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肚图片(肥胖者的肚子图片)
肚子特别胖的人,里面到底装了什么?为什么减不下去?告诉你答案
#文章首发挑战赛#
张大叔今年52了,半年前发现自己的肚子变大,以为是中年发福,也就没放心上。身边的朋友还感慨说,张大叔现在的日子越活越滋润了。
但前段时间,张大叔发现在自己的肚子还在变大,腰围已经从80多厘米长到120多厘米,比怀胎十月的孕妇还要明显,肚子也出现腹胀腹痛的情况,意识到不对劲的他立马去了医院。
一番检查下来,报告显示张大叔得了一种叫“腹膜假性粘液瘤”的病,虽然是低恶性肿瘤,但还是需要及时切除病灶清除腹部积液。术后,张大叔后怕不已,没想到肚子竟然是身体的“晴雨表”。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大腹便便”的中年男性,他们的腹部也被称之为啤酒肚、将军肚。其实这种肚子肥胖,四肢相对瘦弱的肥胖类型被称之为腹部型肥胖。
在他们的肚子里,积蓄着过量的脂肪,不仅仅存在于腹部的皮下,还存在于各个内脏之间。
而内脏脂肪一旦产生,内里所含的α-2受体会将其保护起来避免被燃烧,唯有通过节食、运动等方式才能很长时间缓慢消耗掉。所以这种不美观的小肚子很难减下去。
除了不美观外,小肚子过大还切实影响着身体健康。有研究发现,腰围每增加1.22cm,全因死亡风险会增加19%;腰围每增加1.32cm,心血管死亡风险更是会增加33%。腰围过大很容易引起这几种疾病的发生。
1.脂肪肝
腹部型肥胖的人体内有大量多余的脂肪会堆积在肝脏内,容易引起脂肪肝发生,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
2.糖尿病
肥胖会与体内的胰岛素分泌发生抵抗,让胰岛素不敏感性加强,增加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3.高血脂
腹部肥胖很容易导致内分泌激素分泌异常,进而会让大量的脂肪进入到血液内,形成高血脂。
4.癌症
研究显示,腹部型肥胖与常见的18种癌症发生风险增加相关,包括有胃癌、肝癌、结直肠癌等。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在《中华肿瘤杂志》上发布的我国癌症最新数据显示,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乳腺癌发病率位居前5,占所有恶性肿瘤的57.27%。这5个癌症中,更是有3个发生在腹部内。
日常一定要多关注身体表现,发现这4个异常要引起重视,必要时及时就医。
1.持续疼痛
腹部疼痛是非常常见的症状之一,一般很快就能缓解。如果身上出现了不明原因的钝痛、刺痛,服药后无法缓解,且持续时间>2周,需要高度警惕是癌症来袭。
2.存在肿块
正常情况下,人的腹部摸起来应该是绵软、平的,如果发现腹部内存在异常的肿块,且按压起来有疼痛感、肿块边缘不清晰,可能是胃癌、肝癌、肠癌引起。
3.青筋明显
腹部的皮下静脉血管位置比较深一些,且血管上还有脂肪组织覆盖,一般腹部上不会有明显的青筋。但一些罹患肝硬化、腹腔内肿瘤的人群,会挤压体内脏器导致静脉血管堵塞、血液回流受阻,表现为腹部青筋显现。
4.突然变大
短期内腰围暴涨,很可能是出现了腹水所致。一旦腹腔内脏器癌变导致癌细胞向腹膜延伸,侵袭腹腔组织,就会产生腹腔积液。这种情况下,人在平躺的时候会发现腹水下沉到了腹腔两侧,肚子很扁宽,叩击肚子还会有震颤感,这很可能与胃癌、肝癌、胰腺癌等癌症相关。
三、肚子痛究竟是哪里痛?一张“腹部地图”看明白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内科住院医师马一可表示,导致肚子痛的原因有很多,而不同原因疼的部位也不一样。对于非专业人士,可以将腹部假设成“井”字,分成9块区域,与下面相对于识别。
1.左上腹
包含有脾脏、部分胰腺、部分胃存在,出现疼痛感可能与脏器出现炎症或是外伤导致的腹部破裂相关。
2.上腹部
包含有胃的幽门端、十二指肠以及部分横结肠,罹患反流性食管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等会引起该位置疼痛。
3.右上腹
包含有肝脏和部分胆囊,罹患肝炎、肝癌、肝囊肿可能会引起右上腹部疼痛。
4.左侧腹
包含有降结肠、左侧肾脏,罹患肾脏疾病、肠炎、急性胃肠炎会引起该部位疼痛。
5.中腹部
小肠处于中腹部的位置,正常情况下摸起来是绵软的,如果出现腹部疼痛且摸起来很硬,很可能与肠穿孔、胃穿孔以及肠系膜动脉栓塞等症相关。
6.右侧腹
包含有升结肠、空肠以及右侧肾脏,该部位疼痛可能提示肾结石、输尿管结石以及结肠相关疾病。
7.左下腹
包含有乙状结肠,该位置出现疼痛可能与乙状结肠炎症。对于男性,还可能与精索炎症相关,对于女性,还可能与子宫附件炎症有关。
8.下腹部
包含有盆腔、结肠、膀胱、直肠,出现疼痛感多与这些部位出现炎症、肿瘤相关。
9.右下腹
包含有阑尾、卵巢,出现疼痛感多与阑尾炎、卵巢炎、卵巢坏死相关。
腹痛的原因有很多,不同分区的腹痛诱因不同,找到腹痛根源,才能更好对症治疗,更好守护健康。
参考资料:
[1]《别把肚子大不当病!这种类型的肥胖要注意》. 武汉协和医院 2022-11-25
[2]《体内有癌,腹部先知!肚子有这4个表现,多半是癌细胞露出了“马脚”,别以为只是肠胃小毛病》. 家庭医生 2023-12-18
[3]《“肚子疼”究竟是哪里疼?这张“地图”收好了!》.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2023-11-06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那些一胖就胖肚子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大概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扰:
很多女孩明明不算胖,但小肚子特别突出,而男的一过某个岁数,就是挺着 6 个月的啤酒肚,连全球最帅的男人小李子也难逃此劫。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什么无论男女,一胖都会容易胖肚子?到底该如何避免?
腰围超过这个数,你就是“腹部肥胖”了
这种肚子变胖的情况,在营养学上称为腹部肥胖(腹型肥胖)。
腹部肥胖(Abdominal obesity),又称腹型肥胖、向心性肥胖(central obesity)、躯干肥胖(truncal obesity)、中广型肥胖,俗称肚腩赘肉、啤酒肚,泛指囤积在腰间的脂肪组织,在腹部外斜肌附近尤其常见。
人体有两种脂肪。一种是皮下脂肪,我们平时用手能捏起来的“肚子一层层的游泳圈”就属于这类。还有一种是内脏脂肪,它们“隐藏”在内脏里,比如肝脏、胰脏、肠系膜等周围,外观看不出来,也摸不到。
当内脏脂肪过多时,就容易造成“四肢不胖、肚子胖”的现象,像怀了一颗大西瓜,也就是腹型肥胖。一般男性腰围≥ 90cm 、女性腰围≥ 85cm ,就属于腹部肥胖[1]。
腹部肥胖的典型表现就是肚子大,现在很多人也将它叫作“苹果型”肥胖。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腹部肥胖的危害有多大?
需要警惕的是,腹部肥胖对健康的危害非常大。
内脏脂肪与皮下脂肪不同,它存在于腹腔内,包裹着人的脏器,如肝脏、胰腺和肾脏等。这部分脂肪起着支撑和保护内脏的作用。
但是内脏脂肪一样会囤积,人体的内脏脂肪囤积过多,危害远远大于皮下脂肪的过量囤积。过多的内脏脂肪会让腹部赘肉堆积,但这只是表层危害,它还会让代谢迟缓、内脏机能异常,肝功能衰退以及引发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
大量的人群研究证据显示,腹部脂肪的增加——尤其是深藏于腹内和周围器官中的那类内脏脂肪,比如脂肪肝,就是因为腹部脂肪过多地储存在肝脏中了。腹部肥胖会增加很多慢性病的风险,比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和癌症等。
这样做可以预防“长肚子”
1.关注体重和腰围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肥胖?体重指数(BMI)是世界卫生组织确认衡量成人肥胖的标准, BMI 在 18.5~24 为正常;24 ≤ BMI < 28 为超重;BMI ≥ 28 则为肥胖。
光看 BMI 还不够,还要关注自己的腰围。腹型肥胖,即体重正常,内脏脂肪过多,体脂率超标。判断腹型肥胖的重要方法是腰围,成年男性腰围≥ 90cm ,女性≥ 85cm 就属于腹型肥胖。
2.减肥要从全身做起
首先想要提醒大家的是:不存在什么“局部减脂”,只有全身瘦了,肚子才会瘦。
此外,束腰、保鲜膜、瘦身霜也不能减肚子!束腰是把脂肪挤压到两侧,视觉上腰确实变小了,但真的仅仅是“视觉误差”,而且戴久了还会挤压脂肪而让内脏移位,对身体的损坏极大。裹保鲜膜运动也许会让你有一点错觉,但它只是让人暂时脱水,只要一喝水体重迅速就回来了。瘦身霜是会让皮肤发热、出汗,这是对表层皮肤的刺激,影响不到内脏脂肪。
因此,想要瘦肚子,还是要从全身的减重、减肥开始。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3.减肥更应注意减脂
减脂并不是单纯的节食减肥,而是应该在适度减少能量摄入的基础上,尽量做好营养搭配,同时增加运动。
- 饮食方面
不要刻意节食或断食,可以适当少吃一些,比如以前很喜欢吃炸鸡、烤肉,不妨少吃点,以前每顿要吃两三个大馒头,可以少吃一个。
减少高能量的食物。比如炸鸡、五花肉、含糖饮料、糕点零食等,也要注意适当少吃。可以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优质蛋白质可以比较好地满足身体基本需求,蛋白质摄入以低脂高蛋白食物为主,比如:鸡蛋、鸡胸肉、鱼肉、牛奶等,五花肉、大肠、腰子这些就尽量少吃点。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不要每顿都吃白米饭白馒头,不妨多吃点粗粮、全谷物和薯类食物。膳食纤维能增加饱腹感,让你少吃,还能比较长时间的不饿,比如你平时吃两碗白米饭,不到中午就饿了,但是,也许吃一碗粗粮饭到中午都不会感觉饿,这就是膳食纤维的作用。
增加蔬菜和水果摄入。蔬菜和水果的膳食纤维也很丰富,还有人体需要的很多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元素,最好能每天一斤蔬菜、半斤水果。
做饭注意少油,油煎、油炸食物尽量少做少吃;吃菜也少放点辣椒酱;肉汤少喝,喝的时候可以将飘在上面的油去掉。
- 坚持运动
有氧运动是减少内脏脂肪比较有效的运动。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游泳、自行车、健身操、跳绳等。建议一般人群每周至少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除了针对全身的常规运动外,可以每周安排 1~2 次腰腹训练,如平板支撑或臀桥,每个动作坚持 20 秒左右, 5 个为 1 组,每天做 3~4 组,有助于消除多余的脂肪。
参考文献
[1]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2020
策划制作
作者|阮光锋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审核|张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员/博士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
策划|杨雅萍
责编丨杨雅萍
审校丨徐来 林林
肚子越大,脑子越傻?这5个“胖肚子”的习惯,劝你趁早改了吧
生活节奏加快,久坐不动
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
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
让很多圈友的肚子越来越大
很多人却不当回事
但是你知道吗?
肥胖不仅影响形体美
还会给健康带来“暴击”!
有研究显示“肚子越大,脑子越傻”
这种说法是真的吗?
肚子大还有哪些不利影响?
我们又应该如何减掉大肚腩呢?
史文丽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北京博爱医院
副主任营养师
划重点
01
肚子越大,脑子越傻?
近日,柳叶刀子刊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Western Pacific上刊登的研究揭示了肥胖的又一大危害——肚子越大,脑子越伤!
这项在近万名亚洲人群中开展的流行病学分析和两样本孟德尔随机研究显示:内脏脂肪和BMI升高,均与认知能力下降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具体来说,内脏脂肪每增加0.27kg,认知能力便会随之下降,相当于认知年龄衰退了0.7年。
综上,在亚洲人群中,人体脂肪含量是认知功能的独立预测因素之一。MR分析显示,内脏脂肪和BMI的升高与认知表现下降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看来,减肥再添新好处——“益脑防痴呆”!
研究者强调,全球痴呆症的负担正从西半球转移到亚太地区,每年约有400万的亚洲人罹患痴呆症,占全球新发病例的40%左右。此外,亚太地区的肥胖流行率已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了7%,甚至还处于上升趋势。因此,预防和控制肥胖症,在维持亚洲人群的认知功能、预防痴呆症及其他慢性病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划重点
02
肚子大还容易导致哪些疾病?
一、高血压
肥胖者体内的脂肪组织大量增加,使血液循环量相应增加,心脏的输出量增多,致使每分钟排入血管的血量增加,同时也使小动脉的外周阻力增加,进而导致小动脉硬化,促使高血压发生。
二、高血脂
肥胖者,尤其是腹型肥胖者比普通人更容易出现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异常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反而降低,也可以说是该高的不高,该低的不低。
三、脂肪肝
肥胖者体内大多存在血脂升高,在正常情况下,肝脏对脂肪的摄取、合成、转运、利用等环节都处于平衡状态,人体摄取能量过量,会导致肝脏对脂肪的摄取过量,从而导致过量甘油三酯在肝脏内堆积,引起脂肪肝。
四、糖尿病
肥胖者大多会存在体内的胰岛素利用效率下降,胰岛素控制血糖的工作量也会加大,因此机体只能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发挥作用。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容易导致胰岛功能受损,出现不易控制的高血糖,发生2型糖尿病。
五、心脏病
肥胖的人,体内由于存在过多脂肪堆积,引起心脏负荷加重;体内脂代谢紊乱容易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细胞脂肪沉积,心室壁增厚,心肌顺应性降低,从而导致心脏病风险增加。
六、骨关节病
肥胖导致下肢关节负荷增加,如果承载的负担超过其负荷量,关节表面受力不均,加速软骨丢失、骨赘形成,导致关节炎的发生。同时,肥胖还会增加患手关节骨关节炎的风险。
七、痛风
由于肥胖导致的体内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内分泌紊乱等可以造成尿酸过高、诱发脚趾、腿关节等疼痛,形成痛风。有调查表明,肥胖者的痛风发生率比普通人群高出50%以上。
八、增加多种癌症风险
最新研究显示,腹部肥胖和人体18个部位的癌症发病率呈正相关,如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胆道癌等。
划重点
03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肚子大?
腰围,可以反映人体腹部肌肉、脂肪分布的情况,是除BMI之外的另一个衡量肥胖的指标。BMI是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具体的计算方法为:BMI=体重(kg)/身高(m)²。BMI<18.5为消瘦,18.5~23.9为正常,24~27.9为超重,>28为肥胖。
但是BMI只能从大体上判定体重是否超重,却不能反映人体的脂肪分布情况。
腰围测量:被测者需持直立站势,双脚分开25~30厘米(与肩齐)。普通人群将软尺经肚脐上方0.5~1厘米处水平绕一周,肥胖者选腰部最粗的地方水平绕一周测腰围。
对于中国人来说,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为正常腰围标准,而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 cm,称为腹型肥胖(也叫中心性肥胖、向心性肥胖)。
划重点
04
哪些习惯专门胖肚子?
一、吃太咸
盐吃多了,不仅会让你“长”血压,国内外的多项研究都表明,盐是独立于能量摄入之外的肥胖风险因素,让人长胖、长肚子。
二、大量摄入“超加工食品”
超加工食品,顾名思义,就是那些经过复杂的工业加工制作而成的食品,通常是即食的方便食品或零食,比如碳酸饮料、乳饮料、饼干、薯片、方便面、奶油蛋糕等。
这类食品的特点是能量高而营养价值低,而且含有多种添加剂或防腐剂,摄入过多不仅容易发胖,还会造成营养不均衡。超加工食品往往随手可得,而且经常是一吃就停不下来,甚至很多人常用它来代替正餐,长此以往,很容易变胖。
三、不爱吃蔬菜
长期少吃蔬菜甚至不吃蔬菜的饮食习惯,会直接造成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不均衡,长此以往会由于摄入膳食纤维过少而导致肠胃蠕动缓慢,导致肥胖、便秘等问题。
四、吃饭速度过快
吃饭速度过快会导致血糖快速上升,这时候身体就会开启降糖机制,将多余的葡萄糖转化成脂肪储存起来,这也是吃得快容易胖的另一个原因。
五、久坐
有研究显示,每天多坐1.5小时,腰围增加0.57厘米,体脂肪也会增加0.44%。而另一项研究表示,如果每天把30分钟坐着的时间拿出来做中高强度运动,我们的体脂肪就可以减少1.3%,内脏脂肪可以减少7.8cm²。
划重点
05
如何减掉大肚腩?
一、别吃得太咸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提出,成年人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要低于5克。除此之外,选购食物时多看看食品标签和营养成分表,选择低钠食品,辨别“隐形盐”;放盐、酱油等调料时,使用量勺;没禁忌疾病的人多吃新鲜蔬果,增加钾的摄入,钾有利于钠的排出。
二、摄入更多的纤维素
膳食纤维一方面能增加饱腹感,防止过多能量摄入;另一方面可以帮助通便,促进有害物质和过多的胆固醇排出体外。富含膳食纤维的食材有:粗粮、豆类、薯类、蔬菜、水果等,在饮食中可以多加选择。
三、适当多运动
多动动不单指专门的体育锻炼,也可以在坚持每周有氧运动的同时,想方设法地增加活动量。比如,可以在饭后散步、空闲时间做家务、上下班途中尽量多走路等。日常运动也可以选几种自己能够完成并且感觉适合的项目,如跑步、游泳、跳绳、开合跳、瑜伽和健身操等。每天坚持做30分钟左右,就能起到很不错的减肥效果。此外,还要拒绝久坐不动,每坐1个小时,就站起来走动5~10分钟。
四、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吃饭速度快、爱吃宵夜,嗜好肉食、晚饭吃得太晚、熬夜睡眠质量差、嗜酒……这些不良的饮食及生活习惯是造成内脏脂肪堆积的重要原因。建议做到早睡早起、三餐定时、饮食均衡,不仅能帮助内脏脂肪含量减少,还能让身体更健康。
转自:CCTV生活圈
来源: 经视健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