独特危险因素,其危险程度已超越了传统危险因素。

代谢综合征主要与内脏脂肪的积累有关,内脏脂肪的积累反过来会促进全身慢性炎症状态形成。当下,评估人体内脏脂肪组织的指标有很多,包括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和臀围等。但是,仅凭BMI不足以正确、全面地评估或管理代谢综合征相关的心脏风险。腰围虽可用于评估腹部肥胖,反映皮下脂肪,但皮下脂肪不能代表内脏脂肪,并且腰围常需要在调整BMI后才能充分展现与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现阶段,对于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人群,针对内脏脂肪组织的评估效能尚无明确研究。

中国内脏脂肪指数(Chinese visceral adipose index,CVAI)是反映内脏脂肪组织积累程度的指标。CVAI是一种简单而有效反映脂肪组织功能障碍和心脏代谢风险的指标。有队列研究显示,通过对一组无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发现CVAI与冠心病发生风险相关。不过,关于CVAI与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人群的相关性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针对这部分人群进行研究,探索CVAI是否可以作为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可靠评估指标。

01 对象和方法

Part.01

研究对象和分组标准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选择2022年8月至2023年3月于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600例患者,根据造影结果中显示冠状动脉或主要分支直径狭窄≥50%为冠心病诊断标准,排除176例,纳入42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36例,女性88例,年龄29~85岁,平均(61.2±11.5)岁。根据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高血压、腹型肥胖、胰岛素抵抗和血脂异常),将424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组(220例)和冠心病未合并代谢综合征组(204例)。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重度贫血、严重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严重血液系统疾病。本研究已经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伦理批号:LS2024239)。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Part.02

基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

研究对象的身高(m)、体重(kg)和WC(cm)由训练有素的护士使用标准方法测量。其中,WC测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建议,选取胸腔下缘和髂嵴上缘之间中点的围长进行测量。记录患者的年龄(岁)、性别以及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和脑卒中等病史。收集入院后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白蛋白、肌酐、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等指标。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图像结果,对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使用Gensini评分定量分析。

CVAI计算公式如下:

CVAI(男性)=-267.93+0.68×年龄+0.03×BMI+4.00×WC+22.00×Log10TG-16.32×HDL-C

CVAI(女性)=-187.32+1.71×年龄+4.23×BMI+1.12×WC+39.76×Log10TG-11.66×HDL-C

Part.03

随访工作

对所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86例)进行术后12个月的随访工作。随访内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的发生率,包括心原性死亡、术后再发心肌梗死、术后因心血管疾病如不稳定型或进行性心绞痛住院行介入治疗(主要包括冠状动脉介入术、冠状动脉成形术),以及术后第1次发生心绞痛/呼吸困难等短暂心肌缺血症状。从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至术后12个月期间,最后1次医院门诊或住院记录或电话访问估计随访时间,事件时间从支架置入术后开始计算(月),直到第1次MACE发生。研究对象的随访工作由2名研究员独立进行,截止时间为2024年3月。

Part.0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和GraphPad Prism 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使用P-P图检验计量资料的分布形式,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SD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构成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Mann-Whitney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连续变量对疾病的诊断作用。用Kaplan-Meier法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进行分析。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2

结果

2.1 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冠心病人群总体CVAI呈正态分布,范围为21.07~242.35,平均值为122.49±40.45。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BMI、TG、FBG、SUA、eGFR、Gensini评分、WC、CVAI、合并脑卒中、糖尿病和高血压比例均高于冠心病未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而白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低于冠心病未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见表1

表1 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注:BMI:体质指数;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三酰甘油;FBG:空腹血糖;SUA:血尿酸;eGFR: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WC:腰围;CVAI:中国内脏脂肪指数

2.2 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分析

将是否合并代谢综合征作为因变量,以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UA(OR=1.005,95%CI:1.001~1.009)、eGFR(OR=1.011,95%CI:1.000~1.023)和CVAI(OR=1.031,95%CI:1.020~1.043)均是冠心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而白蛋白(OR=0.890,95%CI:0.815~0.972)是冠心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保护因素,见表2

表2 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注:SUA:血尿酸;TC:总胆固醇;CVAI:中国内脏脂肪指数;eGFR: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

2.3 诊断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ROC曲线

与WC、BMI和Gensini评分比较,CVAI诊断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最大(AUC=0.798,95%CI:0.736~0.859),最佳诊断位点109.389,敏感度为89.1%,特异度为64.7%,见图1表3

ROC:受试者工作特征;CVAI:中国内脏脂肪指数;WC:腰围;BMI:体质指数

图1 诊断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ROC曲线

表3 诊断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指标分析

注:BMI:体质指数;CVAI:中国内脏脂肪指数;WC:腰围;AUC: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

2.4 不同CVAI水平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的影响

针对冠心病行PCI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以PCI术后患者的CVAI均数(124.41)为分组标准,将患者分为高CVAI组(CVAI>124.41,136例)和低CVAI组(CVAI≤124.41,150例),比较两组术后12个月内的MACE发生情况。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低CVAI组术后发生MACE的中位时间为10个月,而高CVAI组术后发生MACE的中位时间为8个月。冠心病患者高CVAI组PCI术后12个月内的MACE(心原性死亡、因心血管疾病再次入院、发作心肌缺血症状、术后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低CVAI组[Log-rank(Mantel- Cox)χ=4.872,P=0.027],见表4图2

表4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MACE的 Kaplan- Meier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