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的危害作文(肥胖的危害作文450字)
百病之源!肥胖的九大危害,你知道几个?
对寿命的影响 肥胖程度跟病死率密切相关,就是随着肥胖程度的上升,死亡率也大幅度上升。当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 /身高2(米)]超过35的时候,病死率就比平常的人增加了30%-40%。根据科研数据显示,肥胖症会使预期寿命减少6-7岁。更可怕的是,如果严重肥胖,BMI大于40的时候,男性的寿命会减少20年。
对血压的影响 在成年以后,尤其40-50岁的时候,肥胖人群发生高血压的机会比平常人多50%。
对心脏的影响 并不是说高血压继发或者冠心病继发,而是它对心功能的直接影响。由于肥胖,脂肪会附着在心脏表面,使心脏的收缩功能降低,导致心衰的比例大大增加。
脑血管病 在中国,脑血管发病率是非常高的,由于动脉硬化和血栓的形成及肥胖、血脂异常等,缺血性脑梗死非常高发。
糖尿病 肥胖就像影子一样伴随着糖尿病,肥胖人群糖尿病发病率比平常人要高4倍。新诊断的糖尿病病人里90%都胖,很少有不胖的。根据研究显示,体重指数为22-23时,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其实是很低的;而23-31的时候发病风险就变成40%,增加了10倍;体重指数是35的时候,女性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93.2%!所以糖尿病跟肥胖关系非常密切。
脂肪肝和血脂异常 脂肪肝和血脂异常在中国发病率非常高,而大家往往不太知道,其实大概有10%的脂肪肝病人会进展为脂肪性肝炎,导致肝硬化或肝癌的发生。
打呼噜 我们称之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别小瞧打呼噜,这个病在肥胖人群中很常见,危害性也很大。肥胖人群中这个病的发生率高达50%-70%,而普通人群才2%-4%。一些肥胖人士白天打瞌睡或晚上睡觉的时候会有呼吸暂停的情况,有明显的缺氧和一定的脑损伤,这部分病人出现心源性猝死的情况很多见。
肿瘤 肥胖跟一些肿瘤密切相关,在女性中是卵巢癌、子宫内膜癌、膀胱癌和乳腺癌;在男性中则是前列腺癌。肥胖会导致这些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而且无论男女,肥胖以后直肠癌的发病率都会大幅上升。
这些癌里面有一些癌的治疗已经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如前列腺癌、乳腺癌和直肠癌。但是像卵巢癌、膀胱癌、子宫内膜癌,这些癌症的患者5年以上的生存率还是比较低的。
骨关节病的发病率大幅上升 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关节逐渐老化了,重压无疑会促进关节发生疾病,再加上糖代谢和嘌呤代谢的障碍,使这些疾病发病率大幅度上升。
肥胖青少年血管十岁就开始变硬
《柳叶刀儿童与青少年健康》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肥胖青少年的动脉血管,在十多岁时就已经开始变得僵硬。
“动脉血管僵硬早已不再是出现在中老年人群中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许之民说。动脉僵硬度增加是血管的硬度增加、弹性变差、脆性增加、血压波动增加,容易产生血管的斑块,造成血管阻塞。会导致很多疾病的产生,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中风、脑溢血、冠心病、下肢动脉闭塞等。
近年来,动脉硬化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而这些人群中,肥胖人群为主,且儿童、青少年和年轻人是肥胖率攀升最快的人群。
“以前大家认为动脉硬化是中老年疾病。而现在我们在临床中发现,很多肥胖的儿童、青年会出现动脉硬化。”许之民解释,一些儿童由于过度摄入营养且不运动,导致脂肪堆积进而肥胖,肥胖造成的大量脂肪堆积在血管内壁,时间久了形成动脉硬化。肥胖患者一般存在高脂血症,而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发病因素。
天天健身,为何瘦不下来
吃得更多。很多人健身后食欲大增,尤其是晚上锻炼的人和女性。当摄入热量大于消耗时,还想减脂是不可能的。
健身项目选择不对。如果健身目的只是减重,那么卧推、深蹲等刺激肌肉增长的项目就不适合了,因为这些训练会增加肌肉横截面积和肌肉重量,导致体重从整体上增加。建议选择一些小力量练习,比如哑铃弯举或无负重练习(俯卧撑、仰卧起坐等),来刺激小肌群,从而减轻对肌肉横截面积的影响、避免肌肉体积增长过快,也就不会出现体重减不下去的错觉。
静息代谢率降低。减脂方法不对会产生一个副作用,即静息代谢率(当你什么都不做时消耗能量的速度)开始下降。减脂的正确方法应采取“有氧+力量+放松”顺序,才能保证肌肉含量不丢失,千万不要靠节食减脂,这样只会使肌肉含量大量丢失。当肌肉丢失速度快于脂肪时,肌肉就会萎缩,最终导致静息代谢率降低。
平时不活跃。不少人喜欢集中时间健身,导致身体筋疲力尽,回家后只想“瘫”在床上,不想动。这种行为被称为“运动稳态”,即人体在一个领域增加体力活动,在另一个领域身体就会变得不活跃,对所消耗能量做出自动补偿,十分不利于减脂。因此,锻炼要适可而止,不可过度,轻微到中度出汗即可。这样在生活中可以使身体在大部分时间都保持活跃状态,如上下班骑单车、走路去地铁站、上下楼走楼梯等。
四天没睡好,脂肪就堆积
美国《脂类研究杂志》刊登一项研究显示,4天没睡好,就会导致体内脂肪快速堆积,体重增加。
缺觉对健康的影响,仅从体重变化就能看出来。早期研究发现,睡眠不足时,体内瘦素水平降低18%,而饥饿素水平则会增加28%。因此觉睡不好时,更容易饥饿,而且特别偏好高碳水化合物。睡眠不足时,人们会吃得更多(尤其是高热量食物),将其储存为额外能量。这会使胰岛素骤升、脂肪快速储存,进而导致体重快速增加。所以,要想减重减脂,除了合理饮食和积极运动之外,还一定要“睡饱”。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建议,成年人每晚应睡够7~9小时。还有研究发现,起床后接受光照120分钟,可促进体内瘦素分泌,降低饥饿素水平。因此,缺觉人群进行户外运动并晒晒太阳,可降低睡眠不足导致肥胖的风险。
长时间使用手机,肥胖风险增四成
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的危害不只是伤眼、伤颈椎。哥伦比亚西蒙·玻利瓦尔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一天用手机超过5个小时,人的肥胖风险增加逾四成,且更容易出现不爱运动、爱吃垃圾食品等不健康习惯,进而增加罹患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研究人员向2019年美国心脏病学会拉丁美洲会议报告,研究涉及1060名19岁至20岁大学生,包括700名女生和360名男生。研究人员发现,研究对象一天使用智能手机超过5小时,肥胖风险增加43%,同时,摄入较多含糖饮料、快餐、甜品、零食的可能性翻番。智能手机给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但人们应该注意养成健康的使用习惯,长时间使用容易久坐不动、运动量不足,从而增加罹患糖尿病、心脏病、多种癌症、骨关节不适等风险。
很多人看着瘦,其实偷着胖
很多人常大吃大喝、不爱运动,却四肢纤细,看上去也不胖。这类人可能体脂并不低,有各种潜在的健康问题。美国《体形》杂志网站刊文,提醒这类“瘦胖子”注意改变生活方式。
美国纽约体重管理专家劳伦·克莱恩表示,“瘦胖子”的BMI值(体重指数)通常正常或偏低,但经过检查才发现,他们会有高血糖、好胆固醇低、甘油三酯偏高、高血压等问题。因为天生瘦,这类人往往吃饭不忌口,也不爱运动,导致肌肉量偏低、维生素摄取不足,还可能出现易疲倦、注意力不集中、新陈代谢差等问题。他们的身体一旦出现问题,可能比胖人还严重。
如果符合以下多数情况,就要提高警惕了:从学校毕业后,没有进行过力量训练;爱吃甜食、人工甜味剂、碳水化合物、加工食品;蛋白质摄取不足;常感到疲倦、精神不好、注意力不集中、爱忘事;苹果型身材,四肢瘦腹部胖;适量运动也会感到头晕眼花。
建议这类“瘦胖子”从三方面改变生活方式:1.练肌肉。肌肉是提高基础代谢率的关键,还可避免糖分进入血管,引起高血糖。建议每周至少两次力量训练。2.均衡饮食。尤其要减少糖分摄入,均衡摄取蛋白质、油脂、蔬菜、碳水化合物,尽量少吃白米精面和加工食品。3.有压力及时释放。压力大,血压也会升高,可以试试瑜伽、锻炼等方式帮助放松身心。保证6~8小时睡眠,让身体充分休息。(人民健康网综合自北京青年报、生命时报、健康时报、北京日报)
来源:人民网
警惕!43万人最新研究发现,肥胖带来的这项危害很容易被忽视...
体重的健康与否一直是备受大家关注的内容,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研究团队在《自然》子刊发文称,肥胖或超重增加了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这几种疾病的风险。
研究团队对438483人的疾病随访数据进行了分析,分别根据其体重指数、体重指数的变化、代谢健康状态对人群进行分组,分析了肥胖相关指标与常见神经和精神疾病之间的关联。
结果显示,与正常体重人群相比,代谢健康的肥胖人群有更高的抑郁和睡眠障碍风险,而代谢不健康的肥胖人群有更高的中风、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风险。
因此,研究人员建议肥胖人群进行体重管理,以预防神经和精神疾病。
除了大脑,这些器官也受影响
运动减肥效果好!
发表在《Nature》上的一项新研究给出了答案,来自斯坦福大学和贝勒医学院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由高强度运动诱导的一种分子会进入大脑以扼制食欲,进而阻止肥胖并改善代谢健康。
不仅如此还有研究发现:运动可以从基因表达等微观层面上,逆转高脂饮食引起的脂肪储存细胞增加,缩小脂肪细胞体积。
美国姑娘凯蒂-博尔登,曾因肥胖而多年疾病缠身,体重最高时曾达到254斤。随后她开始跑步健身并加入力量训练,每周坚持跑步,四年间从未停止。现在她已减重136斤,成功收获了健美身材。
通过运动摆脱肥胖最大的好处在于:少反弹。
减肥不是算术题,而是一场与身体的拉锯战。这个过程中最难的不是「掉称」,而是「掉称后的体重维持」。
如果把衡量减肥是否成功的时间维度拉长到两年三年,就会发现,能笑到最后的,大多都是坚持运动的人。
运动减肥的效果:不在于体重数字,在于身体成分。
体重秤上的数字,其实有很大的欺骗性。掉称了,掉的可能是肌肉,可能是脂肪,也可能是水分。
坚持运动一段时间后,即使体重没有变化,但身体其实已经悄悄变得和之前不一样了:体脂率会下降,肌肉含量会上升。
下面社体君就给大家带来了八种减脂效率最高的运动!快一起行动起来吧!
NO.01
快速跳绳
Jump rope
研究显示,以运动30分钟计算,跳绳是体能强度消耗最高的运动,同时也是减脂率最高的有氧运动,热量消耗不容小觑。
跳绳不受环境限制,锻炼全身肌肉,尤其针对臀部和大腿多余赘肉。还可以塑造手臂线条,提升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基础代谢率。
不同年龄段的人,都可以通过跳绳保持身材。不要用脚后跟来跳,而是跳起时脚尖用力,这样可以加强腿部肌肉的发力,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NO.02
游泳
Swimming
作为效果极佳的减脂塑形运动,游泳与其它有氧运动最显著的区别在于:游泳基本不受重力影响,这点是其它任何陆上运动所不可比拟的。
游泳通过克服水的阻力和压力而达到运动目的。因为不需要克服重力,因此相对而言肌肉和关节不容易受损。因此,游泳能有效保护膝关节。
游泳时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很快,并且结束后代谢还会持续。属于超级塑形又减脂的有氧运动,能最大程度锻炼肌肉,使身材匀称、线条优美。
特别是在较凉水温下游泳,水的热量传导比空气在大得多,热量消耗会显著提高。如果是健身初期可以隔天一游,采用渐进式进阶训练。
无论是自由泳、蝶泳、蛙泳还是仰泳,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充分锻炼到人体的心肺功能,提高肺活量,从而增强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
NO.03
跑步
Running
跑步作为参与率最高的锻炼方式之一。低成本低门槛,不受场地限制,可以锻炼全身肌肉,帮助保持身材,是绝大多数人健身的首选。
值得一提的是,跑步既可以是有氧运动,也可以是无氧运动。取决于运动强度。长时间低强度跑,属于有氧运动;而短时间高强度跑,则属于无氧运动。
跑步不仅能使心肺功能变强,也能提高各关节强度、韧带柔韧性、增加骨骼强度和密度,改善消化系统,减少脂肪堆积,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可以有效释放压力、愉悦心情。
NO.04
自由搏击
Kickboxing自由搏击兼容了东方的中国武术与散打、日本的柔道与剑道、韩国的跆拳道、泰国的泰拳,以及西方拳击和摔跤等武道的精华。
自由搏击不拘泥于固定的套路招式,而是提倡根据战况自由发挥,灵活施展拳、脚、肘、膝和摔跌等各种立体技术,长短兼备,全面施展。
自由搏击需要跟随移动目标,做出相应动作和步法。伴随训练你能自然打出一组快节奏拳腿组合,改善手眼协调,提升身体平衡性和敏捷度。
对很多人而言,线条优美比大块肌肉更重要。自由搏击通过腹部扭曲和核心训练,让整个背部、肩膀、手臂、腹部以及臀部、四肢和小腿都深度参与,对于塑造线条极为有利。
我们都知道运动有助于增加内啡肽,减少压力。虽然天气晴好时,大汗淋漓的路跑相当减压,但有身体接触的自由搏击,更令人满足,更易于释放。
NO.05
登山
Climb mountains
爬山是一种有氧运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心率和呼吸频率,增加身体的代谢率,加速脂肪的分解和消耗,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此外,爬山还可以锻炼身体的耐力和协调性,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对身体健康也有很多好处。
但是,爬山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爬山需要有一定的身体素质和技巧,如果没有经验或者身体状况不佳的人不宜过度运动,以免引起身体不适或者受伤。其次,爬山的环境和气候条件也需要注意,避免在恶劣的天气或者危险的地形中进行爬山活动。最后,爬山后需要适当地进行休息和补充水分,以免身体出现疲劳和脱水等问题。
NO.06
有氧健身操
Aerobic exercise
有氧健身操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最初结合有氧运动,在室内进行。后来逐步将有氧健身运动搬到室外,形成了如今流行的有氧健身操。
有氧健身操是将标准健身操,和现代流行热舞结合,具有崭新理念的有氧运动,结合不同强度的有氧操,在放松状态愉快地燃烧脂肪。
有氧健身操对场地要求不高,强度适中、能有效提升身体综合素质,最大限度调动健身积极性,对心肺功能、耐力水平都有很大促进作用。
有氧健身操包括许多风格:包括爵士健身操、踏板健身操、搏击健身操等。能增加肺活量,促进身体代谢,全面提高耐力的同时减少体脂含量。
而且有氧健身操动作简单易学,音乐节奏鲜明,具有愉悦身心和增强健康的双重功效。除了增强体质,还能成为社交时尚,较其他运动更易坚持。
NO.07
爬楼梯
StairMaster爬楼梯作为一项方便易行,燃脂速度也不错的运动,可以最大限度的把锻炼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然而,却也是一直以来有争议的运动方式。
爬楼梯减肥效果很好,特别是对大腿和臀部的减肥非常有效。建议做爬楼梯锻炼时,至少应该坚持半小时以上,爬楼梯也可以分不同的时间段爬,只要时间足够就可以。刚开始爬楼梯时,可以一次爬5-6层就可以了,然后逐渐设定目标,直到一次能坚持30分钟甚至是一个小时。
NO.8
骑自行车
Cycling
骑自行车属于需要大量氧气的健身运动,不仅可以使身材匀称健美,还可以强化心肺功能,有效防止高血压和各类慢性疾病,对身心都有益处。
骑自行车看似简单,却可以锻炼全身肌肉。包括大腿外侧的四头肌和臀大肌、小腿三头肌,甚至手腕的上腕三头肌及上半身肌肉都可以得到锻炼。
除了简单的匀速骑车法,还可以用爆发骑车法,将车速瞬间提升到极限,锻炼肌肉爆发力;障碍骑车法,利用上下坡道障碍,消耗腿部脂肪。
你甚至可以在骑车过程中,将臀部离开坐垫,半拱着身子利用腰腹部骑车运动,这样一来因为久坐形成的腰腹部赘肉也会彻底被消灭干净。
只要持之以恒,健康的身材指日可待。别说是减掉肥肉了,就连拥有马甲线也不是梦~
监审:一栗
审核:安蕊 审校:钦程
编校:阿婧、小熊
美编:玉竹
觉得文章实用
别忘「分享」 点个「在看」
告诉家人朋友哦~
- END -
- 2023年四川省“百城千乡万村·社区”柔力球 川西南片区赛在汉源圆满落幕
- 山地越野安全科普系列动画——《赛前训练》
- 好消息!第二届川渝毗邻地区群众体育荟启动!别错过报名哦…
肥胖是病!过度肥胖会引起这4大后果,医生提醒:科学减肥很重要
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餐桌上的食物种类也越来越丰富,虽然不用再担心饥饱问题,但因为碳水,脂肪摄入过多,肥胖也会随之而来。但近年来,随着肥胖人数的逐年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肥胖视为常态,认为肥胖只是一种“可能会影响健康”的生理表现。
但这里要告诉大家的是,肥胖一直都是病!早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将肥胖列为生理代谢疾病的一种,且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大约有50多种并发症与肥胖症相关,肥胖也因此一跃成为并发症状最多的生理疾病。
为什么说肥胖是病呢?还请提高警惕
我们不妨从疾病和肥胖的共同点开始讲起:
一般来说,大部分疾病,都是以损伤身体健康为前提进行发展的,在疾病恶化的过程中,患者大多会出现身体虚弱,生活自理困难,心理压力大等相关症状。
而肥胖人群同样也会有类似的情况出现,因此肥胖者体重较大,因此身体骨骼,器官等承受的压力大,生理功能下降,身体就会变得虚弱;
而过度肥胖者,无论是起身或是弯腰等行为都很难做到,因此生活自理也会出现相应的影响。
还有例如因体型、肚腩的外形原因导致滋生自卑,社恐的情绪,增加了肥胖者的心理压力等。综上所述,疾病和肥胖所造成的身体健康,生活以及心理方面的问题如出一辙,因此说它是疾病,真的一点都不假。
不仅如此,正如文章开头所提到的,肥胖一直都是并发症状最多的生理表现,这也是肥胖被列为疾病范畴的原因之一,尤其是这5种健康的负面后果,更值得各位肥胖的朋友“敲响警钟”。
长期肥胖,身体可能会承担这4大严重后果
【呼吸道疾病】
肥胖者的一大显著特征就是脂肪堆积,而大量的脂肪也会长期堆积在咽喉,下颚等部位,受到脂肪的挤压,呼吸道也会因此变窄。
因此肥胖者大多会有呼吸困难,喘不上气的情况,长期如此,呼吸道受到压迫而毛细破损,炎症的风险增加,极易引起气管炎,咽血,结节一类的疾病症状。
【消化系统隐患】
肥胖者的脂肪大多会堆积在腹部,因此腹腔的空间会因为脂肪的挤占而变小,因此处于腹腔中的肠胃压力会增大,继而出现反酸,胃食管反流等一系列消化疾病症状。
不仅如此,肝脏也是消化系统的一部分,肥胖者脂肪占比较大,肝脏也会因为代谢能力减弱而被脂肪浸润,增加脂肪肝等慢性疾病风险。
【内分泌紊乱】
肥胖是代谢症状的一种,同样也会影响到人的内分泌,激素分泌水平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尤其是对女性来说,长期激素异常,容易造成月经紊乱,子宫肌瘤等一系列妇科疾病。
【骨骼负担增加,骨病隐患提高】
因为脂肪储备增加,肥胖者的体重也很大,骨骼作为支撑身体的结构,同样也会受到非常大的压力,尤其是膝盖,关节等部位,承受的压力和磨损更严重,出现潜在的关节炎,膝盖积液等症状的隐患也会更大。
不仅如此,大量的脂肪游离在身体环境内,还会阻碍钙质的吸收,钙质是生成骨质,提高骨骼密度的重要营养物质,肥胖者身体的骨质不断流失,骨质疏松也会加速出现。
综上所述,肥胖之所以归属疾病的范畴,不仅仅是因为它和疾病的相似度,更和这些因肥胖引起的并发症脱不开关系,身体长期存在上述症状,持续恶化,甚至还会诱发糖尿病,高血脂,慢性炎症,甚至是肿瘤等更严重疾病,还请肥胖的朋友一定要重视起来,积极且科学的减肥,才能护佑身体健康。
对于肥胖者而言,怎样才能科学地减肥呢?
不少肥胖者意识到了肥胖的危害性,从而选择去减肥,但如果用错了方法,比如盲目的绝食,过量运动,或者借助减肥药,抽脂等方式,不仅不能有效减脂,甚至还会对身体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因此,想要科学减肥,还请牢记以下2点原则:
①要有坚持的信念
坚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短时间的一时兴起,根本无法起到减肥的效果。
所以各位有心减肥的朋友,首先就要坚定自己的信念,要有坚持下去的决心,这才是减肥成功的基础。
②降低碳水的摄入
很多人觉得,只要不吃肉就是减肥了。但其实不是这样,碳水才是引起肥胖的真正原因,科学降低碳水摄入,才能真正起到减肥效果。
常见的碳水比如米饭、馒头、面条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减少碳水摄入,并不代表不吃碳水,可以利用“粗粮代替细粮”的方法,用升糖更低,膳食纤维丰富的粗粮,比如玉米,红薯等来部分代替米饭,面食,通常替换占比在三分之一左右相对科学。
综上,肥胖真的是一种疾病,不容小觑,合理科学地减肥,才能真正帮助肥胖者找回健康。仍需重申的是,科学减肥的前提,需要根据自己具体的身体情况来制定计划和目标,拥有坚持不懈的决心,才能真正看到减肥成功的曙光。
参考资料:
[1]翟屹, 赵文华. 肥胖疾病负担的研究现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7, 28(1):3.
[2]郝莉莉, 穆西珍. 关于肥胖与疾病[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