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运动去除肥胖纹(身上开始长肥胖纹马上运动会不会减轻)

快速问医生 0
文章目录:

水肿型肥胖怎么减?试试这4个居家运动,身材逐渐变苗条

现在大部分人上班都是一直坐在电脑旁边工作,而且一坐就是几个小时,长期下来会导致腰酸背痛,而且还会使得下半身肥胖臃肿,再加上平时工作繁忙,并没有时间去做运动,导致水肿型肥胖。

相信有些人现在就是处于水肿型肥胖的状态,其实,在家的时候可以做这4种居家运动,身材也会慢慢变苗条。

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一下什么的水肿型肥胖,如果想知道自己是否是水肿型肥胖,这里有一个很简单的测试方法:可以站起来,如果左右手捏一下腰部位上的肉,如果你捏的是感觉是软软的,那么就说明是水肿型肥胖;如果你捏的时候感觉是硬硬的,那么就说明是脂肪性肥胖

倘若是水肿型肥胖,我们应该做什么居家减肥运动来保持身材呢?

1、颈部伸展运动

首先,你要笔直的坐好,抬起头昂起胸;然后把你的左手放在你的右肩上,向下推一点,让耸起的肩膀慢慢变为放松下沉的姿势,把你的头向左转到极端,感觉到颈部侧边伸展,保持这个动作15秒;再慢慢地向左转头向上伸展15秒,眼睛向上看15秒

然后慢慢降低头部视线到极限,眼睛向下看15秒;最后再换另一边,这就是颈部伸展运动,可以让脖子得到很好的伸展,也可以消除脖子上的赘肉。

2、手部运动

首先,左右两只手拿一瓶矿泉水,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微弯曲,背部尽量要放松,还要收腹,臀部收紧;然后弯曲你的双手肘成直角;

再把你的肩胛骨收起来,感觉像水平向后拉,最后回到最开始的位置,手部运动要持续重复15次,才会塑造你的手臂和背部,让你的手臂和背部变紧实。

3、下肢伸展运动

首先,把左脚放在后面,右脚放在前面,双脚做一个长长的弓步,然后慢慢下蹲,保持背部挺直,双手放在前脚的两侧,感觉脚内侧和臀部伸展,保持这种动作停止30秒

然后切换到另一边做下肢伸展运动,最后左右交替重复三次,使下肢可以伸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减轻下半身水肿问题。

4、臀部运动

首先,左手要撑着一面墙,右手叉腰,双脚自然张开,再把右脚向上抬起,大腿与地面保持平行状态,膝盖成直角;

然后左脚往后伸展,背部保持挺直的状态,主要是利用臀部的力量来保持左右骨盆不倾斜;右脚膝盖在身体中心略微弯曲,但膝盖不能超过脚趾,感觉到自己的臀部中心往后,膝盖不能感觉到压力,最后重复臀部运动10次,臀部运动可以锻炼髋关节和核心稳定性。

以上4种运动都可以消除水肿型肥胖的问题,同时也可以缓解腰酸背痛,强身健体。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避免吃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量的食物,这类食物都非常容易使人发胖,大家一定要尽量少吃或者不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动起来,体重降下来(健身视野)

来源:人民日报

市民在湖北省武汉市洪山体育中心社区运动健康中心锻炼。

本报记者 吴 君摄

“国家喊咱来减肥!”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体重管理”成为热词。“体重管理年”活动自去年6月启动以来,多地多部门推出各项政策,以体重管理的小切口,探索慢病防治的大工程。

科学运动,是减重的有效手段之一。体重管理门诊怎样开具运动处方?人工智能如何让锻炼更高效?社区能提供哪些服务?本报记者在江苏、山东、湖北等地进行了探访。

——编 者

医院引入运动指导师——

有了运动处方减重更科学

本报记者 白光迪

周末,在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脂肪肝减重门诊,今年32岁的患者小姜正在进行针灸治疗。

去年11月,小姜体检时查出患有重度脂肪肝,血压、血糖等指标也异常。从小就是“小胖墩”的他,30岁之后体重一度达到230多斤。熬夜、暴饮暴食、缺乏运动是他肥胖的诱因。

“特别想改变,但试过节食和锻炼,短期内对减重有效,时间长了又反弹。而且运动完特别饿,吃得更多了。”失败的减重经历,让小姜失去信心。

小姜家住南京市中医院附近,在朋友的推荐下,他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为他量身定制了减重方案。“首先要有信心,在科学的运动和饮食下,我们一定可以把体重减下来。”南京市中医院脂肪肝减重中心主任张彦亮为小姜打气。

2018年,南京市中医院开设脂肪肝减重门诊,2019年全年挂号总量为355人,这个数据在2024年达到了1.5万余人。

就诊人数为何迅速增长?运动指导师的设置成为关键。2022年,南京市中医院与南京体育学院建立合作,请来专业老师,探索为患者开具个性化的运动处方。

“很多医生都建议患者管住嘴、迈开腿,但患者对吃什么、怎么吃以及做什么运动、怎么运动都缺乏明确认识。”在张彦亮看来,要为患者提供细化的减重指导方案,需要营养科、中医科、康复科等多学科协同。

减重过程中,小姜学习到很多知识:大体重患者刚开始不能进行有氧运动,节食的减重效果不如少食多餐,运动时心率尽量稳定在每分钟120次至140次之间……“每天练什么动作、练到什么程度,运动指导师都会教我,这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动力。”小姜十分感慨,从最初做完一套八段锦都累,到如今可以慢跑3公里,他减到了170斤,血液指标恢复正常,脂肪肝也逐渐消失。

收获满满的还有运动指导师戴剑松。作为南京体育学院运动健康管理学院的副教授,他每周来医院为患者进行运动指导。“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大众,让更多人享受健康生活,非常有成就感!”戴剑松说。

体质监测中心提供健康指导——

借助人工智能锻炼更高效

本报记者 王 者

双臂弯曲、躯干伸直、腹部肌肉保持收紧,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的一家健身房里,市民李治南正在练习平板支撑,汗水顺着他的额头往下滴。

李治南已经锻炼了一年多,成功减重80多斤。他的目标是再减重30斤,让体质指数(BMI)降到24以下。

不请私人教练,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计划?李治南掏出手机,打开山东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应用小程序,“瞧,我的训练计划是人工智能帮忙制定的,非常有效。”

手机页面上,12周训练计划细分为适应期、提升期和巩固期,每次运动的内容、时间和强度也都十分具体。

在李治南的帮助下,记者也在小程序上体验了一把。注册账号后进入“体质自测”页面,依次完成心肺功能、反应力、爆发力等测试后,再输入年龄、身高、体重等数据,最终,记者不仅详细了解了自己的体质状况,还收获了一份包含12周运动计划、饮食方案的减重指南。

据了解,这个小程序由山东省体育科学研究中心研发。用户可以评估自己的运动能力、获取运动计划、跟着视频一起练,让锻炼更科学、更有效。今年2月,小程序接入DeepSeek大模型,增加了人工智能运动指导功能,实现个人体质数据精准匹配、“运动处方”自动生成。

“中心精准对接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山东省体育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田美丽说,“我们将充分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努力成为群众体重管理的好帮手。”

社区新增运动健康中心——

“爆改”闲置场馆健身更方便

本报记者 吴 君

在湖北省武汉市洪山体育中心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市民谭立凡是熟面孔。“我每周都会来这里运动两三次,每次一个半小时左右。练了两个多月,体重减了近20斤。”谭立凡说。

谭立凡今年27岁,身高1米77,此前体重一度飙升到210斤。“起初,我觉得自己还年轻,不用在意。”直到去年体检,发现多项身体指标超出正常范围,谭立凡才意识到肥胖带来的危害。

体重过大,再加上长期缺少锻炼,让谭立凡有点迷茫:怎么迈出减重的第一步?恰巧,单位附近的洪山体育中心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建成,他决定前去试试。

2023年起,武汉市依托现有的体育场馆和设施资源,盘活闲置、低效的场馆和设施资源,开展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先后建成4个试点中心。

洪山体育中心社区运动健康中心以前是利用率不太高的功能用房,改造成健康中心后,周边不少居民前来体验。

“这里健身器材丰富,还配备了专业教练,费用远低于市面上的健身房。”谭立凡说。

不仅有专业教练,健康中心还设立了理疗室,聘请了专业的康复治疗师。“康复治疗师会结合运动者的需求,提供各项服务。”健康中心工作人员夏小川说。一次训练后,谭立凡肌肉有点拉伤,在康复治疗师的帮助下,他很快恢复。“这让我练得更放心。”谭立凡说。

“健康中心已经成为不少超重、肥胖人群的选择。一年多来,我们接待了20多名专门来减重的顾客。”夏小川说,“为落实‘体重管理年’,我们将组织公益减重活动,带动更多人拥抱健康。”

超重、肥胖人群运动干预建议

1

应以减脂为主要目标

推荐长时间中低强度有氧运动

每日进行一次或两次结合抗阻运动

2

进行有氧运动干预时建议从小运动量开始

逐步达到每天30分钟的中等至较大强度

3

存在运动风险的人群应适当降低运动强度

缩短每次运动时长

增加运动频率

4

遵循合理的运动流程

运动前做好热身准备

运动后进行充分拉伸

数据来源 国家卫生健康委

慢跑逆袭!遗传性肥胖的救星,和骑行、游泳说拜拜

遗传性肥胖真的太难了!喝口水都胖,尝试各种方法都效果甚微。但今天一定要给同样困扰的友友们分享我的慢跑逆袭之路,顺便对比下骑行、游泳,看完你就懂为啥慢跑是 yyds!

慢跑:直击遗传肥胖痛点

对于遗传性肥胖人群,身体代谢基因仿佛被 “诅咒”,基础代谢率超低。慢跑能像个勤劳的小卫士,慢慢提高我们的基础代谢。坚持一段时间后,就算躺着不动,消耗的热量都比以前多。而且慢跑能很好地调节身体激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这可是遗传性肥胖的一大关键问题。

对比骑行:冲击感与持续性的差异

骑行也是很棒的有氧运动,但和慢跑比起来,在改善遗传性肥胖上有不同。骑行时身体大部分重量由车座承担,下肢肌肉发力模式相对单一。慢跑则是全身协调运动,更多肌肉群参与,消耗热量更高效。另外,骑行如果强度过高,容易给膝盖带来较大冲击,对遗传性肥胖人群本就脆弱的关节不太友好。而慢跑只要掌握好姿势,循序渐进,受伤风险相对较低,更适合长期坚持。

游泳:浮力下的隐藏短板

♀️游泳在水中进行,借助浮力减轻了身体重量,关节压力小,这点确实很吸引人。不过,遗传性肥胖人群往往体脂率较高,身体在水中的浮力较大,肌肉锻炼的刺激相对不足。而且游泳后容易感到饥饿,如果控制不好饮食,很容易前功尽弃。慢跑后食欲相对稳定,更便于我们控制热量摄入,持续打造热量缺口,助力减肥。

遗传性肥胖不是不可战胜,选对运动很重要。慢跑就像个贴心伙伴,慢慢陪着我们打破遗传的 “枷锁”,一起跑向更美好的自己!

#遗传性肥胖 #慢跑 #骑行 #游泳 #有氧运动