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 肥胖(中国人肥胖严重已超过美国)
中国人越来越胖了,国家都看不下去了……
体重超标,已经成为了中国人面临的重大健康问题之一。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与2002年的22.8%和7.1%相比大幅增长。更令人惊心的是,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已经达到11.1%和7.9%,并呈现逐年递增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2024年国家卫健委等16个部门联合制定了《“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力争通过三年时间,控制住中国人群体重增加的势头。今年两会期间,体重管理这一话题也再次引起热议。
关于体重管理,你或许还有很多不了解的,我们选取了其中一些内容与你分享。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体重超标 | 图虫创意
“三知一管”是什么?要知道啥、管理啥?
体重管理方案里有一个重要概念,叫“三知一管”。具体来说,“三知”指知晓健康体重标准、知晓自身体重变化、知晓体重管理方法,“一管”指科学管理自身体重。
知晓健康体重标准,是管理体重的前提。目前衡量超重和肥胖程度最常用的指标是身体质量指数(BMI),它的计算方式是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
对于我国成年人来说,BMI(单位kg/m2)的参考值如下——
过轻:<18.5
标准:18.5~23.9
超重:24.0~27.9
肥胖:≥28.0
儿童青少年的BMI判断标准较为复杂,跟年龄、性别都有关系(如想了解见后文)。
不过BMI不能区分身体成分的组成(是肌肉还是脂肪)以及分布。脂肪在腹部蓄积过多形成的中心型肥胖,可根据腰围直接判定。在中国,成年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可视为中心型肥胖。
成人中心型肥胖腰围判断标准丨参考文献[2]
知晓体重变化,也是管理体重的重要一环。日常生活中,建议大家定期、定时称重,了解自己的体重变化,并以此调整生活方式。由于饮食、排便等影响,体重在一天当中有自然波动,所以体重记录更建议以周或者月为频率。
在减重速度方面,对于大多数超重或轻度肥胖者(24.0≤BMI<32.5),初始时每周减重约0.5~1千克为宜,每月减轻2~4千克,6个月内减轻当前体重的5%~15%并维持;对于中、重度肥胖者(BMI≥32.5),建议设立周、月目标,定期评估,按减轻现体重的5%、10%、15%划分阶段性减重目标,周期为3至6个月。
除了自我监测外,合理膳食、科学运动等也是重要的体重管理方法。合理膳食方面,需要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科学运动方面,可以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及2~3次抗阻训练(更多关于运动的内容见后文)。此外,减少久坐、保证充足睡眠等也是科学管理体重的重要环节。
管理体重的方法有合理膳食、科学运动、减少久坐、保证充足睡眠等 | 图虫创意
“三减三健”,减少油盐糖实现健康体重
方案中提到,为了提高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将倡导“三减三健”等健康理念。“三减三健”是指通过“减盐、减油、减糖”实现“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
食盐摄入过多可使血压升高,增加胃病、骨质疏松、肥胖等疾病的患病风险,推荐健康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
过多脂肪摄入增加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和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推荐健康成人每天烹调用油量不超过25~30克。
糖增加龋齿、超重、肥胖、糖尿病等疾病患病风险,推荐成人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占总能量摄入的10%以下。
“万步有约”、每天2小时,运动量需要这么大吗?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 年版)》,运动的总原则是 “动则有益、多动更好、适度量力、贵在坚持”。
对于体重正常的健康成人,推荐每周至少进行5天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以及2~3次抗阻训练(力量训练),并将身体活动融入日常生活中。
超重肥胖人群的运动应以减脂为主要目标、维持瘦体重为次要目标。推荐通过长时间中低强度有氧运动减脂,每周运动5~7天,从小量逐渐增至每周250分钟。结合抗阻运动有助于同时维持瘦体重。
体重过低的人群,应以增肌为主要目标进行抗阻运动。
运动原则及干预方案 | 参考文献[2]
学龄儿童青少年(6~17岁)需要的运动量更大,建议校内和校外每日至少累计达到60分钟中等至较高强度的运动。
在医生的准许下,推荐孕妇适度运动,每周进行150分钟包括有氧和阻抗的中等强度运动。根据个体情况循序渐进,避免有身体接触、增加摔倒风险和胎儿伤害的运动。
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推荐老年人进行规律活动,每周至少进行3次平衡能力锻炼和预防跌倒能力的活动,适量进行增加肌肉的训练,预防少肌症。
各类人群都需要遵循合理的运动流程和科学的锻炼方案,避免损伤。存在运动风险的人群应适当降低运动强度、缩短每次运动时长、增加运动频率,必要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制订个体化运动方案。
6~18岁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强度分级 | 参考文献[2]
肥胖症,是可以去医院诊疗的
肥胖不只是“身材走形”,它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近年来,肥胖症的诊疗已经形成了一套科学、规范的体系,有需求的人可以去医院营养科、内分泌科等寻求专业帮助。
去医院后,医生会通过测量BMI、腰围、体脂率等指标判断肥胖程度,还会进行一系列检查,如血糖、血脂、肝功能、甲状腺功能等,并结合患者的病史、家族史、生活方式等,寻找肥胖的潜在原因。
在诊断明确后,医生会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目前,肥胖症的治疗手段多样,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其中生活方式干预是基础,包括前面说过的合理饮食、科学运动等。
对于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的肥胖患者,药物治疗也是一个选择。近年来,随着医学进步,多种新型减重药物不断问世,如GLP-1受体激动剂等。对于重度肥胖患者,减重手术可能是一个选择,不过手术适应证严格,需经过多学科团队评估后决定。
此外,很多肥胖患者可能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或者存在不良的饮食行为。医生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手段,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改善饮食行为。
总之,肥胖症是一种可以去医院诊疗的疾病。如果你或身边的人正为肥胖所困扰,可以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医生可以帮助你科学减重 | 图虫创意
读懂营养成分表,更有利于能量控制
根据《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在“预包装食品”上附上营养标签。所谓的预包装食品,可以简单理解为包装完整、有准确重量或体积并且消费者可以直接购买的食品,你能在超市里买到的薯片、可乐、方便面等都属于这类。
营养标签的核心之一,是营养成分表。按照规定,营养成分表里需要标明能量、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含量、营养素参考值(NRV%)。
营养成分表中间一列的营养素含量,通常是每100克、100毫升或是每份食品可食用部分所含的对应营养素含量。而要理解最右列的营养素参考值(NRV%),可以来看下面这张图。
营养成分表丨cn-healthcare.com
健康成年人每日建议摄入能量一般在2000千卡(约8360千焦)左右。上图中,每100克食物中含有2505千焦,刚好占建议量的30%,这就是NRV%的含义。如果整袋食品有250克,当你吃完它时,你就达到了今日能量建议摄入量的30%*2.5=75%。
对于有减重需求的人来说,减少能量摄入是重要一环,能读懂营养标签有利于总体的能量控制。根据能量需要量,建议每日减少500~1000千卡或减少30%的总能量摄入,同时保持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均衡摄入(供能占比分别为50%~60%、20%~30%、15%~20%)。
超重肥胖“一减两增”,减肥信心也要增强
在学生的体重管理中,方案提到帮助超重肥胖学生做到“一减两增,一调两测”,也就是减少进食量、增加身体活动、增强减肥信心,调整饮食结构、测量体重、测量腰围。
其中,饮食和运动对减重的作用,前面已经写到了,7~18岁学生的体重判定标准见下表。
剩下的“增强减肥信心”,是经常被人们忽略的。每个人减重时都会遇到很多阻碍,超重肥胖不仅受饮食和身体活动水平影响,也与遗传、生活习惯和社会环境改变等有关。减重成功后,体重还有可能再次增加。
因此,减重的人需要充足信心来支持并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减重者可以从营养科、内分泌科等诊疗中,获得合理的减重计划和医生的支持,也可以在学校、公司和家人的支持下,通过认知重建、情绪管理等获得信心。如果发现存在难以抑制对食物的渴望、短时间进食大量食物,伴随停不下来的失控感等情况,建议求助精神心理专业人员。
7~18岁儿童青少年BMI界值|参考文献[2]
《“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力争通过三年时间,控制住中国人群体重增加的势头。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三年的时间足够让我们控制住体重,但更重要的是由此养成并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医疗应急司. 关于印发“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卫医急发〔2024〕21号
http://www.nhc.gov.cn/ylyjs/pqt/202406/b4f7141179504bd69d7a18db6d877f47.shtml
[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 年版). 国卫办医急函〔2024〕469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一图了解“三减三健”》之“三减”篇
http://www.nhc.gov.cn/wjw/zcjd/201809/03f516c0b32b4312a467b5094651cde7.shtml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一图了解“三减三健”》之“三健”篇
http://www.nhc.gov.cn/wjw/zcjd/201809/66037ac12cc44b3388d95682ef341e0e.shtml
[5]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pdf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410/content_6981734.htm
作者:代天医、黎小球
编辑:odette
封面图原图:《千与千寻》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国家出手管理体重,中国肥胖人群高达4亿,这三省最多
文|王佳 《CC情报局》特约撰稿员
编辑|白金娜 王宇
核心提要:
1. 两会期间,国家卫健委主任雷海潮表示继续推进体重管理计划。据医学杂志《柳叶刀》的报告,截至2021年,中国25岁及以上的成年超重和肥胖患者达到4.02亿。国家卫健委的数据表明,若人群超重趋势得不到遏制,2030年中国成人、儿童超重肥胖率将分别达到70.5%和31.8%。
2. 据《糖尿病、肥胖和代谢》杂志分析,中国北方的肥胖发生率普遍高于南方。内蒙古(37.1%)、山东(37.1%)、河北(36.6%)的超重与肥胖发生率最高,广东、海南、江西3省最低。肥胖症已成为中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位列全国第6大死亡和残疾危险因素。
3. 中国采用比国际更严格的肥胖判定标准。根据《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规定,BMI正常范围为18.5-24kg/m²,24-28kg/m²为超重,≥28kg/m²为肥胖,较世卫组织的超重(≥25kg/m²)和肥胖(≥30kg/m²)标准更严。此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即为腹型肥胖,近3成中国成年人为腹型肥胖。
4. 中国目前尚未将肥胖认定为疾病,但已纳入慢病管理。药物治疗适用于BMI≥28或BMI≥24伴有相关疾病者,但复胖率较高;手术治疗适用于BMI≥37.5或BMI≥32.5伴严重疾病者,效果显著但有风险。医学专家建议,减肥需要做个性化的评估,结合饮食控制、运动和专业指导,避免盲目减重导致健康问题。
国家为何出手管理全民体重?中国25岁以上超重和肥胖患者达4.2亿,全球第一
3月9日,国家卫健委主任雷海潮表示,从去年启动实施“体重管理年”开始,将连续三年推进体重管理。3月10日,政协委员、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点名记者减肥:“你太胖了,要弄得瘦一点,我们三年行动计划,主要是体重减下来,慢性病控制!像你这样的大肚子,是我们主要的目标!”
犀利直言冲上热搜,引发热议。
国家卫健委2024年12月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也被更多人关注到。目前中国超过一半的成年人已超重和肥胖,高于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的37%,而且这一比例预计还会继续上升。
这份预警中国肥胖危机的指南发布不到三个月,今年3月4日(国际肥胖日),《柳叶刀》杂志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给出了中国胖子的准确数据:截至2021年,中国25岁及以上成年超重和肥胖患者达到4.02亿,数量全球第一。
1980年时,中国几乎见不到肥胖的人,但到2005年,肥胖人口估计已达1800万,而2009年则上升到1亿;仅16年间,中国肥胖人口就达到4亿左右。加上儿童肥胖人口,几乎超过了一半中国人患有肥胖问题。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表明,若人群超重趋势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成人、儿童超重肥胖率将分别达到70.5%和31.8%,将超过美国人口中70%的肥胖人口比例。
全球的肥胖人群地图,中国是第一。但中国的肥胖人口地图上,中国肥胖人群最多的省份是谁?
2023年8月,《糖尿病、肥胖和代谢》(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olism)杂志发表了关于《中国肥胖患病率及相关并发症:1580万成年人的横断面真实世界研究》,报告采纳了国内519家某大健康体检中心的数据,涉及中国31个省份243个城市,受试者共计1580万成年人(≥18岁),列出了各省肥胖人口地图。
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北方超重、肥胖的发生率普遍高于中国南方。
内蒙古(37.1%)、山东(37.1%)、河北(36.6%)的超重、肥胖发生率最高,位列这份榜单前三。河南、宁夏、山西的肥胖率紧随其后。但中国的瘦子则普遍集中在南方,广东、海南、江西三省是我国肥胖率最低的省份。
按中国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划分,人均GDP较低的地区,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较高。这可能反映了发达国家中收入和肥胖之间已知的反比关系。
肥胖症已成为中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位列全国第六大死亡和残疾危险因素。
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国家卫健委和其他15个政府部门,于去年6月启动了对抗肥胖的公共宣传活动。该活动将持续三年。
中国的肥胖BMI标准高于美国,近三成中国成年人为腹型肥胖(啤酒肚)
在我国,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kg/m2)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标准。但中国的衡量标准比国际标准更为严格。
世卫组织认为,体重指数(BMI)——体重与身高之比——超过25 kg/m2为超重,超过30kg/m2为肥胖。但《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规定,在我国健康成年人的BMI正常范围在18.5kg/m2至24kg/m2之间,BMI在24kg/m2至28kg/m2之间被定义为超重,达到或超过28kg/m2就是肥胖。
但这个标准显然非常严格,超过了欧美的等于或高于30kg/m2的成年人的肥胖标准。
在此基础上,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对肥胖症的程度进一步分级:将BMI达到28kg/m2且低于32.5kg/m2为轻度肥胖症、达到32.5kg/m2且低于37.5kg/m2为中度肥胖症、达到37.5kg/m2且低于50kg/m2为重度肥胖症、达到或超过50kg/m2为极重度肥胖症。
▎2002年,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提出了24kg/m2和28kg/m2的BMI新方案,同时以男性腰围≥85cm和女性腰围≥80cm为腹部肥胖的标准;取代了欧美的25kg/m2和30kg/m2的BMI肥胖标准
但BMI并非唯一标准,其中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则为腹型肥胖,这类肥胖所带来的健康隐患往往更大。
从肥胖的“性别差异”来看,超重和肥胖在男性中比女性更普遍,中国41.1%男性体重超重。
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将肥胖定义为慢性代谢性疾病。
美国内科医师学会出版的医学学术期刊《内科医学年鉴》刊登的一项研究显示,工作压力、长时间工作和长期吃外卖等不良饮食习惯与不加强锻炼等,正成为中国城市居民肥胖的高危因素。过去十年间,中国肥胖患病率增长了三倍,腹部肥胖患病率增长了50%以上。
腹型肥胖又称中心型肥胖,俗称肚腩赘肉,常常表现为“救生圈”、“啤酒肚”,泛指囤积在腰腹部的脂肪组织。在中国,腹型肥胖人群的比例比全身肥胖的要高。
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主任蔺宏伟告诉《CC情报局》,认为“由于中国和欧美人种的差异,中国人的肥胖特点主要以腹型肥胖为主,也被称为苹果型身材,中国人群体脂分布更趋向于腹腔内积聚,近三成中国成年人为腹型肥胖,这可能是人种差异或其他生理原因导致的。而欧美人主要以下肢和臀部肥胖为主,称为梨形身材。
腹型肥胖或者说将军肚,内脏脂肪堆积,直接和我们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也就是说腹围越大,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就越高,因为有更多的内脏脂肪沉淀在腹腔里,也沉淀在我们的肝脏里,更容易诱发胰岛素抵抗二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腹型肥胖者患肥胖并发症(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卒中等)的风险比全身肥胖者更高。
当然,肥胖除了上述症状外,还会引起支气管哮喘,肥胖低通气综合症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导致腹腔压力增大,男性乳房发育,女性多囊卵巢综合症甚至不孕不育等疾病。这也是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最多的肥胖的类型。”
肥胖的流行,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据2020年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0年,超重和肥胖造成的直接经济负担为907.68亿元,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和癌症5种主要慢性病直接经济负担的42.9%,占2010年卫生总费用的4.5%。2023年,《BMC公共卫生》所做的一项研究显示,与体重相关的治疗成本在医疗卫生预算中的占比估计,将从2022年的8%上升到2030年的22%。
2019年全国11.98%的心血管疾病死亡归因于高体质指数(BMI),死亡人数为54.95万。
而《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达到1.164亿,居世界第一。
而“肥胖影响的胰岛素抵抗是中国糖尿病更重要的危险因素。”
▎《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中推荐的减肥食谱
我国尚未认定肥胖为疾病,如何治疗与减重?
体重从“私人的事”变成“国家的事”,除了全面实施“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同时持续引导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体重门诊”。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文天林教授认为:“1997年,世卫首次将肥胖定义为疾病。2013年,美国医学协会承认肥胖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疾病。但肥胖在我们国家目前并没有被认定为疾病,也未纳入医保。
但在临床中,已开始把其纳入慢病管理治疗。目前服用减肥药和减重手术是常用的两种方法,减肥药适用于BMI≥28或BMI≥24伴有相关疾病且饮食运动无效者,优点是非侵入性和方便,但效果有限且有副作用。目前在我国共有五种药物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成年原发性肥胖症患者减重治疗,包括奥利司他、利拉鲁肽、贝那鲁肽、司美格鲁肽及替尔泊肽。马斯克等人都曾公开宣称服用司美格鲁肽减肥,但这些减肥药,大多复胖率较高。
减重手术适用于BMI≥37.5或BMI≥32.5伴有严重相关疾病且保守治疗无效者,优点是效果显著且能改善代谢疾病,但有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
在谈及近年来流行的减重手术时,蔺宏伟医生告诉《CC情报局》,“代谢外科手术的患者群体,主要以中年已婚已孕的女性为主,尤其是生完两个或者是三个孩子的女性居多。大多是在在怀孕期间,喜欢进食高热卡,高碳水,高脂肪的食物,这些患者大多在生完孩子之后体重会迅速的增加,甚至超过200多斤,这样的患者较为常见。
当然近年来还有一个新现象,就是进行减重手术的儿童和青少年日益增多。我国代谢外科手术的指南规定手术适应症里年龄是在16岁到65岁,但是实际中,有些孩子在十四五岁,由于肥胖导致的严重二型糖尿病代谢综合症,不得不提前考虑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来挽救健康。”。蔺宏伟医生同时提醒“做手术减重应慎重,并不是所有肥胖患者都适合做减重手术。代谢外科手术并非是万能的,做了手术不代表就能够瘦下来,手术后还需要在专业的外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和体育锻炼。”
文天林教授还建议想减肥的朋友,“减肥前需要个性化评估、设定合理目标、饮食控制、增加体力活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减肥不当,容易越减越重,而且对于超重人群来说,盲目运动反而容易加重关节负担,带来其他健康问题。
切记在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减肥效果,并确保健康和安全。”
国家出手管理体重,中国肥胖人群高达4亿,这“三省”最多
减肥一直是很多女生执着的目标,跟西方国家相比,东亚审美似乎更偏向于“瘦弱纤细”。在大部分印象里美国的肥胖人群最多,因为他们喜爱甜食,还喜欢丰腴的身材。
但最近《柳叶刀》给出的数据让所有人大吃一惊:中国人肥胖人群已突破4亿,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因为肥胖率大幅上涨,两会期间卫健委建议要控制肥胖率。虽然目前肥胖还未被定性为疾病,但已经进入了慢性病管理名单。
看到这个消息不少人十分震惊,他们表示自己身边的人都争相减肥,肥胖率怎么会上升呢?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肥胖人数主要集中在这三个省份,它们分别是哪里呢?
在“以瘦为美”的观念影响下,我国大部分年轻女性都经历过减肥这件事,江湖上甚至还流传着“好女不过百”的言论。
所以当《柳叶刀》的数据公布后,大部分网友表示无法理解。怎么我国肥胖人群偷偷到了4亿?甚至还超过了“甜食大国”美国。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在1980年的时候几乎没有过于肥胖的人。那时候物资相对匮乏,人们口袋里也没有多余的闲钱,吃饭还要靠粮票,所以肥胖的人很少。
到了2009年我国的肥胖人数就达到了1800万左右,整个社会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市面上琳琅满目的美食越来越多,大家也有了一定的消费能力。
等到了十几年后的今天,我国肥胖人数已然突破4万,增长速度让人咋舌。
有专家表示如果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到了2030年我国成年人肥胖率将达到70.5%,超过美国的肥胖人口比例。而儿童的肥胖率也会增长到30%多,让人不免担心这些孩子的健康以及心理问题。
这三省最多看到数据后其实很多网友还是不太相信,毕竟身边肥胖的人太少,尤其是年轻女性,基本不会让自己过于肥胖。
从地图分布情况来看,我国肥胖率最高的三个省份都集中在北方,从高到低分别是内蒙古、山东以及河北。最瘦的人则普遍集中在南方,分别是广东、海南以及江西。
这其实蕴含一定的地域原理,因为南方天气比较热,人的新陈代谢较快,所以肥胖比例相对北方更低。除此之外,膳食摄入的类别也有很大影响。北方主要以小麦为主食,南方则是大米。
北方地区的人日常会摄入更多碳水化合物,加上代谢比南方人缓慢,久而久之就出现了更多肥胖人群。
还有专家表示,肥胖率的上升跟现代生活模式改变也有很大关系。因为经济水平上升,大家摄入的食物越来越精细,营养也更加丰富。也许吃一点的热量就超过了过去不少。
再加上快递、外卖业务发达,大家无论在公司还是在家都习惯点外卖。运动的缺乏导致身体内的热量无法消耗,只能慢慢堆积成肥肉。
为何要管理体重肥胖率过高已经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两会期间卫健委主任专门强调要进行“体重管理”。
不少地区的医院已经成立了肥胖减重中心,涉及的医生种类包括内分泌、消化内科、肠胃科、营养科、中医科等等。要全方位的帮助肥胖人群减重,进一步控制我国的肥胖率。
这属于“国家出手”亲自帮大家减肥,以前减肥只是个人的喜好问题,现在成为了国家大事,这引起了不少网友的热议。
有人表示“减肥而已为什么弄得这么隆重?”,还有人觉得中华美食博大精深,吃胖是迟早的事,为什么硬要减下来呢?
肥胖的危害非常多,如果放任不管会影响整体国民身体素质。
从儿童角度出发,肥胖不仅会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还会增加他们的自卑心理。重庆某儿童内分泌科的医生解释,大部分肥胖儿童因为肥胖引发了各种其他疾病,比如月经不规律、空腹血糖升高、脂肪肝、性早熟等等。
严重的会发展成糖尿病,小小年纪就出现各种身体危害。
王老师是一名小学教师,他就表示班里出现了不少“小胖墩”,数量明显比以前增加许多。这些孩子因为家里宠爱,每天零食正餐交替吃,吸收又快速,几年时间就从90斤飙到了120斤。
这样的现象不是个例,从浙江疾病中心的数据来看,全省的小学生肥胖率已经达到14%,相当于10个小学生里就有1个肥胖儿童。
从成年人角度出发,肥胖也会导致糖代谢紊乱,增加高脂血症、冠心病等等疾病的发生几率。
尤其是老年人肥胖更加危险,本身血管就比较脆弱,再加上脂肪过多堆积,导致血脂率上升。轻则增加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重则会导致脑卒中、癌症各种危害。
为了让国民提高对肥胖有害的重视程度,卫健委在这次体重管理计划中提出了更为严苛的标准。
BMI在24-28kg/㎡之间被定义为超重,达到28kg/㎡就算是肥胖了。这比国际上的30kg/㎡才算肥胖更低,也能看出来国家对于督促民众减肥的决心有多么强烈。
总结两会的召开让大家知道我国的肥胖率已然飙升,肥胖人数甚至超过了美国。体重管理被提上了日程,各地医院已经在积极部署减重中心,这相当于国家出手帮大家减肥。
减肥看似是私人的事情,但已经在不知不觉影响整体国民素质和民众健康,国家出手管理也是势在必行。
很多人不理解为何减肥上升到国家层面,事实上肥胖的危害非常之多,已经不单单是个人的事情了。
青少年肥胖率在不断飙升,众多疾病和心理健康围绕着这些孩子,如果不加以制止势必会影响他们未来的成长。建议所有家长管控好孩子的饮食摄入,多动腿少动嘴。如果孩子已经形成肥胖,也应该积极前往医院治疗,而不是把它当做一件小事。
来源:
《国家出手管理体重,中国肥胖人群高达4亿,这三省最多》
CC情报局 03/12 15:05《CC情报局》官方大风号
《近三成国人为腹型肥胖,瘦人集中在三省》大河健康
2025-03-13 19:38发布于河南《大河健康报》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