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治疗肥胖的方剂(治疗肥胖的中药方)

中医陈琼主任 0
文章目录:

仲景一个“减肥汤”,我用了20多年,堪称大肚腩的克星,分享给你

肥胖症这个问题,早在两千多年前,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给出了他的应对策略。

张仲景被誉为“医圣”,他的大柴胡汤,主要和解少阳,理气消积滞,促进体内新陈代谢,许多肥胖者用了,感觉全身轻松很多,此方剂虽然古老,但如今加减使用仍能取得显著的减肥效果。

分享一则我门诊上的案例:

丁女士,快40岁了,体格结实,上身饱满充实,肥胖几年了,肚子上的肉好几层,有脂肪肝、胃炎等病。腹胀很严重,稍微吃一点就胀,吃到油腻的食物会犯恶心,头面部出油,偶尔反流嗳气,经常便秘,看到了我的文章,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了我这调理。

观察了丁女士的舌头,发现舌苔厚腻,色黄。按之心下满痛。我不假思索,便投大柴胡汤原方:柴胡20g、黄芩10g、制半夏15g、枳壳15g、白芍15g、制大黄10g、干姜5g、大枣15g。一人一体质,用法用量因人而异,此处仅供参考,切勿擅自乱用)。嘱咐水煎服,日两次。

一段时间后,丁女士高兴地告诉我,那方有效!肚子小了一大圈,不再恶心厌油腻,大便畅通,人舒服多了,感觉浑身像卸下一个大包袱一样,整个人也变得轻快了。

大柴胡汤是古代宿食病的专方,有止痛、除胀、通便、降逆、清热的功效,适用于以上腹部按之满痛为特征的疾病治疗和实热性体质的调理,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等本方常用的疾病,有时也用于减肥,丁女士就是一例。

大柴胡汤善于消肚腩。其人多见脸红油亮、上半身饱满,特别是上腹部胀满,脂肪堆积,用手按压上腹部,往往充实有力,犹如一只大大的红苹果。

大柴胡汤的减肥,是理气,是消积滞,是促进体内新陈代谢,直观地说,是通过增加大便量实现的。许多肥胖者,大多有腹胀便秘,舌苔厚,服用大柴胡汤后,大便顺畅,人顿觉轻松许多。

回看大柴胡汤的原方:

方中重用柴胡,疏散少阳半表之邪,为君药。配伍黄芩清泄胆胃之热,与柴胡合用,和解少阳;大黄通腑泻热,祛瘀利胆;枳壳破气消积,二药合用,内泻阳明热结,共为臣药。白芍缓急止痛,以解心下急痛,半夏配伍干姜,和胃降逆止呕,皆为佐药。干姜、大枣调和诸药,共使药。

减肥,是当今热门的话题。许多人只知道去服用副作用很大的化学药,或盲目的节食或残酷地运动,那其实不是减肥,而是摧残自己的身体。经方的减肥却是另有天机,那就是因人而异,寻找个体差异,让你在舒服中减肥。大柴胡汤,不愧是千古相传的减肥良方。

4碗水,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肥胖,统统一网打尽,分享给需要的你

经常有患者问我:“从医生,我每天吃的不多,也运动了,为什么还是胖呢?”,这些胖友经常花费了大力气,体重还是居高不下。

其实在中医看来,减肥并不难,找准体质,对症下药,很容易就瘦了。

根据体质不同,肥胖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脾虚湿阻型:体型虚胖,肌肉松软,容易疲倦,舌苔厚腻。

2、痰湿内蕴型:腹部肥胖明显,皮肤油腻,大便黏滞,舌苔白腻。

3、肝郁气滞型:情绪波动大,易怒或抑郁,伴随胁肋胀痛,女性多有月经不调。

4、肾阳不足型:畏寒怕冷,腰膝酸软,下肢浮肿,代谢缓慢。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4碗“减肥水”,针对不同体质,采用不同的调理方法,不管你是哪种类型的肥胖,都不用发愁了。

1、脾虚湿阻型——健脾祛湿水

组方:茯苓、白术、薏苡仁、陈皮、生姜

做法:将所有材料加水煮沸,转小火煮30分钟,滤渣取汁,分三次饮用。

功效:健脾益气,利水消肿,适合容易水肿、消化不良的肥胖者。

2、痰湿内蕴型——化痰降脂水

组方:山楂、荷叶、决明子、苍术、冬瓜皮

做法:材料洗净后煮水,代茶饮用,每日三碗。

功效:化痰消脂,促进代谢,适合大腹便便、血脂偏高的肥胖者。

3、肝郁气滞型——疏肝理气水

组方:玫瑰花、柴胡、佛手、薄荷、茯苓

做法:其余材料先煮20分钟,最后加入薄荷焖5分钟。

功效:疏肝解郁,调节情绪,适合压力大、易怒的肥胖人群。

4、肾阳不足型——温阳瘦身水

组方:肉桂、杜仲、枸杞、黄芪、干姜

做法:所有材料煎煮40分钟,滤汁饮用。

功效:温补肾阳,增强代谢,适合怕冷、代谢缓慢的虚胖者。

真实减重案例

姚女士,36岁,身高160,体重150斤,近3年体重持续增加,尝试节食和运动效果不佳,容易疲劳,饭后腹胀,大便不成形,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腻。

综合辨证属脾虚湿阻型肥胖。

治疗方案:

1、内服健脾祛湿水加减。

2、饮食调整:减少生冷、油腻食物,增加山药、小米等健脾食材。

3、生活方式:建议每天快走30分钟,避免久坐。

结果如何呢?

两周后,体重下降5斤,腹胀减轻,精神好转。

坚持调理了3个多月,体重稳定在了120斤,腰细了,背薄了,穿衣服好看了,体质明显改善。

真正的减肥良方,健脾、化痰、甩赘肉,带你直击肥胖根源!

朋友们好,我是中医陈松

中医脾是痰湿产生的源头。一旦脾受损,其运化功能就会紊乱,吃进去的食物无法转化为精微物质输送到全身。如此一来,津液便会在体内停滞、积聚,逐渐演变成痰湿。

金元时期名医朱丹溪曾提出,“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所不到”。痰湿这一病邪,可不只是在皮肤表层游走,它会借助气的运行,在全身各处流窜。一旦痰湿在体内大量积聚,身体代谢便会失衡,脂肪分解和消耗受阻,全身都可能变胖。

所以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款历史悠久的调理方剂——二陈汤,它源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已有上千年的传承历史,被誉为“化痰始祖”。此方特别适合调理痰湿体质,对于减少腹部赘肉有着独特的效果。

二陈汤组方: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乌梅,生姜

✅️化痰祛湿

半夏:辛温,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减少体内痰湿的生成。

茯苓:甘淡,能健脾利湿,促进体内多余水分的排出。

中医认为,肥胖与“痰湿”有关。痰湿是由于脾胃功能失调,水液代谢失常,导致水湿停滞、聚而为痰。二陈汤中的半夏、茯苓等药物可以燥湿化痰,促进体内多余水分和痰湿的排出。

✅️调理脾胃

陈皮:辛温,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促进脾胃的气机运行,减少痰湿的生成。

炙甘草:甘温,能调和诸药,健脾益气,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

脾胃是后天之本,负责运化水谷精微。如果脾胃功能失调,容易导致水湿停滞,形成痰湿。二陈汤中的陈皮和甘草可以健脾利湿,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

✅️减少水肿

茯苓:健脾利湿,促进多余水分的排出。

生姜:温中散寒,助半夏降逆止呕,同时也有一定的利水作用。

痰湿体质的人容易出现水肿现象,尤其是下肢和腹部。二陈汤中的茯苓和生姜可以利水渗湿,减少体内多余水分的潴留。

✅️收敛肺气

乌梅:乌梅在方中起到收敛肺气的作用,防止燥散太过而伤正气。

♂️那如何判断自己适用呢?

通过观察舌苔可判断痰湿寒热属性,进而可以决定是否调整方剂。若舌苔白厚且腻,表明痰湿尚未化热,可直接沿用基础方;若舌苔黄厚且腻,意味着痰湿已化热,此时需在基础方中加入竹茹和黄连,以发挥清热解毒的作用。

#中医##减肥##中医减肥##健康##养生##健康养生##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