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是什么体质(四肢肥胖是什么体质)

民福康 0
文章目录:

这4种体质的人太容易发胖!瘦不下来的来看看

在这个追求健康、崇尚纤瘦的时代,面对体重秤上的数字,不少人难免心生困惑:“为何我吃得不多却依然易胖?”其实,体重管理并非单纯计算卡路里摄入与消耗的数学题,个体差异,尤其是体质因素,往往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下面,我们将揭示4种太容易发胖的体质类型,并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助大家突破瘦身瓶颈,顺利迈向健康苗条的目标!

一、湿热体质:易水肿,易生痰湿

湿热体质者体内湿邪与热邪相互交织,导致水液代谢失常,容易出现水肿现象。同时,湿热体质者脾胃运化功能相对较弱,易产生痰湿,表现为食欲旺盛但又容易腹胀、大便粘腻。这类人群往往容易形成腹部肥胖,且减肥过程中体重下降缓慢。

应对策略:

1、饮食调理

避免吃油腻、辛辣、烧烤、甜食等易生湿热的食物,多吃清热利湿的食物,比如绿豆、冬瓜、薏米、黄瓜等。烹饪方式以煮、炖、蒸为主,减少煎炸。

2、运动排湿

选择有助于出汗、排湿的运动,如瑜伽、太极、游泳、慢跑等,既能消耗热量,又能通过汗液排出体内湿气。

3、规律作息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以利于脾胃功能恢复和水液代谢正常。

二、痰湿体质:体态臃肿,易疲劳

痰湿体质者体内水液代谢失常,形成痰湿阻滞,表现为体态臃肿、肌肉松软、面部油脂较多、易困倦乏力。这类人群往往体重基数较大,且减肥过程中容易反弹。

应对策略:

1、饮食调整

减少吃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增加蔬菜、水果、粗粮的比例,选择山药、白扁豆、荷叶、陈皮等健脾化湿食材。

2、加强运动

选择有氧运动结合力量训练,如快走、跑步、跳绳、健身操等,有助于提高基础代谢率,减少体内痰湿。

3、健康生活

避免久坐不动,定时定量进餐,保持情绪舒畅,减少思虑过度,有助于改善痰湿体质。

三、阳虚体质:畏寒怕冷,易发胖

阳虚体质者体内阳气不足,新陈代谢速度较慢,能量消耗减少,容易导致热量过剩而发胖。这类人群通常伴有手脚冰凉、面色苍白、精神疲倦等症状。

应对策略:

1、温补阳气

饮食上选择羊肉、韭菜、鸡肉、核桃、黑芝麻等温补阳气的食物,避免吃过多寒凉食物如冰棒、冷饮、苦瓜、西瓜等。

2、适当运动

选择能提升体温、促进血液循环的运动,如慢跑、太极拳、瑜伽、爬山等,避免剧烈运动耗损阳气。

3、保暖养生

注意防寒保暖,尤其要保护好腰腹、下肢等部位,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或阴冷环境中。

四、气郁体质:情绪波动,易积聚脂肪

气郁体质者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导致气机运行不畅,影响脾胃运化,易形成脂肪堆积。这类人群往往伴有情绪低落、胸闷、嗳气、食欲不振等症状,且情绪波动时易暴饮暴食,加重体重问题。

应对策略:

1、疏肝解郁

饮食上可选择玫瑰花、茉莉花、佛手、金桔等疏肝解郁的食物,避免过度压抑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2、适量运动

进行有助于放松身心的运动,如瑜伽、冥想、散步、呼吸练习等,有助于调节情绪,改善气机郁结。

3、心理调适

学习压力管理技巧,保持良好的社交活动,适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以维持心理健康,避免情绪波动引发的过量进食。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身体,找到适合自己的减肥方法,拥有健康、苗条的身材。同时,也请大家注意,减肥是一个持久的过程,需要耐心与毅力,切勿盲目追求快速瘦身,以免对身体造成损害!

这一体质,或易致肥胖!速来自查

秋末冬初,天气干燥,人体容易被燥邪侵扰,出现舌红少津、眼干鼻燥等症状;同时由于饮食不节等原因,一些人体内湿气较重,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摄入的水分难以被很好地吸收和利用,从而导致干燥的情况更加严重。因此,这一时期养生既要注意润燥,也不能忽视祛痰湿。

身体里的四种“水”

中医认为,津、液、痰、湿可以简单代表人体内水液的四种状态。津、液是我们体内正常的水,可称为“好水”,湿、痰是身体受到外邪侵袭或体内代谢障碍而形成的病理产物,可称为“坏水”。

津:质地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起滋润作用,例如口水、汗液。

液:质地稍浓稠,灌注于关节、脏腑等,起濡养作用,例如关节腔里的组织液。

湿:湿性黏滞,容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

痰:具有黏腻、重浊的特点,可阻滞气机,影响经脉气血运行,如果在人体蓄积到一定程度而不能消除,会导致多种复杂疾病。

水液失常可导致多种病症

身体的津液太少,可导致湿疹、荨麻疹、呼吸道疾病、干燥综合征、关节炎、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痰湿体质容易导致肥胖,可引发“三高”、心梗、脑卒中、肿瘤等疾病。“好水”太少、“坏水”过多,都容易引发健康问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养治疗。

【津液少】

津液来源于饮食,通过脾、胃、小肠和大肠消化吸收饮食中的水分和营养而生成。脾主运化,可将津液转输至心肺;肺主通调水道,可将津液输布至全身。如果脾的运送功能出问题,会导致津液不能到达肺;同时如果肺气虚,则会影响津液输布全身。

●症状:发色枯黄、口腔溃疡、干咳、舌红少津、牙龈肿痛、眼干鼻燥、面色萎黄、容易感冒、健忘。

●调养方法

银耳百合雪梨羹:主要材料有银耳、百合、雪梨、马蹄,有养阴生津的作用。

日常锻炼:练习八段锦中“左右开弓似射雕”的动作,有宽胸理肺的作用。

【湿气重】

饮食不节、过度劳累等可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导致脾胃虚弱,水湿代谢失常,从而形成湿气重的情况。另外久居潮湿阴冷环境,也会使湿邪侵入体内,导致脾虚湿气重。

●症状:口干不欲饮、口唇干裂、皮肤干燥瘙痒、大便黏腻、关节僵直。

●调养方法

山药百合胡萝卜小米粥:有健脾养胃、清心润肺的作用。

日常需注意:饮食有节、保暖腹部、调节情绪、保证良好睡眠。

【痰湿多】

湿邪困于人体内,如不能及时排出,时间久了会化成“痰”,其致病种类繁多复杂,有“痰生百病”的说法。

●症状:口苦口臭、舌苔厚腻、唇红口疮、咽喉肿痛、困倦乏力、畏寒怕冷、夜尿增多、痛经宫寒、大便黏滞不爽。

●调养方法

陈皮薏米煮水代茶饮:有健脾益气、燥湿化痰的作用。

萝卜山药老鸭汤:有健脾、生津、化痰的作用。

按揉液门穴:有调节人体津液、润燥祛湿的作用。

秋冬祛湿润燥小方法

●桂花、生甘草泡水代茶饮:有祛痰湿、温脾阳、疏肝解郁的作用。

●石斛、麦冬煮水代茶饮:有滋阴润燥的作用。

●日常锻炼可根据身体情况,适当练习“金鸡独立”的动作,有疏通三焦、引火下行的作用。

小贴士

使用以上调养方法需注意:由于个人体质不同,还需辨证施治。

来源: 央视财经

这一体质,或易致肥胖!速来自查

来源:央视财经

秋末冬初,天气干燥,人体容易被燥邪侵扰,出现舌红少津、眼干鼻燥等症状;同时由于饮食不节等原因,一些人体内湿气较重,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摄入的水分难以被很好地吸收和利用,从而导致干燥的情况更加严重。因此,这一时期养生既要注意润燥,也不能忽视祛痰湿。

身体里的四种“水”

中医认为,津、液、痰、湿可以简单代表人体内水液的四种状态。津、液是我们体内正常的水,可称为“好水”,湿、痰是身体受到外邪侵袭或体内代谢障碍而形成的病理产物,可称为“坏水”。

津:质地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起滋润作用,例如口水、汗液。

液:质地稍浓稠,灌注于关节、脏腑等,起濡养作用,例如关节腔里的组织液。

湿:湿性黏滞,容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

痰:具有黏腻、重浊的特点,可阻滞气机,影响经脉气血运行,如果在人体蓄积到一定程度而不能消除,会导致多种复杂疾病。

水液失常可导致多种病症

身体的津液太少,可导致湿疹、荨麻疹、呼吸道疾病、干燥综合征、关节炎、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痰湿体质容易导致肥胖,可引发“三高”、心梗、脑卒中、肿瘤等疾病。“好水”太少、“坏水”过多,都容易引发健康问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养治疗。

【津液少】

津液来源于饮食,通过脾、胃、小肠和大肠消化吸收饮食中的水分和营养而生成。脾主运化,可将津液转输至心肺;肺主通调水道,可将津液输布至全身。如果脾的运送功能出问题,会导致津液不能到达肺;同时如果肺气虚,则会影响津液输布全身。

●症状:发色枯黄、口腔溃疡、干咳、舌红少津、牙龈肿痛、眼干鼻燥、面色萎黄、容易感冒、健忘。

●调养方法

银耳百合雪梨羹:主要材料有银耳、百合、雪梨、马蹄,有养阴生津的作用。

日常锻炼:练习八段锦中“左右开弓似射雕”的动作,有宽胸理肺的作用。

【湿气重】

饮食不节、过度劳累等可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导致脾胃虚弱,水湿代谢失常,从而形成湿气重的情况。另外久居潮湿阴冷环境,也会使湿邪侵入体内,导致脾虚湿气重。

●症状:口干不欲饮、口唇干裂、皮肤干燥瘙痒、大便黏腻、关节僵直。

●调养方法

山药百合胡萝卜小米粥:有健脾养胃、清心润肺的作用。

日常需注意:饮食有节、保暖腹部、调节情绪、保证良好睡眠。

【痰湿多】

湿邪困于人体内,如不能及时排出,时间久了会化成“痰”,其致病种类繁多复杂,有“痰生百病”的说法。

●症状:口苦口臭、舌苔厚腻、唇红口疮、咽喉肿痛、困倦乏力、畏寒怕冷、夜尿增多、痛经宫寒、大便黏滞不爽。

●调养方法

陈皮薏米煮水代茶饮:有健脾益气、燥湿化痰的作用。

萝卜山药老鸭汤:有健脾、生津、化痰的作用。

按揉液门穴:有调节人体津液、润燥祛湿的作用。

秋冬祛湿润燥小方法

●桂花、生甘草泡水代茶饮:有祛痰湿、温脾阳、疏肝解郁的作用。

●石斛、麦冬煮水代茶饮:有滋阴润燥的作用。

●日常锻炼可根据身体情况,适当练习“金鸡独立”的动作,有疏通三焦、引火下行的作用。

小贴士

使用以上调养方法需注意:由于个人体质不同,还需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