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会不会影响呼吸(肥胖会不会影响卵泡发育)
这也是病!医学专家揭秘→
记者 | 万力闻
孩子长得胖,并非好事!
《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指出,
我国在6-17岁的青少年儿童中
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11.1%和7.9%
6岁以下儿童超重率也达到了6.8%
这意味着,每100个孩子中最少就有6个体重超标。
据预测,到 2030 年,
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 31.8%。
也就是说,
3 个孩子中可能就会有 1 个存在肥胖问题。
儿童肥胖问题不容乐观。
“梦中情孙”成“老病号”
天津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张明英主任发现,近年来,来求医的肥胖儿童越来越多,有时候半天门诊50个号,就有十几个肥胖导致疾病的孩子。
作为儿科内分泌领域的专家,张主任告诉记者,判断孩子是否有肥胖问题,家长可以多关注“肚子”——如果孩子有些胖但体型匀称,问题就不大,但如果孩子的腹围大,也就是肚子特别大,甚至已经出现黑棘皮和皮肤紫纹,一定要赶紧去医院就诊。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胳膊胖得像小藕节一样的小胖子,那种爷爷奶奶都稀罕的‘梦中情孙’,却是医院的‘老病号’。”
张主任介绍,肥胖是导致一些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危因素,如哮喘和睡眠呼吸暂停,一些老人说孩子是“落了病根”,其实是不准确的。
真正病因是肥胖可引起气道变窄、气道塌陷和气流阻塞,睡眠呼吸暂停可对气道和肺造成损伤,气道黏膜中的免疫细胞释放炎症因子,引起炎症反应,可能进一步加重肥胖和睡眠呼吸暂停。
究其原因,其实肥胖才是“病根”。
与“多吃”和“少动”有关
“与某种疾病引起的继发性肥胖不同,95%的儿童是单纯性肥胖。”张主任认为,儿童肥胖率持续上升的原因,可能与遗传、营养过剩、吃零食、不爱运动、久坐等原因有关。
来到儿童医院内分泌科的肥胖儿童往往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家庭膳食营养过剩、长辈的溺爱、父母工作生活的忙碌、家长减肥知识的匮乏。不科学的减肥方式导致父母即使意识到了孩子的肥胖,也很难干涉孩子的生活方式,无法控制体重的不断飙升。
“很多家长会给孩子‘补营养’,这肯定是不对的。”张主任说,孩子和老人的体质不一样,孩子日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类营养通过均衡合理的日常饮食即可获取,而给孩子吃人参、燕窝等补品,包括吃有很多食物添加剂的零食,只会给孩子的身体造成负担,一旦造成过度肥胖,出现疾病的概率也会增加。
父母肥胖,孩子大概率也肥胖
“我对一位肥胖患儿的家长建议说,给孩子少吃零食,尽量避免把大量不健康食物带回家,但这位妈妈却一脸无辜地反问,孩子不吃,她自己得吃,所以家里肯定会有零食。”
对此,张主任告诉记者,肥胖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据统计,父母之一肥胖时,子代发生肥胖的概率比正常儿童高2~3倍,父母均肥胖的情况下,子代发生肥胖的概率增至15倍。除了与遗传基因有关,还有一个原因是肥胖父母的生活习惯不好,作为孩子的第一模仿人,如果父母每天都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吃零食,孩子肯定也会有类似的习惯。
当心成人病缠上肥胖儿童
“肥胖儿童发生高血压、高甘油三酯、糖尿病的风险分别是正常体重儿童的3.3倍、2.6倍、4.3倍,儿童期至成年期持续肥胖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为体重持续正常人群的9.5倍。”
针对儿童肥胖,张主任见过太多令人叹息的病例:年仅3岁就体重过百的男童每晚只能坐着入睡;因肥胖而抑郁的女孩需要在精神专科医院长期治疗;还有那些因父母不科学喂养患上2型糖尿病年幼的孩子们,得知需要终年治疗时满怀哀伤的眼神……
张主任告诉记者,和成年肥胖患者一样,儿童也会出现因为肥胖导致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高血脂、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疾病;部分儿童还会因肥胖导致性腺发育障碍,女孩可能会出现性早熟,男孩也可能出现隐匿性阴茎等性征发育障碍,同时还可能出现骨龄提前,甚至影响孩子的成年终身高。同时,医学统计数据也显示,小时候的肥胖,会增加成年以后发生癌症的风险。
最令人担忧的是,由于体型变化,体力下降以及肥胖后的各种令人难堪的症状,给儿童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出现自卑、孤僻、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导致儿童严重的心理发育障碍。
儿童减重与成人减肥有区别
儿童青少年减重与成人减肥存在显著差异,张主任指出,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减重不仅要减少体脂,还需确保摄入均衡营养以支持正常生长发育。减肥药物对于儿童的安全性和疗效尚有争议,是不推荐首选的。同时,不建议通过节食减重,也不建议短期内快速减重,因此,成人常用的减肥方法并不能全部适用于儿童青少年。
据介绍,儿童肥胖症的治疗核心是通过减少能量摄入和增加能量消耗,帮助患儿降低体脂至正常水平,同时确保其健康和生长发育不受影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饮食、运动、行为习惯和心理支持。
张主任强调,肥胖儿童减重应在保证三餐规律的基础上,合理控制食物总量,调整饮食结构和饮食行为,家长要避免盲目使用减肥药物或简单粗暴地减少孩子的饮食,更不应追求短期效果。特别是对于合并基础疾病或体重严重超标的儿童青少年,应在医院和医学专家的指导下,制定科学、个性化的减重方案,以确保健康和安全。
帮孩子减重,家长可以做这些
管住嘴、迈开腿,改善生活习惯,是减重的不二法则。
据张主任介绍,小儿肥胖症的治疗,首选的是生活方式的干预,关键在于长期坚持以及家长们的监督合作。
清淡饮食,不挑食偏食,
不暴饮暴食,养成健康饮食行为。
果汁不建议给孩子喝,
即使是鲜榨果汁,
在榨取过程中有营养的膳食纤维被扔掉,
只留下了大量的果糖。
如果课业压力大,
也应该利用碎片化时间锻炼身体,
比如上学和放学时让孩子多走一走,
课间休息时从座位上站起来站一会儿。
睡眠不足的儿童
肥胖风险增加56%~89%,
睡眠不足会导致一些激素水平
改变从而增加饥饿感,促进食欲。
所以最好保证孩子
每日8-10个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长。
来源: 天津日报
“说你胖,你就喘”?这可不是玩笑话:肥胖可能引发呼吸低通气综合征
在朋友间,我们或许常以“说你胖,你就喘”作为调侃,但对于肥胖人群来说,这背后却隐藏着不容忽视的健康风险。肥胖不仅是一种代谢障碍疾病,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其中呼吸低通气综合征(Obesity Hypoventilation Syndrome,简称OHS)尤为值得关注。
肥胖,这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历史可以追溯到35000年前。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和不良生活方式使得肥胖问题日益严峻。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全球有数亿人口受到肥胖的困扰,每年更有数百万人因超重或肥胖而失去生命。在中国,肥胖率也在逐年攀升,成为国家疾病负担的重要组成部分。
瑞金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教科科长马龙飞介绍,肥胖人群常常感觉稍微活动便气喘不止,这正是OHS的主要表现。研究表明,肥胖患者发生呼吸系统疾病的比例超过40%。OHS患者的睡眠呼吸紊乱主要分为两种:约90%表现为单纯的呼吸通气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10%则表现为中枢性睡眠低通气,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那么,为何肥胖人群更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呢?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肥胖导致胸壁顺应性减低,肺功能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从而影响换气功能。其次,OHS患者在呼吸时会增加膈肌的负担,使得呼吸更加费力。
因此,“说你胖,你就喘”这句玩笑话背后,实际上揭示了肥胖人群面临的严峻健康挑战。呼吸低通气综合征作为肥胖并发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对于肥胖人群来说,减重和改善生活方式不仅是美观的需求,更是健康的迫切呼唤。
马龙飞表示,为了更好地服务市民,近日,瑞金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引进了先进的“多导睡眠监测仪”。通过一晚上的监测,可以全方位地监测患者的睡眠状态,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市民可前往中心全科医师处进行评估,有需要进行监测的市民可凭医师开具的住院预约单至中心三楼病区医生办公室进行预约登记。
马龙飞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肥胖问题,肥胖人群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锻炼积极预防和治疗肥胖及其并发症,拥有一个更加健康的体魄。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肥胖还能导致呼吸衰竭?这是真的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林辉 通讯员 穆倩倩
有时打趣朋友,我们会说“说你胖,你还喘上了”,虽然是句玩笑话,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肥胖与呼吸之间的关系。
河南省胸科医院西院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乔亚红主任就收治了一位因肥胖导致呼吸衰竭的患者。
65岁的甄月梅(化名)中等个头,体型却极为惊人。在来河南省胸科医院治疗时,杨红丽护士长为她测体重,体重秤最大数值100公斤,但是甄月梅往秤上一站,指针直接转了360°,爆表了。
十年来,拖着这样沉重的身体,甄月梅时常胸闷气喘,生活几乎不能自理,日常只能坐卧在床上。无法行动的甄月梅对生活倍感绝望,直到6月中旬某日她起身如厕,直接昏倒在地上,吓坏了一家人。急诊至当地医院抢救,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后清醒,但后续治疗效果不佳。为求进一步诊治,家人陪她找到了河南省胸科医院西院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乔亚红主任。
甄月梅一股脑地向乔亚红诉说着自己的不适:胸闷气短、身上没劲儿、吃不下饭、还呕吐咯血。由于长期无法下床,生活质量极低。拖着沉重的身体,使得本来就因疾病而虚弱的甄月梅看起来更加疲惫吃力。
乔亚红一边安抚她的情绪,一边通过她的叙述分析病情并开具相关检查。其实甄月梅病情的诊断对于乔亚红来说并不难,通过抽血进行血气分析便查出她二氧化碳潴留。
二氧化碳潴留是因呼吸功能障碍,导致缺氧,二氧化碳增加、堆积、潴留。过量的二氧化碳影响细胞的正常代谢,导致酸碱平衡失调,甚至神经功能受损。因此,二氧化碳潴留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氧化碳潴留的主要原因是气道堵塞,具体到甄月梅身上,是由于过度肥胖压迫气道,尤其是睡眠时呼吸受阻,导致睡眠呼吸暂停,睡觉时总是伴随着不断的鼾声,有时甚至会因为呼吸暂停把自己憋醒,更加重了体内氧气的缺乏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二氧化碳长久的积累,导致甄月梅入院时已经是严重的Ⅱ型呼吸衰竭了(即高碳酸型的呼吸衰竭)。这是一种很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肺通气和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至于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只有增加了肺泡通气量,才有可能使病情好转。
乔亚红利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防止气道塌陷,减少因肥胖造成的气道阻塞。呼吸机一上,甄月梅的胸闷有了立竿见影的改善,当晚就睡了一夜好觉。
然而这只是治疗的一半,控制了症状不代表治好了病。解决病根才是重中之重。肥胖使得甄月梅身体内分泌紊乱,乔亚红有针对性地使用降糖药,给出饮食建议,双管齐下,在住院的半个月里,甄月梅体重下降了10斤,整个人都松快了不少。
通过甄月梅的治疗过程,乔亚红告诉大家,过度肥胖会造成呼吸不畅甚至呼吸暂停,也会造成心脑血管疾病、高血脂、高血压、心脏病,还会引起内分泌紊乱,所以一定要尽快控制饮食,减去体重,才能最终解决呼吸不畅等肥胖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