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情绪(肥胖让人心情不好)

湖南医聊 0
文章目录:

「香澜医聊」焦虑型肥胖:你的坏情绪,正在偷偷堆积脂肪

#长沙头条##香澜医聊##体重管理#

38岁的张女士近来很是苦恼,她尝试了各种减肥方法,却始终难逃体重反弹的困扰。直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贵香教授的一句话点醒了她:“你的坏情绪导致肝气郁结,脾胃这个运输队长自然就跟着罢工,代谢废物就开始堆积了。”

原来,来自外界的压力让她习惯于自我压抑,形成了焦虑内耗的性格,这种“肥胖人格”正在悄悄改变她的代谢状态。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超过30%的肥胖人群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所以张女士的案例并非个例,许多人在面对压力时,往往会会有失眠健忘、暴饮暴食、疲乏无力等症状。

中医认为,焦虑型肥胖不仅仅是饮食和运动的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情志失调,造成肝气郁结。那么,该如何调节呢?快来一起学习一下吧。

一、肝气郁结,全身“堵车”——中医视角下的情绪代谢学

《黄帝内经》指出:“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脏如同身体的“交通指挥官”,主导着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当长期处于焦虑、高压、抑郁或愤怒状态时,肝气就像被反复揉捏的弹簧,逐渐失去弹性,形成“肝郁气滞”。

而这种气机失调会产生连锁反应,造成脾失健运,水湿痰浊凝聚,表现为身体臃肿、肢体困重、舌苔厚腻、大便黏腻等。

二、情志致肥的“隐形推手”——现代生活方式中的肝郁催化剂

现代社会的特殊环境为“肥胖人格”提供了滋生的温床,一些看似平常的习惯正在加剧肝气郁滞。

(一)屏幕困局伤及肝血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会耗伤肝血。因此,建议每看45分钟屏幕就休息一次,用掌心搓热敷眼,配合眼球运动,顺时针/逆时针各转9圈。

(二)碎片化作息耗伤肝阴

自媒体时代的“高频信息切换”导致肝魂不宁。中医理论中“肝藏魂”,当注意力被不断切割时,会容易产生失眠健忘、多梦纷扰等现象。以下三个生活习惯可以帮您远离碎片化作息:

1.使用手机备忘录将临时产生的想法或待办事项统一记录,避免中途切换任务,每日固定2个碎片处理时段集中清理。

2.确保充足的睡眠。设定不可动摇的睡眠核心时段(如23:00-6:30)保证晚上的连续睡眠;将午睡控制在30分钟内(避免进入深睡眠导致更疲惫)。

3.晨起肝胆经拍打:晨起沿双侧大腿内侧(肝经)外侧(胆经)由下向上轻拍各50次,或练习八段锦或太极拳,调和气血、舒缓身心,下午15-17点时段,适宜进行快走或慢跑等有氧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助力肝脏排毒。(要依据个人兴趣及体能条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坚持规律锻炼。)

(三)空调房里的“寒郁闭环”

持续低温及封闭的环境导致毛孔闭合,阻碍气机宣发。《伤寒论》指出“阳气怫郁不得越”,当人体长期处于22℃以下环境,会形成“外寒内郁”的状况。建议尽量避免过早使用冷空调,夏季空调温度不宜设置过低。平常可以喝生姜陈皮饮用于驱散寒郁。

三、情志致胖的克星——两种茶饮的破局之道

(一)三花解郁茶

【原料组成】 玫瑰花6克,菊花5克,三七花2克,忘忧草3克,决明子10克,薄荷叶2克。

【制法用法】

1. 将夏枯草、决明子冷水浸泡10分钟,洗净后与其他原料一同放入茶壶。

2. 加入500毫升沸水,加盖焖泡15分钟,滤渣饮用。

【适宜人群】适宜于急躁易怒或焦虑抑郁、口苦咽干、失眠多梦、大便干结之焦虑性肥胖。

(二)理气化痰饮

【原料组成】 陈皮8克,佛手5克,茯苓10克,山楂6克,炒莱菔子6克,紫苏叶3克。

【制法用法】

1. 茯苓捣碎成小块,与陈皮、佛手、山楂、炒莱菔子一同放入养生壶。

2. 加水600毫升,煮沸后转小火煮15分钟,最后加入紫苏叶焖3分钟。

3. 滤出汤汁,可适量加5ml蜂蜜和少量柠檬汁,口感更好。

【适宜人群】适宜于胸胁胀闷、咽喉异物感、痰多黏稠、嗳气频繁之焦虑型肥胖。

四、给身体一次“情绪大扫除”

当体重秤上的数字成为情志健康的晴雨表,减肥就不再是简单的卡路里游戏。调整“肥胖人格”,本质上是在修复人体精妙的气血循环网络。《黄帝内经》自古强调“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那些没有被疏解的郁结,终将成为困住生命的枷锁。当我们真正放下坏情绪,践行“形神统一”、“身心同养”,我们远离的不仅仅是肥胖困局。

记住,从今天开始,用中医智慧为自己打造一副“不囤积坏情绪的快乐人格”,让身心重新回归行云流水的畅轻之美。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治未病与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 李世皎 徐雯 刘思洁 谢林村 陈军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Wx)

肥胖与心理健康:体重背后的 “情绪黑洞”

在即将迎来的国际肥胖日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聚焦肥胖这一话题,会发现它不仅关乎身体外形,更与心理健康紧密相连,体重数字背后,或许隐藏着一个深深的 “情绪黑洞”。

生活中,肥胖者常常是他人异样眼光和不友好评价的承受者。国际肥胖日旨在引起人们对肥胖问题的重视,可现实中,肥胖者在大街上遭遇的指指点点,社交场合中面临的隐晦嘲笑,依旧屡见不鲜。这些都像锋利的小刀,一次次割着他们的自尊心。久而久之,自卑情绪如藤蔓般滋生。他们觉得自己不够好,在人际交往中变得畏缩,不敢自信地展示真实的自己。

肥胖带来的行动不便,也极大地限制了他们的生活体验。别人能轻松奔跑、跳跃,参与各类活动,而肥胖者却力不从心。这种差距带来的强烈挫败感,在国际肥胖日所倡导的关注肥胖健康的背景下,依然可能累积成抑郁情绪,让他们对生活失去热情,曾经喜爱的事物也变得索然无味。

更值得警惕的是,情绪与体重之间存在着恶性循环。在心情低落时,很多人会选择高热量、高糖食物来寻求安慰,肥胖者尤甚。可这短暂的满足换来的是体重的进一步增加,从而导致情绪愈发糟糕。

国际肥胖日提醒着我们,肥胖就像一根导火索,引发了一系列负面情绪,而这些情绪又如同黑洞,吞噬着人们的快乐与自信。但我们要明白,肥胖绝非定义一个人的标签,每个人都有独特价值。无论身材如何,都应在国际肥胖日所倡导的关注与理解中,被温柔以待,都有追求心理健康和幸福生活的权利。我们需正视两者联系,才能更好地驱散阴霾。

本文仅作健康科普,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且不提供诊疗建议,也不能替代医院的检查和治疗。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谨遵医嘱。

肥胖其实是情绪病!

钻研肥胖多年,我一心只想帮患者走出困境。今天,必须把肥胖背后隐藏的情绪密码揭开!

太多人深陷肥胖泥潭,四处寻找减肥良方。走进减肥机构,被各种高价方案和产品迷惑,拼命节食、大量运动,折腾得精疲力竭,体重却像坐过山车,反复反弹,身心俱疲。

其实,肥胖绝非只是热量摄入与消耗的简单数学题,它与我们内心深处的情绪变化、心理状态紧密相连,是情绪在身体上的具象化表达。就像紧绷的琴弦容易断裂,长期处于不良情绪下的身体,也会打破原本的代谢平衡。当情绪失控,身体的内分泌、神经系统都会随之紊乱,脂肪的代谢与消耗节奏被彻底打乱,不知不觉中,赘肉就悄悄缠上了身。

经多年研究,大多肥胖源于 “三种情绪症结” 与 “一场身心困局”:

焦虑:长期焦虑,身体会分泌过多皮质醇,不仅刺激食欲,还让身体偏爱在腹部堆积脂肪。焦虑的人常不自觉暴饮暴食,对高糖、高脂肪的 “安慰食物” 格外钟情。他们在压力下靠吃寻求慰藉,却不知这正一步步加重肥胖。中翳应对方法是疏肝宁心,以此缓解焦虑情绪,调节身体内分泌。

抑郁:抑郁情绪会抑制身体新陈代谢,让身体进入 “低耗能” 模式。同时,抗抑郁的副作用也可能导致体重增加。抑郁的人对生活失去热情,运动量减少,食欲异常,要么毫无胃口,要么食量猛增,这些都为肥胖埋下隐患。

压力:长期高压状态下,身体应激反应会使甲状腺功能失调,影响脂肪分解和代谢。而且,人们压力大时,常选择熬夜、酗酒等不健康的减压方式,这些不良生活方式进一步扰乱身体正常节律,让减肥难上加难 。

一场身心困局,即不良情绪与肥胖的恶性循环:一旦陷入肥胖,会因身材走样、行动不便等产生自卑、焦虑等负面情绪,进一步加重心理负担,从而陷入 “情绪不佳 - 肥胖加重 - 情绪更差” 的恶性循环。

单纯依靠节食、运动或者减肥产品很难打破这个循环。因为只要情绪问题消除,身体的代谢紊乱就无法从根本上改善。

我的建议是,重视情绪管理,学会释放压力。不妨尝试冥想、瑜伽等身心调节的运动,帮助放松身心,缓解不良情绪。同时,调整饮食结构,多吃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帮助稳定情绪。必要时,寻求专业翳师的帮助,开一些调理的方子。再配合散步、骑自行车等适当运动,增强身体代谢能力。坚持一段时间,随着情绪的改善,体重也会逐渐下降,身心都将迎来崭新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