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青少年肥胖心理(青少年肥胖问题的调查与对策)

央视新闻 0
文章目录:

家有“小胖墩”别着急 6条建议避免孩子误入“胖”途→

现代社会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孩子的饮食选择愈发丰富。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肥胖。不少家长觉得孩子胖点是健康、可爱的表现,却不知肥胖背后隐藏着诸多健康风险。

01

成因复杂多样

儿童青少年肥胖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饮食因素

高热量食物摄入过多。油炸食品、甜品、饮料、快餐等属于高热量食物,并且缺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

饮食结构不合理。摄入过多肉类、蛋类、奶制品等高蛋白和高脂肪食物,缺少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

饮食习惯不良。吃饭速度过快,饭前吃太多零食,睡前吃太多食物等。

2.生活方式因素

缺乏运动,户外活动时间不足。

睡眠不足:

  • 建议小学年龄段的孩子每天睡眠时间不应少于10小时
  • 初中年龄段的孩子每天睡眠时间不应少于9小时
  • 高中年龄段的孩子每天睡眠时间不应少于8小时

3.遗传因素

如果父母一方肥胖或者父母双方都肥胖,孩子肥胖的概率较高。

4.心理因素

一些儿童青少年在面临学习压力、家庭变故、人际关系等问题时,会通过吃东西来缓解情绪,这种情绪性进食行为容易导致其摄入过多的食物,从而增加肥胖的发生风险。此外,一些患有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的儿童青少年,也可能出现食欲改变,导致体重增加。

5.其他因素

某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会影响儿童青少年的新陈代谢,导致体重增加。一些药物,如抗精神病药物、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产生体重增加的副作用。此外,环境因素,如环境污染、塑料中的化学物质等,也可能对儿童青少年的内分泌系统产生干扰,增加肥胖的发生风险。

02

持续危害身心健康

肥胖对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会产生不良影响,有些危害甚至会延续到成年期,影响一生。

1.身体危害

研究表明,肥胖的儿童青少年成年后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是正常体重儿童的2~3倍;肥胖是儿童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儿童体内脂肪堆积会导致胰岛素抵抗;肥胖的儿童青少年更容易出现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长期睡眠呼吸暂停会导致缺氧,影响其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增加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儿童青少年体重过高,会增加骨骼和关节疾病的发生风险;儿童青少年肥胖还容易引发脂肪肝、胆囊疾病、皮肤疾病等。

2.心理危害

肥胖的儿童青少年往往容易受到同伴的嘲笑、歧视和排斥,这会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对自己的外貌和能力缺乏信心。自卑心理也会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学习、社交和生活,导致他们性格内向、孤僻,甚至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由于自卑心理,一些肥胖的儿童青少年往往不愿意参与社交活动,与同伴交往减少,出现社交障碍。

03

及时预防与干预

预防干预儿童青少年肥胖至关重要,家长和社会应共同努力,帮助他们保持健康体重。

1.饮食调整

控制热量摄入。避免儿童青少年摄入过多的高热量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瘦肉、鱼类、豆类等富含营养且低热量食物的摄入量。

合理安排饮食。可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保证儿童青少年三餐规律。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让儿童青少年定时定量进餐,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和吃过多零食。尽量减少儿童青少年在外就餐的次数,尤其是避免食用快餐等高热量、高脂肪食物。鼓励儿童青少年多喝水,少喝含糖饮料。

2.增加运动

保证充足的运动量。根据儿童青少年的年龄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如跑步、游泳等。此外,还可以适当安排一些力量训练,以增强儿童青少年的肌肉力量。

培养运动兴趣。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运动,增加亲子互动,让孩子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

减少静态活动时间。减少儿童青少年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鼓励他们多参加户外活动和社交活动。

3.睡眠管理

保证儿童青少年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为他们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熬夜和睡懒觉。

4.关注心理健康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给予孩子关心、支持和鼓励。与孩子进行良好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和感受。如果发现孩子出现自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要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5.定期体检

家长要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监测其身高、体重等指标,必要时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

6.社会支持

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关注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儿童青少年肥胖危害的认识,营造有利于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来源:健康北京)

责任编辑:王艳思琪

运动科普 | 青少年肥胖的危害与预防

一、什么是青少年肥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儿童青少年营养与健康状况逐步改善,生长发育水平不断提高,营养不良率逐渐下降,但与此同时,由于儿童青少年膳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加之课业负担重、电子产品普及等因素,儿童和青少年营养不均衡、身体运动量不足现象广泛存在,超重、肥胖增长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儿童青少年期超重肥胖增长趋势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将极大影响我国年轻一代的健康水平,且会显著增加成年期肥胖、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过早发生的风险,给我国慢性病防控工作带来巨大压力,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二、青少年肥胖的危害

1、影响智力水平

食物中的苯丙氨酸过多,常引起氨基酶的不足,从而使大量氨基酸堆积在脑细胞中,形成脂肪脑,影响脑细胞活动,致使智力落后于同龄人。同时,因为肥胖儿童青少年体内脂肪过多,耗氧量比正常人高出30%-40%,体内氧气入不敷出,具体表现为无精打采,容易疲劳、嗜睡,精神不易集中,影响学习效率等情况,致使成绩下降。

2、影响身体发育

过度负重不利于骨骼的发育生长,同时可能会导致孩子的身高达不到遗传身高,引起股骨头滑脱、膝外翻、骨折、扁平足、脊柱侧弯和骨性关节炎等。肥胖也会使孩子负重过度,运动后常出现气喘、胸闷等表现,甚至出现行动迟钝,肢体行动困难。

3、影响心理发育

肥胖让孩子缺乏自信、产生自卑心理、逃避社交场合,对孩子日后发展有长久的不良影响。并且在心理成长青春发育这一容易受外界影响的敏感期内,常出现自卑感,影响自尊心,外在形象低评价等情况。

4、影响心血管健康

青少年肥胖对心血管系统产生的危害不容忽视,肥胖儿因常常摄入过多的脂肪和热能,有可能导致其出现性早熟和高血压的情况。肥胖不仅影响其现阶段的生活、学习和健康,也是培养成年时期疾病的温床,埋下成年时期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肿瘤、糖尿病等疾病的祸根。

三、青少年肥胖的原因

1、遗传因素

青少年肥胖与父母的遗传有很大关系,父母的体质遗传给子女时,并不是由一个遗传因子,而是由多种遗传因子来决定子女的体质,父母中有一人肥胖,则子女有40%肥胖的机率,如果父母双方皆肥胖,子女可能肥胖的机率升高至70%~80%。

2、心理因素

儿童青少年正处于学识成长时期,相关观念并未健全,自身的控制能力弱,较难抵抗外来诱惑,为了消除心情上的烦恼、情绪上的不稳定,不少人是用食物来发泄,引起饮食过量而导致肥胖。

3、营养过度

食物结构不合理,经常食用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质、低膳食纤维食品,爱吃油炸食品,清蒸等健康食品摄入量较少,从而产生肥胖。

4、运动不足

儿童青少年自身缺乏体育锻炼,户外运动量少,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时难以科学控制使用时间,占用大量户外运动时间,致使长时间不运动,最终导致脂肪堆积。

四、青少年肥胖的预防

1、合理的膳食结构

营养过剩或不均衡是导致青少年肥胖最为重要的因素。提倡科学饮食,保持七八分饱;另外也需要提高微量元素的摄入;食物粗细均衡;杜绝过度烹饪,少吃垃圾食品;多吃果蔬,少吃肥肉;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多吃粗粮,少吃精粮。

2、培养健康的作息习惯

健康的作息习惯能够保证青少年的正常生活。儿童和青少年养成健康的作息规律习惯以后,不仅有利于大脑的发育,而且对于以后的生活习惯都能够起到很大的帮助。

3、加强体育锻炼

一些青少年之所以肥胖,主要因为缺乏运动,应增加运动量与运动时间,这样才能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家长应当以身作则,多陪同小孩参与室外活动,如跑步、爬山、骑自行车等,让小孩养成运动的习惯。

4、不要暴饮暴食

在家里,父母应该注意不要看到孩子喜欢吃什么,就无限量地让孩子吃,以免把孩子的胃撑大了,这样会使孩子吃得更多。一般两顿饭的间隔可以让孩子吃些水果,以免到了吃饭时,孩子由于饥饿吃得过多。

科普|儿童青少年肥胖有何危害?如何实现健康成长不变胖?

近期我接诊了一名9岁女生,如何摆脱肥胖已成为她的困扰。这个女孩很有代表性,我想以她的身份来叙述青少年肥胖的困惑,阐释青少年肥胖问题。

假如我是这名9岁女生,前不久刚看了一部电影《热辣滚烫》,被主人公震惊到了。我和主人公有同样的烦恼,从小体重超标,现在身高才1.33m,可体重已经40kg了。

医生一直说要让我控制体重,可身边总有人说“小孩胖胖的不要紧,很可爱”。但是,现在肥胖真的变成了我的困扰。

儿童青少年体重到底多少才算胖?

你们知道怎么判断儿童是不是肥胖吗?是否肥胖可以根据体重指数(BMI)来判断,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²)。

我一直在生长发育,每个年龄段的BMI是不同的。需要注意的是,男生和女生也不同。给爸爸妈妈们提供一张表格,对照表格来关注孩子的体重吧。

胖了会怎样?对健康有很多危害吗?

是的,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肥胖是儿童健康成长的绊脚石。对健康有很多危害:

1、儿童肥胖会影响血液循环,增加了高血压的风险,长期高血压会加重心脏负荷,造成冠心病、脑卒中等众多成年期心、脑血管疾病。

2、儿童肥胖往往会摄入过多的糖分和高热量食物,引起胰岛素抵抗、非酒精性脂肪肝、血糖升高、尿酸升高、血脂异常等代谢问题,有的儿童甚至会发展成糖尿病。

3、肥胖儿童体内脂肪含量高,胰岛素水平增加,体内过多胰岛素刺激皮肤角化过度,色素沉着出现黑棘皮病、毛发角化病。

4、肥胖儿童发生性早熟的可能性更大,导致骨龄提前,会影响最终的成年身高。青春期女孩出现雄激素过多症和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风险增高,同时会出现月经紊乱,脸部多痤疮,可能还会出现男性化表现,如体毛增多浓密。

5、儿童肥胖后的体重负担影响了身体的平衡能力,运动时容易摔跤,造成伤害;肥胖儿童运动时由于体重过大,跑跳等运动加重了关节和肌肉的负担,造成骨骼系统的损伤。

6、肥胖甚至增加癌症的发病风险,增加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

7、除了身体健康受到影响,肥胖对儿童的心理冲击也很大,肥胖儿童会因自己的体重问题产生自卑、不自信、身材焦虑、人际交往等多种心理问题。

想健康长大,怎样才能不变胖?

首先,要“管住嘴”,饮食调整干预。建议控制食物的总量,调整饮食结构和饮食行为。

在饮食总量安排上,最好每天摄入12种以上、每周25种以上的食物,保证营养全面。包括供能食物,即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非供能食物,即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纤维素。营养素之间比例应适当,食物种类可以尽量多样化。早餐要占全天总量的35%左右,中餐应占全天总量的45%,晚餐占20%左右。

饮食结构上,烹调食物时需遵循“少盐少油”的原则,尽量采用清蒸、水煮、卤或凉拌的方式。尽可能避免肥肉、家禽的皮、洋快餐、膨化食品等高油脂和胆固醇的食物上餐桌。选择低卡饮食:建议孩子多吃芹菜、黄瓜、空心菜、生菜、卷心菜等蔬菜,既可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又能产生饱腹感;用低热量水果,比如圣女果、苹果、火龙果、西柚等,补充维生素和水分;

在保证孩子少油少盐,低卡饮食的同时,还应该保证低糖饮食,拒绝饮料。世卫组织在指南中建议,成年人和儿童应将其每天的游离糖摄入量降至25克(6茶匙)以下更利于健康,要注意:榴莲、芒果、葡萄、龙眼、荔枝等水果含糖较高,热量也大,不适合给肥胖孩子多吃,严格控制冰淇淋、巧克力、蜂蜜、奶油蛋糕等高糖甜品的摄入;补充优质蛋白质,吃肉尽量选择脂肪少的肉品,比如牛肉、鱼肉、鸡肉等。

其次,要“迈开腿”,运动调整干预。科学的运动可以帮助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在不同年龄段时,选择的运动是不同的。

“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建议身体健康的6-17岁儿童每天至少累计达到60min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以有氧运动为主,比如跑步、骑车、游泳,结合抗阻运动,比如俯卧撑、蹲起、仰卧起坐等,每周至少3天的高强度身体活动。

如果超重肥胖儿童,建议在达到一般儿童推荐量的基础上,在能力范围内,逐步延长每次运动时间、增加运动频率和运动强度,达到有氧运动3~5次/周和抗阻运动2~3次/周,并形成长期运动的习惯。

怎样评价运动强度和效果?

评价运动强度的方法不是出汗越多,运动效果越好,而是根据主观运动感觉和最大心率百分比来判断运动强度,分低、中、高三个等级强度。最大心率的计算方式是:最大心率=220-年龄。

低强度运动的评价指标:呼吸频率、心率稍有增加,感觉轻松的身体活动;运动时心率/脉搏为最大心率的60%以下;运动后3-5min心率恢复至静息心率。

中强度运动的评价指标:适度体力消耗,适度出汗,呼吸及心率较快;运动心率/脉搏为最大心率的70%左右;运动后5-10min心率比安静时快2-5bpm。

高强度运动的评价指标:体力消耗多,头晕恶心,呼吸明显急促,心率大幅增加,出汗,停止运动调整呼吸后才能说话;运动心率/脉搏为最大心率的90%左右;运动后5-10min心率比安静时快6-9bpm。

最后,要调整良好的作息。应该引导孩子制定作息计划,固定起床和睡觉的时间。尤其是在放假期间,家长需要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保证正常作息。为了避免因睡眠不足导致肥胖,儿童每天的睡眠时间应至少保持在9小时。为了提高睡眠质量,播放轻音乐助眠。

爸爸妈妈,从现在开始,我就要管住嘴,迈开腿,保证充足睡眠,向《热辣滚烫》的主人公学习,远离肥胖,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