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的B(肥胖的表现)
一半肥胖者有脂肪肝倾向
市第五医院脂肪肝首席专家陈翠英: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肝功能恢复正常
导致脂肪肝的原因是什么?石家庄市第五医院脂肪肝首席专家陈翠英说,脂肪肝与生活方式有密切联系,其中大多数是因为营养过盛,高血脂或是饮酒过多,详细说来,引发脂肪肝两首要素肥胖:约有一半以上的肥胖者有发生脂肪肝的倾向。主要原因是肥胖者血液中含有大量游离脂肪酸,源源不断地运往肝脏,大大超过了肝脏的运输代谢能力,从而引起肝脏脂肪的堆积,造成肥胖性脂肪肝。
另外还有酒精:应酬过多,大量饮酒会损害肝细胞,使脂肪酸代谢发生障碍,氧化减弱,引起脂肪的大量堆积,最终导致脂肪肝的形成。糖尿病:约有半数II型糖尿病病人伴有脂肪肝。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葡萄糖和脂肪酸不能被很好地利用,脂蛋白合成也出现障碍,大多数葡萄糖和脂肪酸在肝脏内转变成脂肪,最终使脂肪在肝内存积下来,引发脂肪肝。高脂血症:高血脂是指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当血液中脂类过多超过了肝脏所能处理的限度,便会造成脂肪在肝内的堆积,引起脂肪肝。药物:某些药物或化学毒物通过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而致脂肪肝,如四环素、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砷、铅、银、汞等。降脂药也可通过干扰脂蛋白的代谢而形成脂肪肝。
陈翠英说,轻度脂肪肝患者化验肝功能、血脂、血糖正常者,一般不需要治疗。应从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入手,同时注重包括运动、饮食搭配,控制体重等综合健康管理,动态观察脂肪肝的转归,监测肝功能、血脂、血糖、人体成分分析、B超、CT、FibroScanCAP等检查。
中度、重度脂肪肝在此基础上应药物干预,尤其是肝功能异常严重者,需住院治疗,根据脂肪肝的病因、病机,给予正确的饮食、锻炼指导同时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配合中药内服、中药熏蒸、中药足浴、中药贴敷等治疗以取得满意疗效。
怎样积极预防脂肪肝?陈翠英说,合理饮食、戒酒、体育锻炼。脂肪肝是可防、可控、可治的疾病,尤其是轻度脂肪肝,只要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就可以使细胞内沉积的脂肪逐渐减少,肝功能恢复正常,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才能完成。临床认为,脂肪肝患者要慎用药物,但有些情况下,运动是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的,要在医生指导下对症治疗。
来源: 石家庄日报
11岁娃130斤,竟是重度肝硬化!身体这些“求救”信号要警惕……
总听老一辈人说:
“小孩子长得胖,有福气!”
“能吃是福,能多吃就多吃”
“这孩子白白胖胖的,长得真好”
……
停!停!停!
现在大家基本吃喝不愁
许多孩子更是吃好喝好
但过度吃喝肥胖,毛病也就来了!
而且还不是小毛病!
来自深圳的小智(化名)
11岁就因为肥胖,
肝脏出了大问题!
体重接近130斤
一查是中度脂肪肝
小智从小胃口就好,一顿能吃2、3碗白米饭,爱吃红烧肉等荤菜。长得浓眉大眼,白白胖胖;小学四年级时体重就近130斤。
2019年9月,10岁的小智在学校体检结果“亮红灯”:医生发现他的转氨酶升高,建议到医院进一步检查肝脏。于是,爸妈带他到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检查。
做完B超后,医生愣了:影像结果显示中度脂肪肝,肝脏右叶最大斜径148mm,比成人正常肝脏还要大。
小智2019年B超结果
10岁就有中度脂肪肝……
这让医生心中有了一丝不好的预感
考虑到B超对于肝病诊断有局限性,医生建议小智做肝穿刺(即肝活检)。突然要做肝穿刺难免有些害怕,于是小智拒绝了。
一晃一年过去了
情况如何?
一年后更胖了
孩子得了“重度肝硬化”
今年5月,小智又回到医院复诊,B超结果显示:小智是从原本的中度脂肪肝变成了轻度脂肪肝。
小智今年5月B超结果
由中度变成轻度
看似是一个让人开心的结果
但事情真不简单!
眼前的小智比起一年前明显胖了,再加上疫情期间宅在家吃好喝好缺乏锻炼,脂肪肝难道真的降级了吗?为了确保万一,医生再次建议孩子做肝穿刺。
左:小智 右:小智爸爸
而小智的爸爸一年前也曾做过肝穿刺,查出重度脂肪肝,经过一年治疗后成功瘦了35斤,降为轻度脂肪肝。于是,“逆袭”成功的小智爸爸鼓励孩子接受肝穿刺。这一次小智鼓起了勇气,于6月1日进行了肝穿刺。
3天后
肝穿结果出来了
验证了医生不详的预感
病理报告显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伴肝硬化,肝硬化等级是S3-4,属于重度肝硬化。
小智的穿刺病例报告
小智家人怎么也没想到
11岁的孩子竟然会得重度肝硬化
据小智家长介绍,孩子从小胃口好,喜欢吃重油重咸食物,每一顿都要吃到撑才罢休,让孩子越吃越胖。
很多家长都忽略了孩子吃饭这件“小事”,认为孩子白白胖胖的才健康,吃得越多越好,其实恰恰相反。
虽然孩子的情况比较重,但幸好现在发现了,积极配合治疗还有逆转余地。
医生提醒:
肥胖是各种慢性病的发病动机
这点无论大人小孩都一样
大肚腩的腹部型肥胖尤其需要警惕。研究证明,腹型肥胖比全身肥胖的危害更大,因为前者的脂肪更容易内脏沉积,容易得脂肪肝、糖尿病、心脑血管等疾病风险。
管住嘴、迈开腿
多运动多锻炼,不吃太多油腻食物
希望每个人都健健康康的~
中学生肥胖率 43.12%,孩子是否超重?看看身高体重对照表
12月,北京体验中心发布《北京市2020年度体检统计报告》。报告显示,在中考体检中,初中男生平均身高是175cm,初中女生平均身高是164cm,比2019年男、女初中学生身高平均增加2厘米。
身高有增加,而体重也有明显的增幅。北京男性初中生的体重增幅比较明显,2020年男生体重肥胖率为43.12%,相比2019年肥胖率增加了8.74%,而女生体重相对增幅较少。
初中正是长身体的重要时刻,父母都非常注重孩子的营养,担心孩子会因为营养不足而影响身高。初中生的营养因此也非常充足,甚至是过剩。随着疫情的到来,运动量的减少,导致身高增加,体重也跟着增长,从而出现肥胖,真的是不一小心就超重了。那么什么样的身高体重是正常水平呢?
看看身高体重对照表,你的孩子是否超重、矮小作为父母都会比较担心孩子的营养和健康。相对于体重,可能身高在发育的阶段父母更加担心。如果矮小的话,今后不论是升学、求职,还有以后的找对象都会有着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 WHO 曾经发布过一个亚洲人身高预测公式:
男性身高 =(父亲身高 母亲身高 13)÷2(cm)±7.5cm
女性身高 =(父亲身高 母亲身高-13)÷2(cm)±7.5cm
如果母亲的身高是 160cm,父亲的身高是175cm的话,按照公式计算,儿子的身高大约在166.5到181.5cm之间。而女儿大约是在153.5到168.5cm之间。
当然这个也只能参考,毕竟身高的决定因素是多元的,运动量也是能促进生长的。
如果要判断目前孩子是否肥胖,矮小,可以参考一下中国九省/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数据,已经梳理成了对照表。
0-18 岁女孩身高体重对照表:
0-18 岁男孩身高体重对照表:
这里的参考值,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身高和体重,上下浮动两个百分位,来进行对照。
影响中小学生发育的三个关键要注意1. 保障足够的睡眠
今年教育部门颁布了“睡眠令”,小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这是因为,睡眠是真的会影响青少年的发育。
青少年长个子,是受体内的生长激素分泌的影响。生长激素由脑垂体分泌,可以直接促进个体的发育包括骨骼的发育,而生长激素主要在睡眠时分泌。因此睡眠时间和质量对于青少年的发育是至关重要的。
世界公认的科学睡眠时间:
2-3 岁的孩子,每天应该睡够 12 小时至 13 小时
4-6 岁的孩子,每天应该睡够 11 小时至 12 小时
7-13 岁的孩子,每天应该睡够 9 小时至 10 小时
13-29 岁数的青年人,每天应该睡够 8 小时左右
2. 适当运动对骨骼发育有显著提高的作用
诸多研究已证实,适当运动对骨骼发育有显著提高的作用,肌肉在运动过程中产生机械张力促进了骨骼的发育。
运动除了促进身高发育外,还能增强肌肉强度、增强心肺功能、预防肥胖、预防近视。这可能也是中考加入体育的原因之一了。
3. 营养摄入
2018年天津教委发布过中小学的营养指南,中学生每天要吃足够的动物性食物和大豆类食物,补充蛋白质,而每日蛋白质应达到60g~75g,其中优质蛋白质应占40%~50%。
维生素A、D、C、B族及钙、磷、锌、铁等矿物质对青少年的脑体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也应充分供足。
每天提供至少五种以上新鲜蔬菜。
内类方面,禽肉与瘦畜肉互换,鱼与虾、蟹等互换。优先选择水产类或禽类(鸡鸭等);以瘦肉为主,少提供肥肉。每周应该食用20g~25g的动物肝脏。
奶制品,牛奶、酸奶等,每天需要食用约300g,经常提供大豆制品,如黄豆、豆腐、豆腐干、腐竹、豆腐脑等。
烹调油用量和食盐摄入需要控制,食盐包括酱油和其他食物含的食盐在内。
以下是每天食物搭配的种类和数量表格,可以参考。
说明
文章参考自 北京市体检中心、天津市教委,个人整理
参考内容
《北京市2020年度体检统计报告》
《天津市中小学学生营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