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胸腔位置肥胖(胸腔肥厚怎么引起的)

养生堂 0
文章目录:

好好的胃怎么会“跑”到胸腔里去呢?简单三招缓解胀气,护住胃

胃“搬家”了

76岁的刘奶奶在去年夏天因为吃了一口面条,开始频繁呕吐、滴水不进、心脏打滚一样疼,到医院发现身体里的一个器官跑到了另外一个不属于它的地方,让奶奶命悬一线,21天时间滴水未进,仅仅依靠着输液维持着生命,奶奶身体各项指标纷纷发出警报,体重仅剩70斤、血色素仅剩8毫克,这只有正常人的一半,血压、心率异常、肝功能衰竭、急性梗阻、生命危在旦夕,到底这个诡异的“器官大挪移”是什么疾病?

原来这种疾病是——食道裂孔疝。在肺部CT的影像中,本该在腹腔里的胃,跑到了奶奶的胸腔里,不光是位置出现了变化,胃在胸腔当中还上下颠倒出现了“拿大顶”的状态,这种四处乱窜随时会发生嵌顿的风险危及生命。

一根普普通通的面条只是危险的“加速器”,根本的原因都在于疏忽和低估了疾病的破坏性,其实危险的信号在很多年之前早已经出现,嗳气泛酸、上腹饱胀、胸骨后的烧灼、胃内容物反流,都是因为食道裂孔越来越大了。

食道裂孔疝并不罕见,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越来越高,数据统计:40岁以下发病率是9%,到了50岁发病率直线上升到38%,等到了70岁,发病率高达70%左右!

“胃搬家”的危险信号

01. 打嗝、嗳气

02. 耳鸣、龋齿、咽喉发炎

03. 异常疼痛(胸骨后疼痛,还可能放射到后背、左肩左臂)

04. 窒息感(呛醒、喘憋)

食道裂孔疝早期症状不明显,常规的B超、CT通通抓不住它的行踪,专家建议可以用测压测酸两个手段,清晰地发现阀门被破坏的具体位置、被破坏的程度,然后用补丁给它封上,就能解决问题。

膈肌上面的洞叫食道裂孔,当食道裂孔变大了,腹腔里的胃钻到胸腔去了,就叫食道裂孔疝。

人体有一个非常精密的抗反流阀门,由三部分组成:括约肌、膈肌裂孔和胃底与食管的夹角。

阀门的作用是让食物正向往下走,不能往上,如果因为肥胖等原因腹腔压力增大,阀门失灵,胃往上面顶,膈肌裂孔越来越大,胃通过裂孔就可能跑到胸腔里,挤压肺脏和心脏,导致胸闷憋气。

胃反复的在膈肌裂孔上下滑动,胃黏膜还可能会慢慢渗血,随着消化道排出去,出现黑便

当抗反流阀门失灵了,胃酸反到食管的下端,反复地刺激下破溃形成溃疡,再反复地修复就可能产生癌前病变(巴雷特食管),如果再不注意可能发展成食管癌。

01

一个动作关键时刻护住胃!

咳嗽时腹腔会产生巨大的压力,此时可以轻微收腹,双手轻轻护住胃部,可以减少咳嗽时腹部剧烈地向上冲击膈肌。

02

容易引起危险的胀气的食物

日常饮食当中有一些食物容易让腹部产生胀气,从而增加器官搬家的危险。

容易造成腹部胀气的食物:玉米、红薯、土豆、西蓝花、萝卜、韭菜、洋葱、甘蓝、山楂等。

专家提醒:晚饭不宜太晚吃,特别是刚吃饱就躺下,容易对腹腔造成较大的压力。

03

缓解胀气的小动作——腹部减压操

①双脚与肩同宽站立,双手伸直举高,左右各伸展5秒;

②半蹲状态下双手交叉,腹部吸气,双手向斜上方伸展;

③做提肛动作,每次坚持10秒钟。

三组动作反复循环练习,每天练习保持5-10分钟,就可以达到牵拉侧腹壁,促进小肠和结肠的气往下循环,达到减压的功效。

河北小伙胸口顶着200多斤肉球,体重500斤,吃喝拉撒在床上解决

有些人注定这一生都享受不到正常的人生,本来20多岁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季节,这个年纪拥有着青春,能够去任何想去的地方,做任何想做的事情。

但20多岁的河北小伙吴思念并不这么想,不知为何,他得了一种非常奇怪的病,身体里长了大瘤子。

这个瘤子和自己的体重共同生长,直到他的体重变成了500斤,连瘤子也都有200多斤了。

在吴思念的人生里,他没有感受到这个年纪应该有的健康和幸福,他像是一座肉山一样被“堆”在床上,每天就像是一个婴儿一样被照顾着。

甚至吴思念自己悲伤流泪,自己的胳膊都不能支持他擦掉自己的眼泪,所以他不敢掉泪,就怕麻烦自己的父母。

终于有一天,吴思念在病痛的疯狂折磨下,忍不住地对父母说自己真的想要“安乐死”。

母亲张桂荣听到这句话心如刀绞,眼泪突然就下来了,她离开儿子的房间,悲伤绝望地说道:“我就这么一个儿子,怎么能让他就这么死去,如果他真的走了,我真的也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了!”

一、肥胖的吴思念

吴思念的这个病症似乎早就有预兆,因为他从小的饭量就远超常人,更是无比喜欢吃肉。

作为父母自然不敢让自己的孩子饿坏了,所以从小就一直娇惯他,以为孩子吃多一点长身体并没有什么坏处。

偶尔当父母的觉得孩子可能确实是胖了一些,于是只叮嘱了他要注意自己的身材,不要太过肥胖,否则连女朋友都找不到。

这个时候的吴思念还并不在意,因为他只是胖了一些,并不影响自己的行动。

他出生在1986年,在成长的过程中,吴思念很早就知道了帮助家庭去做一些事情,长大一些后,更是会在农忙的时候主动去帮家人干一些重体力活。

到了2005年,吴思念从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中学毕业,他在这所学院学习的是平面设计,这个专业真的非常吃香,毕业后在社会上很好找工作,待遇也不低。

吴思念信心满满地步入社会,但却总是碰壁,几乎所有工作单位看到吴思念的第一面就嫌弃他实在是太胖,这让吴思念深受打击。

这时的吴思念已经有了1米8的个头,但体重已经达到了230斤,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只要超过了180斤就已经属于胖子,如果超过了200多斤,那更是大胖子了。

家人非常体谅吴思念的情绪,看到自己的孩子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对他说在家好好照顾奶奶。

正好那时候他的奶奶生病在家,无人能够照顾,父母还得外出挣钱养家,所以没找到工作的吴思念就承担起了照顾老人的重要责任。

温柔的奶奶也给了吴思念最大的慰藉,那一阵子吴思念就终日陪在奶奶身边,除了买菜等事情需要外出以外,其他的时间都是在家宅着。

这样也出现了很不好的问题,那就是自己缺乏运动,而且每天在和奶奶吃饭的时候,吃的东西也非常丰富有营养,就这样,吴思念的体重增长得更快了。

如果让吴思念选择的话,他真的不想经历2008年,他这一年22岁,就在这一年,很爱他的奶奶不幸去世了。

在葬礼上,吴思念久久缓不过来,泪珠一颗一颗掉在埋着奶奶的土里,这世界上最爱他的人从此少了一个。

在奶奶去世以后,吴思念的饭量似乎变得病态的大,他的体重从230斤直接飙升到了300斤,他也觉得这样不是办法,但想要独立就必须有一份自己的工作。

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个举国欢腾的时间,吴思念看到电视里那一个个和自己年纪无二的运动健儿拼搏奋斗,感觉自己不能靠着父母养着,必须得自己找一份稳定的工作,父母的白发日渐增多了,该自己承担责任了。

再次开始面试的时候,吴思念又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恶意,几乎所有人力招聘都会婉拒他的求职信息。

更有甚者,直接说出了:“我们这个单位对形象有要求,希望以后能够有共事的机会……”

就这样,吴思念仿佛被置于冰窖之中,以至于吴思念根本听不完对方的话语,想的就是快点逃开。

他把自己关在了屋子里,他也想证明自己不是混吃等死、四体不勤,但是他没有办法,吴思念特别恨自己身上这些赘肉,简直给自己判了死刑一样。

吴思念还不知道,这并不是自己真正的死刑,因为他的身体很快就背叛了他。

二、怪病出现

又过了几个月,吴思念上完厕所出来,母亲无意间发现了他身上突然有了一个红色的小肿块,于是母亲马上就问他这是怎么了。

吴思念没有多想,他自己并没有什么疼痛的感觉,他想了一下,随口说道:“这可能是在上厕所的时候被夹了一下吧。”

母亲觉得自己的儿子已经300多斤了,这么胖的身体去上厕所,如果被夹了似乎也不是什么让人意外的事情。

彼时吴思念的家中还没有安装马桶,还在使用蹲坑,所以每次上厕所的时候都要下蹲身体,这时候腿部就会压到胸口,自然也就会产生一些印记,这并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但这却是一个不祥的征兆,吴思念后来在床上艰难地回忆道,他说自己的身体并没有什么异常,以为这只是非常普通的小症状,这时候正是夏天,可能出了一些痱子之类的东西。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吴思念身上的肿块却没有消失,没想到还越来越大了,这让一家人非常担心,离他们家最近的医院就是村口的小诊所。

因为诊所医疗水平的限制,大夫仔仔细细地看了半天,都没有发现什么问题,觉得这可能是最普通的过敏发炎的症状,不用大惊小怪。

当时医生只是给他开了一些抗过敏药和消炎药,并且再次嘱托他务必要好好减肥。

没有查出病因所在并不能把责任归咎于医生,因为当时吴思念除了胸口有一些红印子以外,其他地方没有这种症状,甚至身体各方面也十分正常,看不出任何不适,吴思念也说自己没有什么其他的感觉。

吴思念吃了好几天的药,没想到却一点儿也不见好,反而其他的地方也开始长肿块。

这时的吴思念已经感到患处有非常瘙痒的感觉,有时候还会伴有尖锐可怖的疼痛,当疼痛袭来的时候,吴思念甚至怀疑自己罹患了某种生长迅速的癌症,恐怕命不久矣。

家人们都开始着急了,在父母的陪同下,吴思念前往了县城里的大医院,当时县城医院条件一般,接连访问了很多医院以后,医生都在摇头,表示爱莫能助。

有很多医生提出可以做一个CT,但是这就面临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吴思念真的是太重了,体重超标过度肥胖。

图片来自网络

不仅仅是县城医院的机器,就算是全国的CT机可能都没有能让他做测试的,身体通过不了检测口,那一切都是白费。

所有的医生依旧提出了“要减肥”这一个要求,因为不减肥的话,可能根本瞧不出病因,这是非常麻烦的事情。

从2008年开始,直到吴思念还能行走的这几年中,他们一直都在“减肥”、“去医院”之间渡过。

母亲张桂荣从未想过放弃自己这个儿子,马上对儿子展开了减肥计划,她通过中药调理以及针灸治疗,以及劝告儿子能少吃就少吃一点。

一个母亲尽了自己的全部力量,但是看到自己的儿子饿得两眼泛白的时候,心中无比难过。

但是他们依旧坚持着这样的想法,吴思念和家人没有学过系统性的医疗知识,他们就是朴实地觉得“这么大的瘤子如果要长大,那么必须得有营养,一口东西也不吃就会把瘤子饿死。”

图片来自网络

但长此以往,儿子的体重不仅没有下降,居然还疯狂地往上升,吴思念胸口的肿瘤疯狂滋生变大,这些可怕的瘤子不仅出现在了胸口,而且臀部左侧也有一大片。

吴思念觉得自己的人生陷入了灰暗,他不想离开家了,外人的目光就像是能杀死他的利剑。

有一次,吴思念去上厕所,但在返程的时候却突然摔在了地上,吴思念想要像以往那样站起来,可这一次不同,他发现自己站不起来了。

无论怎么挣扎都无济于事,母亲看到了儿子的状况,急得马上就去想要把他扶起来,但是吴思念可是足足有300多斤,这怎么可能搬得动。

母亲马上想要打电话,让出门在外打工的丈夫回来,赶紧把儿子扶到床上。

吴思念觉得一个男人站不起来还有什么用,于是倔强地阻止了母亲跟父亲联系,他就是想要凭借着自己的力量站起来,如果站不起来的话,那自己爬也得爬回去。

从厕所到他的房间只有四五米的距离,但是吴思念却用了足足好几个小时,仍旧没有到达房间,母亲看着在地面上挣扎的儿子万分痛苦,非常无奈。

害怕自己的儿子在地面上会着凉,所以当母亲的还抱了好几床被褥给他盖上,等父亲打零工回家以后,吴思念的父母才一块把儿子扶到床上。

这一天,是吴思念最后走在地面上的一天,从此以后,他就再也起不来了,母亲绝望了,甚至开始诉诸鬼神,求仙拜佛以后仍旧没有任何效果。

三、还有希望

吴思念不是不想下床,而是根本下不了床了,他身上的肿瘤越来越大,最后肚子上也生长起来一个可怖的瘤子,这让他的体重直接飙升到了500斤,已经没有人能够抬得动他了。

对于吴思念来说,这个阶段的他觉得自己真的成为了一个废人,在病情极度痛苦的时候,他无法抓痒、无法去触碰那些肿瘤的位置。

甚至连扭头、伸手这样最基础、最简单的动作都没有办法完成,每天吃喝拉撒都得在床上,还需要家人的帮助。

吴思念开始打发时间,打发时间唯一的方法就是聆听手机上的广播。

他一个人占据了全家唯一的一张双人床,那时候他的父亲也不去上班了,整天陪伴在他身旁,想办法照顾他。

后来的吴思念感觉自己身体出现了其他的状况,因为身体里的瘤子不断长大,吴思念的嗓子在某一天突然变得沙哑难受,到了最后,甚至连开口说话都没办法了。

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四肢的能力被剥夺,开口说话的权力也没有了,这是最难以忍受的梦魇。

吴思念的体重每天都以极快的速度增长,没有了自主生活能力的吴思念吃喝拉撒全部在床上,他已经丧失了自主生活的能力,甚至连洗个澡都是奢望。

并且,随着肿瘤的生长,吴思念的身上起了很多的脓包,这些脓包偶尔会破裂留下臭不可闻的脓水和脏血,在这种折磨下,吴思念甚至连嘶吼都没办法。

吴思念甚至想尽办法对母亲说了一句话,母亲听到这句话后眼泪当时就流了出来,因为她孩子说的这句话是“让我死”。

吴思念想要安乐死,他觉得活着就是一种最大的折磨,令人疯狂痛苦。

“我就这么一个儿子,怎么能让他就这么死去,如果他真的走了,我真的也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了!”母亲张桂荣痛哭道。

但是吴思念的父母依旧没有放弃这个孩子,他们永远不会放弃自己的亲生孩子。

母亲把房间当成了医务看护室,在这间屋子里,摆满了大量的卫生纸、消毒液、酒精、被裁剪后的尿不湿,创可贴、碘伏、止血药膏等等。

他们想要让自己的孩子活下去,他们希望有人能够救一下自己的儿子。

这世界上终归还是有好心人的,随着吴思念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很多人都听说了吴思念的痛苦。

过了三四年,有记者找到了吴思念的家人,他们想要用媒体的力量给他提供一些帮助。

2012年11月7日,当记者进入吴思念的家中时,迎面而来的就是一股古怪神秘的味道,记者走到吴思念的卧室时候,她看到了令自己震惊的一幕:

在卧室的墙壁和衣柜上面,居然全部都是洗都洗不干净的血迹和脓液痕迹,这就是吴思念这几年所遭受的痛苦,触目惊心。

记者采访的时候是吴思念最痛苦的阶段,这时候的吴思念身体状况万分危急,母亲张桂荣悲伤地说,就在这些天自己的儿子不知道怎么了,饭量突然大减,甚至还没有原来的四分之一。

按理说,食量变小是全家人的期盼,但是这些不同,这次是因为痛苦只能吃下小半碗饭,母亲想尽办法也要让儿子多吃一点,她害怕自己的儿子可能会活活饿死。

说到这里,母亲张桂荣泪如雨下,忍不住痛哭。

媒体的作用在此刻体现了出来,《河北青年报》完整地报道了吴思念一家人的故事,很快社会就开始对他们伸出了援手。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组织了堪称豪华的专家团队,在一个午后敲开了吴思念的家门,这一群真正的白衣天使给吴思念做了免费的专业诊断。

在经过检测、实验室试验、并且经过多轮论证以后,专家终于知道这是什么“怪病”了。

这是一种叫做“淋巴代谢障碍”的古怪疾病,要知道,“淋巴代谢障碍”通常是因为个人生活非常不规律,而且饮食也没有节制、身体长时间处于亚健康甚至不健康的状态。

一般的“淋巴代谢障碍”的表现形式并不会造成吴思念这种情况,吴思念长这么胖,完全是非常罕见的情况,极其稀少。

以往的这种病症甚至根本不用治疗,因为这种病本来就会随着时间的作用慢慢治愈。

但是吴思念这种并不常见,传统治疗可能一点作用都不会起到,需要进行长期的观察以及手术配合,才有可能根除。

最重要的是,手术以后还要长期服用药物,否则还有复发的风险。

这时候吴思念一家人满脸感激,对于他们来说,自己的儿子有救了就行,这样就是天大的好消息。

吴思念这种病在国际上都属于疑难杂症,因为发病率非常低,而且受众人数也非常少,一些药物的研发成本过高,治疗费用更是一笔压垮吴思念一家人的巨款。

最可怕的就是希望出现了一瞬间,然后发现自己触摸不到,吴思念眼中的光芒又黯淡了,他听到自己身体里的瘤子足足得有200斤,这真的太可怕了。

医院不可能凭空负担这么一大笔资金,社会爱心人士捐助的钱也没办法让他做手术。

但医生依旧给吴思念一家人提供了其他的治疗方法,那就是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入手,想办法慢慢调理,从而脱离这种痛苦的状态。

四、尾声

在2022年,记者对吴思念进行了回访,在回访过程中,记者欣喜地发现,吴思念的家再也没有了那种令人绝望的气味,整个家干净明亮,令人感到舒心。

虽然吴思念还在床上,还没有办法做到生活自理,但是已经和原来大不一样,人们在他们脸上看到了洋溢的笑容。

很多社会人士在不断地给他们家庭支持,吴思念身上的病情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当年对吴思念进行诊疗的医生们很多都还和这一家保持着联系,他的病情逐渐好转,这绝对是一个好消息。

而且现在吴思念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运动”了,现在活动一下双臂、伸伸腿都可以做到,一切都在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人们也衷心地希望吴思念能够恢复原来的身体,行走在春风中,拥有一个健康充满希望的未来,迎来属于自己的人生。

我们相信那一天一定会到来。

参考资料:

1、《26岁小伙儿长了怪瘤,四年内体重疯长400斤》;崔建民;《河北青年报》;2012年11月7日;

20年追踪研究:肥胖让肺“报废”快!这个部位胖更危险

复工后见到同事、出门买菜碰到熟人,一些人免不了被别人评价:“你胖了。”变胖总是很容易,瘦下来却是件奢侈的事。

你可能习惯了发福越来越明显的身体,但却没意识到疾病也悄然而至。

《生命时报》采访权威专家,告诉你变胖对健康的影响,并教你医生眼中科学减脂的好方法。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减重门诊内分泌主任医师 袁振芳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减重门诊营养师 井路路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减重门诊康复运动医师 王荣丽

天津市肿瘤医院营养科主任 王昆

发胖加速肺功能衰退

据健康日网站报道,西班牙巴塞罗那全球卫生研究所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体重增加会加速肺功能衰退,该研究结论发表在《胸腔杂志》上。

研究通过对来自欧洲和澳大利亚3700名20~44岁间的中青年志愿者,进行平均为期20年的追踪发现,中年时期体重增长的多,老年后肺功能下降速度快;而在整个成年时期保持稳定健康体重的人,变老后肺功能的下降速度慢得多。

巴塞罗那全球健康研究所非传染性疾病和环境计划负责人加西亚·艾默里奇说:“尽管先前已有研究表明体重增加与肺功能下降有关,但我们的研究是首个在更长时间内分析人群变化的研究。”她表示,以前的大多数研究都对参与者进行了不超过10年的研究,并且关注的对象是50岁以下的成年人。

研究人员表示,超重与肺功能降低存在关联性有两种可能原因:

  • 腹部和胸部堆积大量脂肪会限制吸气时肺的空间扩张;
  • 脂肪生成的炎症性化学物质会损害肺功能并缩短气道直径。

研究者提示,在成年期保持良好的肺功能对于预防慢性呼吸道疾病至关重要。而通过减肥,可以逆转超重和肥胖对肺部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

肥胖,致癌因素之一

肥胖是明确的致癌因素之一,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曾指出,身体脂肪过多和13种癌症存在相关性,包括绝经后乳腺癌、子宫癌、卵巢癌、结直肠癌、食道癌、胆囊癌、肾癌、肝癌、胰腺癌、胃癌、甲状腺癌、脑瘤和多发性骨髓瘤。

专家指出,癌症的发生与免疫功能异常有关,而肥胖患者的免疫功能普遍都异常。肥胖者大都有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胰岛素血症:

胆固醇升高

这会导致人体巨噬细胞膜的胆固醇含量升高,使巨噬细胞吞噬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和异物的功能下降。同时,淋巴细胞也会因为细胞膜胆固醇、胰岛素过高,功能受到抑制。

胰岛素过高

如果身体已有癌细胞,胰岛素过高会显著促进癌细胞的增长繁殖。肥胖还伴随着慢性炎症,脂肪细胞可充当肿瘤免疫逃逸的保护伞。

此外,体内高脂肪还会引起与性激素代谢异常相关癌症的发生,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

2019年,《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刊登的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和凯斯综合癌症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肥胖相关癌症的发病年龄,正在向64岁以下人群移动。

科学家对2000年至2016年间近267万肥胖相关癌症案例和345万非肥胖相关癌症案例进行对照分析后发现,在65岁以上、50~64岁、20~49岁3个年龄组中,50~64岁人群患肥胖相关癌症的病例增加幅度最大,其中女性增加了25%,男性增加了近两倍;而65岁以上人群患肥胖相关癌症的比例有一定程度下降。

此前,美国一项针对25~84人群的肿瘤发病数据也显示,在年轻人(25~49岁)中,6种与肥胖相关的癌症发病率显著增加。

肥胖分两种类型

英国《每日邮报》曾刊登过澳大利亚营养学家李•霍姆斯新观点,身体各部位的脂肪可能透露着不同健康隐患。

他认为,长胖意味着全身脂肪量的增加,但如果某些部位脂肪堆积较为集中,可能透露着不同的健康风险。比如:

  • 大腿、臀部脂肪增加,可能是体内雌激素失衡导致;
  • 腹部变胖,可能意味着压力过大或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过多;
  • 背部脂肪、上臂赘肉增加,可能是饮食中缺乏蛋白质;
  • 小腿变粗、水肿,可能是钠摄入过量。

袁振芳对此表示,这种观点很新颖,可供减肥者参考。但从严格意义上讲,导致肥胖的原因非常复杂,大多由遗传、少动以及摄入过多能量共同导致的。此外,一些内分泌疾病、不良环境因素也是诱发肥胖的重要原因。

临床上,根据脂肪分布特点,肥胖主要分两类:

  • 中心性肥胖是内脏脂肪增加,脂肪多堆积在腹部,形成苹果型体型,腰围较大;
  • 外周性肥胖,增加的是皮下脂肪,脂肪多堆积在臀部,形成梨型体型。

两种肥胖类型中,中心性肥胖危害更大,这是因为这种肥胖更易伤害内脏。

过多脂肪细胞沉积在肾脏,会影响其净化血液的功能,严重时可能导致肾衰竭;脂肪沉积在胰腺,可造成胰岛细胞脂化、功能不全,引发糖尿病;脂肪沉积在肺,可导致血氧量不足,影响免疫功能。

科学减肥要满足3点

不少人在减肥过程中都会陷入“乱吃减肥产品”“盲目吃素挨饿”等误区,轻则体重反弹,重则危害生命。其实科学减肥,最好满足以下几点:

进行肥胖诊断和风险评估

根据诊断,调整不良生活方式,或治疗引发肥胖的原发疾病。目前肥胖人群的减重治疗包括生活方式调整、内科药物及外科手术治疗等多种手段。

饮食注意热量和营养

推荐需要减脂者3种饮食方法:

  • 高蛋白膳食模式:把饮食中的蛋白质供给比例增加到20%以上,多吃瘦肉、蛋、禽、鱼等。
  • 限能量平衡膳食模式:在保证膳食平衡的情况下,减少每种营养物质的摄入。
  • 轻断食模式:1周内5天正常进食,其他2天(非连续)摄取平常的1/4能量(女性约500千卡/天,男性600千卡/天),并且长期坚持。

普通的肥胖者,一般建议选用高蛋白膳食模式,有肾病的患者要用限能量平衡膳食模式,无法接受以上两种膳食模式的人,可用第3种轻断食模式。以上几种模式可间歇性混合用。

建议肥胖者用橄榄油、茶油来烹调,吃零食前注意看食品营养标签,学会计算食物能量,以控制热量摄入。

运动兼顾高效和安全

肥胖者制订运动计划前,先要做基础疾病情况、体脂分布、肌力、运动耐力、柔韧性等评估。

对于肥胖者来说,无氧运动和有氧运动相结合是较好的运动方式,具体方法是:先做无氧运动(如卷腹、仰卧举腿等)消耗掉体内多余的糖,后做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游泳等)进一步消耗体内脂肪。

无氧运动每次15分钟到20分钟,有氧运动半小时到40分钟,一周至少做4~5次,最好坚持每天训练。此外,运动前先做牵伸热身准备,运动中一定要注意安全,运动后做舒缓的整理运动。▲

本期编辑:张宇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